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艺就是八股文,有人文采学问都好,可偏偏科举中考不出功名来,就是八股文作的有问题。
如今这举人先生不是说他不好,只是他既然会试屡次不中,可见他的制艺也是有些问题的,陈孝宗只怕从一开始没学好,走歪了路,后头再想改也不容易,因此便寻思着给陈景书换一个先生,这才托到了林如海这里。
林如海此时听了陈景书的话也是一笑:“行了,我知道了。”
陈景书抬眼看在旁边陪着的贾化,那贾化似有所觉,也对他一笑,微微点头。
又与林如海说了几句话,贾敏那里打发人过来问,若是林如海这里好了,就请陈景书去后头坐坐说会儿话。
林如海道:“既如此,你便先去吧。”
陈景书告辞出来,跟着丫鬟往贾敏处去,心里却琢磨着林如海今日特意带了贾化给他看,又说起换先生的事情,恐怕是要把贾化推荐给陈家的。
不过据说那贾化贾雨村也是考中了进士的,想来应该有些真本事,每年当官不成落魄的进士也有不少,又不指望贾雨村教他做官,只要对方是有真才实学也就够了。
陈景书是第二回 来林府,不过却是第一回进内院,贾敏的住处也一如林府其他各处一般,精致但却并不浮夸,有一种书香翰墨里浸润出的清雅。
待他走到门口,一早有丫鬟往内通报:“陈大爷来了。”
陈景书:“……”
要说他这些年还有什么不习惯,这大爷二爷的称呼绝对算得上一个!
怀着满满的无奈心情,陈景书进了房内,就见吴氏正与一个美妇人一处坐着,想必这就是贾敏了。
见他来了,那妇人脸上立刻露出笑来:“这便是景哥儿吧?快来。”
陈景书上前行礼:“请夫人安。”
贾敏连忙把他拉起来,细细打量一番,见他小小年纪,生的眉清目秀,一双眼睛明亮有神,虽是第一次来,却不到处乱看,安安静静的站着,倒是很有几分从容的风度,心中也生出几分欢喜来。
“快坐下,我刚和你母亲说到你呢。”
陈景书也不推辞,大方坐了,这才问道:“母亲说我什么了?”
吴氏道:“我能说你什么,不正夸你呢?”
陈景书一笑,刚要说话,却又听外头一声:“姑娘来了。”
一听这话陈景书便知是林黛玉来了,他立刻站起身来:“我……”
他才刚想说自己去后头避一避,贾敏就把他按了回去:“行了,你才多大就讲究这些了?”
陈景书只好坐下,比之之前的三分随意,这回却是坐的端端正正,目光微垂。
显然就算贾敏不要他避着,他也不打算乱看。
见他如此,贾敏脸上笑意不由又深了几分。
陈家的孩子果真是不错的。
其实原本说起来贾敏是更偏向贾家的孩子的。
倒不是其他原因,只林如海子嗣单薄,他与贾敏成婚多年也只一个黛玉,虽曾有过一个哥儿,却又于三岁死了,贾敏虽主动为林如海纳了几房姬妾,但有些事情命中如此,也是无可奈何。
要说这事,贾敏比旁人还要担忧几分。
但凡林家能有个儿子,哪怕是庶子也好呢。
黛玉只一个女孩子,贾敏与林如海活着时还能照应她,若有一朝去了,黛玉一人无兄弟帮衬,又让贾敏怎么放心的下?何况贾敏体弱,也不知自己还能照应黛玉多少年,不免心中常常为此忧虑。
因此听得娘家有个衔玉而生的哥儿与黛玉年岁相近,贾敏难免动了几分心思。
不仅仅是考虑到荣国府富贵,黛玉生活无忧,更重要的是,贾家既是贾敏的娘家,总没有欺负了黛玉的道理,就算有几分龌龊,也比旁人家来的让贾敏放心。
以往贾敏对林如海提起这事,林如海虽未说赞同,却也不反对,哪知来了扬州之后林如海话中的意思就有些变了。
贾敏先听林如海说到陈家,心中还有几分不快,但这些日子她打听了不少陈家的事情,却又觉得林如海到底比她有见识。
林如海看重陈家,有一大半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座师的缘故,贾敏就只从女人的角度来看了。
这陈家豪富不下贾家,如今虽无爵位,但家里有个从一品的实权御史,这可比什么闲散爵位都来的实在。
最重要的是,陈家祖上有规矩,年四十无子方可纳妾,且这事需由嫡妻做主,甚至就算许纳妾也至多只许纳两个。
至于要问,若两个妾室也没儿子那咋办?
陈家的规矩说的可直白了。
还想咋办?认命呗!
贾敏第一回 听说这事的时候简直不知道该摆出什么表情来,只觉得这陈家祖宗也是个妙人。
话虽如此,但陈家三代之内却从未有纳妾的,陈孝祖一生只一个女儿,嫡妻又去的早,却也未见妾室,甚至连继室夫人都没娶。
比之贾家的复杂情况,陈家就简单多了,还不必担心日后有乱七八糟的妾室添堵。
贾敏难免也有几分心动。
再说了,贾家虽有爵位在身,但朝中并无实权人物,陈家却是实实在在的有一个左都御史在,这不仅仅是考虑黛玉,便是对林如海也是大有好处的。
贾敏再怎么是贾家的姑娘,但她既然嫁了林如海,总是要多为林如海考虑几分的。
今日贾敏要见陈景书也是打着这个主意。
人说三岁看老,陈景书如今也有八岁,很能看出人品性格如何了,如今瞧着确实是个好的。
想到这里,贾敏对陈景书就又亲切了三分。
虽说黛玉还小这事不急着定下,但贾敏心态不同,看着陈景书自然更喜欢了,陈景书完全没想那么多,在他看来,他和黛玉一个八岁一个五岁,十年后考虑这个问题还差不多,现在哪儿想这些呢。
等黛玉给贾敏请了安,又问了吴氏好,吴氏又把黛玉一阵夸,接着指着陈景书道:“这是我儿子,叫景书,比你大三岁,算是你的哥哥。”
五岁的黛玉还有些害羞,听到吴氏这话下意识的看向贾敏,就见贾敏对她笑道:“景哥儿不是外人,去吧。”
低着头的陈景书已经看见黛玉走到他面前,也连忙站起身来:“妹妹好。”
这会儿他终于第一次看见了黛玉。
只这一眼,就让他明白什么叫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果真不同旁人,目光与他一触又似受了惊似的移开,更有几分娇怯动人之态,虽看着体弱了些,却有一种远胜旁人的灵气。
想起方才听她说话音娇语柔,听着便是再灵秀不过的小姑娘。
真不愧是林妹妹呀!
这么可爱的小姑娘要叫他哥哥呢,陈景书心中也不由有了几分期待。
他正想着呢,就见对面黛玉福了福身子,柔柔道:“景哥哥好。”
陈景书:“……”
不,咱们商量着换个称呼行吗?
第3章
自从林府回来已经过了好几天,陈景书本以为会很快见到自己的新先生贾雨村,哪知却一直没有消息,直到他忍不住主动去找陈孝宗询问。
陈孝宗今年三十八岁,留三绺清须,穿着打扮尽是文化人的样子,鼻子上还时常架着一副花镜,陈家祖传的清俊相貌到了陈孝宗这里也没打折扣,因此哪怕陈孝宗本人是个秀才都没中的,可要说看外表,说他是进士都有人信。
这年头读书人就少有不近视的,家境富裕的还好些,晚上还能多点几盏灯,光线好些,若是家境差些的,不到看不清字是不会舍得点灯的,便是点了,也只一盏摇摇晃晃的小油灯,长年累月这么看书,眼睛不坏也难。
陈孝宗虽未考中秀才,但当年也是苦读过的,他的眼睛也是那会儿熬的近视了,待得了这海外来的花镜,发现模糊了十来年的世界又突然清晰起来了,陈孝宗顿时爱不释手,时常要戴着。
陈景书为此很是适应了一段时间才习惯。
不过他也为此知道这年头已经有了比较原始的眼镜了,除了近视的还有老花的,只不过这年头眼镜还是个稀罕物,得是钱权两样都不缺的人家才能有的。
扯句题外话,陈景书家里除了下人仆妇住的房子,其他地方基本是见不着糊窗户的纸或者窗纱的,他们家一水儿的玻璃窗,母亲吴氏房里还有个一人多高的大座钟和大水银镜子,那水银镜子比之后世的清晰度完全不差了。
这让陈景书刚穿来那几年总觉得家里到处都是违和感。
不过现在他知道,这些东西早就有从西洋传进来的,只不过价格昂贵数量稀少,不是一般人家用得起的,在后世寻常百姓家里都能见到的东西,这年头还是权贵家庭专享。
陈孝宗对陈景书这个儿子还是很宠爱的,一则是老来子,二则陈景书从小也表现的聪慧听话,陈孝宗哪有不喜欢的。
只是如今家里就这么一个男孩子,担心把他宠坏了,因此就连陈景书叫人都是称父亲母亲,比之爹娘就少了几分亲近,这是提醒不可过分溺爱他的意思。
陈景书自己倒是不介意这个,虽说着不能过分宠他,也只是不许他学坏罢了,其他事情对他无有不应的。
陈孝宗正翻着这月的账目,见陈景书进来了也不说话,顺手指了指旁边的椅子,陈景书便自己从他书架上拿了本书坐下看。
等陈孝宗翻完了一本,核对无误,陈景书这才放下书,开口道:“今日来是有件事情要问父亲。”
陈孝宗问:“何事?”
陈景书道:“上回父亲说要给我换个先生,怎么这几日又没动静了?”
陈孝宗手上动作一顿,抬眼看他:“你见过那个贾雨村了?”
陈景书道:“上回去林大人府上匆匆见了一面,并未细谈。”
陈孝宗点点头:“他学问是不差的,只是心太急了些,给你做先生不好。”
陈景书好奇道:“这怎么说?”
陈孝宗道:“这贾雨村进士出身,学问是好的,足够教你,只是他虽丢了官,却并无长久蛰伏之念,只要有半点机会便想着重回官场,就算做你老师又能教你多久?与其学了几天就换先生,不如一开始就不要他。”
贾雨村原本是经朋友介绍去林府给黛玉做先生的,却在林如海那里听说陈家也要寻个先生,比起黛玉,贾雨村自然是更愿意教陈景书了。
贾雨村虽然丢了官职,但对于陈家来说贾雨村那点子事情根本不算事情,若有陈家出力,贾雨村轻易就可重返官场。
但也因这一点,陈孝宗不愿意要贾雨村,他想要的是一个能够踏踏实实教导陈景书的先生,而不是整日里盘算着通过陈景书搭上陈家,回去做官的。
听了这番解释,陈景书也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
谁都知道时不时就换先生对学习是无益的,既然如此,贾雨村这样不安定的,确实不适合他。
陈孝宗安慰道:“你不必着急,你大伯的书信今日才刚到了,原有个要归乡的翰林,经你大伯介绍,来给你做先生,据说人品才华都是好的,少说也能在府上安定几年,倒是能好好教你。”
陈景书笑道:“大伯说好那定是好的,我就不操这心了。”
陈孝宗点点头:“行了,回去吧,我还要再把这几本账目看完。”
他说完这话却没见陈景书离开,不由问道:“还有什么事情?”
陈景书嘿嘿两声,凑上前讨着笑脸道:“父亲,你说我什么时候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