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春风十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前这位却是林尚书的千金,她的火气立时沸腾起来,“林小姐是贵人,当不得您一句好。”
    扭头冲那丫鬟道,“还不带我去郡主那里!”
    丫鬟道,“您还是去花厅等一等吧,或者花园里坐一会子也成。”
    她口气很强硬,真让这位乱闯到了郡主房里,她在府里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严三太太哼了一声,在石凳上坐了,“去给我沏杯茶。”
    四个石凳唯那一个添了软垫,是林黛玉的位置。
    林黛玉不欲让严沁为难,拉了她的袖子道,“不是说要看润姐姐新绣的扇套么?这回绣的是什么?”
    “这回绣的是暗八仙,林妹妹要是喜欢,我把花样子画给你。”严润道。
    严三太太就嘲笑道,“人家金尊玉贵的大小姐,什么好的没见过,还用得着润姐儿你的花样子?就算你绣好了双手奉上,人家也未必瞧得上。”
    林黛玉确认了这人对自己有莫名的敌意,笑道,“不过家父略有官职,当不得您一句金尊玉贵。”
    “你父亲当街就刚绑人,你让人绣几个扇套算什么。别说润姐儿了,就是你喊沁姐儿绣,咱们严家谁又敢有二话呢。”严三太太翻了个白眼,见林黛玉不语,愈发嚣张起来,“说起来也是奇怪,正经的侄女儿不看郡主喜欢,倒是喜欢外头人。瞧林小姐这娇滴滴的样子,只可惜我们家清姐儿粗粗笨笨的,不讨郡主欢心。哪日里,请了林小姐去家里吃饭,也教教我们清姐儿。”
    “三婶,你这话过分了。”
    只是三太太是长辈,严沁不好真的开口指责,气得脸都红了。
    林黛玉根本不理她,拍了拍严沁的手,示意她不要恼。
    雪雀上前道,“这位严三太太倒像是来兴师问罪的?我们老爷贵为帝师,又是户部尚书,他当街绑的人,自然是罪人了。敢问您一句,这被绑的,和您有什么关系?”
    严三太太吊起眼睛,手指直戳到雪雀脸上,“你放肆!敢和我这样说话。我儿子何曾是罪人?!”
    “原来绑的是贵公子。”雪雀不卑不亢,语气中嘲讽之意在场的人都能听出来。
    严三太太深吸了几口气,“爹是个仗势欺人的,女儿也没好到哪里去。林家的家教,我可算是领教了。”
    林黛玉捏着帕子的手紧了紧,随后笑道,“再不济,家父也是太上皇亲点给陛下的老师,林家的家教用不着您来说。还是说,您对太上皇的旨意有什么不满么?”
    严沁忍不住道,“三婶你既知道林小姐金尊玉贵,最好还是管好嘴。得罪了林大人对你有什么好处没有?”
    真真是受不了这样拎不清的长辈,旁人若是得罪了林尚书,只有登门赔礼道歉的。她倒好,偶然遇见了人家女儿,还要这样盛气凌人的。
    真当严家还是当年大伯父在的时候不成。
    严三太太正要用长辈的身份来训斥她,明依澜自回廊转出来,冷着脸道,“你儿子青天白日就敢堵着骥哥儿要抢钱。要不是遇上两位大人,骥哥儿说不得要吃什么亏,你真当我好性子不成?在我府里就敢这样放肆。”
    “大嫂这怎么话说的?明明是骥哥儿欺负的他,身上被踹的淤青还在呢,你可不能颠倒黑白。”严三太太道,“我知道你向来偏心他们二房,可难道我们三房不是严家人?”
    “我偏心谁,还容不得你来置喙。”明依澜想到儿子险些受伤,又兼路上听得下人说她还给了林黛玉脸色,一时恼恨难消,“这些年大贴小补的,也给了你们不少银子了,如今既养了白眼狼,往后别想我出一文钱。”
    “你别忘了还有老太爷老太太呢!堂堂郡主,我要是告你不孝……”
    明依澜打断她道,“果真是母子俩,说的话也一样,你若要告就告去。我话摆在这里,你娘家的皇商,以后都不用再想了。”
    “你敢?!”
    “我有什么不敢的。”明依澜吩咐左右道,“送严三太太出去,打水来洗地。”
    “我不走,你把话说清楚了!”
    “堵嘴捆了送回去。”
    明依澜看严三太太被拖走了,拉了林黛玉的手道,“今儿你可算是无妄之灾了,莫要理她,泼妇一个。”
    严沁因为是自家人,就有些讪讪的,“林妹妹被放在心上,我替三婶给你赔罪了。”
    “沁姐姐不必如此。”林黛玉本就没有怪罪她,只是觉得严家和她想象中的不大一样。
    出过严帅这样马革裹尸的英雄,又有严哥哥和沁姐儿这样灵秀的人,怎么会是这个样子。
    她也只能归结为一样米养百样人了。

  ☆、第47章

严三太太娘家姓唐,转天就丢了皇商的差事。
    她嫂子还特地求到她门上,哪里能想到这个小姑子就是始作俑者。
    严三太太被堵嘴送了回来,嘴角有些擦破了,还火辣辣的疼,她嫂子以为她上火,赔笑道,“咱们也不是差这么几个银子,只是没了皇商的身份,岂不是低别人一头,就是妹妹在这将军府也不好过呢。”
    “嫂子放心,我来想办法。”严三太太虽这样说,心里也没个底,想和她丈夫严三爷商量,严三爷已是恨不得大嘴巴抽她,“你是什么牌面上的人物?还敢为了这个小畜生去郡主府撒泼,现在好了,每年两万两银子就这么飞走了。”
    “这钱我来出还不行么?三爷到底帮着说说话,把皇商名头拿回来,就是翻倍我嫂子也愿意呢。”
    “我没这本事,你自己想想得罪的是谁吧,成天眼睛只往天上看。”严三爷一摔帘子去姨娘那里消磨了。
    隶名户部为皇家宫廷采办各种物资的经商者便名皇商。
    她儿子得罪了人家户部的头儿,她还试图人家女儿撒气,林如海不下黑手就是好的了,如何能叫她们把皇商拿回来。
    严三太太气得哭了一场,重新收拾起精神,让人打点了礼物,去林家拜访。
    林黛玉还在郡主府住着呢,于嬷嬷连门都没让她进,更别说收礼了。
    严三太太没法子,只得又去求博平郡主。
    照样是门都没进,秋心亲自出来撵人,瞥一眼她破了的嘴角,“三太太还是回去吧,再堵一回嘴,憋坏了可怎么办。”
    事已至此,严三太太惶惶的回去了,事情没办好,她哪里来的银子来填补呢。
    没过几日,户部又连着取消了几家皇商的资格,只管另选新的。
    林黛玉这次归家之后,于嬷嬷领了两个新婢女来见她,生得都和寻常姑娘家没有区别。
    林黛玉问道,“我身边人尽够了,这是?”
    “这是老爷特意寻来给姐儿的。高一些的那个叫小芝,会说鞑靼话,矮一些的那个叫小兰,会说西南那边好几国的话。”
    林黛玉问道,“小兰,你会哪几国的?”
    “占城,暹罗,满剌加的都会,瀛洲高丽的会一些浅的。”
    “可真是了不得。”林黛玉奇道,又让她们二人说了几句,果然和天/朝话差了十万八千,“你们两个如何会这样多?”
    小芝先笑道,“我家在雁门关那边儿,小时候有些个鞑靼人会来做些买卖,一来二去就学会了。”
    笑起来爽朗明媚,有些大大咧咧的。
    小兰待她说完,方道,“奴婢是泉州人,太上皇还没海禁的时候,跟着主子跑来跑去,就都学了一些。太上皇废弃市舶司之后,也就没什么用了。”
    她落落大方,说话有条有理,显然是见过大世面的。
    林黛玉道,“你原先的主人便是市舶司的吧?”
    “正是,奴婢原先是市舶司甘大人府中的。”
    林黛玉点点头,“你们都下去休息吧,这天南海北的来了。雪雀,快去好好安置了。”
    黎嬷嬷提醒道,“这位甘大人便是甘总督的胞弟,皇后娘娘的叔父。”
    “嗯。”林黛玉有些纳闷,“我只是想不通为什么父亲安排了这样两个丫鬟给我。”
    于嬷嬷便道,“老爷在书房里呢,姑娘也到该送汤的时候了。”
    夏季将至,林黛玉的汤仍旧是温补一类的,隔个一两日亲自下一回厨。近来还在和黎嬷嬷学着做甜点。
    林大人正在醉翁椅上晃悠悠的等喝汤,见了林黛玉笑道,“那两个丫鬟玉儿可喜欢?”
    林黛玉将白瓷盅搁在他边上的小几上,“喜欢是喜欢,只是不大明白。”
    “你好生和她们学,总有用得到的时候。”林如海揭开盖子,“玉儿手艺愈发好了。”
    林黛玉服侍他用了一碗汤。
    林如海道,“陛下意欲重开海禁,到时候还要为你寻会说西洋话的来教呢。”
    他向来把女儿当成儿子教养,海禁一开,必定八方来朝,这些自然是要学的。这两个丫鬟还是他费了许多功夫方寻来的。
    林黛玉道,“女儿会用心学的。”
    严骥那边就好办多了,只管寻了老师来就是。那些人在家闲置许久,有人请了他们去教,没有不尽心的。
    就是明博裕也被明依峰扔去一起学。
    虽说是海禁,但是只是严禁商人私下交易,只留下各国的贡舶,又废除了市舶司,港口事宜由当地官府接手。
    最后先帝开的海港,唯剩下泉州,广州和宁波三处。
    “市舶司沿用至今,亦是官衙,为何要废止?”林黛玉向林如海请教道。
    林如海道,“玉儿有所不知,市舶司皆是虽说官衙,却被当地世家把持。日久弊生,到先帝末年,税收已大不如前。太上皇便干脆禁止了来往贸易,只许贡舶。”
    林黛玉道,“可市面上的舶来品并不单是上用的贡品,诸如上次得的珐琅坠子。若是海禁了,这些是哪里来的?”
    “按例三年一贡,课税全免。你当贡舶大老远的来了,只管进贡么?都是夹带了许多私货的。”
    “走私?”
    “正是。故而陛下想重开海禁,与其让他们私下里这样赚银子,不妨拿到台面上来说。”
    “必是要收税的。”
    “玉儿聪明。”林如海一笑,明曜可不比太上皇沉浸在天/朝大国的美梦里。
    天/朝和鞑靼必有一战,明曜要快速的积攒起军备。
    林尚书想到此处,只觉肩头沉甸甸的,京城已经有人开始私底下喊自己讨债鬼了。
    心好累。
    这年头,欠钱的才是大爷。
    林黛玉学的很快,没几日已经能有用简单的句子和小兰小芝交流了。
    闲暇时候,她们给林黛玉讲些自己家乡的事。小芝自幼在雁门关的关城长大,没有读过书。
    林黛玉便给她讲“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小芝道,“前些年还太平,现在却是不行了,时常有鞑靼人来骚扰。我爹就做主一家子往京城来投亲,谁知道没等找到人,银子就先花完了。没办法只得把我卖了先换些花销。”
    她本想着自己力气大,多半是个干粗活的,不想林家居然让她和那个秀气漂亮的小兰一起教林黛玉说话。
    林黛玉自幼不是在江南富庶,便是帝都繁华,却也能理解这太平盛世下的艰难。
    也许会再有一位严将军,打退鞑靼,保得雁门关。重现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
    小兰说起泉州则有许多保留,只管讲些风土人情,市舶司的事一概略过。
    林黛玉不以为意,若到了她这里就说起旧主的事,她倒要觉得反感了。
    三月转瞬即逝,来还银子的人寥寥无几。
    好在这不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