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甲午之特种兵之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佛爷,皇上,依微臣之见,聂士成在朝取得如此大胜,甚至生擒敌酋,大震我天朝国威,震慑西洋列强,实在是大功勋,应当大加封赏。使朝野上下,都知道如此忠勇,尽忠国事之辈,皇家绝对不吝赏赐,超格厚待。陛下应当重赏,以昭示天下,凡忠于国事者,皆有国之恩赐,使大清贤能之士,皆能勇于任事,振兴朝纲。”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李鸿藻出班奏道。
“太后,陛下,臣认为李大人所言有些不妥,不久前朝廷才将聂士成提拔为直隶提督不久,封赏不可谓不厚,此次建功虽大,然不宜再作提拔。再加重赏,只怕朝廷众臣议论,反而不好,朝廷只需善言抚慰,多赐些金银即可,至于官衔,可押后看看朝鲜战局如何再说。”聂士成乃是李鸿章的心腹,翁同龢雅不愿聂士成再任高位,本来淮系就有些尾大不掉了,再将聂士成提拔到显赫的位置,那就更难以控制了。
礼亲王世铎回道:“太后,陛下,如今朝鲜正是用人之际,中日战火正酣,朝廷寄予聂士成重赏,一则可以激励士气,使前敌将士奋力死战;二则也可以是世人知道朝廷赏罚有度,是民间士子出仕,为我所用;其三,给予聂士成重赏,也方便聂士成在朝事权专一,更方便其调度各部人马,同意对日作战;此事臣以为当以重赏为宜。”
翁同龢辩道:“可是如今北洋一系本来就已经权势过重,再加重封,朝廷何以制衡?”
慈禧闻言点点头道:“翁师傅,李鸿章哀家还是信得过的,这几年来,确实也苦了北洋了,兵力与军费一减再减,李鸿章也没有什么抱怨之语。礼亲王言之有理,就按礼亲王的意思办。那怎么封赏,陛下可有意见?”
光绪面无表情,淡淡道:“儿臣没有什么意见,还请亲爸爸做主。”
慈禧眉头一皱,心中升起一阵厌烦,这个皇帝不论什么时候,都是这种态度,实在叫人恼火。
慈禧淡然道:“既然如此,那就赏聂士成三等忠毅伯,领兵部尚书衔,钦命朝鲜督战大臣,朝鲜一应事务,皆决于聂士成,另赏黄金千两,锦缎百匹。聂士成折中所请,尽皆奏准。受张毅毅勇巴图鲁称号,朝鲜各部练军总教习,兼任聂士成芦台练军统领,领总兵衔,授徐怀瑾为朝鲜前军参议,参赞军前事务。至于,调遣援军一事,众位臣工,再议一议,何处有精兵可供调遣,钱粮如何筹备,另外国内各处事务如何筹备,哪位臣工愿意领旨负责?”
慈禧一番话下来,朝前众人尽皆默然。无他,现在朝中,哪里还有懂得战事与洋务的大臣。李鸿藻虽然总理事务衙门事务,但是对于战事与洋务并不精通,其他如礼亲王、翁同龢、孙毓汶诸人皆不是这块材料。
慈禧看到众人不再言语,心中暗怒,不悦道:“堂堂大清,一遇战事,你们便缄口不言,早先你们这些撺掇出战的劲头哪里去了?现在仗打起来了,你们的良策呢?难道这些事务都要我们孤儿寡母亲自操持处理?”
众位大臣一看太后动怒,赶忙跪倒,惶恐道:“太后息怒,臣等死罪!”
慈禧无奈的摆摆手道:“罢了,你们起来,说说看有什么意见没有。”
礼亲王叩首道:“老佛爷,如今朝中精通洋务、军事者,已不多见,正公已然早逝,襄公也已仙去;李鸿章、刘坤一以及张之洞等人皆远在地方,山高水远,朝中诸位臣僚,皆是臣,难以应对。臣、臣以为……”
慈禧见礼亲王犹豫,摆手道:“无妨,有话就说,都是自家人,还有什么藏着掖着的。”
礼亲王咬咬牙,说道:“太后,臣以为,太后可以考虑起复恭亲王。恭亲王早年主持洋务,入主军机,操持剿灭红毛乱党,与正公等洋务重臣又颇有往来,熟悉军务与洋务,此时正是让恭亲王出力之时。”
慈禧闻言,眉毛一挑,直视礼亲王。世铎被慈禧看的心里发虚,赶忙将头低下。
慈禧摇摇头,无奈道:“皇上,你可有什么计较?”
光绪依然答道:“儿臣没有什么意见,一切听亲爸爸安排。”
慈禧一阵气急,自己选的这个皇上,实在是扶不起来了,要么不说话,也么就盯着自己的意思出言反对,实在是给自己添堵。
慈禧怒声道:“拟旨,恢复恭亲王奕?军机处大臣,总理衙门首席大臣,入朝参赞军机。向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去电,询问疆臣意见;另外,致电天津的李鸿章,命他火速入京觐见……”
天津,李鸿章的府邸,如今的李鸿章又忧又喜。前一天晚上,李鸿章刚刚收到聂士成的捷报,乐了一个晚上,心道,聂士成不愧是淮军的干将,每战必胜,开城一战以多胜少,俘虏敌酋,实在是不敢想象的大捷。他手下的那个张毅,更是了得,只身带领一个营六百多人,竟然在帽儿山顶住了数千日军三天的攻击,最后还能反击,实在是能力超群,未来一定要委以重任。
当夜,李鸿章就回电聂士成,在电中大加褒奖,对张毅也是赞誉有加。
第二天晚上,就又收到了丁汝昌的电,具言了大东沟之战的详情,一战下来,虽然日本海军损失更在北洋海军之上,但是北洋水师也是损失颇重,爱将邓世昌、黄建勋殉国,战舰也损失了不少,这可都是李鸿章的命根子,心疼的李鸿章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第六十章 朝议

第三天大早,第三封电报就又到了,这份是英国来的,驻英公使薛福成给他发来的电报。网
薛福成原来是李鸿章手下的头号智囊,地位犹在盛宣怀、杨士骧之上,为李鸿章出谋划策,建树颇多。后来,朝廷向英国拟派驻英公使,被李鸿章举荐,赴英国主持英清外交事宜。这些年来,薛福成与李鸿章电往来密切,西洋诸国一有风吹草动,薛福成必然先致电李鸿章,向李鸿章陈述来龙去脉,可以说是李鸿章在一样的眼睛。
薛福成在电中说,日本命令日本驻英公使在英国活动,正在商讨战时贷款,额度在五百万英镑以上,如今,已然有了眉目,如果没有变化的话,英国政府近期就会批准;同时,日本在英吉利积极采购新型舰只,拟再购买三艘新型巡洋舰投入现役,也已经进入谈判环节。
如今日清交战,日本如此动作,企图不言自明。薛福成感觉事态严重,赶忙向李鸿章发电沟通。
李鸿章面对这两封电报,深感事态严重,压力陡增,三艘新型巡洋舰,这可都是主力舰只,与定远镇远将比,也差不了多少。本来北洋海军由于近年来军费一再削减,导致装备陈旧,弹药、煤炭等物资储备不足,士兵训练不够,使战力下滑的厉害,此次黄海大战因为占了先机,才略占上风。如果日军再有三艘新型巡洋舰或者战列舰入列,那实力此消彼长,还如何能够牵制日本海军的军事活动?
可是采购新型军舰,补充战略物资,事关重大,动辄就数十上百万两的银子,又不是自己说了算的,朝廷那群白痴军机怎么可能明白军国重事,绝对会重重阻挠。网自己也仅仅是一个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挂衔的大学士,并且远在天津,军国大事,是由军机处决断的,自己可是左右不了,现在军机处可是连一个明白人都没有,对于洋务都是外行,唯一的懂得洋务与军事的恭亲王奕?,还被太后老佛爷赶出了军机处,颐养天年,现在还能指望谁?
李鸿章正在焦急间,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电报到了。张佩纶与盛宣怀、杨士骧三个人一起来见李鸿章,送上电报。
李鸿章看到电报,心中暗自舒了口气。
起码这个时候,老佛爷和光绪帝还知道向自己问计,朝中无能能够问对,两个人顾得忌讳自己重权在握了,事情就还有的商量。也是,北京整个朝中,精通洋务的也就已经赋闲的恭亲王一人而已。地方上,只有自己近在咫尺,其他人大多远在江南,远水不解近渴,问计于自己,也是逼不得已了。
可是,想到朝鲜的战局,日本现在的大动作,如今大清的窘迫,即便是自己,也是难以措手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鸿章叹口气道:“杏荪,幼樵,你二人心中可有计较?”
二人叹口气道:“大帅,此事甚难啊。不要说我大清没有精兵,即便有精兵,头一条,这钱粮如何筹措?军队开拔要银子,吃喝要银子,打仗时枪支弹药更得要银子,光是运输物资的后勤供应的银子,也不在少数。这大战一起,没有几百万两银子,是下不来的。如今国库空虚,怎么可能支持如此一场大战?”
李鸿章冷哼一声,说道:“这群书生,就知道意气用事,一有动静有要求开战,开战。等到打起来了才想到,自己家里没有银子,如今没有枪炮,拿什么打仗?现在知道着急了,早先干嘛去了,一群废物,书生误国!”
盛宣怀叹道:“大人,现在怎么办?老佛爷和皇上可是在召你入京了,你怎么也要拿出一个办法来啊。”
李鸿章也是愁眉不展,什么办法,有了银子什么办法都好想,大不了买大炮,买军舰呗,没有银子,什么都是白扯。
最后,李鸿章咬咬牙,说道:“罢了,给聂士成去电,问问他身边那个小诸葛。那小子还别说,上次讲的东西还是颇有道理,使我们斩获颇丰。”
张佩纶答应一声下去办理。
傍晚时分,张佩纶带着电报进入李鸿章的房间,说道:“大人,聂士成回电了。”
李鸿章急不可耐,一把从张佩纶手中将电抢过,嘻嘻的读了一遍,脸色舒缓了许多,开始在屋子里来回的踱步起来。
良久,李鸿章说道:“幼樵,即刻让杏荪准备八十万两的银票,你随我即刻进京。”
张佩纶心中一惊,迟疑道:“大人,八十万两,这几乎是我们北洋三分之一的储备银了,动用这么大一笔款项,只怕对北洋影响甚大,你这是……”
李鸿章摆摆手道:“为了北洋,也不得不舍出一头了,银子花出去了,以后可以再赚回来,一旦北洋垮了,想赚银子,咱们也没地方赚去。”
张佩纶迟疑道:“即便如此,你也不必如此着急啊。大人,天色已晚,您看是不是……”
李鸿章摆手道:“无妨,事态紧急,也容不得我们耽搁了,到外面清点六十名亲兵,随我一起起身,乘马赶赴京城。”
一路无话,三百里的路程,李鸿章一行人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便已赶到,李鸿章进入驿馆,安排好人员,也不歇息,张佩纶伴随直接进了一座豪门。
待到从里面出来,李鸿章脸上已经带了淡淡的笑容。
翌日午朝,光绪帝刚刚升殿。轮值官奏报道:“万岁,直隶总督李鸿章大人已到,在午门外候旨。”
光绪帝精神一振,这两日来,光绪帝茶饭不思,被中日战事搅扰的坐卧不宁,朝中众臣也拿不出什么计议来,光绪实在是被烦恼透了。如今听到李鸿章已经到了,连忙说道:“快,传旨,即刻宣李老爱卿觐见。”
李鸿章施施然来到金殿之上,向光绪与慈禧施礼。
慈禧说道:“罢了,老中堂多负辛劳,礼节就免了,你的年岁也不小了。来人,赐座。”

第六十一章 李鸿章进京

黄门官搬来一把藤椅,李鸿章谢过恩,坐在殿内。网
光绪问道:“老中堂,此次将老爱卿从天津召回,皆是因中日之战的缘故。虽然聂士成所部大获全胜,击退日军的进攻。但是朝鲜日军兵力强盛,如今太过势大,朕本欲继续用兵,然则以来,国内精兵良将凋零,而来国库空虚,没有足够的钱粮应对战事,朝中重臣战和议论不休,朕与太后念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