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月底,按照原定计划,严顺从旧金山乘坐太平洋舰队的巡洋舰“进取号”经由夏威夷前往远东,随行的还有太平洋公司的三艘商船,上面装满了步枪和野战火炮,严顺随身携带的有远东公司给清政府的商业建议,如果清政府不同意,那么接下来的就是战争。
所谓的“商业建议”,其实用“商业讹诈”来形容更合适,李牧没想和清国好好做生意,否则商船上装载的,就不应该是武器,而是牛排和红酒。
“其实这种事,交给我去实施更合适,你们大概不知道我有多想去远东,我想亲手把最后通牒递交给清政府,然后亲手发射第一枚炮弹,我想亲手把那些寄生虫赶回老家,让他们为祖先犯下的错误付出代价。”李牧的最后一句话,才是李牧真正的心声,其他的,只是说给阿瑟和洛克菲勒听,没有任何意义。
虽然李牧知道,清帝国覆灭后,清国的统治者也已经为祖先犯下的错误付出了代价,但是如果让李牧来,李牧肯定会做的更绝,更彻底,这样才不枉李牧在这个世上走一遭。
上辈子李牧要参加高考的时候,当时有一个跟李牧关系很好地同学,因为高考的加分,把自己的民族改成了少数民族。
李牧当然很清楚,他那个关系很好地同学,是标准的汉族,往上数八辈都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就因为高考得加分,李牧的那个同学更改了民族。
悲哀吗?
当然悲哀!
应该吗?
站在李牧同学的角度上,应该,甚至如果李牧当时有关系,李牧没准也会选择更改,大环境就是这样,当个人无法改变社会时,那就只能适应社会。
严顺在返回清国之前,李牧告诫严顺的第一个问题是,绝对不准提及和“民族”相关的任何口号,哪怕提及民族,会激起汉民心底深处的同仇敌忾,也绝对不准提及。
是的,在李牧的计划中,以后的华人没有民族之分,不管是放羊还是种地,不管是住在山里还是住在平原,不管是爱喝咸豆脑还是爱喝甜豆脑,以后所有的华人都只能有一个民族,那就是汉民族,除此之外的任何说法,提都不能提,甚至于那些被称为民族特色的服饰、语言、文字、传统习惯,也必须进行彻底的、没有任何更改余地的统一,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只有习俗上的高度统一,传统上的高度统一,文化上的高度统一,才能避免以后的各种麻烦。
当然了,要推行彻底的统一,肯定会激起一定程度上的反抗,但是这不是人为地把国民分为三六九等的理由,严顺回清国之后,也不需要努力争取少数民族的支持,才能反抗清政府的暴政,短期内的争议不可避免,但是如果坚持十年、二十年、五十年,那么所有的争议都会消失。
“不不不,里姆,你可以让里奥去清国做这些事,但是你不能,你没有立场,你没有理由,别忘了你现在是美国人。”阿瑟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洛克菲勒先给李牧警告。
这个警告来的很及时,虽然阿瑟现在是总统,华盛顿可以对李牧的行为进行最大程度的妥协,但是这个妥协并不是无底线的,骏马集团、李牧、甚至骏马实验室都太重要了,美国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甚至连可能的损失都承受不起。
“好吧,我已经做好了要应付清帝国公使的准备,你想做到什么程度?只是做生意?我看未必,那么是推翻清政府?你准备怎么应付来自欧洲的压力?”阿瑟关注的问题比较实际,对于李牧来说,让严顺回清国只是个玩的比较大的游戏,但是清国不是古巴,也不是吕宋,那些欧洲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甚至是俄罗斯,都在清国有着巨大的利益,如果严顺想推翻清政府,那么这些压力,是李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没有压力,欧洲在清国有利益,没有人否认这一点,不管未来是什么政府代替清政府,那么欧洲国家在清国的利益都不会受到波及,以前清政府和欧洲签署的那些条约,新政府同样会承认,说不定还会做的更彻底,这有什么关系呢?对于那些欧洲国家来说,或者说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换了个合作伙伴而已,说不定这个新的合作伙伴,还会合作的更彻底,更了解我们的要求,我想不出干涉的理由。”李牧没想进行彻底的颠覆,有所得就要有所失,颠补不破的真理。
关于那些清政府以前和列强签订的合约,李牧真的没打算彻底否认,国家的崛起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全世界的资源就这么多,某个国家想要的多一些,其他国家剩下的肯定就会少一些,另一个时空共和国加入世贸组织,还要辛辛苦苦用衬衫换飞机呢,自己没能力制定游戏规则,那么就要按照游戏规则的要求来,只要欧洲国家不干涉严顺就够了,李牧没想奢望太多。
干涉这个事,也是李牧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英国和法国在决定帮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之前,也和太平天国进行了前期接触,也正是这些接触,让英国人和法国人了解到,太平天国哪怕推翻了清政府,也不可能维护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利益,这最终导致了“洋枪队”的诞生,太平天国遂昙花一现。
如果严顺正式立起反旗,可以确定,英国人和法国人也会提前和严顺进行接触,这时候严顺的态度就很重要,不满足英国人和法国人的要求,英国人和法国人就会从中作梗,甚至协助清政府剿灭严顺的反叛行为。
但是如果严顺表示出一定程度的配合,甚至严顺给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承诺,比清政府给的承诺更有利,那么英国人和法国人的立场还真不好说,标准石油想打开清国市场都这么困难,英国企业和法国企业也一样,如果严顺承诺向欧洲国家开放市场,那么李牧可以肯定,哪怕欧洲国家不支持严顺,最起码也不会给清政府提供帮助。
这就够了,虽然这个时空的清政府没有经历甲午清日战争,没有经历八国联军侵华,没有经历戊戌变法失败,但是别以为那些地方督抚都对清国京城里的小皇帝忠心耿耿,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当初太平天国为什么愈演愈烈,和地方政府的观望密不可分,难道当时的清国除了曾剃头就没有能臣了?
别逗了,清政府之所以给曾剃头那么多殊荣,就是因为曾剃头在剿灭太平天国过程中的不遗余力,清政府奖励的是“忠”,而不是“能”,这一点要搞清楚。
“里姆,我不关注清国、不关注里奥,我也不关注欧洲,我关注只是你,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我希望里姆你能记住,你现在是美国人,所以你要维护美利坚的利益,因为美利坚给了你现在的一切,我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你现在还在清国,那么不管你有多么的出色,你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阿瑟现在看上去才真的像一个美国总统,别看阿瑟以前动不动就说要辞职,真到了关键时候,阿瑟还是以美国利益为重。
这一点很难得。
第886章 人道主义
阿瑟说的很对,不得不承认,是美国成就了李牧,这就这一时期的美国,可以给李牧一个宽松的环境,再早一点,美国的商业气氛还没有形成,再晚一点,《排华法案》会让李牧寸步难行,原本的历史上就是阿瑟签署了《排华法案》,这个时空不可能了,只要有李牧在,美国就不会重蹈覆辙。
“以前我最担心的,是你和清国发生过于亲密的联系,现在没有了这个担心,但却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里姆,你要把握好分寸,颠覆清国有可能是件好事,但是也有可能是件坏事,虽然我们都不想看到最坏的情况出现,但是里姆你要有面对最坏情况的准备,我当然支持你,我也会尽可能说服国会支持你,但是这种支持并不是没有底线的。”阿瑟很了解国会的政客,那就是一群无利不欢的秃鹫,如果看不到利益,他们很难像阿瑟这样支持李牧。
“只需要一个预案而已,并不用太担心,这就是个生意,做生意当然是有赔有赚,谁都想赚钱,但是上帝只会偏爱那些做好了准备的人。”洛克菲勒的态度最超然,李牧能推翻清政府当然好,那美国的这些资本家就会获得清国的市场,如果不能也无所谓,就当是一笔失败的投资,这点钱洛克菲勒并不在乎。
“不用担心切斯特,千万别被清国的纸面力量吓倒了,虽然清国有二百万军队,但是那些军队并不会为清国卖命,在这方面我最有发言权,所以如果有危险,只可能是来自外部,我想严顺应该不会给英国人和法国人干涉的机会。”李牧当然了解清国,比所有人认为的都更加了解,甚至比清国的统治者更了解,如果只说战斗力,清国的那些军队连白起训练的雇佣兵都比不上,李牧想不出清国有什么翻盘的机会,只要严顺不犯太平天国当初犯过的错误,那清国已经寿终正寝。
其实几十年前,太平天国就有推翻清政府的机会,只可惜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在攻下金陵之后就丧失了进取心,他们开始享受成果,而不是继续向北,这给了清帝国喘息的机会,再加上太平天国内部的混乱,结果大好局面一朝葬送。
在严顺前往琉球的时候,李牧就和严顺谈过这个问题,李牧将自己所知的很多经验,统统都告诉了严顺,包括要拉拢清国的那些地方督抚,要利用清国贫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要分化清国的那些驻军将领,只要能拉拢,就要拉拢所有能获得的支持,国父是怎么推翻清政府的,历史书上写的很清楚,严顺只要不犯错,那严顺就没有失败的理由。
至于英国人和法国人可能的干涉,李牧当然也没有忘记,政客的承诺是最不值钱的,当初太平天国就是因为彻底拒绝了英国人和法国人,结果把英国人和法国人彻底推向清政府一侧,李牧肯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甚至李牧还想利用英国人和法国人来达到目的,谁都知道清国并没有彻底向西方国家开放国内市场,只要在这一点上做文章,要获得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支持并不难,至于这样会不会危害华人的利益,这一点并不重要,哪怕有牺牲,也只是暂时的,无论如何,情况总不会比另一个时空曾经的历史更差。
“喔,清国有二百万军队吗?”阿瑟对于清国的情况也不大了解,一个国家的军力,应该是国家的最高机密,李牧却能随口道出,这让阿瑟对李牧多了几分信心。
“真的有,八旗、绿营、还有全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总兵力有两百万人不奇怪,但是这些军队大多军纪废弛、战斗力低下,他们用来吓唬人还行,作战是不成的,哪怕有一两支军队战斗力强大,但是对于清国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李牧所说的是黑旗军,两个月前,黑旗军在红河三角洲击败了入侵的法军,舆论一片大哗,法国政府紧急向南越追加了军费,用于扩大在北越的战争,黑旗军也一战扬名,被誉为是清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关于黑旗军的战斗力,李牧因为不太了解并没有发言权,但是李牧了解南越政府殖民军队的战斗力,因为那些部队就是远东公司的教官训练的,其实在日常训练中,那些殖民军队的表现还不错,但是到了战场上,殖民军队完全发挥不出战斗力,一方面士兵们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