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静王跟着连连叹气:“可不是嘛,赈灾的银两不够,南方天气又不比北方,变化无常的,再加上近些日子米粮短缺,百姓们根本吃不饱,今日又上报说饿死人了,我整日里忙成这样也不落好,白日里才被人骂了贪官呢”
陈景书一笑,知道北静王这看似抱怨,实际是想要告诉他,如今南海这烂摊子可不是他北静王学着南安郡王贪墨了钱财,而是钱粮本就不够,他非常努力,吃了苦,也受了委屈,实在已经尽力,陈景书就算对目前的情况不满意,也不能怪他,更不能给京城的皇帝打小报告哦。
北静王虽说是个王爷,论身份是比陈景书尊贵不少,但他前头站错队,虽然现在也被皇帝启用,但北静王心里也知道,他既不讨皇帝的喜欢,也不讨太子的喜欢,现任君王和未来君王都不喜欢他,这和明显被看重的陈景书肯定是不同的。
王爷的身份再高都没用,不得皇帝喜欢,他在气势上就是要比陈景书矮一头。
不过陈景书本就没有责怪北静王的意思,朝廷到底给了多少钱,赵载桓早就给陈景书透露过了,如今一路看来,这钱不说十成十,至少七八成是用在了赈灾上的,至于说少掉的那一点,倒不一定是北静王贪墨了,下头的人每层伸手捞一点,也不是个小数字,如今能有七八成用在实处,可见北静王很努力了。
毕竟北静王本身根基不稳,他这回上赶着抱皇帝的大腿,百般巴结讨好才得了差事,不少人都等着看他笑话呢,很多事情上北静王就不敢太过追究。
比起闹出事情完全耽误了赈灾,北静王选择稍微松点手指缝,好歹能把事情办下去呢。
陈景书便笑着奉承几句,北静王见他果真不介意,心里也是松了口气。
他可不信以陈景书的眼光看不出这赈灾钱粮的问题,但陈景书如今这番表态,就说明他知道自己的难处,并且不会追究他的责任,这就很好了。
如今南海局势不好,就算北静王这里也不能大鱼大肉,不过好歹见了点荤腥,而且管饱。
一起凑合着吃了顿饭,就算是接风洗尘了,之后北静王又细细的把南海的情况和如今的难处给陈景书说了,这比陈景书自己看卷宗来的实在。
陈景书听完也是叹气:“王爷放心,我既然来了,肯定也是想要做些事情的。”
他坚持要来,本就是对赈灾的事情有点自己的想法。
何况如今朝廷财政困难,陈景书知道,他若是不想其他法子,灾民不知道要死掉多少。
陈景书对北静王道:“南海灾情严重,江南地区却并未受到太多影响,江南繁华,若是能够有他们相助,比从朝廷国库里掏银子实际的多。”
国库里压根没多少银子!
北静王闻言苦笑:“我何尝不知江南多得是银子,哪怕那些富商大族随便出一点,也能解了咱们的危急,可这事……”
江南那些富商大族个个精明的很,想从他们手里抠出个铜板都不容易,这眼看着是银子有去无回的救灾,他们肯掏银子才奇怪吧?
他刚想说陈景书的想法不现实,就见陈景书正一副文雅的样子,语气温柔道:“王爷放心,我正是为此事来的。”
北静王:“——!!!”
京城传言,你只要这么笑,肯定有人要倒霉!
第108章
陈景书的牛皮吹的响, 但北静王实际上并不是特别看好。
他觉得这可能是陈景书太年轻, 官场上一路走的也都顺畅, 因此对事情的想法有些太美好了。
陈景书说给江南那些富商们一些好处, 让他们出银子救灾,北静王听到这话只想苦笑。
他斟酌着说道:“若瑜恐怕不知,这事……往年也都有过,最严重的一回, 先帝还亲笔题写了赐字给捐款最多的人家, 但……除了那一次, 其他时候这些富户们不过是出点钱做做样子罢了。”
说白了, 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能赚下偌大家业的,没有一个是傻子。
一点虚无缥缈的名声奖励就想要他们出血?不可能的。
要说名声, 聪明点的, 平日里时不时设个粥棚或是送点家里用不上的旧衣料子,还有那铺路修桥的, 也都不算少见。
这足够他们赚名声了。
救灾这事, 于他们的名声至多算是锦上添花, 远不到他们会愿意为此出血的程度。
陈景书听到这话笑道:“王爷说的我知道,这些人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哪里会随便把口袋里的银子往外撒,若只如同以往那样, 给点华而不实的东西, 又或者名声, 一来朝廷不可能拉下脸做的太过分,二来,就算是那些富商们,叫他们为此出几百两几千两,倒还有可能,但要是出几万两甚至更多,恐怕是不行的。”
北静王听到陈景书这话心中的担忧不仅没少,反而更多了:“若瑜你该不是要学卢照远吧?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卢照远说的是前朝名臣,当然,这位名臣下场不怎么好就是了。
也是为救灾的事情,朝廷拿不出银子,卢照远就以募捐善款为名设了一场鸿门宴,愿意合作的,自然有好名声可以得,若是不愿意合作,或是拿出的银子让卢照远不满意的……窗户上刀斧手的影子可没有半点遮掩呐。
甚至卢照远放言,百姓们已经活不下去了,既然有人不让百姓活,自己也就只好不让他活了。
那场宴会虽说募集了大笔银子,算是解了救灾的危急,但卢照远也深深地把所有权贵富户都得罪了,以至于他自己在十多年之后下场悲惨。
北静王是万万不敢叫陈景书做这事的。
他要是敢放任陈景书做这事,回去皇帝和太子还不活拆了他!
陈景书被北静王的脸色逗得根本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王爷莫怪,莫怪。”
北静王看着他这半点不在意的样子简直恨不得翻白眼:“若瑜!我这是为你着想!”
陈景书点头道:“我知道王爷是一片好心为我,不过……卢照远那样的事情虽然壮烈,我却是不会做的。”
后世有那么多好例子可以参考,干什么非要把自己往这上头凑啊。
不过既然知道北静王的担心,陈景书便把自己的计划细细的给北静王解释了。
陈景书计划其实也不算复杂,核心就一个,既然虚无的好处不能让富商们掏钱,那就给点实际的好处嘛。
陈景书道:“不知王爷是否想过灾后重建的问题呢?”
如今皇帝已经在考虑扩大通商贸易的事情,而之前就说过的外国使团要不了多久也该到京城了,陈景书觉得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那么未来南方沿海将会是整个大晋贸易最繁忙的地区,这将带来多少收益?
但如今沿海遭灾,几乎是一片废墟。
陈景书道:“让灾民们能吃得上饭,不饿死,只是最基础的事情,救灾需要考虑的事情远比这要多得多,他们今天能吃饱,明天又该怎么办?如果仅仅是靠沿海地区本地的能力,仅仅是想要恢复基础生产就要好几年的时间,这几年不仅收不上税,朝廷每年还要拨不少钱粮用来补空缺,就算生产恢复了,也得再减免几年的税收,何况不说这些,大灾过后又是大战,流民多了,土匪强盗便也少不了,朝廷还得花钱财去剿匪,可以说是处处都要花钱。”
北静王道:“你说的不错,所以才说救灾这事难办。”
往年国家财政还算好的时候都十分艰难,何况今年钱还不够用了。
想了想,北静王干脆道:“若瑜也别卖关子了,有什么话就都只说了吧。”
陈景书点点头。
其实他的计划真的特别简单。
对灾民实行以工代赈的方法,如今沿海地区百废待兴,需要用劳力的地方多了去了,这些人手完全可从灾民里头出,而且有了工作,有了吃的,灾民会闹事的可能性也小了很多。
这一点是北静王已经在做的。
陈景书的计划则更细一些,除了一些需要重体力劳动的事情之外,一些轻便的事情也可以安排给妇女孩子以及老人去做,大家都有的吃,而不是一家人只靠一个壮年男人卖苦力养活,其他人只能有基础的稀粥喝。
“做一些衣服,鞋子,或是简单的手工编织,篮子筐子之类的,女人孩子老人都可以做,而且这些也都是接下来需要大量消耗的东西。”
而除了大工程之外,陈景书还拿出了一张图纸,倒不是其他,而是城市的设计规划图。
不过陈景书只设计了商业区和居民区之类的地方,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地点,他不懂,自然也不管。
陈景书道:“这就是给那些富商们的好处,商业街只要建起来了,日后贸易往来,这些地方能赚多少钱?谁出资修建的,就给他十年到十五年的特许经营权,在时间内,这条街都是他的,或是出租或是自家用,都可以。”
北静王虽不懂经商,但他也知道沿海贸易一旦开放,这些地段最好的商业街区的店铺,恐怕不是简单的几百两几千两银子就能拿下一间的,这里头做的恐怕都是每年上万两的生意。
但……
“商业街倒是好说,居民区呢?我见你这上头写着严禁高价买卖,除去成本,只靠卖居民房恐怕利润还不足一成,还要允许最长十五年的分期付款,若瑜……这么干,不亏就算好了,哪里还有的赚?”
商人的本质是逐利,没得赚的事情他们不会干的。
陈景书却笑得眉眼弯弯:“哦,那要是我将这些居民房和商业街绑定呢?”
想承包某一地段的商业街,必须同时承建一片居民区。
北静王:“……”
那倒是不好说了。
居民区虽然亏一点,但亏损并不多,甚至可能完全没有亏损,只是不赚钱而已,但商业街却是个下金蛋的老母鸡,哪怕是两个一起拿下,也有大把的银子可以赚。
“除了城内,我还给城外设计了不少特色产业村。”
什么种地的,搞养殖的,搞手工业的,各式各样。
陈景书道:“尤其是茶叶和纺织,洋人们最爱的就是大晋的这两样,除此之外,瓷器和一些有大晋特色的手工艺品他们也会有一定的需求量,这些只要办起来了,以后就绝不愁没钱赚。”
但现在百姓没有钱,甚至就连种地都没有种子可用。
“但那些富商手里有啊,可以把这些土地,池塘,山林都给他们承包建设嘛。”
陈景书道:“王爷,我所想的并不是怎么从富商们的口袋里掏他们的钱,而是帮助他们计划投资,在以后赚更多的钱,这样的好事,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呢?”
对啊,为什么不愿意呢!
吃亏的事情没人愿意干,但赚钱的买卖人人爱呀。
北静王听到这里也愣了。
以往救灾,要说从富户手里弄银子弄粮食,那肯定都是要富户吃亏的,至多给点名声上的安慰奖,可陈景书说他不想要任何人吃亏,他想要的是大家都可以得到好处,百姓们安居乐业,富户们则能赚大钱。
而且,陈景书规划的是一整个链条,不仅仅是沿海地区又或者江南,他愿意把周边沿途的大家都拉进来。
陈景书道:“如果做长远考虑的话,以后沿海发展起来了,劳动力成本肯定上涨,那么一些可以往其他地区迁移的产业必定会向周边地区迁移,再加上很多事情也需要因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