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加利亚愿意代劳,那是再好不过了,郎有情妾有意,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既然奥匈都同意了,斐迪南也没有再犹豫直接下令备战了!对付一个塞尔维亚,还不需要保加利亚尽全力,起码75式野战炮这次就没有露脸的机会!
'119。一百一十七章、塞尔维亚的准备'
尽管知道这次的敌人战斗力不咋的,斐迪南还是想要尽可能的减小损失!
军队指挥的问题,斐迪南是不打算插手了,就当是练兵了!到是武器装备上面还可以做做文章,火炮就不用再考虑了,穷的叮当响的塞尔维亚,现在是有炮也买不起炮弹,不然还有叛军什么事?
就现在保加利亚陆军装备的火炮,已经占据了优势!
19世纪末,陆军跨时代的武器除了速射炮外,还有什么?
当然是首推马克沁重机枪了!1894年又正好是马克沁重机枪第一次亮相的时候!
1894年在非洲罗得西亚,英**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在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
真正让马克沁出风头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军装备了08式马克沁重机枪,在索姆河战斗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从那以后,各**队相继装备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由此成为闻名的杀人利器。
虽然知道马克沁重机枪的威力,兵工厂也可以山寨,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的马克沁重机枪实在是太重了,而且在使用中随时要加水,还容易发生卡弹,一旦被敌人提前发现,实用性就大大降低了!
目前保加利亚军队也只是少量装备,主要是为了训练机枪手,斐迪南原本是计划等技术突破后,直接上马山寨的1897哈奇开斯机枪。
现在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当即下令兵工厂赶制三百挺马克沁重机枪来,加上已经列装的,做到主力部队每个连配上一挺。
不是不想多配,关键是子弹消耗实在太大了,现在保加利亚兵工厂的产能就那么大,机枪多了后勤会供应不上!
最关键的还是钱,一场大型战役下来,按一挺机枪五万发子弹的消耗计算,好家伙上千万发子弹没了,这可都是钱啊!
好在这次只是一场局部战争,目标也只是为了削弱塞尔维亚的军事实力,算是预防性战争了!
参谋部的估计,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两周,塞尔维亚就会向奥匈求援,然后这场戏也可以收场了!
可能真正在持续战斗的时间也就一两天,甚至有可能只是短短几个小时,就决定了胜负!
保加利亚的战争机器已经开起了,保塞战争的历史再一次出现在了报纸上,报仇雪恨成了民间的主流,塞尔维亚再次成为了头号大敌!
有心人都知道,要打仗了!巴尔干地区一贯是战争的高发地,自从九年前塞尔维亚入侵保加利亚开始,两国的关系就没有好过,现在落尽下石再正常不过了!
保加利亚的大动作,自然瞒不过塞尔维亚政府。
年轻的国王亚历山大奥布廉诺维,现在急得直跳脚,国内的麻烦还没有摆平,保加利亚人又要来了!就算是再狂妄,他也不认为现在的塞尔维亚能够打赢这场战争!
紧急会议一开始,亚历山大就忍不住开口了:“诸位,保加利亚的狼子野心已经是路人皆知了,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战争大臣愤怒的说:“我们要立刻进行全国动员,给保加利亚迎头痛击!!”
听了战争大臣的话,亚历山大期待的问:“哦,你们战争部有什么计划?需要动员多少军队才能打赢这场战争?”
战争大臣想了想说:“这个要看保加利亚入侵的军队有多少了?他们现在有十三万正规军,还可以进行民间动员,入侵的军队可能会超过十万,甚至二十万也有可能!
而我们仅有十万军队,还要分兵镇压乱党,起码要再动员二十万军队,才有把握击败他们!”
战争大臣的话刚落下,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对于一个人口两百来万的小国来说,这已经是倾国之力了!
财政大臣被战争大臣的狮子大开口吓着了,质疑道:“可是武器装备怎么办??要武装这么多军队,我们上哪儿去弄这么多武器来??”
财政大臣这次难得没有提钱,他知道这个时候,已经顾不得财政会不会崩盘了,打赢了战争一切好说,打输了战争内阁都要准备滚蛋,也不用他来继续犯愁了!
听了财政大臣的话,亚历山大满怀期待的看着战争大臣,问:“现在我们有多少武器库存,可以装备多少军队?”
战争大臣沉默了片刻,为难着说:“这个唉!由于军队经费不足,加上镇压叛乱的损耗,最近两年来武器储备降到了十年来的最低点,仅有一千三百多支步枪,两门火炮,勉强可以装备一个团吧!”
尽管在坐的都是业余选手,也知道再怎么样,军队也得保证一人一条枪吧!
现在来看,全国动员后,平均下来三个人一条枪,到是和一战中的俄国陆军差不多,战斗力可想而知!
亚历山大一世不死心的问:“那么现在去买呢?”
外交大臣没有思考,就立刻开口了,说:“我们外交部已经和各国使节都沟通过了,购买武器没有问题,只是报价略高,还有就是需要一点儿时间!”
“多高?”财政大臣习惯性的问了一句
“比现在国际上价格增加了五层,而且他们建议我们购买前膛步枪,他们有大量的库存,而且在价格上可以优惠一点,时间上也要快得多!”外交大臣忐忑的说
“什么高五层,怎么不去抢!”
“什么前膛步枪,那些破烂货有个屁用!”
几乎同时,财政大臣和战争大臣发除了质疑!
这时,首相开口了:“我记得之前我们也淘汰了一批前膛步枪,要不先拿出来给新兵用吧!”
战争大臣反驳到:“不行!那些老掉牙的武器,有什么用?这不是谋杀么?”
首相不慌不忙的说:“不要激动,我们的战争大臣!在是老掉牙的武器不是也能杀人么?先给新兵训练用,后面等武器买回来了,再换装不就行了!”
听了首相的解释,战争大臣不情不愿的点了点头!
'120。一百一十八章、塞尔维亚之备战'
财政大臣灵机一动,想到了一条妙计,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征集民间的武器?不管是猎枪还是步枪,先给士兵们装备上,再怎么差也比空着手强啊!”
好家伙,这一会儿功夫,二十万大军的武器装备就有了!还好战争大臣也是文官出身,军事水平也就半桶水,不然肯定会气炸了!
乱七八糟的装备凑一堆,光后勤补给就能把人弄崩溃!!
亚历山大一世,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么快就搞定了武器装备!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三十万塞尔维亚大军,兵临索非亚的场景。
财政大臣打断了他的,苦笑着说:“现在武器的问题解决了,我们是不是要想想上哪儿弄钱去??三十万大军,可不是我们能养得起的啊!”
不提军费还好,一提军费,大家就头疼了,之前为了镇压叛乱,军费开支就占到了政府支出的百分之八十。现在军队一次性翻了两倍,又从哪儿弄钱去??
沉思了一会儿,亲奥派的首相拉多曼·博维奇一咬牙,慎重的若说:“和保加利亚开战,是不得已之策!现在我们应该考虑一下,使用外交手段,请奥匈帝国出面干预,那怕付出一定代价,也好过直接和保加利亚开战的好!”
他的意见马上就受到了财政大臣的支持,备战归备战,但是可以不打,还是不打的好!
赢了还好说,可是失败了呢?怎么办?又或者战争僵持了下来,塞尔维亚该怎么办?
他不怀好意的想到,如果塞尔维亚真的动员了,没准最高兴的还是保加利亚!什么都不用干,拖上几个月,财政就能把塞尔维亚拖向深渊!
斐迪南如果知道了他的想法,一定会说,知音啊!没错,本来这次就是为了削弱塞尔维亚的战争潜力,如果能够兵不血刃的拖垮,他也不会介意!
“首相说对!我们现在却实打不起了,攘外必先安内!国内的叛党还没有解决,就盲目的和保加利亚开战,实在是不智之举!”财政大臣
这时,战争大臣不干了,塞尔维亚军方可不是好惹的,要是打断了他们扩军,自己这战争部长也当到头了!
“不行!保加利亚随时可能进攻,我们必须要全力准备,要是寄希望于外交手段,一旦失败我们就任人宰割了!!
不要忘了保加利亚已经和俄罗斯结盟了,要是俄罗斯出面拖住了奥匈帝国,我们还是要单独应对保加利亚!”
有些意动的亚历山大,再次犹豫了,大家说的都有可能发生,令他难以抉择!
“外交大臣怎么看,奥匈出面干涉的机率有多大?其它列强的态度又怎么样?还有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这次有没有可能站到我们这边?”亚历山大一世期待的问
被点到名的外交大臣,知道这次躲不过去了,苦笑的说:“奥匈帝国现在的态度很暖味,没有明确表态支持我们,到是提醒了我们加强备战!
德国人和英国人都表示,希望维持现状,但是他们不会直接插手!法国人和俄国人还没有表态,俄国人现在是保加利亚的盟友,就算不支持他们,也不可能支持我们!
罗马尼亚,卡罗尔一世有所意动,在俄罗斯帝国态度不明的情况下,他们不敢有所动作,不过他们同意低价卖给我们一批武器!奥斯曼帝国现在正忙着处理亚美尼亚问题,巴不得我们打起来!”
亚历山大一世不满的说:“这就是你们外交部的努力?难道一个盟友都找不到么?”
“是的,很抱歉国王陛下!”
外交大臣嘴上说的轻松,实际上心里却在骂娘,开什么玩笑,现在的局面是我造成的么?
要不是前段时期,为了贷款的问题和奥匈闹矛盾,会出现这种情况么??也不知道是谁,天天喊着建立“大塞尔维亚”,也不看那些地盘都在哪儿?
奥匈帝国不满意有什么奇怪的?谁是老大谁是小弟,这么原则性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现在需要了招呼一声,奥匈要是肯帮忙才怪!
其他列强的态度就更是再正常不过了,当年塞尔维亚入侵保加利亚,不也是如此么?
我们外交部,好歹也说动了罗马尼亚,尽管不怎么靠谱,好歹也支援了一批武器吧,尽管也是要钱的!
奥斯曼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国内的动乱,我们还有一份功劳呢?鼓动少数民族闹事,大家又不是没有干!
对了,我们拉了一个盟友嘛!尽管可以忽略不计,但还是可以摇旗呐喊的!
外交大臣不满的说:“除了这样国家外,希腊正忙着和奥斯曼为了扯皮,再打克里特岛的主意!门的内哥罗(黑山)表示支持我们,强烈谴责保加利亚政府的野蛮行径!”
亚历山大一世只是“哼”的一声,表示知道了!
一个人口不足四十万,工业几乎为零,还被奥斯曼包围的门的内哥罗,就算想帮忙也是有心无力,他们的态度完全可以无视!
看着孩子气的国王,首相拉多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