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权臣宠妻日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这个贾琏就直叹气:“陈家原本就盯得紧,如今又行了正礼,日后更理直气壮的插手这事了。”
  贾琏和王熙凤这里一筹莫展,薛家那里却也没有好很多。
  宝钗便面色不好的对薛姨妈问道:“太太那里当真半句话都没有?”
  薛姨妈道:“太太只说林姑娘的事儿自有老太太做主,何况这亲事本就是林海生前定下的,陈家也是好人家,如此相配正是一段好姻缘,旁的还能说什么?”
  宝钗听到这话不由冷笑:“妈,看来咱们都叫人当傻子了!”
  薛姨妈忙问:“这又怎么说的?”
  宝钗道:“妈可还记得林妹妹刚来那会儿太太是怎么说的?”
  黛玉第二次进贾府的时候,正是大观园开始建造的时期,初期倒还好,到了中期贾府便力有不足了,贾琏虽从林家弄了几十万两的东西,但到底旁边有陈家盯着,是不敢随便动的,只偷偷摸摸用了一些,却哪里能够。
  这会儿便又盯上了薛家。
  薛家可是被称为‘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手里自然是有银子的。
  只是薛家的银子难道就是好弄的?
  薛蟠虽然不成器,但想白白从他手里抠银子也是不能的,不过那会儿宝钗眼看着选陪侍的事情希望不大,便也想求个退路,好歹薛家是给了些银子的。
  只是有一日薛姨妈去王夫人哪里闲坐,两人聊天时便说到了陈家。
  只说贾家与林家才是真正的姻亲,黛玉又是住在贾家,由老太太亲自教养,这林家的产业自然是该贾家管着的,自家亲戚难道比不过外人?林海当初也是糊涂,竟只以为定了亲就能信,又哪里知道陈家是极霸道的,但凡他们家经手的产业,贾家就再插不进一根手指头。
  不过是仗着陈景书和黛玉定了亲,拿着鸡毛当令箭罢了。
  须知自古以来定亲到底只是两家的约定,又不算正礼,日后想要退亲也不比正式下了聘的那般有道理可讲,再不行还能告官呢,这私下的定亲,便是告官,官府也少有管的。
  黛玉性子柔弱,这陈家又如此霸道,陈景书更是个从来不饶人的性子,宝玉不过与他说了几句话,他就害的宝玉挨了打,听说在童试的时候与人结了点仇怨,就将对方一家告到了官府,甚至还鼓动刁民们前去闹事,这般心狠手辣小肚鸡肠的,日后黛玉若是真的与他在一起,还不知要吃多少苦头呢,老太太必定舍不得,到时候说不定要另寻亲事,能有个从小看着,知根知底的是最好了。
  薛姨妈回来与宝钗说起,宝钗便知贾家这是觉得薛家给的不够,又盯上了林家的了。
  只是林家的不少产业都归陈家管着,贾家虽有世袭的爵位,但到底没有多大实权,对普通百姓又或者是寻常小官倒也罢了,对上深受皇帝器重的一品大员就有些不够,可陈家能借的力其实并不多。
  说到底,陈家与林家并不算是亲戚,唯一说的上的也就是林如海临终的托付,以及陈景书和黛玉的亲事了。
  可陈景书与黛玉的亲事其实也很脆弱。
  不过是定亲罢了,若真想退了亲事,总能找出理由来的,这并不是什么难事,何况那时候黛玉才多大?自然万事还得老太太做主,老太太再怎么疼爱黛玉,到底还是贾家更重要。
  何况王夫人话里的意思,老太太若是真的不想结这亲事,恐怕是想要宝玉和黛玉凑一对的。
  甭管宝玉在世人眼中是不是出息,至少在老太太眼里,他一定是好过陈景书的,如此也不算亏待了黛玉。
  事到如此,不管是薛姨妈还是宝钗都明白,这事的根源还在贾府的银子上头,哪怕他们觉得这里头难免暗含威胁,可也只得暂且忍了。
  不为其他,宝钗在贾府许多年,这又不是什么秘密,外头能不知道?
  黛玉住贾府,不过母亲去世时略住了一段日子,何况那会儿年纪也都还小,这次再来也是父母双亡,只得由贾母教养,都算有道理说得通。
  可宝钗不是这回事。
  薛家在京城是有自家的老房子的,刚到京城时只是说老房子还未收拾好,这才在贾家暂住。
  可这都多少年了?薛家依旧住在贾家。
  宝钗从小长在贾府,自己家明明有房子却不去住,要说这里头没有其他意思,说给外人听,谁信呢?
  薛家本就沾了个商字,真正清贵的人家是不太愿意要他们家的姑娘的,但薛家到底也不是普通商家,真要说起来,也不是不行。
  可若是再加上在贾府住了这么多年这一条,那可就是万万不行了。
  原本薛姨妈想着自己与王夫人的默契,宝钗待选就算不中,也有贾家这个退路,可如今贾家这样子竟是要反悔?
  这又哪里算得上反悔呢?
  原本薛姨妈所谓的‘默契’就是个心照不宣,谁也没有说出来的事情,如今贾家的风向变了,那也不算反悔,毕竟从未承诺过。
  因想着这事,薛家最后还是又‘借’了不少银子给贾家,这风头才算过去。
  只是虽说是过去了,可贾母待黛玉越发亲热,这自然让薛家更加不安。
  这回陈家来提亲,薛家要说不紧张那一定是假的,可这到底是林家和陈家的事情,贾家也是因老太太养着黛玉这才说话,又哪里轮得到薛家开口呢?
  薛姨妈本以为事情该有些波折,哪知道就那么平平淡淡的结束了,顺利到仿佛王夫人以前从未说过那些话一般。
  宝钗叹息道:“虽说如此,但妈妈之前的担心倒也不必了。”
  原先王夫人想要抛开之前和薛家心知肚明的宝钗和宝玉的事情,将黛玉捏在手心里,那林家的百万家产自然也都可以随意取用了,她一时情急,只想着给王夫人那里留下黛玉轻浮不懂规矩,更不懂持家,不适合为主母的形象,便暗中推动了一些流言,又重提了‘颦颦’二字的事情,可到底不想破坏黛玉与陈家的亲事,毕竟黛玉嫁过去了,王夫人这里才算彻底没有其他心思可以动,因此从来只在贾府里头说,外头是半句没有的。
  哪知那日在碧园一时冲动,竟为着心里的一点不平将那话告知了陈家,好在陈家并未因此误会了黛玉,否则可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以宝钗之聪慧哪里能不明白,一个大观园已经将贾府掏空了大半,自家搭进去的那些银子必定是不能回头了,若是真的白白送了那么多家产进去,还连带着搭上自己日后的前程,那该有多么不甘心呢?
  只是也不由暗道王夫人可真是好算计,白白骗了她们孤儿寡母这一回。
  薛姨妈道:“太太平日里不显,但这份心,我是远远不如的。”
  宝钗还年轻,遇上这样的事情会急躁,会沉不住倒也罢了,她竟也没有多想,这让薛姨妈有些懊悔。
  可事已至此,也没有其他可说的了,至少就像宝钗说的那样,之前她们所担心的事情是不必有了。
  只是宝钗道:“这事我们虽有苦楚,但到底是我对不起她,只盼望她日后都好吧。”
  薛姨妈道:“好歹咱们在这里处了一场,她又是我看着长大的,待她出嫁,多给她添妆也就是了。”
  八月里暑热还未完全过去,今年开春的时候黛玉就说要去碧园住些日子的,只是先是除服,接着又是提亲下聘的,一连串的事情竟给耽误了,这会儿终于空闲下来,便与贾母说想去碧园里略住些日子。
  话是这么说,贾母自然是同意的,她哪里不明白黛玉是不堪宝玉的骚扰了呢?
  原先知道黛玉定亲,宝玉便闹了一场,只是那会儿到十多岁,哄着他说这只是个口头话,当不得真的也就罢了。
  如今这聘礼都下了,宝玉好歹也十四岁了,哪里还骗的过去?自然又发起痴来。
  若是以往,顺着宝玉说几句也就是了,可如今陈家下了聘礼,贾母又想起史湘云的事来,知道陈家不是能吃亏的,尤其陈家这一代只一个陈景书,黛玉日后既要嫁陈景书,这事必定是个大事,对黛玉的事情陈家也是半点不放松的,这些日子未尝不为此苦恼。
  如今听黛玉说要去碧园住几日,贾母自然说好,又想着碧园到底是陈家的园子,虽送了黛玉,但这会儿许黛玉去了,也算是个表态,到底宝玉再闹也是个孩子,说几句胡话罢了,只要自己这里不出问题就是了。
  只是叫黛玉一人去住到底不好,便叫李纨带着贾兰一起去,刚巧碧园藏书丰富,也好叫贾兰好好静心读书,另外又请了林姑姑陪黛玉一起去,算是有个长辈。
  本以为事情到底算是了结,谁知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没几日忽然说薛蟠在外头被人给告了!
  这对于薛姨妈和宝钗来说可是个大事了。
  薛蟠再怎么不成器,那也是家里唯一的男丁啊!
  只是这些都与黛玉无关,自去了碧园,黛玉便觉得整个人都松快自由起来了。
  碧园景色极美,又有中西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情,更兼之藏书丰富,除了大晋的书,竟还有一些西洋的书籍。
  因碧园本就有西洋建筑,黛玉还以为是碧园旧藏,可很快发现,这些西洋话本上行文语气的风格都太像陈景书了,想起陈景书当初说要学西洋文字,心中也有了猜测。
  只是这字迹却不是陈景书的,黛玉一时才未认出来。
  林姑姑很少管黛玉的事情,她本就历经坎坷,这会儿也只求安度余生罢了,黛玉与她虽是一家,又叫她一声姑姑,可到底黛玉出身高贵,不是她可比的,因此每日也只是充个长辈的面子,实际并不管事。
  要说进了碧园真正高兴的是谁,那一定是李纨和贾兰了。
  或者说,李纨的高兴更多一些。
  李纨原嫁了贾珠,贾珠自然是出息的,可惜贾珠早亡,只留下一子贾兰,自贾珠去后,李纨便深居简出,不显人前,不出风头,只求能教好贾兰便是。
  可李纨虽这么想着,她孤儿寡母的又能怎样呢?
  贾家族学中的风气李纨不是不知道,她对贾兰十分关心,贾兰也聪慧,李纨问起的时候,早把族学中种种情形给说了。
  李纨虽有心给贾兰另请先生,可如今贾府上下最贵重的贾宝玉宝二爷都没有另请,贾兰又如何能?
  更别提李纨虽出身书香之家,可家中并无什么手握实权,能对朝政有影响的人物,又不比贾家富贵,自然小心谨慎,不敢多言。
  原本来碧园只是想着上回来的时候见碧园藏书丰富,上头又多有批注心得,想到陈家出的陈孝祖,以及十四岁就中了举人的陈景书,李纨觉得贾兰多看看这些必定是好的。
  最重要的是,能够避开贾家族学中那乌七八糟的环境,让贾兰安心读书。
  哪知道后头居然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她。
  黛玉在碧园闲着无聊,听说贾兰读书常有不明之处,她找李纨问了,竟都能解答。
  这就不由李纨不惊讶了。
  李纨虽也出自书香之家,但到底因‘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只学女四书,列女传一类的罢了,男人们考功名的东西她是没有很深的研究的,更别说是制艺策论一类了。
  可这些黛玉竟都能教!
  黛玉自己作制艺是不太行的,但她于制艺的规则要求以及各项忌讳都烂熟于心,眼光又精准犀利,贾兰写的稍有问题她便能一针见血的指出。
  有时候李纨都觉得黛玉的要求太苛刻了。
  黛玉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