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红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志向是什么?在来到红楼时,首要任务是,摆脱贾府抄家灭族的命运。
  而今,做到了。猪队友死的死,压制的压制,他执掌贾府。贾府不出大的问题,荣华富贵,还是没问题的。
  那么,他呢?接下来,该做什么?
  贾环的梦想,一直以来,都是过着:富贵、体面、悠闲、安稳的生活,拥着娇妻美妾,陪着红颜,一起老去: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谁愿意整天的挣扎,求存,挣命?
  他是想过几年的安生日子。至于,兼济天下的情怀,强烈的拯救百姓的使命感,他是没有的。像张居正那样为国家累死又如何?青史赞誉有加:大明唯一相。张居正之后再无张居正!
  但,天下人谤之。身死,而家灭。
  当然,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而言,想要过上富贵、体面、悠闲的生活,官肯定是要升的。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没有权势,谈什么其他?他在相应的年龄段,要取得相应的官职。
  比如,六十岁时,要在宰辅的位置上。他身上毕竟还背负着一个政治团体的意愿。
  只是,当前,并不需要那么急迫。他才十三岁。他可以多花时间,陪陪宝姐姐她们,改善生活条件、水平等。
  贾环思索着他的人生时,韩谨、萧梦祯说起黄州赤壁,凭古吊今,各有词作一首:赤壁怀古。请秋兰姑娘唱出来。绣楼中的气氛,从伤感之中走出来。
  …
  …
  腊月二十七,年味越浓。一场大雪覆盖着京城。洁白的雪花飞满天,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白雪落琼枝,一树梨花开。大观园紫菱洲,临水而建。贾环、宝钗、黛玉、湘云、迎春、惜春、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在缀锦楼中赏着雪景。
  因王熙凤怀孕,以李纨、探春治府内事。宝玉早起誓,但凡贾环在的时候,他便不来。
  残荷败落,枯草一线。白雪皑皑。晶莹的雪花飞舞。贾环在楼上,手伸出窗户,接着雪花。
  冷风吹来,正围着熏笼,吃着烧烤,喝着热酒,和姐妹们笑谈,高谈阔论的湘云一个哆嗦,顿时气势全无。众姐妹哄笑。史湘云跺脚道:“环哥儿,你快关窗户。冷死了。”
  贾环好笑的道摇头,见湘云划拳,把袄子都给脱了。就穿着见暗红色的裙衫,自然是感觉到冷。便关了窗户,准备到走廊上去赏雪。芦雪庵争联即景诗,那块鹿肉,给了湘云无限的灵感。今日,她又爽快的开吃。
  等会诸位姑娘们要联句。今日的东道主是迎春。迎春的婚事,贾环给她交过底:不由贾赦、邢夫人、贾琏做主。他会帮她挑一个佳婿。迎春近来心情不错。
  联句,贾环自是给一众金钗们排除在外。这不是排斥,而是怕贾环把大家的诗兴都给败了。
  黛玉正坐在宝琴身边,和她说话。她不吃酒,亦没有吃烤肉。喝着一杯清茶,这时慧黠的一笑,道:“环哥,近日某探花的词作在京中流行,追忆诗诗姑娘。情真意切,脍炙人口。前些日子薛妹妹做了十二首怀古诗。你诗才高绝,不若你先写上十二首怀古诗,给我们提一提诗兴。”
  黛玉跟着贾环在金陵生活一年多,苏诗诗还教过她乐器,有些事情她很清楚。
  宝琴是个少女心性,对黛玉是极其的亲敬,附和的娇笑道:“林姐姐这个提议好。”
  史湘云拍手笑道:“咯咯,林姐姐这个罚的妙!可见是个惯会作弄人的。”
  黛玉和湘云两个争起来。邢岫烟、李纹、李绮几人都笑。
  宝钗笑而不语,明眸如星,轻吟一口酒。颦儿为什么要罚贾环,她自是为什么要看贾环的“笑话”。
  迎春还以为宝钗是对贾环有信心,温柔可亲的笑道:“三弟弟,要不要先吃一杯热酒?”
  气质清冷的小惜春笑吟吟给贾环倒了一杯酒。
  “你们这是赶鸭子上架啊!”贾环苦笑,接过惜春手中的酒,道:“谢谢四妹妹。”沉吟了半秒中,道:“十二首怀古诗,是没有的,先做一首。”
  薛宝琴的第一首诗是赤壁怀古。贾环心里倒是有一首旷世之作。不过,此时的场景不对。
  贾环直接跳到后面,吟诵道:“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香菱一脸认真的在傍边执笔,帮贾环录下来。录完后,读起来朗朗上口,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感,道:“真真是好诗。可惜我说不出来,怪难受的。”
  史湘云便说她,手里拿着一块烤得金黄的羊肉,一边吃,一边爽朗的笑道:“傻丫头,你家三爷糊弄我们呢。白乐天的诗风,放到我们海棠社里,我们那还能有脸作诗?”
  邢岫烟淡淡的点头。贾府的姐妹们作诗,不过是消遣、娱情。而环三爷这首诗是写实类的。很沉重。她们作诗,反倒是有些不知民间疾苦意味。
  黛玉心里品了一回,站起来,提起酒壶,给贾环添了一杯酒,抿嘴一笑,细声道:“环哥,这首不算。”声若清箫。
  贾环拿黛玉没办法,笑着摇头,吟道:“锦衣玉带雪中眠,醉后诗魂欲上天。十二万年无此乐,大呼前辈李青莲。好了。这一首给你们增添诗兴可好?再不和你们的意,我也无法了。”
  宝钗娴雅的笑着对众姐妹道:“这首尚可。探丫头在,肯定喜欢你这首。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我们今日,便以‘天’字韵开始。”
  这是探春起海棠社的句子。众女都是笑。独湘云笑的最开心,伏在宝琴的身上。联句随即开始。
  贾环笑一笑,不打扰她们,到走廊上赏雪景。寒风更见清爽,山丘起伏,树林连片。一副很美的山水画。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他不来,贾府不就是这个结局?落了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
  不知道过了多久,身边传来淡淡的清香。黛玉掩嘴轻笑道:“环哥,你还在生我的气吗?”
  贾环偏头,看着黛玉,如花似玉的少女,美丽无端。心中柔柔的情绪涌起,微笑道:“哪里有?我在想,改变贾府既定的航道、结局,不容易啊。”
  宝钗从门口走过来,微微一笑,道:“夫君,什么不容易?”她站到贾环的左边。
  看着娴雅、明丽的娇妻,想起新婚不久,便是废太子之事。贾环心中一笑,伸手,轻轻的,分别握住钗、黛两人的小手,道:“刚才颦儿不是要我作怀古诗吗?我有了一首,念给你们听。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风雪依旧,三人伫立在二楼的走廊栏杆便,美丽如画。
  (第五卷 完) 

请假一天兼聊几句
  今日无更。
  开新卷,要整理下思路。例行卡文。
  刚写了几个字,估计今晚搞不出来。上来给大家说一声
  前两天是南联盟大使馆(1999年5月7日)被炸的18周年纪念日。
  想起当年我在讲台上喊口号的日子。
  听着《我的祖国》,听的哭了。大家都知道,这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曲――
  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
  另,感谢诸位书友的支持。粉丝名,我是随便取的一个。大家有好的,可以告诉我一声。
    第五卷结束之后,第六卷,写什么? 
  我隐约记得,我以前说过这本书主要是写什么:
  1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今日长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
  今天整理了一下,还没太理清。大致有一个纲要。或许可以叫:权相是怎么炼成的。
  或者,可以叫:论帝师的自我修养。


第五百五十三章 雍治十四年春
  元宵佳节过后,京城中浓郁的年味慢慢的消散。朝廷衙门、学校、商铺、酒楼、茶馆、旅店陆续的开业。街肆上渐渐的繁华起来。三五成群的士子,操着来自全国的口音,在京城中随处可见。
  一月下旬,礼部发文昭告天下,丙辰科礼部会试定于二月二十一日。参加考试的举人、贡生们在这个时间点,约三千多人,已经全部抵达京师。准备参加考试。
  因年前皇周大军平定西域,威压西域诸国。朝廷重开丝路。京城之中来自西域的货物亦是逐渐的多起来。朝贡、觐见天子的小邦增多。小国使节们穿着奇装异服行走在正阳门大街上,瞻仰着天朝上国巍峨、繁华、强盛的帝都。
  自汉唐以来,屹立于东方的华夏王朝,时隔近千年,再一次的征服西域诸国。(宋、明未得西域。蒙元非我族类。)华夏文明的光辉,重新照射在天山南北广袤的土地、河流上。
  子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故称华夏。
  一月下旬,有胡儿于南城崇文门外闹市中拔刀伤人。为乌孙国王子侍卫。大学士何朔令南城兵马司缉捕,连坐二十余人,尽斩于西市。遣使问罪乌孙国王。
  煌煌上国之民,有罪,有司问之,岂能见辱于胡儿?吾辈之刀剑不利乎?吾朝之枪炮不利乎?
  西市是周朝杀人行刑的地点,伪清的菜市口与之类似。当日,京城百姓齐聚西市,拍手叫好。自此,京中并全国各地,胡使、胡儿悉守《大周律》、从汉俗,不敢再仗着个人的武力,嚣张跋扈。
  何大学士的执政风格,展露无疑。
  隶属于翰林院的文学周刊《翰苑文话》报道出来后,士林中一片叫好、赞誉之声。在贾环的主持之下《翰苑文话》已经由半月刊改为周刊。
  皇周定鼎中原,混一宇内,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这才是大国应有的风范!
  朝廷重开陆上丝路,丝绸、茶叶等货物自长安出发,经由南北中三线,于张掖、酒泉、瓜州汇聚于敦煌,出西域。如今海贸繁华,基本都汇聚在广州。广州行商,富可敌国。但,海贸亦有到不了的地方,以及季节性。陆上丝路,也有相当的利润。
  京师并非陆上丝路、海上丝路的中心。不可能如同唐时的长安那般繁华。但,它是政治中心。在皇周对外征战获得一系列的胜利时,不少人,慕名而来。或者,有事而来。约三百万人口的京城展示着她的活力、魅力。
  雍治十四年的春天,在一场带着料峭春寒的小雨中,悄然到来。
  京城西,妙峰山下,被誉为京西明珠的东庄镇浸润在小雨中。镇上,车来人往,繁盛异常。会试将近,以教育产业闻名北地的东庄镇与士子交流频繁。
  另外,天子对吴王很信重。而吴王是妙峰山上潭拓寺主持智尘大师的好友。吴王妃信佛。吴王时时的带着家眷、子女来潭拓寺。京城有些人慕名与智尘大师结交。
  潭拓寺的香火很甚,寺院在近年来修缮的更加金碧辉煌。佛要用金装。
  享誉天下的闻道书院坐落于山脚下。凄凄小雨,洒落在树林,院落、小亭中。相比于镇中的热闹,学院中很是幽静。这主要得益于控制东庄镇行政、商业大权的咸亨商行对镇子的规划。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