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人从座位上起身,等公主走到它的正位上之后行礼。
众人只见一位容貌动人的少女款步而来,她身着朝褂,朝裙,外罩着吉服龙褂,龙褂上前后以及两肩五爪金龙共四团,配以镂金东珠珊瑚的领约。头戴青绒朝冠,顶衔红宝石,冠顶大簪上饰东珠九颗,朱纬上皆缀着六金孔雀。
公主整个人都透着皇室的高贵与不凡。众人心中无不暗赞,只有皇室才能调养出这样气质高贵的少女了吧!
本来建宁从出生到现在并没有加封,只不过是默认皇妃所生的女儿一般是和硕公主的位分,但是若一直不加封,没有金册金印就不算是真正的正一品和硕公主。
但是皇上那天向各省官员介绍她时,已经亲口承认她的和硕公主身份,皇上是金口玉言,就相当于加封了,只差一个册封礼。所以随行的内务府人员已经连夜赶制出符合和硕公主身份的吉服。
建宁本应落座,但是看到最前面的是一位头发银白颤颤巍巍的老人,便走过去亲自扶起她,说道:“众位老夫人,夫人们不必多礼,都请落座吧。”
“谢公主殿下!您请坐!”
建宁见礼数已毕,说道:“平日里本宫住在紫禁城,各位夫人也分散各省,这次是托了皇上南巡的洪福,才有机会在今日齐聚一堂,本宫以茶代酒与各位夫人共饮一杯。”
墨菊执着茶壶上前来,为建宁斟上了一杯。
众夫人都执起酒杯,周知府的二夫人看到墨菊就站在建宁身边,明显是她的贴身宫女,不禁吓了一跳,不知道在门口她的话是否被听见,恐怕已经传到了公主耳里。
那位建宁亲手扶起的老人,是河南巡抚的母亲陈老太君,在场之中,她的辈分最高,她代为说道:“奴才们也是托了皇上的洪福,今日才能遥见皇上,有幸一睹公主芳容。公主殿下与皇上一同南下,体恤臣民,堪为皇室典范,奴才们谨以此杯,敬祝公主福寿安康。”
众人共同道:“敬祝公主福寿安康!”
此杯过后,建宁吩咐开宴,每一桌前才陆陆续续的有宫女们开始上菜。
建宁说道:“这次御驾留在阳城,留在这皇城村,可能有些人并不理解,御驾为什么不去山清水秀的行宫,偏偏要住到这边不好走的大山里来呢?”
建宁扫视众人,看到有人略现尴尬的神色,一人连忙解释说道:“御驾停在哪儿,自有圣断,奴才等不会多心,不敢多心。”
建宁笑道:“好个不敢多心,是敢怒不敢言吧。”
莫洛这些天来为了接圣驾的事儿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寝食不安,直到御驾到了之后,别说没有半点功劳,反倒先碰了一鼻子灰,自家老爷造的这么狼狈,钮钴禄氏看在眼中,怎能没有半分情绪,很是懊恼刚刚被这情绪影响,说错了话。
见到总督夫人钮钴禄氏脸色涨红,建宁说道:“总督夫人不必过于拘束,咱们女眷这边儿又不参政,只不过是闲话家常而已。无论说到哪儿,本宫都恕你们无罪就是了。”
“是。”
建宁继续道:“本宫要说的是,皇上不入行宫,此举并不是沽名钓誉,更不是不给各位大人和夫人们面子。御驾亲临,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盛事,各地官员都想好好招待表现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之所以选在这,正是因为这阳城人杰地灵。阳城与陕西韩城、安徽桐城同为文化发达之乡,在泽州府所辖五县中文风最高,甚至赢得了“名列三城,风高五属”的美誉。皇上一向重视人才,怎能不来这文化之乡来看一看呢。”
陈老太君说道:“公主所言极是,奴才听说山西在明朝二百年间就出了四十多名进士,先皇顺治在位十八年,这里出了十七位进士,又有丙辰科那一年一次中了十位,人都说这里是十凤齐鸣,所以这阳城也叫凤凰城,奴才随儿子在河南为官,对着阳城这等人杰地灵之地,早就欣羡已久,所以一听说皇上阳城停驾,就不顾儿女们的反对,乘车来了,能在这里见圣驾和公主鸾驾,奴才回去对子孙后代们说起此事也是无上光荣啊!”
建宁笑到:“能有老太君这样深明大义的诰命夫人,也是河南百姓之福!”
有了这样的开场,随后的赐宴除了偶尔的小插曲之外,也可以算得上是和乐融融。公主赐宴众夫人,一时间也成为美谈。
第170章 刁蛮公主20
赐宴过后,建宁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墨菊墨香等人迅速将她身上沉重的朝服朝冠除去; 换上轻便的家居衣服。
建宁说道:“将今日她们送的礼物拿来我看看。”
康熙打算明日召集各省的三晋官员; 府; 道,台; 将军,总兵,共同议事。一来是今日刚到就说正事儿; 时间未免太赶了。二来他想等一等魏东亭图海他们的消息; 他们走水路和山路; 到得没有那么快。
对各官员的所有了解一向都是从折子上展现的,特别是政绩考核; 都是由上官书写; 他也想看看这些人在民间的风评究竟怎么样。
康熙走到了建宁的房门口; 现在里面还亮着灯; 问道:“三格格睡了吗?”
建宁道:“还没睡,皇帝哥哥进来吧。”
康熙走进去; 第一眼就看见桌子上堆满的礼物; 建宁手中正在把玩一串龙眼大小的珍珠。
不由得失笑道:“怎么这么多东西?”
建宁说道:“这都是今日赐宴过后各诰命夫人送上来的; 我本不想收,可是她们有志一同,临走时放下东西就离开了; 皇帝哥哥你看,我要不要派人送还回去?”
康熙说道:“既然是她们进献给公主的; 还往回送什么,这也是她们应该做的。”
建宁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稍后我让人赐下宫中赏赐,一视同仁,无论送上来的是什么,回礼都一样,这也算全了君臣间的礼数。”
康熙道:“好。”康熙也跟着她一同查看桌子上的礼物,挑起那串黑珍珠道:“这黑珍珠是谁送的,恐怕是价值不菲。”
黑珍珠一向难得,可遇而不可求,一万颗白珍珠里面也不见得能出一颗黑珍珠。而这人竟然凑够了这么多颗一样大小的穿成项链送给建宁,没想到山西官员里头竟然有这样的巨富。
建宁说道:“盒子上面有标签,是个叫周云龙的知府的夫人。”
墨菊在建宁耳边悄声耳语了几句,建宁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她见康熙一头雾水,解释说:“墨菊说本来那位周夫人送的不是这个盒子,而是换了一次的。”
康熙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墨菊说道:“在大门口的时候,奴婢遇到这位周夫人时,她在抱怨跑到皇城村路途太远,可能是自知说错了话,所以,她临走之时就换了一份礼物给公主,还给奴婢硬塞了一张五百两的银票呢。”
康熙从她的描述之中,已经能想象得到,这位周夫人随意打点一个宫女都要花上五百两银子,看来真是个出手阔绰之人。
他若有所思的说:“周云龙?莫洛每年的考评折子上,这个周云龙都占在前几名,各项都是优秀,朕还打算明日立他为廉吏典范的。他们家有多少银子,够这样花的!莫非有什么不正当的收入来源?”
另一边,周知府回到家问夫人:“公主的赐宴是什么情况?你没出什么差错吧?”
周夫人不可能告诉他自己口无遮拦,险些惹来祸患,所以想方设法补救,说道:“皇室的公主果然不凡,这位三公主小小年纪就气度雍容,在那么多诰命贵妇前也毫不怯场,还侃侃而谈,把皇上南巡的初衷目的表达的十分清楚。在场的众人,都对这位小公主心服口服呢。”
周云龙说道:“皇室中人,都不是省油的灯。而且这位三公主早有忠勇的风评,她曾经敢在朝堂之上斥责鳌拜,单凭这份胆量,就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
这话说的都够客气了,鳌拜得势之时真可谓是嚣张跋扈,满朝文武,哪有一个敢吭声!鳌拜对皇上不敬时,满朝的文武大臣都装了鹌鹑,竟然要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开口斥责。
周云龙人虽在山西,早就听过这位公主的大名,她长大之后必定也是个值得人忌惮的人物。
周夫人见到周大人对三公主的评价似乎很高,自以为做了件对事,得意地说道:“既然公主难得来山西,我就做主把黑珍珠送给三公主了。”
周云龙不可思议的道:“你说什么?!你不知道那串黑珍珠我是要送给平西王爷的吗?”
周夫人不以为然地说道:“送给平西王爷,还不是会到陈圆圆那个祸国殃民的女人手里,难道咱们大清国的公主会没有她金贵,我……”只听啪的一声,脸上只剩下火辣辣的疼痛。
谁知道她的举动没有得到周云龙的赞许,反倒得到了一个大巴掌。
周夫人有些惊魂未定,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挨打:“大人你……”
周云龙对她怒目而视道:“你自以为聪明,净干些没脑子的蠢事!你坏了我的大事了!”
周云龙在朝廷那一方向来致力于打造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形象。他花了无数银子疏通总督巡抚等人。
那串黑珍珠,可是他花了几十年时间搜罗而来的,目的自然是要向他的主子平西王爷邀宠。可是偏偏,竟然被送到了朝廷那边的三公主手上,皇上若是知道会怎么想?!
早知道宁愿没有家眷出席,他也不会让这个蠢货夫人去见什么公主了,不过现在他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第二天康熙就要接见百官,自然不会对不知水深浅的周云龙予以嘉奖。反倒好好观察了他一番。
山西台怀镇五台山下,天地会青木堂的一伙人正聚在一起讨论帮物,一人说道:“听说鞑子皇帝正在南巡途中,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而且现在就在山西境内,我觉得我们应该做点什么,给他留下点深刻的印象!”
一人说道:“可是我们在皇上身边的眼线,韦香主宁愿在皇上身边做卧底,也不愿意去刺杀鞑子皇帝,必然是有原因的。”
有人说:“我觉得现在的时机不成熟,而且总舵主又不在这儿,没有人主持大局,杀鞑子皇帝毕竟是大事。”
有人附和道:“是啊,而且韦香主,让我们留在这里接应他。”
牵头主张做点什么的风际中说:“哎呀,韦香主没做香主之前,就已经是皇上身边的太监了嘛!他怎么会去刺杀鞑子皇帝呢!何况,陈总舵主离开之前也说过,我们可以便宜行事。”
玄真道人说道:“我们是天地会,反清复明是我们的重担!现在知道鞑子皇帝南巡到此,若是什么都不做的话,岂不是有违天地会的会规!若是被别人知道了,眼看着鞑子皇帝在我们天地会的好汉面前走过,而我们又灰溜溜的什么都不做,岂不是要贻笑大方,哪里还是什么英雄好汉!”
众人互相看了看,有人说道:“我觉得道长和风大哥说的不错。”
天地会大多是会些拳脚功夫的义士,也就是武夫较多,很少有什么智囊,听他们这样一说,都觉得热血上勇。觉得确实不能什么都不做吧,被别的帮派知道了,也很坠天地会的名声。
钱老本说道:“可是以我们之力,对付鞑子身边保护他的上千禁卫军,简直是杯水车薪,还没到他跟前,就被人擒住了。”
风际中说:“我们当然不能硬碰硬,只能先派人监视,密切注意他的动静,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