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荣府长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琏夫妇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只看当前不虑后事,自以为荣国府势力熏天,以权谋事也不见周密。譬如这回,颜氏认为贾瑞罪有应得不假,也不该如此惩治。凤姐要聪明,告了贾琏或太太都可,即便心有顾忌想着私下料理,也该用心腹陪房动手,把菖菱两个裹进来,摆明是授人以柄。
  想着荣府的将来出一回神,听见贾萱在院里叫她:“娘,我把小妹妹抱来了。”
  贾琏和凤姐的长女大姐儿还没满百岁,贾葵姊妹都喜欢她,常常在下学后往东小院跑,大姐儿虽小,安安静静少哭不闹,由着哥哥姐姐把自己当玩具。
  颜氏吓了一跳,赶紧把侄女接过来:“你妹妹骨头软,仔细伤着她!”
  “我有数!”大姐儿原是乳母抱着,进门口时才在贾萱的要求下送到她手里,等颜氏接手才直起腰不用打掩护。
  颜氏逗了逗小婴儿,因问乳母:“你们奶奶不在屋里?竟由着萱儿胡闹。”
  乳母赔笑:“二奶奶给老太太请安去了,奴才见今日天好,正想抱姐儿出来透气,恰巧大姑娘要看妹妹,这才伺候着过来——已经向平姑娘回过的。”
  颜氏点点头,又嘱咐女儿:“你要有做姐姐的样子,不许欺负妹妹。”
  贾珍无女,纵然没有郡主封爵,贾萱也是草字辈第一金贵的女孩儿,何况她还有国公、公主的爹妈?尽有好东西妆扮大姐儿,左一块玉佩、右一串珠子的往奶娃娃身上挂。
  颜氏初未留意,料理完家事后看着被贾萱折腾的大姐儿颇为无语:“你妹妹小,用不到这些!”
  贾萱财大气粗:“等妹妹长大就用得上了。”
  颜氏笑了笑:“随你乐意吧。”
  过了午睡时辰,平儿来接大姐回房,因见院中一片喜气,拉了着急出门的夏莲询问:“好妹妹,你们怎么这样热闹?”
  夏莲站下解释:“是我们主子又有了身孕,正要去给老太太和太太报喜呢。”
  平儿听说,赶忙到颜氏跟前磕头,春兰一样给了赏钱。
  贾母、张夫人都有二子一女,颜氏本身觉得有贾葵贾萱贾茂就算圆满,哪里料到“小四”前来报道?看着小腹莞尔微笑:“都被他们催老了。”
  平儿赔笑:“奴婢说句无礼的话,就凭公主大奶奶的样貌,和蓉大奶奶都像姐妹一般。”
  “你会说话。”颜氏的顾虑是:自己这一怀孕,管家的事儿还得交出去,可凤姐偏是能兴起风浪的主儿,叫她如何放得下心?
  各处接到消息都陆续过来探望,有心的都想,荣府大房的四个爵位,眼瞅着填上三个,小两口都年青,保不齐会有第四、第五个,哪里会有旁枝的便宜?
  凤姐反抱了希望:这回该让我管家了吧?
  宁寿宫、乾清宫与坤宁宫陆续送了赏赐下来,凤姐正要表现,跟着婆婆应酬交际,半点儿不愿懈怠。
  次日进宫,小公主看着颜氏的肚子问道:“姐姐,这是侄儿还是侄女呢?”
  颜氏是号称秩同“皇储”的封国公主不假,没有徽号的小公主才是根正苗红的金枝玉叶,taizu皇帝称帝时几乎六亲灭绝,姑姑姐妹半个不存,高皇后只有两个儿子,皇帝是皇太后的独苗,到了金昊这一辈才有小公主一个嫡女,太宗皇帝的皇女也有封国公主,却仅是皇帝表示友悌推恩赏赐。小公主与拉关系拼功劳的表姐、姑妈不同,她小人家生来就是公主的命,亲爹在位,妥妥的封国公主跑不掉;将来亲哥承统,顺理成章变为“封国长公主”;亲侄子当家,继续升迁“封国大长公主”;如果足够长寿,以后还会成为“封国太长公主”、“封国高太长公主”——待遇起码不能差过宋高宗时的明懿大长公主(此老为公主们的前辈榜样,本是宋仁宗庶出第十女,历经父辈的宋仁宗,同辈的宋英宗,小一辈的宋神宗、小两辈的宋哲宗、宋徽宗,小三辈的宋钦宗熬到靖康之乱,有趣的是,金兵压根没想过宋仁宗的女儿还会在世,因而幸运变为宗室的漏网之鱼。南宋建立后,这位老公主南渡安家,自恃尊行不断跟曾孙辈的宋高宗讨要恩赏,宋高宗一面封赏公主亲生的儿子一面还要提醒其他外戚‘这是特例,你们不许攀比’,最后实在忍受不了这位老祖宗的需索无度,只能如此劝说‘您老人家这样长寿,完全是仁宗皇帝的余泽,您对亲生儿子和庶出儿子也应该像仁宗皇帝那样一碗水端平才好’。想来公主是怕皇帝善心大发让庶子跟亲子待遇比肩,以后就不再讨要恩典了,即便如此,她老人家过世后皇帝还是辍朝五日以示悼念,亲自去公主府祭奠,老公主的子孙们全部升官一级)。
  综上可知,以眼下形势来看,除非金家被“革命”,小公主的人生轨迹基本上不会发生改变。
  颜氏不用刻意讨好公主表妹,却也乐于把她当成成年人尊重:“你喜欢侄儿还是侄女儿呢?”
  小公主故作老成:“茂儿太淘,要是侄女儿,我肯定好好教她读书画画。”
  众人都笑了,皇太后搂过孙女向颜氏说道:“三韩进贡了高丽山参,你拿回去调养身子。”
  “您自己留着就是。”颜氏眨眨眼,“舅妈已经给了两支上好的,怕是早早堵着我的嘴防备来图您的东西。”
  太后指着颜氏向儿媳笑骂:“瞧瞧惯得她,当着面就敢编排长辈。”
  皇后笑道:“打小看着长成三个孩子的娘亲,性情是再没变过的。”
  太后摇摇头:“不过仗着你们明白她的诚心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我写的文通常都有“情节紧凑”的特点,对于景色、环境之类的描写比重很低,早年是担心有注水嫌疑,时间一长直接就是不擅长了,希望大家见谅!

☆、一时和睦生祸患 千岁意气削职权

  “把琏二奶奶叫来吧。”九月的京师尚有留存的残热,颜氏拿着扇子叹口气,“贾家的男人都是银样镴枪头,连自个儿媳妇都管不住。”
  春兰笑道:“您说自个儿呢!”
  王熙凤进了堂屋就见颜氏盯着对牌看,请安后惴惴不安站在一旁,还是春兰提醒自家主子:“二奶奶来了。”
  “嗯”颜氏回转神思,“坐。”
  颜氏沉吟片刻后说道:“我如今有了身孕,少不得又要你来操持家务,幸而是做熟了的事儿,不用我再多费唇舌。”
  “嫂子只管放心。”凤姐赶忙表态,“我一定照看好全家上下,不让您失望。”
  颜氏点点头,握住对牌递过去:“就一句话,出格的事儿不准干,咱们是积善之家,伤天害理的勾当想都不能想。”
  凤姐嘴上答应,心里不以为然。
  颜氏何等老辣,自然看得出她的言不由衷,手上的对牌就没放下:“你再想想。”
  凤姐摸不着头脑,还当颜氏翻了昔年旧账,便向她赌咒发誓:“我是贾门媳妇,凡事以贾家门楣为先,绝不任性妄为。”
  “好。”颜氏松开手,“我信着你。”
  面上说相信凤姐,心底里半点儿没有着落,传了四大管家进来敲打一回才稍稍释怀。
  颜氏并不知道,她的行事风格极大程度增加了凤姐行事的胆量。
  满京城谁不知道,鲁国公主将禁军堵在府外都没见圣人怪罪,比这个更严重的也就是竖旗造反了,贾家会造反吗?明显不可能!既然造反是底线,放点儿印子钱又算什么?凤姐压根儿都没往自己身上去想。
  陪房来旺心里是有数的,他没敢坦诚凤姐给的本钱都被逼着办了抚恤慈善,还敷衍着说放了长贷高利,凤姐新掌家务,正在意气风发的时候,知道是来旺办熟的差事,也没有多心过问。
  隔了几日,颜氏去荣禧堂请安,恰听到张夫人和凤姐说起人参短缺的话,因问道:“太太找参使?”
  “也不是我用。”太太解释,“三老太爷的孙子得了急症,大夫开了独参汤的方子,三老太太求过来,我让凤姐先称二两应急,不想府里的人参都拿去配药了,正要打发人往东府问一问。”
  药房有没有人参颜氏自是有数,看了凤姐一眼说道:“原为这个,我那里还有些,先给她拿去去下药,过后买好的补上。”
  凤姐忙道:“嫂子有孕,正该拿参补气,怎么能用您的私房?”
  太太也说:“现拿银子去买就好,你的留着应急。”
  “不妨事。”颜氏转头吩咐春兰,“挑两支上眼的打发人给三老太爷送去,别误了病情要紧。”
  凤姐满脸的官司,勉强奉承颜氏:“再没比嫂子更有菩萨心肠的人了。”
  颜氏淡淡地说:“有些个事儿,给足教训便罢,断人子嗣的勾当少干些最好。”
  凤姐吃了一吓,只觉颜氏话中藏话,再不敢多说劝阻的话。
  这倒是贾瑞的造化,颜氏手里的人参,再次也是番邦外臣进贡的极品,四五斤的百年人参喂下去,别说贾瑞年纪还轻,纵是剩下一口气的老人,续上两年命都未必是难事。
  贾瑞脱了大劫,一改旧日走鸡斗狗的陋习,酒色财气再不沾染,除了料理家务就是读书学问,不消三年考了秀才,三十出头进为举人,在贾瑚的帮扶下轻轻巧巧谋了外任县令,七十岁上于正三品按察使的位子致仕,也算贾家难得的出息子孙。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贾瑞这事儿上,颜氏全然不觉凤姐有错,之所以搭下援手,不过体恤代儒夫妇老迈,要保贾府一房血脉而已。倘或贾瑞病愈后故态复萌,不用凤姐动手,她这当嫂子的也不能袖手旁观。
  结结实实养足三个月,颜氏终于获得了最起码的人身自由,当然,也无需太过妄想,只为太医说了句“胎位不大正,需得注重调理”,贾瑚下了死命令,妻子出门必须有前后左右十八个下人随行服侍。
  大青制,除粗使仆役外,各宫主子拥有随侍宫女的数量分别为:皇太后十八名,皇后十六名,皇贵妃十二名、贵妃十名、皇妃八名、贵嫔六名、嫔四名、贵人两名、选侍一名。皇太子妃比于皇贵妃,以此为标准,颜氏的随侍当有十四人左右,如今竟是享受了皇太后的待遇。
  贾蓉之妻秦氏抱着儿子来请安时取笑道:“叔叔可真是疼您。”
  颜氏故意道:“我揣着他的儿子,难道不该尽心?”
  秦氏乐了:“您嘴上这样说,心里可美着呢。”
  说笑一回,颜氏关切地询问:“蓉儿如何?他要不老实你尽可来讲。”
  “您的侄儿很好。”秦氏红红脸,踌躇片刻后压低声音询问,“我有件事儿一直没得着机会问您,我们大爷早先的伤势——”
  “松儿越来越胖了。”颜氏挑挑侄孙的下巴,“小孩子果然要圆润些才有喜感。”
  秦氏只好跟着改变话题:“幸好过了暑季,不用担心苦夏。”
  颜氏面上不露声色,心中却暗暗称赞:果然是当得起贾家宗妇的聪明人,忠廉王这样灵透都没瞧出破绽,拘于内宅的秦氏倒瞧出端倪,不由她不生感叹。
  欣慰过后,糟心的事儿也伴随而来。
  越城郡主探望女儿时问道:“你们府怎么干上了包揽词讼的买卖?”
  “嗯?”颜氏摸不着头脑,“这话从哪里来的?”
  郡主叙说原委:“江南□□时,原任天津守备刘敬曾在你父亲手下用命,也算咱们家的门人,他的儿子与天津大户张家小姐自幼定亲,张小姐前几日到水月庵上香,竟被天津知府的小舅子窥见,立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