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黛玉皱皱眉,探春语气里的嫉妒她如何听不出?
若说史湘云的聪明是隐于内心,探春的聪明则是流于外在,终究逊了史湘云一筹。为了获取最好的资源拼命巴结王夫人,为摆脱庶女的出身,不肯认自己的亲生母亲,最后才落了个薄情势利的名声。
真正的聪明人一定是大智若愚,不会留下任何引人诟病的话柄。
所以,她还算不上!
探春此话一出,众人都跟着附和,黛玉笑了笑,没说话。
三年了,她的异能虽然没有完全恢复,到底与常人不同,突出的一点是她与花木草植之间的感应。凡是她所到之处,植物都异常兴奋,在外人开来便是花开得更盛了。她有一种直觉,自己的异能并未消失,只是暂时遇到了什么阻碍,或者像火山一样再酝酿积蓄,一旦到了合适的时机便会喷薄而出,产生让人惊叹的能量。
探春她们见黛玉不搭话,也不好再继续这个话题,引着黛玉到一个亭子里去,命小丫头们倒茶。
那些小丫头都是一直端着茶壶茶碗伺候的,闻言便井然的走上来。她们小心的把茶碗用热水一一烫过,倒上热茶,捧到姑娘们面前。
喝了茶,黛玉有些好奇今日为何不见王熙凤,往日自己来,她便是有事绊住了身也要来晃一下的。询问之下才知道王熙凤身上正不好呢,也不知是什么病,先时还只是比往日懒得动弹些,请医问药也只说是小病,谁知吃了药不仅不见好,倒一日重似一日,急得她只是骂医生也没法。这几日更是连床也下不来了,家事都交给探春、薛宝钗来管。
这种情况上一世就出现过,黛玉也不以为奇。
正坐着,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跑了过来,身后跟着奶妈丫鬟,不住的叫:“小祖宗,你慢着点,别摔了!”
巧姐哪里肯听,一气儿跑到黛玉跟前儿,咧着小嘴冲黛玉笑,伸手去摸黛玉带着的荷包。黛玉暗道,这丫头倒是好眼光!这荷包本无什么特别之处,但她随身佩戴了一年多,便多了许多好处。她索性把荷包解下来送给巧姐,这丫头天生娇贵多病,三日两头的请医问药,也吃了不少苦。这荷包给了她,没准倒能抵挡些疾病也未可知,况且她常与王熙凤在一起,对王熙凤的病也有些好处。
前世王熙凤对黛玉也算照顾,虽然后来金玉良缘的促成也有她的参与,倒还不至于把她的好一概都抹杀了。但黛玉心里终究有疙瘩,她能做的,最多也就是这个程度了。即使王熙凤将来遭难,她也不会管了。
“哎呦,多谢林姑娘,我们姐儿啊,平日挺腼腆的,不想今儿见了林姑娘倒大方起来了,可见是有缘!”
说话的是巧姐的奶娘秦奶奶。天虽暖了,她还穿着蓝夹袄,满脸堆笑,蝌蚪似的两只小眼睛乌溜溜的瞪着,点头哈腰的凑在黛玉面前。
黛玉对这老婆子没什么好感,随后应了几句。
那老婆子似乎也有所察觉,陪笑几句便和薛宝钗她们说话去了。
这里热闹,贾母的屋里又是另一番情景。
“敏儿,这几个孩子中我最疼你,你如今家庭和睦、儿女双全,我是真心为你高兴。”贾母一边说,一边拍着贾敏的手,“咱们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了,我也不瞒你,我原本是要把玉儿配给宝玉的,可没想你攀了这么一门好亲,这事为以后就不提了,不都是为了黛玉好?”
贾敏听母亲口中有自己攀附权贵的意思,而且好像黛玉嫁进王府是捡了天大的便宜一般,心中有些不喜。但怎么说贾母是长辈,她不好说什么,只道:“这事都是老爷定下来,之前我也不知道,不然一定告诉母亲。”
贾母道:“我知道你是个孝顺的,我活了这么多大年纪,什么还看不开?如今我放心不下的,唯有宝玉一个。你当姑妈的多照看他一下,我便是死了也瞑目了……”她说着不禁垂下泪来。
贾敏道:“母亲莫过于忧虑,宝玉是我侄子,只要他行事端正,我自然会照料他。”
这话贾母自然不满意,她暗自咬牙,接过鸳鸯递过来的手帕子用一根指头顶着小心的擦了擦眼角,道:“你也知道他是你嫡亲侄子,难道照料他还要条件的?”
这里陷入了僵局,而花园子里巧姐玩的正高兴,平儿来找她回去。巧姐不肯走,只是看黛玉,黛玉答应过段时间来看她,她才依依不舍的拽着平儿的袖子走了。谁知她们刚走,贾宝玉就来了,妹妹长妹妹短叫得黛玉心里窝火,好在这时也到了午饭时分,贾母派人来请吃饭,黛玉才得意以摆脱。
王熙凤也扎挣着来了,贾母道:“你身上不爽利,不在家里好好歇着,又来这里做什么?”
王熙凤笑道:“我都好了,可以伺候老祖宗了。早就听说了林妹妹的喜事,一直没机会祝贺,今儿我可不舍得错过,”说着又向黛玉,“妹妹,这可是天大的喜事,今儿你不喝几杯,我可不同意!”
众人闻言都笑了,贾母也笑道:“也罢,今儿就允许你放肆一回。”
☆、第58章
王熙凤自然是八面玲珑的应付了一番。
贾母知道她身上不好,也不让她站着布让,怕劳累了她,还特意命人搬了椅子让她挨着自己坐下。王熙凤推让一番,便也恭敬的领命,挨着贾母坐下。身为媳妇,上要伺候长辈、下要照顾小姑子、小叔子们,便是吃饭的时候也不得闲,要站着布让,等众人吃完才能吃,这是礼数。因此,王、邢二位夫人年过半百,孙子孙女都不小了,只要贾母在,便都不能入席,不然人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便是熬出了头。
好在今儿她婆婆没来,她才敢坐,不然便是大逆不道了。
饭菜照例大鱼大肉,黛玉慢吞吞的吃着,别人已经吃了三口,她一口还没咽下。一则是林如海从小教育女儿吃饭要细嚼慢咽,才不至于损害身体;二则,这些油腻的吃食着实不对黛玉的胃口,她打心眼儿里便不想吃。一顿饭下来,她尽拿筷子拨菜了,真正吃到肚子里的并没有多少,贾敏也比她好不了多少。
饭后过了约半个时辰,王夫人和薛姨妈一道来看贾母。贾母道:“姨太太吃饭时候如何不来,别是怕我灌你酒吧?”
薛姨妈笑道:“我倒是想来见识见识老太太这里的场面,有事耽搁了。”
贾母道:“我们这里有什么场面?姨太太取笑了。”
说着贾母便命丫头请薛姨妈上坐,又命倒好茶来。薛姨妈看着小丫头倒好茶出去,自己端起茶碗揭开盖子,热气汩汩的从茶碗里冒出来。她眯着眼睛嗅了嗅,含笑道:“还是老君眉?”
贾母点头道:“姨太太好眼力,不过这次的老君眉可与从前的不同,姨太太尝尝看。”
薛姨妈吃了一口,笑道:“这香味儿……似乎比从前醇厚了不少,老太太怎么得的,赶明儿我也让人弄些个来。”
贾母道:“这得问敏儿,是她带了来的。”
薛姨妈一怔,和王夫人对视一眼,讪笑道:“林夫人孝心可嘉,怨不得老太太福寿双全!”
贾母听了这话心里也高兴,说贾敏孝顺,也就是说她在子女们面前的威严还在。再者人到老年,最喜听这福寿双全的话,毕竟谁不想活的久一点,越是富贵的人就越是怕死,不然哪有那么多到处派人去求长生不老药的皇帝?贾母此刻看薛姨妈的眼神好上了不少,她笑眯眯的道:“姨太太才是好命呢,生了这么个聪明伶俐的女儿,宝钗可是个好孩子。”
薛姨妈道:“都是一家人,我也就不说客套话了,若说宝钗这丫头,那是真没的说,可我们家里的那个混世魔王,真真让我没法子……”说到这她眼眶不禁红了。
贾母忙劝道:“姨太太也别过于忧虑,男孩子嘛,年轻时侯调皮些也是难免的,再大些就稳重了。”
“可我们家那个不同……”薛姨妈叹气道,“都到了成亲的年纪了,还是整天无所事事,一点长进都没有!”
“回头我跟老爷说,让他姨爹好好管管他,管保就成器了。”
薛姨妈听了自是欣喜,千恩万谢的道:“如此……我也就放心了……”
薛姨妈又问贾敏从哪买的茶,贾敏道:“具体是从哪买的,我也不知道,是我们老爷从江南带回来的,谁是一位好友送的。”薛姨妈遗憾的叹了口气,说:“我原是吃着这茶合我的口味,才一定要问明产处,不想林夫人也不知道,看来是天意不让我吃这茶。”
贾母道:“姨太太想吃这茶也不难,我这里还有不少,一会子你带些回去。”
“这怎么好意思……”薛姨妈踌躇道,“这原是林夫人孝敬您的,我怎能夺人所爱呢。”
“这有什么,敏儿不会介意的,”她说着看向贾敏,“是不是,敏儿?”
贾敏还能说什么……
不多时,十几个穿红着绿的小丫头子们捧着大小不等的食盒进来。揭开食盒,里面摆着形状各异的托盘,有荷叶形状的、莲花形状的、桃花的、树叶的,足足几十个盘子,盘子里装着各色点心、糕子。此刻已是午饭后一个时辰了,黛玉正好有些饿了,便拣可口的吃了几块。
大人的谈话总是琐碎而无聊,他们自己也知道孩子们不会喜欢听,所以老早就把孩子们赶到里间吃果子玩去了。
黛玉今天收受到特别的礼遇,从宝玉宝钗、探春姐妹到丫鬟们都对她很感兴趣。湘云问:“林姐姐,听说你前几天进宫了,皇宫里好玩不好玩?”
黛玉问:“你从哪听说的?”
湘云道:“我也不记得从哪听说的了,大家都在说。”
宝玉道:“听说是大姐姐传回来的消息。”
湘云见他张嘴,就忙给他使眼色努嘴儿,让他别说是元春传回来的消息,可宝玉哪里明白她的意思,便是明白怕也不会听。他一见了黛玉,眼里便只有黛玉一人,哪里肯为了别人瞒着他的林妹妹?况且就是没有黛玉,还有个宝钗,湘云也要靠后一个的。湘云见只是使眼色没用,便狠狠踩了宝玉一脚,谁知宝玉竟大喊起来:“云妹妹,你为何踩我?!”
宝玉还蒙在鼓里,其余众人倒明白了史湘云的意思,都低下头不语。湘云闹了个大红脸,偏那宝玉还不依不饶的问,湘云便瞪了他一眼道:“有一只蜘蛛钻到我的鞋里,钻的我脚心痒痒的,我就踩了那笨蛛一脚。”
宝玉哎呀一声,道:“不得了了,不得了,那蜘蛛脏兮兮的,如何使得?妹妹赶快去换鞋罢。”
他此言一出,众人都忍不住笑了。贾宝玉还没有反应过来,疑惑的看着众人,还是袭人附耳对他说了几句什么,宝玉才红了脸,愣了半天,也跟着傻笑。
回到贾府翠竹还对黛玉道:“姑娘,哪位宝二爷看着倒是灵灵秀秀的样子,怎么说起话做起事尽透着杀气呢?”
黛玉道:“他从小就与别人另一样。人人读书上进,心怀抱负,用自己的才略为百姓某福利,实现自己的问政治目标和理想,偏他从小便胸无大志,反倒看不起那些仁人志士;大雨天猫儿狗儿都知道找个屋檐躲雨,偏他次次都淋得落汤鸡一般;对着你,嘴里是说不完的甜言蜜语,可一转眼就能把你忘到九霄云外,只把那甜言蜜语对别人讲,哄得多少女孩子对他倾心。可是呢……谁粘上他谁以后自食苦果!”
“还真是这样,姑娘,您这都听谁说的?”由不得翠竹不疑惑,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