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红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过。
  又行了几回令,众人正热闹着。林之孝家的带着人过来,问有没有事情。探春知道她们的意思:恐她们吃酒过度。将人打发走了,便准备撤席。独独不见了湘云。
  李纨笑道:“快找找罢。”
  丫鬟们四散开,在红香圃四处找着。众人也是纷纷起身离席,准备各自散场。这时,一个小丫鬟进来道:“姑娘们,快来看云姑娘。她在山石后头睡着了。”
  众人一起过去,见湘云醉卧于一个石凳子上,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正是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她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她。画面美不胜收!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大家看的又爱她,又是笑。
  袭人、翠缕两个忙上前将她推醒。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迎春、香菱道:“快醒醒。仔细生病了。”
  湘云给众人叫醒,慢启秋波,方才知道自己醉了。跟着众人至红香圃中,用过水,又吃了两盏酽茶。再含着醒酒石,喝一些酸汤,慢慢的缓过来。
  这时,中午的酒便已经散了。众人各自在红香圃附近玩耍。有坐的,有站的,有观花的,有扶栏观鱼的,有各自取便说笑。探春和宝琴下棋,宝钗、岫烟观局。
  林黛玉和贾环在花下说话,取笑贾环刚才射覆失手,被罚一杯。贾环和黛玉说了一会话,便准备出发去吴王府,教授两个学生。下午是两点开课。


第五百七十四章 疲态、办报
  贾环离开时,李纨正在和尤氏在栏杆处笑说着话。
  尤氏将近四十岁,保养得体,盘着牡丹发髻,穿石青色对襟褂子,风韵犹存。贾蓉能力有限,宁国府的后宅事务都是她由处理。日子过的顺心畅意。
  尤氏扶着木栏杆,看着亭下的鱼群,笑道:“听闻兰哥儿过了府试,你这苦日子要熬到头了。”
  提起贾兰,李纨便笑起来,她今天穿着素色的褂子,略显暗淡,朴素。不过,中午时饮了酒,俏脸上带着酡红,花信少妇的风韵,在夏风吹拂着的衣角中飘溢出来。
  李纨笑着,谦虚道:“哪里?这还早着呢。珍大嫂,听说,环兄弟要保蔷哥儿一个秀才功名?”
  尤氏便笑,“你想,咱们府上如今的声势?环兄弟说的,多半是有谱的。”她是一个精明人,随后转移话题,“听说你婶娘的大女儿已经有人家了?”
  李婶娘的大女儿李纹。有咏红梅诗一首,性情超脱,美丽高冷。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李纨笑道:“嗯。由家父做主,许配给今科的进士,二甲第四名,选庶吉士,金陵人罗华。二十六岁。”
  尤氏诧异的道,“嗳哟,这门亲事倒不错。”
  …
  …
  尤氏和李纨说话时,那边,宝玉看到黛玉从花丛下过来,迎过去,赔笑道:“林妹妹…”
  黛玉笑着点头,细声道:“宝二哥,你刚才和四妹妹说什么呢?”
  宝玉感觉到黛玉的疏离,心里叹口气,道:“环…哥儿不是给她请了画师教导她画画吗?我央四妹妹给我们画一幅画儿。将你的潇湘馆和我的怡红院都画进去。”
  黛玉只是一笑,抬步上台阶,道:“宝二哥,我又不会一辈子都住在潇湘馆里。”北园那边基本快整理好了。说着话,往厅中去找宝钗说笑。
  宝玉惆怅的看着黛玉的背影,正巧袭人送茶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小连环洋漆茶盘,里面可式放着两钟新茶。宝玉叹口气,取了一杯。袭人送到里面,正巧宝钗和黛玉两个在一起说笑,只得一钟茶。
  袭人有些不好意思,愧疚的道:“三奶奶和姑娘,哪位渴了先吃。我再倒去。”
  宝钗笑道:“我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了。”拿起茶杯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给黛玉。
  黛玉对袭人笑道:“你知道我身体弱,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着,饮尽半杯茶。将杯子给袭人。和宝钗对视一笑。
  …
  …
  四月底的寿宴,很快就过去。贾府里的事忽而多起来。第二天,平儿还席时。尤氏亦过来,却不料玄真观内传来消息,贾敬宾天。
  近日,贾蓉忙着跟着贾母、王夫人、胡氏,照顾着。贾琏外出,探视流放途中的贾赦。据说大老爷快不行了。
  事情报到贾环这里,贾环请假在家中,令贾蔷、贾芸处理玄真观事,停灵铁槛寺。贾扁,贾珩,贾珖,贾璎,贾菖,贾菱协助。令尤氏在宁国府内料理一应祭祀事务。并上报朝廷。贾敬毕竟是曾经的进士,袭过爵的官。
  雍治天子下了恩旨: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五品之职。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之门进都,入彼私第殡殓。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
  稍后,贾琏那边传来消息,贾赦死于流放辽东的途中。疑为仇家所为。
  五月初的时日,贾府便在这样略显慌乱,又些许哀伤的氛围中度过。毕竟,贾敬、贾赦在贾府之中并没有多少人望。宁、荣两府中,真正痛哭的人不多。
  贾母为大儿子的死去感到痛心,又因为上了年纪,接连着几个月没休息好,病倒在床。贾环派人去请了太医院的王太医过来诊断。所幸,贾母病情无碍。
  接着,贾环更是接到宫中元春的旨意,令贾府去清虚观打醮,祈求母子(女)平安。
  这个举动,若不是天子才加恩贾府,提高贾敬的葬礼规格,赦免死去的贾赦的罪过,贾环几乎都要以为元春在宫中处境不佳。红楼原书中,红楼十三年的清虚观打醮,通常被视为是贾元春在宫中地位不稳的信号。
  繁盛的贾府局面,似乎就像是一台高速奔跑的骏马,在此时,渐渐的显露出一种难言的疲态。
  贾环对此有心里准备,五月初六的深夜里,他披衣而起,安抚着醒来的宝钗,“姐姐,你先睡。”在书房中徘徊。夏夜里,群星璀璨,庭院清凉。他还在反复的推敲元春的事情。
  贾元春的判词: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宫中多石榴,石榴寓意是多子多孙。判词有榴花,而不是榴子,其中的喻意,细思极恐!
  贾环现在当然不可能按照记忆中的“判词”去判断形势。人的命,要自己去挣。只是,舅舅赵国基依旧死于雍治十四年,让他的心中,略有些担忧。
  很多时候,惯性,很难改变啊!而皇宫之中,恰恰是他无法影响到的地方。
  …
  …
  贾府固然是国朝顶尖的勋贵世家,但贾府里死掉两个无关痛痒的小角色,其实影响并不大。不过是,勋贵世家们多支出了两笔吊丧的费用。
  五月上旬,朝堂上出现了一个微小的波动。在一番小的较量之后,何大学士推行了自己的主张,在翰林院的名下,推出了朝廷第一份官办报纸。
  通行天下的邸报不是日报。而是间隔一段时间一发。金陵国子监的《金陵简报》只能算是地方上的官办报纸。江南民间开花一般的报纸那是民办。
  第一份官办报纸命名为:真理报。挂总编头衔的是翰林院侍讲魏翰林。负责办事的主编是新晋翰林院庶吉士,湖广黄州才子萧梦祯。
  要知道,翰林院中,新科进士三鼎甲授翰林修撰(从六品),翰林编修(正七品)。庶吉士三年后经过考核留在翰林院,授翰林检讨(从七品)。
  庶吉士,无品级,无定员。
  以一名新晋的庶吉士负责报纸事务,再加上《真理报》这个名字,让朝堂中不少人以为何大学士是想要搞文坛论战。当年,王安石变法,就搞了一个王学。天下学校,尽用王学的教材。
  庙堂大佬们,因吏部左侍郎许澄提议此事而关注,但看到这样的“低配”,并不太上心。
  然而,真理报的中枢,并不在翰林院中,而是在荣国府无忧堂中。
  五月十一日傍晚,贾环拜访何大学士回来,在无忧堂中,召集诸位同学,商议办报事宜。


第五百七十五章 不看好
  黄昏时金辉万丈,艾叶的味道飘散在光线略显暗淡的格子间中,驱赶着蚊虫。
  无忧堂的西面,贾环正在给几位同学介绍《真理报》的情况。
  张四水、柳逸尘、刘国山就在贾府中。罗君子、庞泽、乔如松、秦弘图自东庄镇闻道书院而来。卫阳家在西城咸宜坊中。新科进士纪鸣在工部实习,许英朗在兵部实习。
  众人三三两两的散坐在小厅中。贾环居中而坐,沉稳的道:“何相的意思,是希望我能利用真理报,为提高商税税率制造舆论,打破僵局。”
  话音刚落,在金陵和贾环一起办过报纸的庞泽就直言道:“难!”
  庞泽容貌丑陋,鼻子很大,身穿蓝色澜衫。衣着整齐,身形微胖,显是妻子精心照料。他才华横溢,但是科场不顺。已经是两科乡试未过。
  以庞泽的才智、又有办报纸的经验,他下这么一个定论,气氛顿时有些沉闷。
  乔如松笑着摇头,一针见血的指出道:“不难的事,怕是落不到子玉头上。”他和庞泽的情况一样。两科未中,贾环写信至闻道书院相邀,便暂时弃了书本,过来办实务。
  贾环的情况,官职虽然升到正六品,但被天子“发配”到吴王府,边缘化了。何大学士再怎么看重贾环,也不可能将一件轻松的事交给贾环去做。只有能人所不能,立下无法抹杀的功劳,贾环的仕途才能有起色。
  罗向阳坐在椅子上,坐的很端正,但神情有点颓废,问道:“子玉,你不是说要韬光养晦。怎么还接这么个事?”他来京城散心,并非办报。
  今年丙辰科,罗君子再次金榜题名,高中会试第八名。进步很明显。按照今年的趋势,馆选庶吉士,仕途一片坦途。但殿试时,何大学士不喜他的做派(誓言),说:“国家抡才大典,岂是给个人博名望所用?”将罗君子的名次降低,定在二甲中间。
  罗君子辞官不就。
  他从书院来贾府,并不是帮贾环办报纸,而是过来散心。亲近如大师兄、贾环都知道原由:他暗恋贾惜春。罗君子人品、才学没得挑,但贾环自不会乱点鸳鸯谱。
  贾环沉吟着,轻叹道:“罗君子,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形势不同了!”他其实更愿意过几年轻松、安生的日子。
  像前些日子,在红香圃陪着娇妻红颜,众姐妹吃酒、行令,更兼有湘云醉卧,亦是人生快事!过得几年,大观园诸芳散去,这样美好的时光,还能有几回?
  只是,形势不由人!贾环虽然仕途不得志,但是消息并不蔽塞。只是有些延时罢了。顺亲王能判断的出来的政局变动:天子怠政。贾环自然也判断的出来。
  天子怠政,说起来,很简单,只有四个字,但实际上,是新一轮的权力大洗牌。这一点,参看唐玄宗在天宝年间的作为,就明白。
  贾环这些天因为贾元春传令贾府打醮,一直在思考元春的近况,心中隐忧不断的增加。他原以为何大学士让他办报纸,只是占领舆论阵地。并不大在意。
  何大学士主持朝廷中枢,但他还控制不了御史、六科的嘴。贾环以为何大学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