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尖,似乎在呼救。听到女人的尖叫声,沃尔夫把身体稍稍抬起,从窗边露出半个脑袋,向窗外望去。远处草地上几个黑影正交替掩护,径直向远处另一个房屋跑去,
中国人的迫击炮又开始轰击,在炮火掩护下,黑影从草地转向另一个街角。看着那些影子灵活的冲入街角,朝西班牙广场另一端逼近。沃尔夫脸色极为难看。中国人总能找到美军防御最薄弱的地方。十几分钟前,中国人就轻易占领政府大楼,他们用下水道迂回至大楼侧后,炸开大楼墙壁。上百名美国士兵在内外夹击下被迫投降,前后只用了几分钟。
隐隐的沃尔夫看到通往激战区西班牙广场的一条路中央,一团白色物体正在蠕动,尖叫声就是从那里发出的。“中士,是个护士。”费舍尔挺身就要朝外冲,但却被沃尔夫猛的拉住。“别干傻事!”“可,那是个美国人。”听到呻吟与呼救声,费舍尔脸色愈白,双手颤抖。“我们已死了太多的人。”沃尔夫沉痛异常,“如果你出去,或许……”
沃尔夫朝另外两个手下看了一眼,该死的战争一定会结束,关岛根本守不住,没必要让三个年青人牺牲生命。“但……中士,我们不能……”“中士,看。”趴在窗边的费舍尔手指街口,街角一个黑影猛冲过去,弯腰拼命扛起蠕动的白影,朝街边跑去,随后在街口放下白影,趴在白色的“物体”边,似乎在为她包扎伤口。
“应该是我们的人,离这里只有一个街口。”费舍尔激动的看着长官,等待命令。从政府大楼逃出后。一直茫目的四处逃窜,尽管知道部队应该在西班牙广场,但四个人实在提不起勇气,闯进陷入激战的西班牙广场,也许黑影出现的街口就是美军阵地。“中士,必须找到部队,我们没子弹了。”约瑟夫期望的看着中士。
四人逃出政府大楼时,只带了两支枪、二十多发子弹,子弹早空了,如果再找不到大部队,四人只有做俘虏的份了,中国人的突击部队,不知道多少次从房屋附近通过。“也许是中国人……”尽管心中怀疑,沃尔夫还是站起来,走到后墙跟前,透过窗户可以看见平坦的草地,一排排小灌木将房屋后院分割开来。
费舍尔道:“中士,我最后走。”“好!”沃尔夫咬牙切齿,“林肯第一个,约瑟夫第二个,我第三个。”话音刚落,林肯便朝街对面冲去,约瑟夫紧跟着冲过去。待费舍尔最后一个冲出去时,街口传来密集的枪声。费舍尔尖叫一声摔倒在地。“快,不要停下。”沃尔夫一把拉住试图回去营救费舍尔的林肯。“可是……”“没什么可是,除非你也想死。”
“救……救……”费舍尔呼吸急促,在路上挣扎,却不能移动分毫,感觉双腿暖暖的湿湿的,强忍剧痛,下意识的摸摸大腿,一个巴掌大的血洞,正朝外喷涌血液。“愿万能的主……”绝望的费舍尔不停的祈祷,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觉得什么人猛的把自己从地上扛起来,被扛在肩上的费舍尔隐约发现对方的钢盔和自己不一样。
“中国人!”被放倒在草地上时,费舍尔才看清救星的模样,是亚洲人,衣袖上带着一个白色袖章 ,上面有十字架,是医务兵。“啊!”中国人勒紧止血带时,费舍尔吃痛尖叫,头一歪,余光看到不远处墙边蹲着三个人,是沃尔夫一行,花坛边站着一名端枪的中国士兵,不远处草地上躺着一个身穿白衣的护士,救她的是中国士兵。
这时从屋角冲出一个中国士兵,“亮子,玛丽娅教堂举白旗了,美国佬投降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精卫
太平洋地图上,拉包尔、特鲁克、马里亚纳群岛在一条直线上,直线与赤道成35度夹角,从西南方向斜斜向东北方向延伸。特鲁克岛刚好在直线正中央,西南900海里是拉包尔,东北900海里是马里亚纳群岛,北偏东450海里则是卡洛林岛,西北500海里是瓜达卡拉尔岛。特鲁克岛是连接西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的枢纽,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中美宣战后,绝大多数中国人、美国人第一次听说太平洋上有这么个岛屿,第一次闯入世人视线,出现在各大报纸头版头条,全世界目光被这个陌生的岛屿吸引。“特鲁克岛是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美国报纸杂志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个陌生的小岛,但并不准确,至少对中国国防海军而言,从得到它的那一天起,就绝不会遗忘这个地方。
“特鲁克是个坚固的海上堡垒,中国舰队时常出没于此。尽管中美签定条约,禁止在太平洋兴建海军基地,显然十八年来中国从未遵守条约,而是利用伪装,在特鲁克不断完善防御工事。宣战后,数以千计的战斗机、轰炸机被紧急部署于此。在多层地下堡垒式机库中,飞机通过装甲机库内升降梯进出。特鲁克成为中国海军太平洋上永不沉没的航母。”
这就是美国海军眼中的特鲁克,特鲁克是美国海军在南太平洋的恶梦。1914年欧战爆发,日本对德宣战,派兵占领了德国人15年前从西班牙人手中购买的特鲁克岛。战后小岛托管给日本,日本人曾接到国际联盟的通知,禁止在德国人古老的殖民领地上修筑任何军事设施。之后,特鲁克成为日本的禁脔。
如果海上遇难者误入特鲁克岛,立刻会遭到软禁,驱逐出岛。好奇心太强的航海者,必然会成为某次意外事故的牺牲者。因此特鲁克完全与世隔绝。1923年,中国击败日本,岛屿托管权交给中国。岛屿依然与世隔离,不过偶尔出现在旅游杂志上。这座被称为人间天堂的珊瑚岛,成为中国海军最重要的停泊地,同时也是国防海军在太平洋最大的基地。
特鲁克岛地形不同于太平洋上其它小岛,虽由珊瑚构成,但却有山峰,“特鲁克”一词马来语中意为:耸入高空的山,特鲁克兼有珊瑚、火山特点。特鲁克岛是特鲁克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呈三角形,每边长60多公里,中间是一个直径30至40海里的礁湖。暗礁在礁湖四周露出峥狞面目,是极好的锚地和停泊港,可容纳六艘大型舰船同时进出。
共和30年8月24日,中美宣战后4天,国防海军北洋、南洋舰队主力分别驶出胶州湾、三都澳海军基地,在琉球群岛与八重山列岛之间的洋面汇集成一支由七艘战列舰、四艘袖珍舰、五艘航空母舰、四艘护航航母、19艘巡洋舰、68艘驱逐舰、46艘潜艇及大量辅助舰船、鱼雷艇、猎潜艇组成的,总吨位高达1035万吨,人类史上最庞大舰队:大洋机动舰队,朝着太平洋驶去。
全世界都无比关注这支人类史上规模最庞大的舰队,“平静的太平洋,太平不在”,所有报纸都如是感叹。8月29日早晨6时35分,大洋机动舰队距特鲁克岛100海里,天空飘洒零星小雨,但风平浪静。遥远的海平线上,霞光初露,天空被染得通红,微风吹散了空中残云。水天一线间,一座高耸的山峰出现在甲板上正在训练的官兵视线。
伴随汽笛声,大洋舰队九个防御圈组成的梅型编队在距离特鲁克十数公里时,突然散开,九个大型编队分别朝特鲁克湖三角型的三个边驶去。驻特鲁克南太平洋航空司令部派出海航F…4战斗机群,迎接大洋舰队。大小梅、兰、竹、菊八岛上的海军官兵和土著居民膛目结舌面对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舰队,心中激动不已。
大兰岛西北机场边挤满海军航空兵、地勤人员,甚至在堡垒内检修“精卫”远程鱼雷攻击机的地勤人员、卫兵都离开港位,这在国防海军南太平洋司令部警备区是前所未有之事。“乖乖!”站在山腰机库口,李毅非手抓软军帽,不可思议的喃喃自语,“汉武、高祖、太宗、炎帝、黄帝、蚩尤、盘古、世昌、岳飞、成功、子龙,乖乖,还有刚服役的大帝级赢正号,国防海军战舰倾巢出动了。”
李毅非不可思议的揉揉眼睛,战列舰、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布满湖面,密集的桅杆、如林的火炮,完全掩盖了曾经无比庞大的特鲁克泻湖平静无波、磷光闪闪的湖面。多年来占据大型“民用码头”的南太平洋海军警备区的几艘镇海级驱逐舰,就像儿童玩具被挤到八字岛的“八字”港内。
“兄弟们,大家此时应该明白海军和中国的决心,此役关系国运,中国海军实力逊于美国,所以长官把希望寄托在“精卫”身上。我们飞行四千多公里至此,不是欣赏大洋舰队,而是……”站在通风口“精卫13”联队长尤仁杰扫兴的说。“为了打沉美国佬军舰,为主力舰队赢得决胜机会。”一名年青飞行员话茬道。
“机动舰队到来就是催战书,到时无论是否适应、熟悉在太平洋上的飞行,都必须出击。记住,我们可以死,但必须保证主力舰队击败美国海军,如果因为我们的原因,导致败北,我们所有人都百死难赎,我们就是国家、民族的罪人。”长官的话让通风口旁兴奋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颇为惭愧。“还愣着干什么?等老子用枪赶吗?”快、快,众人连忙冲入山体机库。
高达10米的机库内热闹起来,地勤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检查“精卫式远程攻击机”而飞行员则在一旁查看美国军舰照片,牢牢记住美国军舰的特征。洞库壁上赫然写着“精卫之志”四个大字,但凡中国人都清楚精卫填海的决心,精卫代表坚毅不拔、奋斗到底的决心,而国防海军航空兵精卫总队,则抱有同样的目标。
部队代号精卫,“坐骑”同样以精卫命名。受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国防海军必须限制战列舰、航空母舰、重型巡洋舰的单舰吨位及整体数量、总吨位。国防海军面对假想敌美国海军则处于明显劣势,水面舰艇数量和质量均落下风。国防海军为扭转局面,考虑利用大型远程轰炸机削弱美国海军。
假设优势美国海军舰队横渡太平洋进击中国,劣势的国防海军可以用飞机轰炸,在美国舰队未与中国舰队交战前,就被充分削弱,直到与大洋舰队旗鼓相当,或劣于大洋舰队。要实现这个相对稳妥的耗敌战略企图,只有依靠潜艇和飞机。但航空母舰上小型舰载机搜索和攻击半径同敌方相同,不能取得对敌优势。
但使用远程陆上攻击机,可以充分利用从日本手中割占的南太平洋各岛,把岛屿作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必要时可以将飞机从一个岛屿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岛,做到先敌发现和先敌攻击。基于上述作战意图,国防海军高层特别热衷于航程远、性能优良的远程轰炸机。
共和15年立项预研、共和20年正式立项,共和25年试飞,27年进入现役,十二年磨一剑。“精卫式”远程攻击机,可携带两枚800公斤穿甲弹或两枚24型航空鱼雷,作战半径2800公里,最大时速580公里,升限10000米。最让人赞叹的是与空军H…17轰炸机相比,采用折叠翼的“精卫”尺寸小巧,最大起飞重量只有13。5吨,动力由两台1500马力发动提供。
牵引车将精卫攻击机送上升降机后,精卫223机组成员,坐在飞机旁,早已换上飞行服的李毅非背靠精卫223机轮。从进入这支特殊部队,李毅非和战友都明白每次升空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因此,每次升空前,都一如既往给家人写信,“任务简单到极点,开着飞机距敌老远投下两枚鱼雷,然后全速飞离,任务小菜一碟,我们为了那一刻训练了四年。”
“那就是精卫攻击机?”跟随舰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