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口子重新找到了方向,信心十足地制定了目标,一改生活中慢腾腾的节奏,斗志昂扬了起来。
这就导致贾敏这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出去,而且有意无意的盯着那些家里面有男孩子的夫人聊天。
贾敏的交际圈比较广,以前出去之后十次里面有一次两次才能碰到贾家的人。
贾家的老太太因为年纪大了出门的时候少。一般是王夫人邢夫人出门儿。
又因为邢夫人这个人和京城的贵妇圈子格格不入,所以渐渐的也不爱出门儿了。
大部分时间是王夫人带着王熙凤出门。
后来两家闹崩了,十分有默契地避免在同一场合出现。
这就导致两家的矛盾拍板定案之后,人家发请柬的时候都斟酌着避开其中一家。
日子不急不缓的又过了两个月。
林家选女婿的事情毫无头绪,皇帝的女婿已经圈定了人选,而且已经跟人家通过了气。
颜家的老两口诚惶诚恐地在大儿子的陪同下,正快马加鞭地往京城赶来。
皇帝找了个时间,让林皓陪着颜裕到了御书房。
刚说了几句话,钱升就在一边禀告,“皇后娘娘董妃娘娘一同来给皇上送莲子羹了。”
颜裕赶快把头低下来,羞得手足无措起来。
皇帝呵呵一笑,说了一句,“都是一家人,不必避开了,请皇后和董妃进来吧。”
琳琳进来之后坐到了一张绣凳上面,又招呼董妃坐下。
董妃一看这里面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大大方方的,另外一个有些缩手缩脚。
这大大方方的就应该是国舅爷,那缩手缩脚的八成就是寿春的驸马。
心里面越看越不欢喜,但是寿春公主愿意。
董妃想到这里只觉得心如刀割,心想自己做亲娘的难道能害自己的闺女吗?又明白自己根本拧不过皇上……脸上想要挤出几分笑,到底没挤出来,对着这个缩手缩脚的年轻人,从头打量到脚,再从脚打量到头,越看越觉得意难平。
琳琳就负责活跃气氛,“今儿有一小锅好的莲子粥,臣妾尝了觉得味道好,送一碗过来给皇上尝尝。”
皇帝点了点头,“皇后今日也来巧了,正好国舅在,你们可以说两句家常话,听说国舅在年底就能抱孩子了。”
林皓微微弯腰,“算的是到年底,这种事儿微臣也不敢说到底是什么时候。”
皇帝又说了几句让他勤俭持家忠心报国的话,好话坏话全让皇帝一个人说了,琳琳一句话也没说出来,全程就负责微笑。
坐了一刻钟,琳琳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带着董妃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两个人也没坐轿子,一块步行。琳琳就问董妃,“是不是长得一表人才?我看着还行,眉清目秀的带着点书卷气。”
董妃强撑出一个笑脸,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既然女儿嫁的是一个泥腿子,那只能在嫁妆上多下点功夫了。
董妃心想挑女婿是皇上的事,挑嫁妆那就是皇后的事了。
又赶快殷勤的跟上几步,挤开宫女扶着琳琳的胳膊,“事情到这个份上,臣妾再说其他的也没用了,只是不知道娘娘什么时候开始给咱们公主挑嫁妆?”
“怎么也要等到颜家的老人来京城了,不过有些东西早在几年前我都已经给孩子攒好了。像是一些金银细软毛皮布料,这些都差不多攒够了。现在差的也就是一些大件的家具和田产。”
董妃想问问金银细软都有些什么,又怕问得太直白了惹皇后生气。
嘴里一叠声地感谢琳琳,面儿上做足了感恩戴德的样子。说了两车闲话才切入重点,“……金银细软这些臣妾也有,臣妾就这么一个孩子,也给她攒了不少,到时候送过来给娘娘过目,娘娘看着能用的就给她塞到嫁妆里去。”
董妃是有嫁妆的,和这宫中其他嫔妃相比,她当年做的是王府侧妃,正儿八经是能带嫁妆进王府的。后来的这些嫔妃,进宫的时候能夹带一些银票,但是大件儿的都带不进来。
董妃当年也管过王府后院的一些杂事,虽然油水不多,但是攒个几千两银子左右的私房钱还是简单的。
她又没有花钱的地方,这些东西往后也是要留给寿春的。要是偷偷摸摸地给了不仅不好看,反而惹人非议。不如大大方方的塞到嫁妆里去,写在嫁妆单子里面也不算宫里赏赐的东西,到时候传给子孙也是可以的。
琳琳不想跟她在这种小事上计较太多,“你派人写个单子,最好写详细了,多大尺寸要什么样的盒子装,一起写出来,本宫到时候只看单子不看你东西。你先操心这些,本宫这会儿要操心的是找哪个地方做咱们孩子的公主府合适。”
公主府这事儿董妃真没想到,这时候不仅对皇后佩服得五体投地,心里面狗腿般的想着,“果然周到要不然怎么自己只能做嫔妃人家能做皇后呢。”
民间的俗话说皇帝也有三门穷亲戚。目前皇帝的这些亲戚里面,颜家确实是最穷的。
颜家老两口进了京城,带了不少土特产,有一种赶大车进京走亲戚的模样。
颜裕一看,哭笑不得。他大哥就在一边解释,“我说带银票就够了,可是咱爹娘非要带这些土特产来。”
同来的还有四五个得力的仆从,帮着把东西卸下车,里面还有几只活着的鸭子。
颜裕也没什么办法,让人先把鸭子养起来。
老两口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一进屋就先问,“皇上真的要把公主娘娘嫁给你了,戏文里面不是说只有状元才能娶公主吗?”
颜裕的大哥叫颜富,曾经在扬州苏州出入过,多多少少比父母的见识要广一些。
“您老人家别拿戏文上的事儿当真……我瞧着这京城的房子都好,可咱们家就算是卖光了家产也未必能置办下来一套像样的宅子,二弟,往后你怎么娶媳妇儿?娶了媳妇又怎么养?”
一家人眼巴巴地看着颜裕,他们家的老太太就问,“皇上给你赐状元府了吗?”
颜裕对着他们笑笑,“公主的嫁妆里有房子,家里也不用砸锅卖铁凑这个银子,到时候我跟着搬进去就行了。”
老两口在儿子们跟前不说话了,没人的时候悄悄的说,“这不是让咱们儿子成上门女婿了吗?”
颜老头儿叹了一口气,“回去管好家里面的其他人,别觉得娶了公主就成了大官了就能吃喝不愁了,别让家里人惹什么麻烦连累咱们老二,上门女婿岂是好做的。”
这家的人在京城里住了四五天,圣旨就到了颜家,几天前宫里的太监就来教给他们面圣的礼仪。等到进宫谢恩的时候,老两口在皇宫门前下马车,一抬头只见宫殿巍峨壮观,顿时说不出话了。
颜老头去见皇帝,颜老太太先去拜见西太后。
西太后和这样的老人家倒是能说得出来话,只是颜家的老太太有些畏缩。
西太后一个人说了几句之后,没什么其他可说的,只反复交代他们,“本宫的孙女儿是个好孩子,你们可要好好的对她。”
颜家老太太赶快点头,心想住这样的房子,吃那么好的东西,到了自己家怎么养得起哟。
又去见了皇后,皇后带着董妃。董妃看了亲家这个模样只想站起来走人。
皇后说了几句场面话,就听见外边儿太监传旨。
传的是太上皇的旨意。太上皇知道了皇帝把寿春公主就这么轻易的许配出去了,气得把皇帝骂了一通。
“……必须让朕先看看这是什么样的孩子,要是不好,这婚事不算数。”
琳琳先让人把严家的人送出宫,就听说皇上派人把颜驸马送到西园去了。
“果然好事都是一波三折。”这边刚感叹完,那边又有太监来传信,“皇上说让咱们太子爷也去西园。”
琳琳想着让麒麟去干吗?这个节骨眼上又不敢阻止。
麒麟又换了衣服,快马加鞭的跟着到了西园。
一直等到天都黑了,也没见到太子和驸马回来,琳琳心里面止不住的多想,“难不成是太上皇一看不同意,要让人把驸马轰出去,麒麟在那边求情?”
董妃心里盼望着太上皇英明一回,虽然把这个驸马赶走了对寿春公主的名声有些妨碍,话又说回来了,皇帝的女儿可不愁嫁。就算名声差了,随便嫁一个也比现在这个强。
各方人马的心情都不一样,终于等啊等啊,等到有人从西园传信回来。
小太监跪在琳琳跟前汇报,“咱们太子爷让奴才回来跟皇上娘娘说今天晚上住在西园了,明天上午再回来。”
“那我问你,驸马……如今怎么样了?”
小太监用敬佩的语气,“奴才随太子爷去的时候,驸马已经进西园了,不知怎么回事和太上皇说说笑笑,奴才跟着咱们太子爷去听了一会儿,发现驸马说的是扬州那边的盐官……盐商拍盐官马屁的事儿。”
本来还想说盐官受贿,但一想到国丈爷做过盐官儿,就赶快换了个词儿。
“把太上皇说的眉开眼笑?”
小太监赶快点了点头,“说的妙趣横生,太上皇听了又听,天色晚了,咱们太子爷说再不回宫就进不了城了,太上皇就说‘大不了先在西园住一晚上,明天再回去。’”
琳琳摆了摆手,让这个小太监先退下,心里面想着这驸马有几分真人不可貌相。只不过不知道到底是好是坏……
寿春公主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但是好歹也养几年了,要是嫁了一个奸诈之人……
正想着皇帝回来了,琳琳赶快上去问他,“我肉眼凡胎,看不出来这驸马爷是何方神圣,你怎么就一眼看出来他的不凡,让他做咱们家女婿了?”
“等着瞧,他往后绝对是一代名臣。”
说完之后背着手在宫殿里面迈着戏台子上王帽老生的步子,嘴里唱着,“一保官王恩师延龄丞相……六保官寇天官理政有方,七保官范尚书人人敬仰,八保官吕蒙正执掌朝纲,九保官吕夷简左班丞相……”
作者有话要说: 王帽老生……戏剧舞台上的帝王角色,走的台步和其他老生有些不一样,主要是为了体现角色的威仪。
最后的唱词部分,引用了豫剧《下陈州》的一段唱词,是李斯忠大师的代表作,李斯忠大师的嗓音很独特,塑造了青年到老年各年龄段的包青天形象,《下陈州》改变自《三侠五义》。
这一折叫做“十保官”。有兴趣的可以去b站搜“十保官 李斯忠”。听起来慷慨激昂荡气回肠。如果对戏曲没兴趣,我把词复制粘贴到下面。如有侵犯,留言删除。
包拯:【红调垛板】
一保官王恩师延龄丞相,
二保官南清宫八主贤王。
三保官扫殿侯呼延上将,
四保官杨招讨干国忠良。
五保官曹太师皇亲国丈,
六保官寇天官理政有方。
七保官范尚书人人敬仰,
八保官吕蒙正执掌朝纲。
九保官吕夷简左班丞相,
十保官文彦博协理阴阳。
众大臣在金殿呈奏保状,
保为臣下陈州查案追赃。
宋王爷恩赐臣站殿八将,
三口铡一道旨带出汴梁。
哪一个不遵法克扣粮饷,
准为臣先斩首后奏君王。
望娘娘开皇恩将臣赦放,
【红调摇板】
我去到陈州地救民的灾荒!
…
…
…感谢在2019…11…30 09:54:14~2019…12…01 01:21:0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