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从来没有把先生忘记,即便远在千公里外的上海。
对于这个结果,杨永泰感觉欣慰的同时,感觉到一丝失落。这个时代绝大多数政治家的成就注定将掩于先生耀眼的光芒之下。人民发自内心的尊敬与崇拜是每一个政治家梦寐以求之事,但……除了先生,谁能做到?
第五十章 兜售
上海六百八十万民众竭尽可能的向世人,准确来说向那位出生在上海的第一公民展示上海的繁华和美丽。一周中,司马频频造访上海各处,言语中的称赞,让上海市民倍觉骄傲。上海一直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最近几年,上海一方面努力向 “世界港”的目标迈进,一方面却与西北市暗中较劲,现在能够赢得 “西北之父”的称赞,着实让上海人自豪,尤其是他对上海慈善医疗体系的称赞,更让上海人荣幸。
上海繁华背后,却拥有全中国数量最多的 “橱居户”,上海平均工资低于西北约30%,这一切被上海人选择性遗忘。
“交通!”陆明泽向先生提出问题。作为先生的经济顾问,陆明泽需要尽量保障先生投资的可靠性。先生是中国花钱最 “大手大脚”之人,很多个人投资看起来回报前景暗淡,而且风险极大,一些莫明其妙的投资更让摸不着头脑。
比如四个月前,先生在澳大利亚多处购买超过二千平方公里的荒山、荒地,投资只花了一个星期,可为了绕开澳大利亚 “白澳政策”的限制,陆明泽请教了多名法律顾问,用了近三个月,颇费一番周折后才算将土地成功的纳入先生名下。
“交通?”投资顾问的问题让司马一愣,交通问题按说不大,购房者完全可以自己买车。 “是的,先生,住房针对对象是上海中低收入人群,平均月收入六十元左右,根据计划方案,每月需偿付银行四十二元,意味着即便每个家庭有两人工作,扣除必要开支后,根本没有能力购车,如果不解决交通问题,这将会成为足以载入教科书的失败投资案例。”
“陆先生,交通问题根本不算问题,可以考虑在社区内运行专线公交。而且,陆先生,五年后将建成八至十万栋住房,他们的资产也符合选举法规定,意味着在这一社区将有超过二十万张选票。为了竞争选票,上海市议会议员会在第一时间,主动增加公交车数量,而且公交公司同样不会放弃庞大的市场,他不同于几千人的小社区,不仅仅是一个社区而是一座城市,一座由几万人居住的城市。”
听到先生经济顾问的问题,罗小根急切的解释。他认为交通根本就不是问题,目前国内公共交通突飞猛进。而最重要的是庞大社区的影响力,根据共和国选举法规定,选举法对选民限制的一条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房产,人们一旦搬进社区,就可以获得选举权,没有任何一名议员愿意放弃 “选票集中地”。
“罗先生,政府的反应总是滞后的,至少显现出市场前景之前,说服公交公司必须有足够的理由。根据方案,不可能一夜之间建成全部的住房不是吗?按照你的计划,应该是分十至二十期完成,总工期长达五年以上。在此之前,交通问题将会导致计划失败。
从公交公司的角度出发,社区与城市之间的运输高峰在上午八时和下午六时,每天只有两个运输高峰点,大多数时候公共汽车有可能空客运行,即便有议员愿意出面提供帮助,恐怕各公交公司也会犹豫,而犹豫会导致运行车辆不足。先生,至少从目前看,这并不是一个拥有前景的投资项目。”
陆明泽仔细分析报告,感叹年青人抓住了先生最大的弱点,他的计划可以让数十万平民拥有房产,实现从无产者向有产者的跨越。而先生最大的弱点,恰恰就在于希望所有国人都过上好日子。先生投资这个计划,根本就是做慈善。
“如果公交不现实,我们修一条铁路怎么样?用铁路交通弥补公交车的不足,上海正在修建城市铁路系统,公司可以负责这一带铁路线的投资建设,与上海市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并轨!”司马建议。开发住宅根本不为挣钱,是为将来适时推广 “国民住宅”作试验。如果试验成功,就会为实现梦想中的 “有产者与较多有产者组成的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先生,作为你的经济顾问,我的职责是避免你盲目而无理性的投资。先生,我提醒您,投资需要您直接投入数百万元,而且需要金城银行在未来数年中,提供一笔数千万元甚至可能更多的长期贷款。因此,先生,我再一次希望您放弃这项投资。”司马打断投资顾问的建议, “我知道在做什么!”
走到落地窗前,看着上海街道,这里是浦西新市区,道路两旁的建筑大都是由董大酉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大半采用民族风格的中式建筑,运用钢筋混凝土作为粱柱等结构材料,可谓为民族形式的振兴。现代中式建筑是现代中国建筑最大特点,学习西方却未抛弃根源,而不像后世,中国都市是欧洲都市蹩脚的翻版货。
上海与中国任何一座城市一样,正在按照自己的设想,一步步演变成中国城市。而不是后世乏味、厌恶、找不一丝中国气息的由火柴盒式建筑组成的城市,但愿这个时代的亿万国民竭尽所能实现强国梦想的同时,不会像后世中国不孝子孙一样,抛弃民族赖以生存的根本。
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让文化不断传承下去的根本,却是安定、富足的生活,居者有其屋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现在只是一次尝试。就像智者所说,拥有房屋可以塑就、提升个人的品性,并且发扬最基本的美德:真挚、勤勉、守序、节俭和自制。
“方案值得一试!”如果计划成功,中国最根本的改变将从此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进而延伸成真正由中产阶级构成的社会,而不是一群被高昂房价榨去最后一滴油水的穷光蛋组成的无产阶级社会。在改变国家的同时,自己的声望随之会达到顶点,同时可以用成功案例,说服国会通过住房法案。
清晨,金色的阳光挥洒在距离海岸不远的荒原上,几辆大众、中华轿车在颠簸的土路上行驶,路两边是发白的土地,植被像癣块分布其上,几棵树孤零零地站在远处,让人想起 “大漠孤烟直”的诗句。沿路是一望无边白茫茫苍凉的土地和一道道堤坝,远出隐隐约约的土坯房冒着袅袅炊烟。
打开车窗,罗小根耳边响起呼啸的风声。这里到处都是泛白色的盐碱地,毫无垦种价值,即便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棵粒无收,因此面积近三万亩的盐碱地鲜有人烟。除却河道边的芦苇荡,一望无际的盐碱地上没有任何生机,与三十六公里外的 “东方巴黎”和 “世界港”的繁华大上海形成鲜明对照。
“我要在这里建一座城市!”面对满目凄凉,罗小根却充满狂热,仿佛一座新城在此拔地而起。三个小时前,罗小根从最后一户农户手中买下十三亩地,意味着这片位于海岸线的29684亩滩涂荒地已属于公司所有,土地均为无主、无利用价值的盐碱地,即便掺杂少量耕地,也都是产量极低的劣地,公司用相对优惠的价格购得全部土地。
“我一定不会让先生失望”,弯下腰抓了一把板结的盐碱土,罗小根暗下决心。两周前,先生出资一千万元成立幸福终点公司,与金城银行共同实施 “幸福终点计划”试验,这只是尝试,耗资数千万的尝试,执行罗小根计划方案。当然计划已做修改,更加完善和可行。相比罗小根计划,每栋住房面积适当减少。按照规划,这片土地可以容纳八至十万户、四十至六十万居民,相当于上海总人口的8%。
“老师,我们将用福特生产汽车的方式,在这里建起一栋栋一模一样、价格低廉的房屋,这里会变成贫民的别墅区,让老百姓和巢穴说拜拜!”罗小根兴奋的喊叫,脸色因激动而略显潮红。董大酉当然理解学生的激动,作为 “大上海都市圈”的主要建筑师,今天抽时间来这,就是为学生有幸主持前所未有的工程打气,希望他梦想成真。
“老师,我们计划在这里建造八万至十万栋住房,按照规划每一千栋房屋就配有一个公共游泳池和公共体育场,我们将会创造一个新社区。第一期工程将建成五千套住房,一座学校、一所医院、一个自来水厂等等一系列配套工程,以后此地的公共设施将比市中心更好。总之,将会建造一个完美的生活社区。”
程飞向老师展示规划,罗小根构思并设计了像造汽车一样建房子,但程飞却发明了新颖的房地产开发渠道,直接在远离城市的远郊收购最廉价的土地建房,而且出售的不仅仅只是房子,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城郊化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优于城市,这将会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
“把尽可能多的工序在现场以外的工厂完成,可以提高建造效率。建造一栋房屋需要二十七道工序,因此,需要二十七个团队,每个团队专注一项工序。使得普通工人也能胜任工作,完全可以雇佣不属于工会的非熟练工人,实行纯粹的记件工资……没有工会介入,成本可以进一步下降,能省不少钱。而且工人可以通过多完成工作来提高基本工资,从而加快建房速度。”
流水线式建房不会有工会制肘,工人喜欢工会,但老板都不会喜欢工会,自从工会组织出现在中国,资方劳方就尖锐对立,幸好都在合理的范围内。
“溯源,流水线造房,的确可以降低成本,但一定要确保房屋质量。而且必须进一步压缩成本,不只是从工人工资入手,即便每栋房屋成本降低十块钱,整体就可以节约一百万,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投资人承担的风险”。见学生要利用非熟练工人降底成本,董大酉善意地提醒。尽管不知道何人投资,但中国能够说服金城银行贷款的人又有几个呢?愿意冒损失数百万风险为国民提供完美社区的人,除了他,中国找不到第二个。
“老师,我们准备在法属越南购置一片森林筏木,可以降低木材的价格,然后就在越南建锯木厂,直接利用当地廉价资源和劳力。建房木料由我们自己生产,可以最大限度降底木料成本,至于石料考虑从日本进口,日本生产的建筑石料比国内便宜15%,即便扣除运费也便宜很多。过些时候,我准备亲自去一趟日本,从日本直接采购建房用的石料。”
程飞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建筑师,但却是一个合格的商人。方案是罗小根提出,程飞使其更加完善和可行,而且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建筑成本。
此时站在盐碱地上的罗小根、程飞、董大酉以及其它十几名年青建筑师都未曾想到,这片盐碱地将改变上海和中国绝大多数城市,一个崭新的社区将出现在世人面前。每天早晨,人们乘汽车或登上火车奔赴数十公里外的城市,晚六点左右再回到家里,新的生活方式、城市郊区化逐渐成形,而这一切始于这片盐碱地。
第五十一章 什么样的国家
与西方人黑白分明的思想方法不同,日本人的界限模模糊糊。在国际关系中,日本人讲究的 “政策”而不是 “原则”。对西方来说,日本人似乎没有道德心,西方的逻辑象一个手提箱,明确而有限度,东方的逻辑却象日本人用的包袱布,可大可小,随机应变,不需要时,还可以叠起来装在口袋里。
西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