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在电话那边沉默了半晌,许久都没有回答我这个问题,只是重复道:“江子城,我想再见你一次。”
那晚我同她一起吃完饭之后,她提议去了KTV。我不知为何同她说起了宋斐斐,从我与她的童年说起,说到少年,再说到现在,沈梦一直微笑而沉默地听着。
我亦知道她对我的感情,因为自己的境遇,我对她也有隐约的同情。
或许有一天这种同情可以发酵和转化成爱,这谁又知道呢?
我记得后来那天在KTV里,她唱了一首歌,我依稀记得其中的几句。
“没结果仍可,你共我,这经过。
轻渺捉紧过,短促深刻过。
留下的何样多,可说的仍不过。
未尝拥有也未忘掉过,
临行送过一朵,告别我。”
告别我。
后记 愿你我多年后还有梦与爱
写作对于我的一个意义,应当是纪念时间。
例如此刻我在这个已经变冷的秋夜写下这后记的时候,很多和归鸟有关的时间点缓缓铺开:构写这个故事的午后,房间里没日没夜写稿的冬天,修改文档的秋夜,怅然又痛快地打下“END”时破晓的黎明。
我曾以为自己是个不念过往的人,谁曾想某个时刻,和此刻青岛窗外的大风一样,过往被裹挟而来,提醒着时间的意义。
如今我二十二岁,写作已经四年,《归鸟》是我的第二本书。青春时的四年,足以有太多变迁,像我从一个城市来到了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学校到了另一个学校,从爱这个人到爱那个人,从恋家到想要走得更远。。。。。。同《归鸟》里的每一个女孩一样,徘徊过四下无人的街,经历过长歌当哭的夜,情绪的起伏,过境的变迁,所谓成长背后的辛酸眼泪,大抵只有自己知道。
而这四年,从未改变和停止的,只有写作。
熟悉我的读者知道,同爱情相比,我更喜欢写青春。因为它光芒万丈,热情如水,歇斯底里,不顾一切;因为它莫名其妙,神神秘秘,义无反顾,飞蛾扑火;因为它永远在告别中又永远被怀念着。《归鸟》便是这样一份青春史。
十五六岁读席慕容,最爱那句:“无论我如何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照例要致谢。
而我首先想说句“多谢”的,便是这段青春岁月。
多谢父母与老友,多谢温柔负责的责编,多谢期待和等待着的读者,多谢爱着或爱过我的每一颗心,多谢你们组成了这长长人生中,每一点细微又动人的感动。
愿你我多年后,还有梦与爱。
每一个翻开这本书的人,我是花凉,请多指教。
花凉
2014。11于
宿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