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红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九月十四日,金陵粮价全部维持在一两2钱银子的价格上。满城哗然,不知所措。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
  九月十五日,金陵官场联名弹劾户部尚书卫弘玩忽职守,致使出现倒卖粮库的大案。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之前,金陵官场就将过错推给卫弘。
  区别在于,这一次,近乎全体的文官都在上书。连左都御史张经纬都在弹劾卫弘。新花样还在于多了一条罪名:高价售粮,与民争利。一时间,弹章如潮,发往京城。
  秋雨时节,贾雨村与几名交好的金陵文士泛舟于秦淮河上。白师爷随行。期间聊起这件事。
  贾雨村笑一笑,道:“卫司徒一片好意,可惜办错了事情。将高粮价转嫁到百姓身上。这有损朝廷的信誉。”
  他也上书弹劾卫弘。
  几名文士纷纷附和,道:“粮商牟利,此是商贾之性。而高价售卖朝廷的粮食,则是为一己之私。意图掩盖过失。”
  轻舟之中,白师爷微笑着搂着身边的妓家喝着酒。其实,陈家敢于翻脸的真正原因在于一个消息:户部在长江边上停靠的几艘粮船上的粮食已经卖光了。
  换句话说,卫尚书现在即便想要平抑粮价,手中也没有筹码了。想必,卫尚书此时在家中要给气的跳脚吧!
  陈尚书果然是金陵官场的大佬。这样的权谋手段,这样的心性…,啧啧!
  …
  …
  在贾雨村悠闲的泛舟之时,中午时分,左都御史张经纬在家中和来访的族侄应天府推官张良哲喝茶说话。
  张推官将妹妹嫁给了礼部侍郎张安博的弟子、贾环的好友庞泽,又在金陵简报上和国子监有合作。在金陵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博弈中,他内心里是站在张安博、贾环、卫弘这一边的。
  当然,他心里怎么想的并不重要。一个推官,没有资格参与这个层面的权力博弈。
  客厅中,张经纬看了一眼欲言又止的张良哲,道:“良哲,有话就说吧!”他其实已经猜到侄儿要问什么。他内心中很无奈。
  张良哲顿了下,小心的陪笑着问道:“伯父,你怎么跟着上书弹劾卫司徒?他不过是给陈尚书给骗了而已。”
  这肯定不用想了。稍微有点官场常识的人都明白。九月十四日,全城的粮价都维持在一两2钱银子一石的价格,后面必定有妥协。而够资格去和卫司徒谈的必定是陈高郎。
  张经纬轻叹口气,“我何尝不知道?我不过是跟风而已。卫尚书这次躲不过去了。”
  能够调拨几艘粮船来金陵,恐怕已经是卫弘的极限。不可能还有后续的粮船。淮扬巡抚署衙那边,估计调拨不了多少银钱过来支援。毕竟,还是要以赈灾为主。
  而卫弘加价卖朝廷的粮食,这是罪上加罪。他只站在胜利者的一边。
  张良哲沉默了一会,感叹道:“好人难做!好官难为!”
  他的伯父要当政治投机分子。他无话可说。随波逐流是大部分官员的选择。他亦是如此。但,人内心之中都会有一杆良心秤。金陵的米价不应该这样高。淮南受灾的百姓要救济。这些“正确”的事情,如今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利益纠葛而被阻止。
  他因而感慨万分。


第三百七十五章 贾环归来
  九月初十的晚上,户部尚书卫弘征调贾家、王家总计近百名男丁帮忙守卫粮船。贾家这里带回来的贾环的口信。传令者是贾环的长随钱槐。贾府在金陵的都总管刘管家自是领命遵从。
  随着钱槐回到金陵,贾环的消息也随之传到武定桥和安街的贾环家中。贾环自八月下旬带着长随钱槐、胡小四出门后,就再没有消息传回。
  黛玉、晴雯、如意、紫鹃、袭人、雪雁、沫儿几人这些天一直在家中没有出门。家门口还守卫着淮扬巡抚沙胜督标营的兵士。外面的信息都是依靠管家元伯、管事娘子带进来。家中宛若信息孤岛。而今,这是第一次传回贾环的消息。几个女孩子都是喜极而泣。
  深秋的季节,天空下着雨,更添严寒。午后时分,黛玉穿着浅粉底绣花的棉袄、精雅的水蓝色襦裙,在东厢房住处中看书。气质婉约妩媚。
  室内烧着炭盆。温度适宜。紫鹃在一旁安静的侍奉着。外头隐约传来晴雯、如意、袭人的说话声。
  裴姨娘的灵柩还停放在家中,等着贾环回来送往苏州安葬。随着时间的流逝,家中悲伤的气氛慢慢的淡了些,取而代之的是对贾环在外面的担忧。
  黛玉放下手中的书。这是一本流传到江南的《射雕英雄传》。由闻道书院印书局刊印。制作精美。黛玉细声问道:“紫鹃,你说三爷现在到哪里了?”
  紫鹃就笑,“姑娘,这我哪里知道啊。钱槐跟在三爷身边都不知道。想必三爷是在做大事。需要保密呢。”这已经是姑娘第八次问起这个问题了。
  其实,她心里也担心着。三爷走的时候明说了:你们放心。姨娘的血仇、公道,我要亲手拿回来。
  紫鹃的脑海中禁不住想起前几天钱槐回来时说的话。
  “回林姑娘的话,三爷在扬州抄了郑家,处死郑元鉴后,跟着沙巡抚去了淮南巡视灾情。现在具体在哪里,我还真不知道。不过,想着三爷这几天应该快回了。”
  “三爷让我带话,问林姑娘好,要注意起居饮食,要几位姐姐好生服侍林姑娘。”钱槐向来是称呼晴雯、如意、紫鹃、袭人等人“姐姐”。这无关年纪,而是身份。
  有些事情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惊心动魄,她都能想得到。人,是那么好杀的?姑娘识文断字,见识比她多,只怕想得更深,心里更加的担心。
  想到这儿,紫鹃温声宽慰道:“姑娘,三爷沉稳多智,计划周详,不会有事的。”
  林黛玉轻轻的点头,微微蹙眉,漂亮的小脸上浮起挥之不去淡淡的忧愁,轻声道:“凶手都死了。姨娘在天之灵不会怪三哥哥的…”
  以黛玉的聪慧、见识,自然明白一家盐商绝对不敢对读书人动手。后面还有指使者。贾环在外面,肯定还在谋划一些事情。但是,她宁愿不要贾环再去追查、复仇最后的黑手。而是希望他能平安的归来。她已经失去母亲、父亲、姨娘了…
  紫鹃赞同的点点头。郑家、郑元鉴怎么回事,当日钱槐做了一些简单的说明。她当时听到消息时,心中感到很震撼。感受到三爷的意志和决心。
  两人正说话间,元伯快步从外面进来,五十多岁的老头儿气喘吁吁,在门外的走廊里高声道:“姑娘,三爷回来了。”
  “啊…”黛玉、紫鹃,在暖阁里说话的晴雯、如意、袭人都惊喜的往客厅中迎出来。
  晴雯快语的问道:“元伯,真的吗?”标致的脸蛋上,眉开眼笑。如若娇花。
  元伯喘口气,笑道:“是我没说清楚。三爷到金陵了。派了胡小四回来报信。”
  “哦…”晴雯难掩失望。随即心中又涌起期盼。三爷就要回了。
  如意眨眨眼睛,突然有一些想哭。
  袭人柔顺的低下头。这段时间,家中遭遇变故,三爷外出复仇,她们留守。她和晴雯、如意几人的关系反倒渐渐的亲密起来。
  这时听到三爷即将回来的消息。心中亦是有期望的情绪。三爷是家里的主心骨,顶梁柱。
  黛玉带着紫鹃出来,正好听到元伯的解释,细声道:“元伯,辛苦你了。”
  三哥哥,你终于平安的回来了。
  …
  …
  贾环于九月十六日下午抵达金陵城外。他是从松江府而来。随行的是十几艘吃水极深的粮船。
  让我们将时间倒退几日。
  九月九日重阳节当晚,贾环在夜色之中与淮扬巡抚沙胜道别,悄然的从淮安府宿迁县启程出发,沿京杭大运河前往松江府华亭县。
  昼夜兼程,数日后抵达华亭县。约下午三点许,在县城外的一处隶属于卫家的庄园中与王家大老爷王子朓见面。陪客的是卫弘的嫡次子卫兼。
  王子朓是王熙凤的父亲,王子腾的长兄。贾环按照礼法称呼他大舅。至于,王子朓是不是认贾环这个贾府庶子当外甥?答案不言自明。
  贾环来金陵后虽说低调,但是表现得相当的耀眼。再者,京城与金陵虽然相隔很远,但一年多的时间,足够王子朓与弟弟王子腾通信,了解情况。
  贾环找王子朓帮忙,是因为王家在海上商贸中有关系。贾环找王家帮忙购买广州府、安南的大米。海运至松江府华亭县。
  红楼原书第十六回 ,凤姐说:“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这显然是礼部的事务。海上亦有小国来朝。再者,护官符上明写着: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显然,王家在海贸上是有着一定影响力的。
  当然,贾环找王子朓帮忙,也是支付了一笔不菲的好处费给他。这才换取了王子朓鼎力相助。如今,第二批的粮食已经抵达华亭。存放在卫家的庄子中。
  下午时分,庄子中充满了深秋初冬的气息,树枝都是光秃秃的。天边、田野中呼号着寒风。
  卫弘宦海多年,老家的宅子、田地自是不缺的。庄园正中的院子修的雅致。花厅中,贾环与王子朓、卫兼寒暄着几句。
  王子朓约六十岁,看起来有些衰老,坐在上首的椅子上,很土豪的拿着两个铜胆在把玩。面对贾环的致谢,很豪迈的挥挥手,道:“都是亲戚。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米面不够,子玉你只要还有银子,广州府、安南那边的大米随便运。”
  贾环心里苦笑一声。这位王大舅性子还不错,只是见识就…
  海运一趟的时间是多久?他还运第三批粮食到金陵干什么?金陵那里的博弈早就结束了。正是因为从南方海运米粮过来根本没有利润。没有海商运。所以,这条路线才会被忽视。
  海路上走的都是江南的丝绸、瓷器、茶叶,运的是南方的奇珍异宝等十几倍、几十倍利润的商品。
  贾环拱手道:“大舅说的是。且看我以后。”
  往往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他虽说给了王子朓一笔银子作为酬谢,但王子朓这个人情,他还是要认,确实是给他帮了大忙。否则,他想烧香都找不到庙门。
  王大舅按照红楼原书的情况,怕是没几年寿命了。王熙凤的哥哥王仁在日后会去京城在王子腾府上落脚。这时,估计王大舅已经死了。
  这个人情,他只能落在凤姐头上。
  唉…
  很多时候,贾环都是想抽凤姐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典型的胸大无脑啊!妥妥的猪队友!但是,今天王大舅这个人情在,他怎么都要保王凤姐一条命。不能看着她落一个“哭向金陵事更哀”的悲惨结局。
  这些米,将会帮助他在金陵翻盘,干掉陈家。
  贾环看向卫兼。这是一名三十岁左右的美男子,一身华美的衣衫,但缺少贵公子的气度,看起来有些木讷。见贾环看过来,卫兼尊敬的道:“贾朋友但可放心。粮食在这里绝对不会被发现。”
  他有秀才功名。但仅止步于此。科场无功。这个秀才怎么来的,其实也有些商榷的地方。
  卫弘再三交代他要听贾环的安排、命令。卫兼一向畏惧父亲,顺带着对父亲看重的贾环,即便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他还是表现出了足够的尊敬。
  王大舅是长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