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10。一百四十一章、回光返照'
进入了四月中旬,世界大战就进入到了最高潮的阶段,两大同盟在欧洲大陆杀得昏天黑地,双方每天伤亡人数都是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世界大战最残酷的阶段已经降临了!
在西线双方打得是不分胜负,尽管英法联军的伤亡更大,但是架不住人家炮灰多,在战略上双方还是没有能够打出结果来。
在东线俄国人这次是压着德军打,充分的让德国人领教了人海战术的威力,即便是双方的伤亡比都到1:3了,甚至部分地区还打出了1:5骄人战绩,但是毛熊依然表示无所畏惧!
然后德国人就非常明智的选择了战略撤退,这个时候和俄国人拼消耗,完全就是在找死啊!
南线暴起发难的保加利亚军队在匈牙利人的帮助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布达佩斯,然后又直奔奥地利而去。
同盟国南线司令官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元帅果断的选择跑路了,而人家连奥地利都不去,直接去了波兰地区和东线的德军会师。
看得出来,他已经不信任奥匈帝国了,要是维也纳政府再倒戈了,就他这里最后的十几万残兵败将可是连跑得机会都没有了。
仗都打到现在这份儿上了,以兴登堡为首的军政府威望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前线的统兵大将们也不是那么买他们的账了。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元帅就直接发电抨击政府:声称正是由于总参谋部的瞎指挥,才造成了现在的糟糕局面,要求兴登堡政府把权利还给德皇,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显然,他是对战争绝望了,希望以德皇为首的主和派上台,和协约国进行谈判,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现在不光是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元帅,德军中很多将领都对战争丧失了信心,甚至还包括大名鼎鼎的埃里希鲁登道夫。
当然,对赢得这场战争丧失了信心,并不代表他们就要投降,他们大部分人的意见都是和敌人进行谈判,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
并且,现在德国人手中还有足够的筹码,在西线他们还占领着法国人的大山领土和已经被德国人灭掉的比利时;在东线德国人依然占据着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等地区。
这些地盘就是德国人的底气,逼急了来个鱼死网破还是可以的,当然这话也就吓吓法国人和比利时,其它国家自然是无所畏惧的。
比如英国人,他们就在一边看热闹,如果德国人真的将这些地区变成了一片焦土,没准他们还要开香槟庆祝呢?
斐迪南的态度也和约翰牛差不多,德国人要是玉石俱焚,未来的欧洲就太平了。一旦发生了,法国人是绝对不会放过他们的,未来的德国决定是不存在的了!
甚至斐迪南还恶意的猜想,尼古拉二世还期待这一切能够发生,大不了损失掉这几千万人口就可以换取德法两国的同归于尽,俄罗斯帝国将称霸欧洲大陆,干嘛不换呢?
唯独法国人很受伤,就他们被威胁了!以他们国内的人口基数,要是再损失掉这一千多万人,能保住现在的地位就不错了,称霸欧洲大陆就不要想了!
剩下的中立国有人在呼吁双方克制,也有人希望两大同盟再打狠些,最好是玉石俱焚。
可以想想只要德国人选择了最极端的做法,中立的瑞士、荷兰、丹麦都会成为新的协约国成员,利益永远是最好的催化剂!
当然,和历史上一样也就是喊喊口号罢了,德国政府真要是去干了,底下的人也是会哗变的,毕竟大家还没有活够。
外交大臣梅捷夫平静的说:“陛下,俄国人又向我们求援了,他们希望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二十亿发子弹、八千万发炮弹、两百万条步枪、五千门大炮、两千架飞机、一千辆坦克、五千吨药品、五百万件军装和一百万吨罐头以及一大堆的附属物资!”
对于毛熊的狮子大开口,斐迪南早就习惯了,当然以他们那庞大的军队规模,这批物资还真不算多。
如果是之前的话,斐迪南肯定会果断的拒绝,但是现在世界大战已经步入了尾声,再保存庞大的战略物资储备,就十分的浪费了。
但是要不要卖给俄国人,斐迪南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现在把俄国人武装起来,未来欧洲大陆就麻烦大了!
犹豫了一会儿,最终斐迪南还是决定卖,但是不能什么都***如步枪和大炮可以随便卖,但是弹药必须要限量卖!
至于一个庞大的俄罗斯帝国会给欧洲大陆带来什么,斐迪南就管不了那么多了,战后英法不是很闲么?必须要给他们找点儿事做呀!
斐迪南慎重的说:“你们外交部配合,让企业代表自己和他们谈价钱好了,记得去一下我们的库存。
俄国人无论是要购买武器弹药还是其他战略物资,我们现在都可以卖,但是必须要俄国人先付款,同时还要限制一下弹药的交货时间,让俄国够用的同时又不能有太多的剩余!”
“是,陛下!”外交大臣梅捷夫回答道
由不得斐迪南不慎重啊,这么多的武器弹药,保加利亚也不可能马上就拿出这么现货来进行交易,就算是动用战略储备都不行!
而以眼下的世界形势,万一德国人承受不了外界的压力突然投降了,世界大战一结束这些武器装备就不值钱了,到时候毛熊直接来个财政困难无力支付,保加利亚就准备哭吧!
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发生的可不在少数,斐迪南可不认为以毛熊的节操,他们会继续付款!
反正,俄国人也刚刚拿到了约翰牛的贷款,加上之前尼古拉二世抄家所得,现在他们的财政正处于难得的富裕期,不宰白不宰!
尽管协约国在战场上占据了上风,但是实力犹存的德国人仍然不甘心失败!
1917年5月3日,德军在西线发起了大反攻,直接突破法军防线,并且占领苏瓦松,将战线推到玛恩河,距巴黎仅有三十余公里。
世界再次哗然,难道德国人是要在最后关头实现逆袭?
巴黎危机,法国政府急了,他们不但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大量的军队前往巴黎,准备打一场巴黎保卫战,同时还向协约国联盟求援!
不但是法国人急了,就连英国人也急了。对约翰牛来说,这次世界大战对法国人的削弱已经够了,如果法国人这次再遭到重创,战后欧洲大陆就是俄国人一家独大了!
这是约翰牛万万不能接受的,刚刚干掉了一个德国,要是再来一个毛熊,这个日子还要不要人过了?
于是,伦敦政府硬是咬牙从国内再次抽调了十五个步兵师,调到了法国巴黎,他们要和法国人一道打这一场巴黎保卫战!
就连斐迪南也急了,现在法国人可不能翻车,不然战后欧洲大陆的局势就失控了。
如果没有法国人出来牵制英国人、俄国人,保加利亚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斐迪南可还没有做好直面欧洲霸主的准备!
面对法国人的求救,于是斐迪南下令,前线的保加利亚军队也不用去进攻维也纳了,除了留下了部分军队牵制奥地利外,主力部队直接穿插到奥地利南部和那边的协约国联军会师,然后直接进攻德国本土,以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接到这个命令的但丁…克里斯托夫感觉瞬间就不好了,本来还可以逮着奥匈帝国这个软柿子捏,现在要跑去和德国硬碰了!
好在,斐迪南没有让他去和德国人拼命,只要能够牵制住德国人的兵力,解了法国人的巴黎之围他的任务就完成了。
否则,但丁…克里斯托夫就真的要担心了。当然,他不是担心能不能打赢德国人的问题,而是部队的后勤补给问题!
反正他手中的部队,现在就有一百五十多万,再汇集了意大利地区的数十万协约国联军,一支近两百万人大军,德国人现在是无论如何也吃不下的,甚至德国人要挡住他们的进攻都是很难做到的!
毕竟在东西两线之后,再增加一个南线,德国人也是分身乏术啊!
国内的战争潜力也基本上榨干了,东线更不用说了,本来就是兵力匮乏,在一路撤退中!
唯一兵力还算充足的就只剩下西线了,但是西线的英法联军数量更多,德国人一旦从西线调兵,斐迪南的目的就达到了!
到时候德国人不但要丧失了干翻法国人的希望,还有可能被英法联军给反推了,这是一个阳谋!
除非德国人能够在保加利亚军队抵达前攻克巴黎,否则战火一旦烧到了德国本土,这场战争他们就输定了!
但是这项计划,也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就是大军的后勤补给问题,能够给大军提供后勤补给的有三个方向:奥地利、意大利、瑞士。
意大利运力有限,由于战争的原因,现在意大利人铁路运力还不到战前的一半,连供应那支协约国联军的消耗都很勉强了。
瑞士人家是中立国,如果只是少量的物资运输,估计他们还是要卖协约国的面子,但是供应这支大军还是算了吧!
从奥地利运输物资,也得要奥地利人配合才行啊?现在双方还是敌人,要他们不破坏保加利亚军队的后勤补给线,简直是痴心妄想!
在有人搞破坏的情况下,但丁…克里斯托夫就是再自信,也不会认为从奥地利运输能够满足军队在战场上的消耗!
因此,表面上这支战斗力爆棚的军队,实际上他的战力值输出持久性非常的短,除了在最初的几天可以保证巅峰期的战斗力外,后面就会遇到和去年俄国人在东线面临的窘迫!
好吧,这场仗打不打得起来,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只要保加利亚的军队到了德国人的边界,顺便占领了几座小城市,鼓舞一下法国人的士气,坚定他们的抵抗决心就可以了!
除了帮法国人度过难关外,更主要的还是给德国人施加压力,让他们做出错误的决定,最好和历史上一样,直接傻乎乎的放下了武器,那保加利亚就赚大了!
'411。一百四十二章、债权转移?'
维也纳再次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为了尽快干掉德国人结束这场战争,协约国又向奥匈政府开出了新的条件拉拢他们倒戈。
当然,这只是英法两国开出来的条件,保加利亚的条件从来都没有变过,已经吃到肚子里的肉是不可能再吐出来了。
斐迪南二世还是继承了老皇帝的几分外交天赋的,果断抓住了现在这个时机和协约国讨价还价。
斐迪南二世望着外交大臣急切的问:“怎么样,协约国答应我们的条件了么?”
利奥波德冯贝希托尔德的神色有些复杂,在喜悦中又夹杂着几分无奈。沉默了片刻后,回答道:“陛下,对我们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协约国的意见并不统一。
法国人已经表示同意我们的要求,会尽力说服俄国人做出让步;英国人也承诺他们会支持我们的要求,但是不能够保证盟友会同意!
保加利亚政府表示他们可以默认我们的行动,但是我们承认巴尔干半岛的主权属于保加利亚,并且特兰西瓦尼亚高原他们也不会让出来!
至于俄国人,他们对奥属波兰、匈牙利和波西米亚等地区都提出了领土要求,由于他们要价太高,谈判没有办法进行下去。”
现在只要奥匈帝国倒戈,保加利亚的军队进攻德国本土的最大难题就解决了,因此对于拉拢维也纳政府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