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支那威胁虽确实存在,但是现在更需要缓和日支关系,而不是全面对抗。日支对抗,除非有必胜把握,否则日本得不偿失。
而参谋本部在西伯利亚撤军问题和山东权益问题上坚持己见,使日支关系、日俄关系越发紧张。现的支俄几为一体,这个问题不解决,日支关系根本不可能得到缓和,只可能越来越趋于激化。
“参谋本部总是强调统帅权,参谋本部的军人,动辄抬出皇室对政界施压,其谬甚也。参谋本部直属天皇,独立于政府之外,不论什么事都强调统帅权问题,这还不足以令人忧虑吗?值此非常之际,将此弊端一扫而光,才是为国家皇室着想之策,或许我们应该废止参谋本部,否则未来将不堪设想。”大藏相高桥是清声建议。近两年他始终对军方势力的抬头保持警觉。一直完全独立于政府外,动辄以天皇相威胁的参谋本部,对于日本是一颗毒瘤。
“高桥君,若行此策内阁必须有坚定而统一意见及排除万难之决心,你明白吗?”尽管对军部借统帅权为所欲为抱有同样的危机感和强烈的警惕,但原敬之明白如果真的接受高桥建议,或许内阁只有解散一途,废止军部?至少现在还不可能。
“内田君,我们目前在西伯利亚问题以及山东问题上的强硬,已经严重影响了日美关系,而日美关系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命运,如果日美关系疏远,究其原因就是美国怀疑我国在西伯利亚和支那怀有侵略野心,因此我们应该努力避免使其疑虑加深,这样才符合我国利益。月底支那将派出总理特使访问我国,这是缓和日支紧张关系的时机,也是自去年支那撤回驻日公使,撤回全部留学生后;表现出的善意。我们在支那政府高层的朋友最近不断告诉我们,他们的总理已经决定缓和两国之间紧张的关系。”原敬对外相内田交待道。
缓和日支关系是原敬之组阁后的工作重点。日支关系缓和后,日俄关系必随之缓和,进而可调整日美关系,日美之间的对抗和疏远是不明智的选择。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陆徵祥从位于72大道的外交部大楼里走出来。作为共和中国现代外交的开创者,尽管在司马组阁后关于陆徵祥的职务产生一些争论,但是最终其仍被司马任命为外交部总长,毕竟西北并没有几个真正的职业外交官。
陆徵祥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乘车回家,而是独自步行。在经过共和广场时陆徵祥朝广场上的人们扫了一眼。广场上的市民大都显得安逸和愉悦,显然他们很享受目前的生活。共和广场就是从前的西北广场,随着行政首都迁移至西北,根据国会要求,西北广场被更名为共和广场。尽管刚到下午六点,但此时共和广场和西北每一条街道,都被路灯和霓虹灯点亮,这个新兴大城市每一个夜晚都是灯火辉煌如同白昼。
看着街景和路人,面色沉重的陆徵祥想起自己刚入外交界时,正逢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那时自己的恩师曾对自己交待:不可忘了马关条约,日后当努力洗尽国耻,收我失地。当年自己出任外长后,特意请人写下 “不忘马关”的横幅挂于办公室,时刻提醒自己勿忘国耻,收复失地。但是在共和四年自己却以外交总长的身份,代表中国与日本签订了更为耻辱的二十一条。
“子次不可委以重任,共和四年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之 “二十一条”,今其竟被委任为赴日总理特使,总理委重任于此人,实为不智之举。”陆徵祥脑中再一次浮现出自己被委任为赴日特使的消失传至报界后,报纸上对自己的形容。报界并不知道,他六年来从不愿与人谈及此事,良知的折磨使他身心俱瘁。终身悔恨之事,今天再次被揭开,实在是……。
“从此我陆徵祥千秋万代为世人唾骂矣!”当年外有武力相逼,内有袁世凯严令,自己硬着头皮签下二十一条前对袁世凯说过的话,现在已经的到印证。尽管新任内阁不承认二十一条,甚至二十一条从来只是纸面之约,但至今国人仍无法忘记这一奇耻大辱。站在广场边,陆徵祥敏感的留意到一些人远远的对自己指指点点,显然是认出了自己。自觉无法承受这一切的陆徵祥挥手招来一辆出租车,匆忙离开共和广场,逃似的来到总理私宅,之所以来这里,唯一的目的就是辞职。
“今日总理委任子次为赴日特使,然子次实难担起此等重责,请总理另寻高明,这是我的辞呈。”司马当然知道陆徵祥司为什么辞职。因日本皇太子裕仁将于11月25日开始摄政,出于缓和中日关系的考虑,司马才决定向日本派出特使。而挑来选去在外交部的职业外交官中,司马选择陆徵祥作为自己的特使,前往日本与日本展开全面的国务会谈,以期缓和两国目前日益紧张的关系。
“子次,你初涉外交时正值清廷战败,被迫签署《马关条约》,自此中国国权沦丧,想来你亦深有感触。子次,你不愿出任赴日特使,恐是为避他人之口舌。 “二十一条”之事,国人大都知晓,你不过是被临时推出主仪的,所以无需介怀,报界之所以旧事重提,实际上是为吸引民众而制造新闻。国人需知一点,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
陆徵祥是共和第一外交官,尽管历史对他签字 “二十一条”一事颇为指责,但是在历史上其率团赴巴黎和谈,在列强把山东当成礼物送给日本人时,正是身为团长的他顶住了北方政府的压力,坚决表示 “宁辞职而不签,不卖国”。之所以选择他做为赴日特使,一来是因他在日本政界眼中是 “半个亲日派”,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历史上他在 “巴黎和会”期间所表现出的气节。
“总理,六年来,我一直为此深负歉疚。因此,从不愿和人提起这件事,即便被问道,也礼貌的拒绝回答,此实为子次人生之一大污点,恐子次无法担此重任,还望……”陆徵祥依然坚持辞职的请求。尽管这一次去日本或许会比自己想象的顺利,但是在当前中国,国内充斥强烈的反日情绪,如自己在日本的表现稍有不当,或协议不如人意,很有可能会被斥为国贼。毕竟在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做过一次,再做自然是顺理成章 。
“子次,今年5月,山本内阁解散后,原敬之上台组阁。随着俄国革命的爆发,以及我国的完全统一,使山县有朋和军部策划的通过日俄合作对抗英美,扩大其在大陆扩大势力的外交战略从根本上破灭。原敬上台后,为了应对日本面临的国际环境新变化,采取了与英美进行协调的外交路线。为了避免日本在国际上孤立,山县也不得不对原敬外交抱有期待,原敬与山县之间的关系不知不觉发生了转变。
原敬对英美协调的外交政策首先表现在调整对华政策上,原敬之认为日本以武力对中国实行扩张主义政策,从而引起日本与欧美各国间的摩擦,招致日本在国际上受到孤立。他反对山本内阁对华提出二十一条,也是出于不愿刺激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意图。损害日中友好关系,西方列强还会猜疑日本对中国怀有野心,使日本在国际上倍受孤立。在不干涉内政的方针下,原敬把日中友好做为对华基本政策。所以你去日本,如不出意外话,将可清洗背负已身的污点。”司马沉思了一会开说道。
之所以现在决定缓和中日关系,除了为国家争取时间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原敬之的组阁,让司马看到中日调整关系的可能。中日开战时间每拖一年,对中国就越为有利。而原敬组阁恰恰为司马调整中日关系,缓和目前紧张局势提供了前提因素。相比于日本历届内阁,原敬内阁无疑是最为 “和平”,可以交谈的日本内阁。可以说原敬之会在共和十年组阁完全超乎司马想像,毕竟日本历史已经改变,就像山本内阁接替寺内内阁一样,就已经脱离开历史轨道,而这一轨道在共和十年又发生变化,日本的第一个民选内阁上台组阁。
国内红军起义和要求实现普选制的民众运动以及民主主义思潮高涨,国际上则面临国际局势发生激烈变化。美国开始头痛,俄国爆发革命,中国复兴和民族主义高涨,令有首相制造者之称的山县不得不认识到藩阀官僚政治家已无法担当应对时代的重任,因此,原敬内阁比历史推迟了四年后仍然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原敬内阁组成,在日本政治史上是划时代的事件。而在司马看来,原敬内阁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日之间或许会出现一段对自己颇为有利的和平时期,中日之间必有一战,但是在战争之前,自己需要充分的准备时间。
“总理,我……”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陆徵祥怎么可能不知道原敬内阁上台后开始调整对华关系,自己此行去日本或许真能如总理所言洗去污点。但是,陆徵祥很好奇为什么总理需要调整对日本关系,世人皆知总理异常敌视日本,现为何要调整中日关系?
“子次,我需要时间。这么说吧!这次你去日本,一方面是做特使,与日本展开谈判:第一是收回我国山东权益;第二是促成日本从俄国撤军;第三就是为我们争取时间。最好十年,至少要争到五年时间。此事若成,你是国家之功臣,国家需要你去。时间,我们的国家需要时间进行建设。在亚洲中日之间必定会发生战争。但如果战争现在爆发,我们就会失去最宝贵的发展时机,所以我要你去争取时间。”司马用不容质疑的说道,他对陆徵祥充满希冀。
陆徵祥是注定要演悲剧的,他善良而软弱,书生气十足。有人形容他 “谦谨平和而拙于才断”。共和四年,袁世凯为了穿龙袍,要陆徵祥再次出任外交总长,代表中国与日本就《二十一条》展开谈判,并命他签字。尽管他明知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不签:日本一定会使用武力,当时中国兵力疲弱,加上内战,民众已在水深火热中,何堪日寇蹂躏?签:实在不情愿,他知道袁世凯不论签不签都要牺牲国家和民众,只有硬着头皮接下这任务。
而现在司马同样需要他这种性格,不过不是为了让他为自己挡罪,而是为了让日本相信自己的诚意,同样需要这个临终伸出三个手指,以示中国在其心中占去四分之三之人为自己争取时间。 “总理,子次……”犹豫良久,陆徵祥勉为其难的收回辞呈,决定接受总理的任务,出任总理特使访问日本。
在茫茫大海上,高速航行的战舰划开湛蓝的海水。站在舰边的陆徵祥从登上 “定远号”袖珍战列舰起,就显得很激动。陆徵祥显然没想到自己竟然会乘座这艘国造第一大战舰 “定远号”战列舰出访日本。陆徵祥知道 “定远、镇远”两舰对中国海军的意义,二十七年前大东沟海战对中国影响之深远。
穿雪白海军礼服的凌霄从司令塔下来,朝陆徵祥走过来。 “特使阁下,外面很冷,还下着雪,您应该在休息室内休息。” “凌将军,您叫我子次就行了。不妨事,这是我第一次上兵舰,难免有动,我只是没想到有朝一日能登上定远号。”陆徵祥上舰一天一夜,还曾获准进入炮塔参观,使陆徵祥象个孩子一样兴奋。 “定远号”是中国制造的最大战舰,近一万七千吨,共和八年年末服役,其一经服役立即在国内引起轰动,人们寄予厚望。
凌霄笑了笑,自定远号服役以来,作为北洋舰队第一战列舰司令官的凌霄,早已习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