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红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慎行说了一大堆,贾环心里翻个白眼:周同学,我和你,和楚王很熟吗?
  太子宁溥、梁王在宫中“畏罪自杀”。消息已经传出来。接下来,必然是晋王和楚王的夺嫡之争。他没有兴趣参与。夺嫡,收益高,风险同样极高。贾府现在的态势,足保富贵。
  他吃饱了撑着,参与夺嫡?
  贾环拒绝道:“谢玉绳兄厚爱,在下今天还有事。”说着,对一众同年拱拱手,带着长随,告辞离开。
  看着贾环的背影,一名同来邀请贾环的同年忍不住讥讽道:“哼,还没成为侍讲呢,就这样傲气起来?”
  周慎行“大度”的笑着摇摇头,道:“走吧!”他还得去回楚王。
  …
  …
  夜色琉璃。顺亲王府中一处院落中,正厅里,来自教坊司的名妓们载歌载舞。
  晋王和顺亲王分席而坐,欣赏着美人歌舞。酒入酣处。顺亲王挥手让名妓们都退下去。
  晋王宁湃,二十四五岁的年纪,容貌英俊,一身土褐色的精美便服,器宇轩昂。拿着樽状的银质酒杯,笑着道:“王叔,你得考虑和贾府改善关系了啊!”
  顺亲王老狐狸般的笑一笑,举杯和晋王共饮,道:“贤侄可是听到什么风声?”
  宁湃点点头,压低声音道:“据宫中的消息,我父皇很有可能同意贾环升任翰林院侍讲。”
  顺亲王微怔,皱眉道:“那怎么可能?贾环现在多大?就这么升上去,日后必定是权相一流的人物。圣上岂会不考虑?”
  宁湃微微一笑,道:“谢旋的表现太糟糕啊!坐观成败,其罪当斩啊!”
  顺亲王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
  …
  在皇子争相准备“拉拢”贾环的背景下,贾环的地位水涨船高。十一月初,关于太子叛乱的各种处罚结果都出来了。
  其中的一个焦点:京营参将乐白,谢鲸等人从京营除名,贬西南。各自品级不变。作为对京营诸将抗旨的处罚。从京营贬到地方,而且品级不变,这无疑是贬谪。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当前西南,朝廷正在对外用兵。如此强将,到西南岂会没有立功的机会?立功之后,天子还会用他们的。
  而众人所关注的贾环的官职,却是被天子留中不发。一时间,风头有所变化。据说,天子更倾向于谢大学士的意见。加一个正六品的虚衔给贾环。
  为此,十一月十日,顺亲王再请晋王吃酒,席间大笑,“贤侄,如何?”
  晋王苦笑着摇头,“圣心难测。我也没想到会是这样。”
  …
  …
  冬季的西苑,更显得寂寥。一排排杉木,排列在远端湖边。
  雍治天子在小亭之中喝着茶,少顷,许彦带着吴王觐见。
  吴王在天子叛乱中,表现的很忠心。比顺亲王强得多。这些情况,锦衣卫自是都报告给天子。吴王再次恢复内务府总管的职位。重新被天子信任。


第五百四十七章 谢、何交替
  “坐。”
  雍治天子抬手示意、意态随和。漂亮的妙龄宫女给吴王拿来椅子,上铺着暗红的绣花鸟软垫,精美难言。又有一名小太监送上一杯茶。
  吴王心里苦笑一声,坐了半个屁股。天子赐座,比站着还难受。但这却又是天子亲近的表现。
  雍治天子倚在椅子上,喝着盖碗茶,感叹道:“皇弟,这一次太子叛乱,让朕看清楚不少人啊!”看着吴王的眼睛,手一指,“比如你,比如何朔。想不到哇!”
  他的皇叔,封号顺亲王,可见平时多听他的话,可是一到关键时候就靠不住。远远不如他提拔、挖掘出来的皇室远支吴王。再比如:谢旋。这是他一手提起来的亲信,恩宠异常,却是坐观成败。不如何朔秉公而行。
  吴王笑了笑,这话不好答。
  雍治天子近日染了风寒,在养病。这是他没有去武英殿廷议的原因。心中郁结啊:他的父亲、儿子、后妃都是不省心的。天子感叹了一句,道:“皇弟,朕请你帮个忙!”
  吴王连忙站起来,“臣弟不敢。请陛下吩咐。”
  雍治天子点点头。
  …
  …
  十一月十二日下午,天子批复谢大学士的奏章,由内监转到军机处文渊阁。
  积雪才消。下午四点许,已是黄昏,微黄的阳光落在文渊阁中。
  文渊阁中,四名阁臣,各有公房。因谢大学士托病在府上,奏章直接被内监送到何大学士手中。何大学士看完奏章后,将奏章下发诏敕房,起草诏令,下发礼部、翰林院。
  消息,随即传遍整个文渊阁。天子批复谢旋奏请加贾环虚衔尚宝司司丞的奏章:升环翰林院侍讲。
  中书舍人,军机章京们,看似一如既往的在军机处来回走动,办事。但消息,在文渊阁各处传递。剩下的两位大学士刘飞白、韩润也很快收到消息。
  绚烂的夕阳之中,军机章京、翰林院侍讲学士许澄在自己的庑房中,看着窗口落下的夕阳,心中不由的涌起这样的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相信,此刻文渊阁中,有很多人和他有一样的感受。天子在奏章上,直接批出何大学士的建议。这是当面打脸。可见天子心中对谢大学士的看法!
  在看热闹的看来,大约贾环升翰林院侍讲是一件大事:一颗耀眼的政坛新星,跃然而起,或许在不久的几十年后,他将会主宰帝国中枢长达数十年之久。
  而在他们这些明眼人眼中,看到的是:天子在何、谢两位大学士之中作出了选择。而这一变动,对朝堂上的震动,可想而知。
  尔后,消息继续向大周门前的六部衙门蔓延,传播。继而,扩散至整个京城。
  …
  …
  傍晚时分,小时雍坊,谢府门前,车流穿梭。最近朝堂的风声对谢大学士有利。谢府在太子叛乱后,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低潮后,稍后宾客如云。
  待客的事情,自是交由儿子、幕僚去办。谢旋在后院一处精美的楼阁中,拥着新纳的美妾妙梦,饮酒作乐,另外有素琴、诗书等物。士大夫在公务之余的生活,还是相当悠闲的。
  豆蔻年华的美妾,翘着兰花指,给谢旋斟酒,嫣然笑道:“老爷圣眷正浓,梦儿为老爷贺!”
  “哈哈。”谢旋开怀大笑,饮了这杯酒。太子叛乱,他的应对确实有问题。但是,他一大家子人,难道学何朔那么光棍?看看王子腾什么下场?破家灭门啊!凄惨难言。
  他跟着雍治天子这么多年,绝对没有背叛、不忠的念头。只是,他已经位极人臣,天家父子的事,他不愿意搀和太深。天子呢,到底是还是原谅他了。
  谢旋刚笑完,门外传来长子的声音,很惊惶,“父亲,儿子有急事禀报。”
  谢旋微微有些奇怪,让小妾去里面回避,叫进来长子,“何事如此惊慌?”
  谢大公子当然出城报信,被京营扣留,后来天子回来后,又被放出来。此时,一脸的焦虑,顾不上行礼,赶忙道:“父亲,赵大人刚派人来通知,天子批复,升贾环为翰林院侍讲。”
  什么?
  瞬间,谢大学士脑子嗡了一下。他也算是历经宦海沉浮的人物,养气功夫到家。但在此刻,他禁不住失神。“嘭!”的一声,手里的酒杯落在地上。美酒溅洒出来。
  他刚刚还在想,天子看在往日的情分、忠心办事的表现上原谅他。哪里知道会是这样?不仅仅没有原谅,反而表现出厌恶。
  良久之后,谢大学士叹口气,“罢了。我改日上书请辞。回归故里吧!”
  “父亲…”谢大公子急得想劝,但突然间发现,他父亲仿佛苍老了十岁。话到嘴边,硬生生的忍回去。说到底,谢府在事涉皇位的政变中蛇鼠两端、立场不坚定。触怒了天子。
  唉…
  …
  …
  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了京城。谢府门前骤然的冷落下来。看不清楚形势的官员,是极少的。看似庞大的谢党,在雍治天子的态度、压力之下,分崩离析。
  分裂出来的几个旗标人物有:军机章京、翰林院侍讲学士许澄,刑部尚书华墨、大理寺卿赵鸿云、左副都御史韩伯安以及官职未定的王子腾。
  十一月下旬时,天子和王子腾密谈了一次,王子腾升任九省都检点。年后离京,去九边赴任。
  (红楼原书第五十三回 :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治办年事。王子腾升了九省都检点,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不题。)
  谢旋自此称病不出,在十二月后,上书求去。往返十三次后,于雍治十四年春,辞官回乡。自此,周帝国中枢进入大学士何朔的执掌期。
  当然,这是后话。
  雍治十三年的十一月中旬,满京城的关注点,除了谢大学士失势、贾环升官外,最大的热点,是西市杀头。襄阳侯在狱中赐死,保全体面。据说是五军都督府的右都督魏其候为其争取的。汝阳侯赵豫全家当众处斩。
  汝阳侯安排了后事。他的几个儿子分多路出城逃跑、避祸。包括和贾环有旧怨的赵星辰,但,均被锦衣卫捉拿,无一走漏。女眷贬教坊司、或发卖为奴。
  据说,王统制买了几个漂亮且有身份的女子回去。
  其余,参与叛乱者,都是照汝阳侯这样办理。夷三族。吴贵妃的家族亦在此列。这个算是太子宁溥挖的坑。
  一时间,京城中杀的人头滚滚!白杨村里人呜咽,清风林下贵吟哦。但叫好声一片,京师两三百万人口,在那一夜的兵乱中,至少有几万人丧生。
  …
  …
  天阴沉着,北风呼啸。翰林院飞翘屋檐上的瓦片,被吹得嗡嗡作响。
  贾环裹着棉袄从检讨厅出来,到讲读厅处的一处公房见方望。方宗师的公房中,堆满了各种书籍。方望一身青袍,坐在书案后,正在校对书稿。见贾环进来,笑着道:“唷,贾侍讲来了。”
  方宗师的死对头傅伯龙卷入太子叛乱中,被杀。他现在心情极佳。
  贾环给打趣的无奈的一笑,行礼,道:“学生见过方先生!不知道先生叫我来有什么事吗?”他还没有领到礼部的告身、官袍,暂时是假侍讲。
  方望将手头的一份半月刊拿出来,放在桌边,道:“傅伯龙已死,你给我说的那个文学奖,大概可以推行。我忙于修书(皇周英华),这件事,你负责起来。”
  贾环点头。
  方望再语重心长的道:“如此年轻的翰林侍讲,国朝闻所未闻。当年明朝名臣彭时,以状元入阁,亦有32岁。风头太盛,不是好事啊。要谨言慎行。如今盯着你的人多,你再修书混日子就不行了。先帮我把《翰苑文话》撑起来。”
  《翰苑文话》是方望以翰林院的名义刊发的半月刊报纸。方宗师身为礼部尚书,清流之望,借翰林院的牌子在文坛打口水仗,当然没人说他。
  翰林侍讲,修书,必定是要挂头衔的。不可能如翰林修撰、庶吉士那样,白干。而且,书成之后,必然要论功行赏,升官。方望对官场不热心,不代表他不懂。
  他真要给贾环挂一个修书的头衔,如副总裁官,某篇的副主编。对贾环而言,绝非好事。月满则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贾环道谢,“谢方先生。”
  方望摇摇头,感叹的道:“我本以为,我在京城修书七年,可以保你七年无忧。没想到啊,何朔这么看重你。把你推到风口浪尖。子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