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十六章 再见燕儿
说完了治疗的方法,雪雁又说了些平日该注意的事项,比如衣裳要用滚水烫一遍,平日多通风,用醋杀菌,并嘱咐日后不可给小孩吃酸性的食物。
一切都嘱咐妥当了,瓷心母亲便急急忙忙遣了瓷心去街上买菜,定是要在家里招待雪雁不可。
雪雁知道瓷心家里家境并不是很好,她母亲看起来好像并没在府里领差事,如今一家大小全靠着瓷心一人的月钱过活,便怎么也不肯留下来。只推脱说难得出府,想让瓷心领着自己去街上顽耍。
瓷心的母亲心里感激,自然是知道雪雁的一番好意,且家中实在是快揭不开锅了,忙顺梯而下让瓷心好好待着雪雁去街上顽,她则在两人走后,央了邻居看着儿子,自己去山上采马齿笕和蒲公英去了。
瓷心领着雪雁出了巷子,带着她往北走去,便走边说:“今儿我承了你的情,你若是看上了什么,只管开口,我必买给你。我知你才进府,还没领过月钱,可别跟我客气。”
雪雁哪里好意思真的要瓷心出钱买什么东西,再说她在府里也用不着什么,府里一应俱全,日子好的很。于是也只是嘴上答应着,可在街市上也只是随意逛逛,并不准备买什么。
只是走到一间店铺前,雪雁的脚停住了。这是一间书店,这时的书店其实大多卖的是笔墨纸砚,书籍还不算多。
见雪雁停了脚步,瓷心看了看店面问道:“你可是想买纸笔?”
雪雁笑道:“倒不是纸笔,我只想着若是能有本书,闲来无事读一读倒也是好的。不过我们这种身份,读书只怕也是不称的。还是罢了!”
瓷心诧异道:“你认得字?”
雪雁心里暗想,认得是认得,繁体字读起来没任何困难,只是叫她写就有点麻烦了。买本书看看倒没什么大问题,可就不知道一本书得多少钱。
不想给瓷心填负担,雪雁只是自嘲了一下,说道:“只认得几个,能记得自己的名字罢,如何读的了书?也是我痴人说梦了,走吧。”
两人虽是走远了,可瓷心却暗自留了个念想,准备等送走雪雁之后再回头来买本书,虽说她手头紧张,但毕竟雪雁不但帮了她弟弟一把,还将自己刚得的赏给了她一份。这份请,她无论如何都是要还的。
此时的街市实在没什么好逛的,因离着热闹的地方还远着,这附近又都是官家的宅子,街边只得一两个卖货郎。
雪雁兴趣缺缺,左看看右看看,最后两人只在街边的一个小肆吃了碗馄饨,这便转头回去了。
雪雁因现在时日还早,便不想多留,免得真的到了饭点,瓷心还得招呼她,便开口说要回府里去了。
瓷心也没多留,只说下次让雪雁再上家玩,便送她到了角门外。雪雁告别了瓷心,进了角门,想了想停住了脚步。
自己来府里已经有段时日了,可一直没机会去厨房看看。也不知燕儿如今怎么样了?她心中还惦记着燕儿有可能就是真正的雪雁这回事,很想去看看燕儿。
想到这里,她脚下一拐,在二门上问了问看门的婆子,转往厨房去了。
厨房在三进东院的一个角落处,雪雁才进了院门,就见到燕儿正坐在一个小凳子上,和另一个大婶一起洗着丝瓜。
雪雁上前两步,笑着叫了声:“燕儿。”
燕儿一抬头,见是雪雁,手中的丝瓜一丢,猛地站了起来:“姐姐!姐姐你可大好了?”
雪雁笑着点点头,走了过去,见燕儿眼睛都红了,伸手掏出帕子来,给她擦了擦眼:“傻丫头,我好着呢,你不用担心。”
一边的那婶子倒是看懵了,这是哪来的丫头?她忍不住张嘴问道:“姑娘是哪个院子的,瞧着倒是眼生。”
雪雁忙笑着福了一福,行了个晚辈的礼开口道:“婶子好,我是梅苑洒扫上的丫鬟,叫雪雁。我与燕儿是一同被买进府里的,这些日子多谢婶子照顾燕儿了。”
那婶子笑了起来:“梅苑的?可是这燕儿成日里记挂的二丫姐姐?”
雪雁点点头笑道:“正是,倒叫婶子看了笑话。燕儿年纪还小,收不住眼泪。”
燕儿在一旁插嘴道:“这是赵婶子,她女儿是你们院里的青鸾,你可认得?”
雪雁一听,便知道定是青鸾嘱咐了她母亲,帮忙照看燕儿,心中对青鸾的感激又多了几份,忙对着赵婶子又福了一福:“原来是青鸾妹妹的母亲,总听得她提起您。”
赵婶子爽朗的哈哈一笑,把手中的丝瓜往盆里一扔,抓起围裙擦了擦手,这才说道:“那丫头说了我什么,可是说我母大虫?”
雪雁拿帕子掩嘴笑道:“婶子真会说笑,婶子这是真性情,如何就成了母大虫了?青鸾日日向我说你好呢,我也知道婶子对燕儿照顾有加,心里感激着您呢。”
赵婶子一听这话,更高兴了:“好姑娘,亏你年纪小小,却懂得比别人多。那些猪油糊了心的小蹄子总说我是母大虫,只有你看得出这是真性子。我不稀得与她们多讲话,却独爱你一个。你别走,我这儿有今儿刚做的白糖软糕,你且尝尝你婶子的手艺!”
说着,赵婶子风风火火就往厨房里走去,雪雁也不拦她,与这种真性情的人打交道,你若是客气,反倒让人不喜。
她只拉了燕儿的手,坐在方才两人坐的小凳子上,细细的问燕儿这些日子的遭遇。
原来燕儿比雪雁早当差几日,一进府就被分到了厨房上。前几日厨房上的粗使丫鬟家中死了老娘,告假家去了,厨房正忙得焦头烂额。燕儿这一来,缓解了厨房的压力,所以厨房上的婆子妈子们,对燕儿倒是挺好的。
再加上燕儿虽不像雪雁这般会说话,但好在她心眼好,人又听话。从燕儿在雪雁病中冒着被打的危险给她送吃食就能看得出来,燕儿是个心地再好不过的孩子了。
☆、第十七章 厨房闲话
雪雁这边细细的问着,燕儿那边细细的答着,雪雁只一会,便打听出如今厨房的阵仗和各房不少消息来。要不怎么说,厨房是非多呢,哪个院子都会派人到厨房来,而等吃食做好的这段时间,那些丫鬟们少不了要跟厨娘们聊天。
若是摊着个好主子,丫鬟们倒也罢了。若是摊着个脾气坏的主子,丫鬟们可少不了跟人抱怨。厨房离着院子又远,厨娘们又进不了内院,自然是个发泄的好地方。
雪雁这边问了半天的话,心里对将燕儿弄到梅苑去这件事,又推翻了,准备不插手,让燕儿继续留在厨房。
因为只有燕儿继续留在厨房,她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再者梅苑如今水太混,燕儿这种单纯的孩子去了,只怕会被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两人正亲亲热热说着话,赵婶子已从厨房里端着一小碟白糖软糕出来了,不由分说塞进雪雁的手里,热情的说道:“好姑娘,快尝尝,别的我可不敢说,这白糖软糕可是我赵家秘方,别人都做不出我这味儿呢。”
雪雁笑着谢了,低头一瞧,这白糖软糕可不就是发糕么?用白米做的,上笼屉蒸出来最是又软又甜的,吃起来还有点白米发酵的酸味。以前她小时候还常能吃到,只是后来这门手艺慢慢失传了,再也吃不到了。
雪雁捻起一块白糖软糕咬了一口,只觉得满口米香扑鼻而来,浓郁的米香味和甜味在口中游走纠缠,让她忍不住幸福的微微眯起眼睛。
赵婶子一见雪雁那样,心里自是知道几分,颇有些得意的问道:“如何,可还入得姑娘的口?”
雪雁忙咽下口中的软糕,站起来端着盘子又福了一福:“好婶子,真真是天下第一糕,打今儿起再让我吃其他的糕只怕都不香甜了。”
赵婶子哈哈大笑起来,拿手大力的拍着雪雁的肩膀:“好姑娘,你可真是有眼光,当年我们赵家祖上可是出了位御厨的,别的我可不敢说,但这白糖软糕可是祖传的方子。”
雪雁不知她这句话说的是真是假,但人家这样说了,自然是要给面子,忙笑着将软糕夸了又夸,为了让赵婶子更满意,她还特地多吃了两块。
赵婶子送了碟软糕出来,又讲了会子话,就进厨房旁边的小厢房去了,雪雁知道这是留她时间跟燕儿说些体己话,忙抓着燕儿的手细细的嘱咐。
“好妹妹,如今我才进梅苑,没本事将你也弄过去,你且在厨房上好生做着,等我稳妥点了,自会求了小姐将你要来。”
燕儿听到这话,眼圈红了:“姐姐不嫌我笨拙,处处都带着我护着我,燕儿只当姐姐是我亲姐姐,这辈子都离不了姐姐。还求姐姐多惦记着我,时常来看看我才好。”
雪雁点点头,压着自己的眼泪说道:“你我二人虽不同父同母,但如今等于是出自一门,我只当你是我亲妹妹。以后若有我的,必有你的,你且放心。”
燕儿听到这儿,呜呜咽咽的又哭了起来,雪雁忙拿帕子擦着她眼泪,好声的劝她。劝了一刻钟才劝停了燕儿,雪雁心头叹了口气,这燕儿毕竟还是太小,如今还不好为她所用,只怕还得再教教才行。
燕儿这边止住了哭,那边又好奇的问道:“姐姐,小姐的院子可好看?我听赵婶子说,青鸾姐姐回回家去都要说梅苑的事呢。我听说,梅苑开满了玉兰花,可是真的?我要是得了闲,能去梅苑找你顽吗?”
雪雁笑着点头,应着话,这时燕儿又问:“姐姐在梅苑可有受欺负?可有顽的好的姐姐?”
雪雁眼睛一转,笑着说道:“梅苑的姐姐们脾气都挺好,待我也如亲妹妹一般,你大可放心。特别是画眉姐姐,人又漂亮,心地又好……”
她这话还没说完,燕儿突然压低了声音问道:“姐姐说的画眉姐姐,可是小姐身边的一等丫鬟,管着针线上的那位?”
雪雁笑着点点头:“可不就是?”
燕儿四周看看,一脸紧张的把声音压得更低了些,方才说道:“若是如此,燕儿倒要给姐姐提个醒儿,并不是燕儿口舌多,只是这大厨房里,没少传这位姐姐的闲话。说是……”
雪雁见她迟疑着不肯说出来,忙追问道:“说是什么?”
燕儿一脸纠结的模样,迟疑了半天这才说了出来:“说是这位姐姐,在外头有位相好的,那人平日里最爱吃酒耍钱,那画眉姐姐少不得要补贴他些,但月前银子不够用,便……”
雪雁一惊,低声追问:“便如何?真真急死个人,你这丫头说话为何总是留半句,若有话便直说也无妨,你我姐妹二人,何来心中藏私?”
燕儿一咬牙说道:“姐姐教训的是,这画眉姐姐银子不够使,便偷了小姐往日里不常用的首饰与衣裳出去典当,都补贴了那相好的。”
雪雁心中冷笑一声,面上却一脸的凛然斥道:“豆丁点大的丫头,成日里嘴里乱嚼蛆,你才多大点年纪,就敢将这相好的三字挂在嘴边。若是旁人听去了,少不得坏了你自己的名声,以后这话万万不可再与人说了!”
燕儿被雪雁这一训斥,吓得又哭了起来,抽抽噎噎的说道:“燕儿知错了,姐姐万万别恼了我。只是平日里总听婶子妈妈们提起这事儿,便学嘴说来与姐姐听了。姐姐不高兴,燕儿日后便再不说了。”
雪雁这才收了怒容,叹了口气,拿帕子擦着燕儿的眼泪道:“傻丫头,并不是恼你将这事儿告诉了我,只是那三个字,是我们女孩子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