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殖民海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会逐条去看治国策?而且这可是九万卷,要匿名,要筛选有无大逆不道的,昨日下午才张贴出来,当时丁宫忙着与舞姬交流感情。
    有空去看?
    有空看,能一晚上看完九万卷书?一目十行都看不完吧!
    “哦?爱卿说说是何策?”
    国事何太后还是关心的,至于丁宫言语中的漏洞,话说有这时间去琢磨,不如想想宫中的翡翠,雕刻成什么好。
    脸皮厚过城墙的丁宫,拱拱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天下战乱不止,多有功之臣,但国库空虚,又不能寒了功臣之心。
    那一条就是:复周礼中——五等爵!就藩于军功之地。
    虽不知作者是谁,但臣亦觉得此举大封了功臣,证明了天家圣明,又加强了地方监管,且不费国库一钱也!
    可谓一举三得的治国良策也!”
    丁宫不愧是朝堂混迹到三公之人,表演的情真意切,完全让别人看不出,这是他前一个晚上背下来的。
    连许相都忍不住转头,露出佩服之色,最后一躬身:“臣附议!”
    许相附议了,这是两人任朝官以来,第一次保持了一致的意见。
    许相一系、丁宫一系,加起来少的可怜的几位朝官,一齐出列:
    “臣等附议!”
    朝中百官,台上何太后,怎么琢磨,也猜不出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难道何进一死,丁宫真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了?还是要励志做一国之栋梁那种!?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司徒、录尚书事,袁隗,也是疑惑。
    这时少府王允,想起家中多出来的金银,再想起党锢之后,清贫了快二十年的族人,走出了序列,其一系十余人,连忙跟了出来。
    “臣等附议!”
    原党人、原阉党、原外戚,三方联合?
    自己没睡醒吗?
    这是朝堂上,大部分人的心声。
    再后知后觉的何太后,也露出了惊讶,看向袁隗:“司徒!你怎么看?”
    何太后问这话时,许相、丁宫、王允三人,暗中交换了一下眼神,随时准备着齐力反驳。
    出乎三人的意料,也出乎曹性的意料,袁隗竟然没反对。
    “臣看不出有何不妥!”
    一句凌磨两可的话从袁隗口中说出。
    百官之首的袁隗不反对,剩下的人就活跃起来了。
    首先经何进提拔,士家子弟,侍御史,郑太郑公业,躬身出列:
    “启禀陛下,依丁司空所言,臣仿佛看到未来,天下一片祥和,一旦有人作乱,受封者,欲受封者,将群起而攻之!
    如此,天下安危以五等爵为纽带,与天下人联系在了一起!
    臣附议!”
    经郑公业这一解释,堂中诸人恍然大悟。
    再顺着这思路一思索,似乎士家作为至高统治阶层的地位,受到了挑衅。
    因为受封五等爵之人,除了士家子弟,还会产生一些有军功的豪强,甚至几年或者十年能出一个庶人封爵。
    不过依然有纯臣出列,或者他们有信心,士家再次垄断五等爵。
    继郑公业之后,又有八人出列。
    “臣等附议!”
    杨瓒、伍孚、士孙瑞……
    曹性在心中默念着八人的名字,连同将郑太也记在了心中。
    如此出列者已有近三十,占了朝官之二成。
    看出了其中利害的何太后,动容了,可有些犹豫,因为真正当权者没有同意。
    这时列卿之列,一人抬起了脚躬身出列,好像是事先商量好似的,百官首位,也躬身出列:
    “臣曹性袁隗,附议!”
    两人如同风向标,百官齐出:
    “臣等附议!”
    刚刚回来上朝,想不到就来了这么一处,袁术、袁绍这两兄弟,虽出列附议,但没有人看到的是,两人借拱手时的长袖,遮挡住了脸上的狰狞。
    抬头时,袁绍眼睛看向其叔父袁隗,寒光一闪而逝。
    何太后再没有拒绝的道理。
    “准了!”
    “陛下圣明!太后圣明!”
    百官其贺。
    这时,袁隗借百官都已出列,突然开口道:“陛下,举荐后将军升任骠骑将军之职!后将军开疆扩土……”
    一大堆好话从他口中流出,曹性侧目不已。
    这是要投桃报李,还我人情?知我拒绝了大将军之位,来个仅次于大将军的比三公骠骑将军。
    袁隗话刚说完,早就为对方拒绝大将军之位的袁术,激动的道:“臣附议!”
    袁术看向曹性,板着脸:“贤弟!这次你一定不可推脱!”
    什么,四世三公袁术的贤弟!那曹性举荐袁隗?!
    大大咧咧的袁术,一下将百官都带歪了。
    知实情的曹性,有些哭笑不得。
    “臣年幼功薄……”
    依旧是拒绝太将军之位的那套,被搬了出来。
    百官松了口气,却把袁术这位贤兄急住了:“什么年幼功薄!我大汉英雄,霍景桓,十七岁封校尉,领军出征,年底受封冠军侯,年十九受封骠骑将军位,且武皇帝特例骠骑将军与大将军同俸禄!
    二十一岁,武皇帝又罢太尉,特设大司马,霍景桓得已受封!为三公之列!
    贤弟!你现在不正是二十又一!”

第380章 太学生的优势
    五等爵,即公侯伯子男,为周朝所设,后流传到西方。
    春秋大国为公侯,小国为伯子男,春秋五霸都是得封公爵,而战国七雄衍生之时,七国才相继称王。
    封国之下,则是封君。
    秦商鞅变法时,为给商鞅打掩护,设左庶长,之后商鞅设二十等军功爵,让将士与田地、爵位挂钩,使得秦兵,悍不畏死,一扫**。
    汉继承了秦二十等爵制,另增设王爵。
    汉武帝时,为了筹备军资,开始变卖二十等爵,以至于受封者泛滥,二十等爵变得不再值钱,受封之人,往往被骂铜臭之人。
    后为赏军功将士,汉武帝又设武功爵十一等,最后又变卖筹备军资。
    二十等爵、武功爵十一等,名声彻底搞臭了,爵位只有实封的、高于二十等爵的彻侯,受人待见。
    而彻侯为避汉武帝名违,改成了列侯。
    就是关内侯及以上。
    曹性依旧没有接受骠骑将军之职,不过相比较五等爵的复用,曹性的事很快被放在了一边。
    散朝之时,百官都在议论五等爵,并谋算着,自己能不能受封,又能封何等。
    朝廷之上,封侯者不多,如今多出低于侯爵的伯子男,那受封的人就多了。
    “五等爵,又分县乡亭三级,同时以推恩令,父传诸子,诸子传众孙。”
    曹性微笑的聆听着,如今的五等爵,只是第一步,未来五等爵还要继续发扬光大,以至于发挥出周朝时的作用。
    再配对推恩令分权、收权,自己仿佛看到了以后,华夏的地盘,向四面八方扩张的狂热了。
    说到这,王修面露疑惑:
    “只是属下不解,主公,你为何不自己出面?这可是一大创举,将有无数人受益!”
    荆州产的四轮马车内,新任东莱太守王修,在上任之前,不得不吐为快。
    曹性看了看沉默的李儒:“无数人受益,亦有无数人受害,某这才拥有的士家身份,可经不起这风吹,还是让功与丁宫吧!
    丁宫真小人也!钱、色、酒、食,无不贪者,且惜命的很。
    最重要的是,我要满足他这些,很简单,而他人要不做不到,要不做起来得不偿失。”
    “丁宫,酒囊饭袋,如今又失了主子,唯一拿的出的,就是司空的职位,还是未加录尚书事的虚职,要不是主公力挺,这司空之位,也早就不是他的了。
    除了善于用人的主公,还真没有谁能用他。”
    李儒面上带着不屑的道。
    看着这深受贪官污吏祸害的李儒,曹性摇了摇头,只要不因为这而感情用事就好,自己也相信,李儒觉得能分清主次。
    “想不到名声远扬的王允,狠狠的给属下上了一课!”
    “属下也是!”
    说到王允,曹性心中冷笑:
    “什么忠臣铁骨,只不过前人方式没用对,这次在无外人察觉,又有金百斤,银五百斤,并让他坚信没有留下任何证的情况下。
    又能继续做忠臣,又可以补贴家用,何乐而不为!”
    对方委身于董卓,可并没有《三国演义》里那么美化,历史上,他在董卓麾下当司徒期间,为董卓出谋划策,以至于视他为亲信。
    董卓的亲信,又是三公,暗地里干过的坏事能少?
    虽有诛杀董卓之功,但要不是他居心叵测、刚愎自用,也不至于逼反了西凉兵将,使得天子再次蒙难。
    一次次的派朝中重臣,向关东请诸侯,或者说请袁绍入朝,最后一次次被打脸,使得皇权、皇威彻底耗空。
    这里面可是疑点重重。
    不过在此之前,还是可以利用一番的。
    曹性心想道。
    “叔治,这次你前去东莱上任,要多与北海相陈杨、辽东太守田韶多多交流,早日将三郡,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沧海是我们曹军,第一块根基。
    未来,这以沧海诸岛串联的三郡,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曹性郑重其辞。
    “诺!”
    “三百太学生门客,在完成三月亲卫营军事理论学业之后,某会派一百前往三郡。
    介时你与陈杨、田韶三人,以百人的个人爱好、能力、优点。
    入军者,出任文书、参军,兼教师。
    入地方者,出任实干吏员、乡亭之长!”
    太学可比后世什么大学都牛,学子一毕业,最少都是相当于后世县副级的官员,有身世者,如袁绍,毕业摇身一变,成了县令。
    而科举考试,三甲授的也只是县令。
    因此三百太学生,本身就是出众、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不然也不会当选太学。
    一直不能毕业为官,原因就出自于身世!他们中的每一位,但凡与士家或者钱,沾点边,就可以立马毕业的主。
    又是经过曹性的筛选,再入亲卫营,学习三个月,练就血气,真才实干是必备的。
    文化知识深厚、见识广阔之太学生和刚刚学会几百常用字、见识浅短的庶人武官,比学兵书、韬略等军事理论知识,谁更占优势,显而易见。
    培训出来的这等人才,填补基层,王修没有不诚然接受的道理。
    曹性自然自语了一句:“剩下两百,也将填补荆交二州。
    太学生啊太学生!
    身为你们的祭酒,某想你们了!”
    李儒、王修,都露出了邪恶的笑容。
    如若三万太学生入幕,天下何事不能成?
    百官都以为曹性不当万石之大将军,不当万石之骠骑将军,偏偏谋求一个六百石的博士祭酒,是十足的傻子。
    但岂知什么叫大智若愚,又知不知道自己是大愚若智、自作聪明。
    日南、合浦、南海、北海、东莱、辽东,六郡在手。
    又有新楚联军控制荆交二州,如今二十万大军控制洛阳,再迁北方难民、流民,充实二州。
    有这些北方屯兵为根基,一旦有变,数百万屯兵大军尽起,荆州、交州唾手可得。
    顺江可取扬州,逆江可取益,尽得南方之地。
    又有沧海三郡,提供南方稀缺的骑兵、战马。
    介时大事可期也!
    想到这,曹性忍不住看向了东南方向。

第381章 曹性教学
    如此以来,曹性的起点,比掌握还没有一州的董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