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黛玉每天看小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皇子永氿听了他这奉承,很是受用,剔着牙斜眼笑道:“虽说是五哥那里传来的消息意思,但这宫里头的实事儿还真得我在里头办——十六弟这话说的有见地,哥哥我就托大受了。”因又斟满酒杯,与众人举杯,“为我十六弟干了此杯,盼你这一去旗开得胜,挣个体面回来!”

    十六皇子永沂吃了好几盏酒在腹中,出府时就有点上头,上了马眼前还有点晃。

    好在他的王府离九皇子府并不远,只隔了一条街。

    十六皇子妃卫氏亲奉醒酒茶与夫君,又嗔怪他不自己保重。

    两人成婚数年,感情甚笃,从未红过脸,更育有两子一女,很是美满。

    永沂醒酒茶下肚,略清醒了些,赔笑于妻子道:“再不敢了。”哄她睡下,才往外书房而去。

    永沂府上一般也养了几个幕僚宾客,内中有一位邹廷彦,原是前科要考进士的,二十余岁上眼睛却慢慢看不见了,倾家荡产请医吃药只不见好,因无法再考功名,由座师引荐到了十六皇子府上,做了个清谈幕僚。

    这邹廷彦是个有见识的,虽然是幕僚,永沂只敬他做个先生。

    此刻两人在外书房里对坐清谈,永沂把在九皇子府上的见闻一一说来。

    “山东河道上的事儿,乱成一团麻。又有五哥的人在里头,又有太子的人在里头,还死了个巡按御史孔可祯——究竟要剿的匪是哪股子势力,还难说,也未必真就只有反贼,里应外合的事儿他们也不是头一遭做了。五哥授意九哥举荐了我,也不知是福是祸……”永沂皱着眉头,没了方才在九皇子府上神采飞扬的青年模样。

    他是德贵妃的第三子,却是最不受母妃重视的一个。向来人都是疼爱幺儿,却忘了人也往往最重视头一个孩子。在德贵妃这儿,头一个孩子乃是五皇子永澹,又是寄在皇太后身边养了好几年的——那份重视,从最初就不只是母子亲情了。等后来有了第二个儿子永氿,第三个儿子永沂……却是一个比一个更不受重视了。

    永沂小时候被两个哥哥撺掇着,还有些做了出头鸟的时候;自从迎娶了卫氏,妻贤夫祸少,倒把从前那些轻狂毛病改了许多。他府上既然安逸无事,德贵妃自然更不会分神在这里。

    比起上头俩一母同胞的哥哥来,这十六皇子永沂倒算是第一个真正自己立起门户来的。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邹廷彦睁着一双无神的眼睛,他的声音偏低沉,语速极慢,每个字都像是仔细斟酌后才出口的,“十六爷,你不要想什么五爷,又什么太子。你上头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皇上。”

    永沂浑身一颤,目光从窗外飞舞的鹅毛大雪上收回来,落在眼前这目盲青年身上。

    “只要认准了这一条,十六爷,你就是进可攻、退可守。”邹廷彦的话没有说破。

    然而永沂已经明白过来。

    太子卷入风暴,那是必然之事。他五哥早早挑了头,要抽身也晚了。

    龙虎相遇,终有一搏。

    他们是定要分个生死的。

    他永沂却大可不必。他只要谨守本分,若是正统继位,总不好将他们一母三兄弟全都赶尽杀绝,新君总是要名声体面的;若是他五哥得登大宝……那就更不用说了。

    而一旦鹬蚌相争,他这个渔翁甚至可以得利。

    心里这么想着,永沂却不肯认,只笑道:“正是邹先生这话,我也是这么想的——管它刮的什么风,总大不过君父去。本朝以孝治天下,我只唯父皇的旨意行事,再没有亏心之处。”

    邹廷彦目盲心亮,在这府上待了三个月早看出十六皇子是个心思活络的,今见他在自己面前还要遮掩说些言不由衷、冠冕堂皇的话,也只微微一笑,摸到桌上凉茶,呷了一口,淡淡道:“十六爷明此心志,则可保一生荣华了。”

    果然永沂虽然话这么说,心里并不踏实,又说起永氿转述的十七弟与太子斗气之事来,笑道:“淑妃这几年越发得了圣眷,论起来十七弟身份上也算了得。前阵子惹怒了父皇,因祸得福住进了毓庆宫,翌日论起来,这也是住过东宫的一位……也不知太子殿下怎么想的……”

    听话听音,这十六皇子分明还是盼着“太&子&党”内部分化的。

    邹廷彦如今在他府上吃饭,所谓食君俸禄、忧君之事,不得不点拨于他,因缓缓问道:“十七爷与太子置气,你可知是为何?十七爷负气出宫,你可知他去了何处,这会儿可曾回去?若回去了,毓庆宫里这会儿是何境况?”

    邹廷彦居高临下的语气,令永沂心里起了腻味。

    他却并不表现出来,只笑道:“听九哥所说,十七弟倒是为了太子阻拦他带兵一事恼了。也难怪,死了的是他师傅独子,他又正是才露头角要争荣夸耀的年纪……”顿了顿又道,“至若十七出宫去了哪,东宫如今什么境况——我这一回府就往先生这里来了,还没顾得上问瓶宝话。”

    瓶宝名义上是他的书童,实则是永沂府上网罗都中各处消息的头头。

    邹廷彦如老僧入定般对窗坐着,沉声道:“十六爷不必去问了,瓶宝一回来,我就叫他来问过了。十七爷出宫后,先是往蔡世远家绕了一圈,又在城墙根站了半响,回宫路上,往东街花房取了不知何物,用马车拉回宫中;过天桥时,又亲自进了润生堂,不知买了何物。”

    永沂摸不着头脑,只笑道:“十七弟倒好兴致,负气出宫还记得查铺子。”他倒是知道永嗔在宫外开了几家铺子。

    邹廷彦“喷”的一笑,“十六爷讲的好笑话。”

    永沂被他笑得心里不悦,因抿唇不语。

    邹廷彦这一笑,似乎来了谈性,自抱了暖手炉,摸着椅背起身踱步到窗前,敛容徐徐道:“实不瞒十六爷,我是个走一步、看三步的秉性。说句托大的话,这红城里的事儿,你是当局者迷,只怕未必有我这潦倒书生看得清楚。”

    “三年前秦将军奉皇命下南海,十七爷请托于他,听说半年前秦将军归来,往十七爷那里走了一趟,旁的什么都没送,只送了一盆君子兰。得了这君子兰,十七爷才在东街上开了花房铺子。你可知自七八年前起,每到东宫寿诞,十七殿下的贺礼是什么?”

    永沂哪会留心这些细枝末节,又不知邹廷彦这东一句西一句到底要说什么,只耐着性子笑道:“还要请教先生。”

    “旁的贺礼不论,总有一样君子兰是不变的。”邹廷彦语气铿锵,又继续道,“什么样的东西值得十七爷亲自从花房铺子里送回宫里?还装的严严实实,护卫里咱们的眼线连看都不曾看见。太子爷的寿诞就在这几日了吧?”

    永沂笑道:“倒没瞧出来,十七弟还有这样风雅的时候。”

    邹廷彦只是一哂,“再说那润生堂,那是以做秋梨膏起家的百年老字号,族中传人嫌规矩多连太医都不愿做的——十七爷大晚上的,呼哧巴拉往药铺里跑一趟算怎么回事儿?山东匪患一事突发,这一下午东宫里只怕往来议事不断,太子爷幼有咳喘之症,这骤然疲累忧心,怕是勾起了旧疾。”

    永沂听他分析的入情入理,不由暗暗看了他一眼,心道:这瞎眼书生如此知人心——好在是入了我门下。

    邹廷彦仰面透了口气,感叹道:“这份用心体贴,别说在诸皇子中是独一份的,便是兄弟和睦的平头百姓家里也难找。”他家中还有一位长兄,现地方上做着小官,两兄弟感情很不好,闹到几乎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说到这里邹廷彦不免黯然,喉头发哽,静默了片刻。

    再开口时,邹廷彦已恢复了平静,冷笑道:“九爷瞧见十七爷跟太子爷置气,就幸灾乐祸以为有戏可看了,却是蠢货见识!殊不知从来恃宠而骄,我观十七爷不是蠢人。十七爷既然敢骄,那自然是太子爷宠的——你若是也听了九爷的话,以为这便有机可乘,要将其分而化之,那就是想的太简单了。九爷瞧着以为人家要打破头,却不知在人家那里是稀松平常事儿……”

    永沂笑道:“太子爷与十七弟感情好,这大家都知道……”

    “你不知道。”邹廷彦截口打断他,语速仍是慢吞吞的,语气却很重,“你且听我说回去——十七为何恼了太子爷?你说是太子爷拦着不许他带兵。太子爷为何要拦着?十七爷山东剿匪,于太子爷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如今你接了这差事,也知道向我诉苦,说山东河道上是一团乱麻,是沾不得手的烫手山药——这么一份又苦又危险的差事,你上头两个亲哥哥拱着你顶上去;那边太子爷却是拼着让弟弟着恼也要拦着……两相对比,十六爷,你如今是个什么处境,自己心里还不清楚么?”

    永沂已是听得愣住。他虽然接了这差事也觉得棘手,但到底还年轻气盛觉得能掌兵总是好的,这会儿让邹廷彦叫破了,不禁越想越是心寒。

    “所以我说,你不要想着什么五哥,也不要想着什么太子。”想着他五哥无用,想着太子却是从出身上就错了,邹廷彦淡漠道,“只管记住了,你上头只一个,那就是皇上。如此,才是你的出路。”

    这话儿邹廷彦方才也说了一遍。

    然而一番剖析后,再听这话,永沂的感受越发深刻了。

    他只觉得今晚喝下去的酒水都化了冰,从骨头里往外渗着寒意。

    望一眼窗外的鹅毛大雪,又觉无限孤寂飘零,父母俱在,兄弟虽多,他却是个伶仃人了。

 第33章 尸位素餐之辈,你十七爷是不用的

    饶是永嗔嘱咐了小太监早点叫起,等他穿戴齐整,出西间一望,就只见东间灯熄光灭——太子哥哥已经往军机处去了。

    苏淡墨倒是还等在门边,见永嗔出来,笑道:“小殿下,太子殿下吩咐奴才今儿跟着您,他那里竟全然用不着奴才了。”他是毓庆宫的总管太监,从太子殿下还在襁褓中就伺候着的,若无要事,轻易不离太子身边。

    不过对太子殿下而言,差人陪幼弟去蔡师傅家传旨大约算是顶要紧的事情了。

    因此苏淡墨只笑问道:“小殿下,您瞧咱们今日是什么章程?”

    昨晚同榻说话,永嗔透露了想去蔡家传旨的意思,太子哥哥便把苏淡墨留给了他。

    永嗔想起蔡师傅家的事儿,就如有块垒在胸,不愿提起,只问道:“太子哥哥今儿又这么早,早膳可用了么?”

    苏淡墨笑道:“用了的。”因详说用了哪几样,又道:“小殿下昨晚拿回来的秋梨膏,也用温水化开,进了一盏的。今早起来,奴才听着太子殿下咳喘倒比昨儿好些了。”

    永嗔边听边往外走,听到这里点头无奈道:“他不爱看太医……”口吻里,倒好像太子哥哥是个孩子似的。

    苏淡墨只是眯着眼笑跟在后头,又把乾清宫里送来的圣旨呈给永嗔,“小殿下,这是皇上给蔡家的旨意。您看?”

    永嗔接了圣旨,扫了一眼,只是叹气。

    他虽问了太子用没用早膳,自己却是不打算用的,也没有食欲,就径直出了惇本殿。

    才出惇本殿,一进院子里的听差就有人迎上来。

    “十七殿下,下官是兵部的主事祁连年。这是山东剿匪廖江军那边递过来的账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