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到鱼娘名下,那就又是一台,那可是十块土胚,足够晃瞎人家眼睛的了,不过我想着咱们是不是凑上十六抬,这样更好些。”
说道这鱼娘的嫁妆,齐氏还是有些发愁的,她一边揉着额头,一边用不知道是欢喜还是烦恼的语气说道:
“如今亲家那都是典吏了,还是那样要紧的刑房典吏,就是不为咱们家,也要给他们家撑一撑脸面不是,他们家还有油坊,还有那样多的宅子,地,家业比咱们家不知道好多少去,若是嫁妆少了,让人家看清了咱们家,那以后与娘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对了,二子,那个典吏是官了吗?”
对于这个齐氏很紧张,她心下也很是担忧,亲家升职那是好事儿,说明对方家业兴旺,可是若是对方成了官身,那她又开始担忧,对方会不会悔婚?到底这婚事那是结两姓之好,若是门不当户不对,那以后自家过于弱势,岂不是鱼娘受了委屈,自家都没法子出头撑腰了?若是自家能有个有功名的人还好些,可偏偏自家几个孩子读书也不过是一年的功夫,想要考出来还不知道要多少时候呢,实在是让齐氏心烦意乱。
“不是,娘,还不是呢,要再上去一级,那才是九品官,在一个说是九品,也只是流外官,您不用担心这个,毕竟如今他们家还是贱籍,只有咱们家不嫌弃他们的,没有他们反过来嫌弃咱们的道理,咱们家如今家业也不小,一个小地主总是能算的上的,人家看着只怕还觉得是咱们家亏了呢,再说了就是亲家伯伯过几年真的升上去了,去了贱籍,那也只能是咱们家在他没有发达的时候不离不弃,只有感激咱们的,最重要的是,过几年,您怎么就知道咱们兄弟几个,就没人考出个名堂来,放一百二十个心吧。”
齐氏这样的担忧贾训实在是觉得有些不以为然,就是对方是官了,也不过是一个九品,也就是在寻常百姓间听着有些名堂,真放在官员的行列里,那真的是什么都不是,往日在贾家,随便花上几千两就能直接买上一个从五品,那级别不是高的没边了?就是想要谋求个实职,那也是分分钟就能混来个六七品的好缺的,所以贾训对于这九品实在是有些看不上。
当然他如今和往日的想法毕竟也有些不一样了,经历过世事变幻,也融入了如今这小民生活,他也清楚的知道,不管官职的大小,只要沾上这么一个官字,对于寻常百姓有多么大的影响,可是他更知道这微末小官其实最不容易做,很多时候都是出气包的身份,也正是从上从下各个角度都理解过这县衙官职的权利和利弊,他才能说出这样肯定的话。
再他看来这刘典吏从来都是个聪明人,聪明人自然眼光相对就比较长远,这样的人应该很能明白,若是亲戚里出上几个功名出身的官宦对于他和他的家族来说有多大的好处。
一个从贱籍爬上来来的官,就是本事再大,就是运气再好,这一辈子,能在死前混上个县令,那已经是祖宗积德的事儿了,一辈子就只做这么一个九品官才是最正常的状态,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人没有科考经验,就是他这一辈做官了,他也不能保证自己儿子也能做官,就是去了三代不能可靠的魔咒,就是孩子读书本事再大,估计这想要靠着科考,让下一代继续成为官身,也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儿。
而科举出来的人呢?就是举人,将来的前途也比他强不知道哪里去,最高做到四品那是人人都知道的,本事大些,有人提携,上头看中,爬上三品历史上也有过,这就是差距,若是考试的运气再好些,弄个进士出来,那才是牛人。这样的人不说做官如何,就是在对待科考上,那绝对也是比较拿手的,有这样的亲家,以后说不得能带着他的子孙也跟着在科举这路上走的容易些。
这也是刘典吏在和贾家接亲之后,知道这一家子孩子个个读书,有心科举,还分外聪明眼光锐利,十分满意,满意到连兴哥儿成亲也一定要亲自来恭贺,满意到贾训做生意,也一路帮着护航的原因,不单单是为了银子,也是为了能和这亲家多拉近几分关系,是对贾家兄弟的一种投资。
简单的说就是,这刘典吏十分的看好贾家的兄弟,觉得这贾家兄弟将来必定能有出息,投资他们将来能在科举上出人头地,能混迹官场并提携他的孙子,退一万步说,就是这贾家兄弟没能顺着他的想头,考上举人,进士,做成官,对于刘典吏来说,那也没有什么损失,像是贾家如今这样的做派很明显,那就是冲着耕读传家的路子去的,一代不成,两三代的不可能一个科举功名都没有,只要有了,那他就没亏,他自己还不知道能不能混上官身呢,他们这样的人家能和人家耕读传家,还家业不小的人家结亲,这本身就已经足够他自豪的了。
齐氏对于这些弯弯绕绕,实在是想不透彻,这个很正常,兴哥儿都未必能想明白这里头的利弊,也就是贾训这样常年就在这勾心斗角,利益交换生存环境中长大的人才明白这其中的含义。故而对于刘典吏是不是真的成了官,他是最不在乎的一个,前头在人家面前提起,也有大半是恭维和鼓励的意思在里头,说句不好听的,有个当官的亲家,其实对贾家目前他们这孤儿寡母的人家来说,还是一个很不错的靠山。
“娘,这些就足够多了,我瞧着,有十二抬也尽够了,那里要这样抛费的。”
鱼娘在一边听着他们说自己的嫁妆,虽然红着脸,可是毕竟不是那些什么闺秀,并没有羞的躲起来,只是偷偷看着大嫂的脸色,生怕大嫂心里不自在,毕竟当初大嫂嫁进来可没有那样的嫁妆。
不想小苗这会儿却反过来说道:
“嫁妆那是女人的腰杆子,过去的越多,你以后说话就越是响亮,你看看大嫂,看看你王奶奶,就是我嫁过来了,还想着将名分下的十五亩地份额划过来,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嫂子我在村子里好挺直了腰杆子?这还是咱们村呢,你这一嫁过去可是在县城,只怕是更加的讲究,还是多一些的好,十六台,这个数字也好听,这还差三抬。。。娘,我瞧着还有几样是要的,好些的铜镜放到梳妆匣子这一箱里,这个可不能少了,另外做个洗漱架子,铜盆剪子,这又是一抬,价钱不会太贵,看着也大气,齐全,以后小姑也用的上。再来咱们家是鱼户,别的没有,这海螺是尽够的,有一年的时间,寻摸些好看的,大件的,弄成个摆件什么的,不是说就是京城也卖的上价钱嘛,这凑上几个,看着好看值钱,还能再凑一抬,至于剩下的,让他们兄弟看看,实在不成,弄上一套白瓷的餐具什么的,也可以的。”
小苗也不是那种小气人,知道这小姑嫁过去的人家是什么样的人家,自然也知道这做的好了,嫁妆丰厚了,其实也是给自己体面,让人知道自己这个当大嫂的是怎么样的贤惠,又不用自己花嫁妆钱给置办,为什么不好生操持出主意?家里小叔们年纪都不大,就是想多留点为将来分家打算那也不是这么早就该想的,怎么也要有个十年上下,既然这样,当个好大嫂才是自己该做的,自然是想的越发的周详了。
看看这不是,齐氏也好,其他几个小叔也好,就是自己丈夫看自己的眼神都柔和了几分,这就是效果。就是小苗自己,心下也为自己的机灵喝彩,她没什么娘家人,就是有,也是血缘隔了一层的,想要自己过得好,在这个家站住脚,顺带让这婆婆,丈夫,小叔们对自己奶奶好,那就要让这一家子都觉得自家好才是。
☆、第74章
明明还有一年才是这鱼娘出嫁的时间,可这会儿一家子人却商量的分外的热闹,这也难怪,寻常大户人家,女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筹备嫁妆,就是一般小户,大多也是会在家中女孩子四五岁开始琢磨存下些木料,首饰好当做嫁妆,也就是这样贫寒人家,才会出现女孩子出嫁除了一身衣裳,什么都没有的场面,只要是稍有几个钱,都不会让自家孩子空着手出门,这不单单是为了自家的闺女将来日子过得好些,在婆家站住脚,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家的脸面,给女孩子的嫁妆多少,很多时候是其他人家看这家底蕴和家中兄弟姐妹感情是否和睦,为人是否大方的一个标准。
前些年这贾家是个什么情况,那真是谁都知道,穷的都没有屋子住,没有东西吃,要靠着两个孩子挣食了,惨到靠着旁人接济才能保证不会被饿死,而如今呢,谁家不知道这贾家靠着两个有本事的男丁,靠着一家子老幼的勤快持家,已经打了翻身仗了,屋子起的敞亮,田地也置办的不少,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出手再畏畏缩缩的,那真是让人看不起,更不用说这结亲的对象又是这样的身份,家业,贾家怎么可能丢得起这个脸?
就是贾赦那样的人都知道给自家那个木头人一样的闺女找个五品官,让闺女过去当个敕命,好符合自家一等将军庶女的身份呢,贾训怎么也不可能比不上他吧。
说起贾赦,贾训脑子又开始迷糊了,说起来当初二姐姐回门哭泣的时候,他也曾对着大伯一阵的怨恨,只觉得这大伯为了银子,居然将二姐姐卖了,实在是可恶的紧,最后二姐姐死讯传来的时候,全家更是咬牙切齿,甚至在大伯被下狱获罪的时候,他还曾觉得这是报应,可如今抽身出来之后想想,大伯或许选人选错了,可是在对待二姐姐的事儿上,初衷未必就是错的。
二姐姐那个时候几岁了?都十七八,将近二十了呢,这样的岁数,谁家的闺女还待字闺中的?没有人相看,也没有人提亲,为什么?还不是让贾宝玉那个混账给毁了名声?和堂兄弟住在一个院子里,世家大族谁家女孩子是这样的?也没有人带着出门交际,还传出去什么二木头的名声,这样的情况下,这二姐姐的婚事确实很是艰难,可是这家里有人为她想过吗?没有,就是到了这嫁不出去的地步了,居然也没有一个人提起这事儿,似乎二姐姐永远都不满十五岁一般,没有及笄礼,也没有人关心她的亲事。
也只有大伯,还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没出嫁的闺女,那孙绍祖虽然很是不堪,可是那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只是来京城述职的武官,还有个五品的世袭爵位,又是家中独子,将二姐姐这么一个没有人在意的庶女嫁过去,从门当户对的角度来说,还真是正合适。
至于什么五千两卖了,若是翻过看,这又何尝不是大伯的一种手段,若是老祖宗真的感觉这人选不好,这银子为什么不帮着还了?抄家的时候老祖宗的私库里可是有不止五十万的私房呢,感情别人全是垃圾,只有宝玉是最要紧的,只能留给他?二姐姐连百分之一都不值?
也许大伯也是试探吧,也许是真的伤心了吧,反正后来他什么都没说,只是因为这五千两,好歹让二姐姐也得了一份还算是体面的嫁妆,虽然旧货多了些,装样子的多了些,可到底也是整整齐齐的三十六台,想想家中其他的姐妹们,二姐姐已经算是可以了,好歹是嫁了出去,好歹还有嫁妆,其他人呢?什么都没有就落了个凄惨的下场。
有时候贾训也会想,若是二姐姐是三姐姐的性子,也许就是嫁到这样粗鄙的人家,受到这样暴虐的丈夫欺凌,也不至于就这样一年都熬不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