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权臣宠妻日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林家人道:“奶奶说了,做事就得明明白白的,总不好叫大爷白出力呢,这些奶奶说她也写给大爷了。”
  陈景书把那厚厚的一沓信件往后翻,果然见黛玉非常大气的表情,她又不差那点钱,反倒是陈景书,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如今多个进项岂不也好?
  陈景书看着黛玉秀美的字体,再看自己手上那千余两的银票,总觉得自己是被霸道总裁拎到公司里包养的小白花。
  就……也挺开心的。
  这可是黛玉养我的小钱钱嘿嘿。


第70章 
  陈景书揣着黛玉给的小钱钱去巡视自己的小钱钱了。
  虽然有一部分佃户随着陈景书去了京城, 但陈景书的产业还是有不少留在扬州,何况他总归是不安分的,若说搞点什么事情, 在京城哪有在扬州方便呢?
  这倒不是陈景书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只不过京城人多眼杂, 情况比之扬州复杂不知道多少倍,无事都能生出三分来, 何况是陈景书本就要做一点和别人不同的时期。
  陈景书不怕有人说什么, 只是不喜欢平白添麻烦罢了。
  陈景书今日便是要去一个佃户村看一看, 除了最开始家里给的地, 陈景书之后自己也想办法弄了些,这年头种地可谓是最实在的事情了, 何况陈景书也确实有些想法需要通过土地实现。
  在扬州,哪家要买地都不如陈家要买方便。
  这倒不是因为陈家家业大了, 而是因为陈家爱交税。
  是的,爱交税。
  在旁人家变着法儿的想要少交漏交税收的时候,陈家不仅分文不少的足量交上, 甚至家里两位进士本该有的免税也没有用。
  陈家确实没有哪怕一亩地是不交税的。
  如此一来, 扬州官府自然觉得这地放在陈家比放在其他家族手里让人畅快多了, 但凡是陈家来办事的,官府从来都是一路顺畅,还时常帮忙牵线搭桥, 对那些要卖土地的人说卖给谁都不如卖给陈家好, 价钱公道也不必担心受欺压, 上等的水田只能卖出下等荒地的价格,这种事是绝不会出现在陈家的。
  因此陈景书如今也确实有不少土地,他今日就是要去其中一个佃户村看一看。
  陈景书没太大的宏愿,比起遥远的革命理想,以及建设全新的世界来说,陈景书的第一步是让大家先富起来。
  没钱的时候,你跟百姓说啥都是虚的呀,人家日子都还过不好呢!
  陈景书这一路也看了不少各地民风民情,他之所以坚持要自己去各县里头看,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学政,也是为了了解沿途百姓们的生活,因为他不是管这一茬的,因此反而能够看到更多更真实的东西,陪同的官员们就算有些忌讳,但因本就不怎么提防,时不时还是很容易对他说出实话来。
  陈景书觉得自己对如今底层百姓们的生活不说完全了解,至少也知道一些。
  然后当他看到自家佃户村的时候,一面是惊讶一面是惊喜,心底还生出小小的骄傲来。
  呀,若论干实事,我当个村长也够啦!
  虽然现在已经是五品的左庶子,但大晋的晋升制度和陈景书所认同的那个时代毕竟不同,陈景书总觉得自己的官职有点虚,这会儿倒是真的找到信心了。
  随行的松烟牵着马也是呀了一声:“大爷,这真的是咱家的佃户村?”
  陈景书笑道:“走,进去看看。”
  远远地看去,这里的景象就和以往见惯了的别处不同。
  哪怕是松烟也察觉到了这一点。
  他一路随陈景书走过来,所见最多的便是用泥用草,用简单粗糙的木头盖起来的房子,低矮,潮湿,阴暗,多数房子莫说其他了,能够的上完全不漏雨不透风,都足够让邻里羡慕,可如今他们看到的却仿佛是规划好的一般,一排排整齐的房屋,砖瓦木石的建筑不算华丽,但看着就干净结实。
  走近了就发现还有一家的房子正在建设,不少年轻健壮的男人赤着上身正在忙活,下面也有女人做些轻便的活计。
  陈景书今日特意换了比较平易近人的布衣,干净舒适,不张扬也不穷酸,这会儿走进村里,便向一老者问道:“老人家,能不能讨口水喝?”
  正坐着编一个筐子似的东西的老人听到,当即热情道:“能,能,快过来歇歇,哎呀,马上要入夏了,如今太阳又大,在外头可晒人呢。”
  一边说着一边招呼家里老太太倒水过来。
  陈景书接了水碗,谢过之后足足喝了两大碗。
  他又不是说虚话,如今的天气确实晒人了。
  喝完水,陈景书也没走,而是干脆坐下和老人家聊聊天,又顺便给了松烟一个眼色。
  松烟暗自叹了口气,跑去老太太那里问有什么事情是自己能帮上忙的了。
  喝了人家的水,总得帮点忙呀。
  陈景书则趁机问起了村里盖房子的事情。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盖房子可是一件大事,尤其盖的还是那样干净漂亮的房子。
  说起这个,编筐的老头就得意了:“想你是外地人,不知道吧?咱们附近这几个村子,可是扬州出了名的,嘿,不仅地种的好,日子也过得比旁人好,吃得饱穿得暖,如今又有新房子住。”
  陈景书问了详细便知道自己这些年说的话确实是有点用的,大概也是得意,老头基本是问一句答十句。
  村里头的房子是从去年开始改建的,大家一齐动手,又从外头雇了擅长盖房子的人来,这和以往自己乱盖的房子确实不一样了,虽然花点钱,但这些年大家也都不怎么差钱了。
  首先是种地,老头一个劲的夸陈家给的种子好,每年的收成都比别人家的高,产量又稳定,不是今年产量多,明年产量少的。
  种子是免费发的,每家多少地都有统计,记下之后根据土地多少发放种子,谁也不敢把种子卖了,否则也是要受罚的,闹得大了,陈家还敢把人送到官府去。
  对寻常百姓来说,去官府就是很严重的大事了,何况当初确实抓到有倒卖种子的人,还被官府打了板子呢。
  想要把陈家的好种子换掉也是不行的,陈家自己有地,照着种一样的种子,等到了时节,一亩地大概有多少产量他们心知肚明,地和庄稼就在那里,你想说陈家是说瞎话都不行。
  多一点少一点都没什么,但若是少的多了,就肯定要被严查,如此一来,大家都不敢随便打种子的主意了。
  编筐老头只知道种子是陈家发的,却不知道为这种子陈景书也花费了不少心思。
  从大家能够简单识字之后,陈景书便开始搜集各种行业小能手,什么种植小能手,养猪小能手之类的,自家没有的,花钱去别家挖墙脚也要挖过来,然后一起优选庄稼。
  其中详细操作陈景书说不上来,总归种地小能手们知道嘛,他们选出了产量更好的。
  除此之外,每年都要举办的种植比赛,比谁家种的粮食好,产量高,种地不仅仅是种子,种植技术和方法也很关键,因此有好的技术也很重要。
  如此一来,每年改进优化的种植技术和经过一粒粒精挑细选的,质量稳定的种子,在陈家的土地本身不差的情况下,产量自然不愁。
  土地本身的问题解决了,便是解决人的问题。
  普通百姓用不起好农具,多数都是木头材质的,犁地的时候,木头农具显然不如铁质农具好用。
  而陈家的农具也是免费发放的,同样计算每家的用量,每一件都登记在册,当然也计算损耗,毕竟农具也是损耗很快的物品,若是原本的农具损坏了,只要是在合理的损耗期限之内,都能免费再换新的,当然,要拿着原本磨损的农具以旧换新才行,这可不会平白给。
  若是再加上免费提供的耕牛等牲畜,可以说这地想种不好都难。
  可这看起来都像是陈家在倒贴钱吧?
  并不。
  先不提产量高了,本就可以把原本付出的赚回来,就说在种地变得比以前轻松许多的情况下,也能够空出更多的劳力来做其他的事情。
  比如养殖。
  猪羊自然是养殖的好伙伴,除此之外,不仅能产肉还能产蛋的鸡鸭也是很好的选择,陈景书之前还听说过养蚯蚓做鸡鸭饲料的,据说能够提高鸡蛋产量,让人试了试似乎确实可行,何况蚯蚓本身就是个挺皮实的生物,养起来也容易。
  牲畜粪便可以在处理发酵后用来养蚯蚓,养出的蚯蚓则喂给鸡鸭,鸡鸭长得好,产蛋也多,但若论花费,却并没有提升多少。
  除了这些,有些靠着小山丘的土地也被用来种植果树桑树等,额外带动了养蚕,当然,这些全都是有标准的。
  老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标准也别想把事情干好。
  识字的人思想更灵活,理解能力更好,而且因为文字的便利,有了记录之后,对以后的总结和改进都大有好处,这也是陈景书只提个设想,这些事情就能飞速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
  教育的力量总是在不经意间体现出来。
  何况,识字的人放在哪里都和不识字的有差别。
  在靠着土地的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再将这些产品进行加工,比如布料又或者腌的鸡蛋鸭蛋等等之类的生意就都能提上日程了,在这里,认识字又有闯劲有热血的年轻人成为了主力。
  因此要说起来,虽然前些年卖书是陈景书的主要收益,但如今,这些佃户们则开始渐渐占据更多的份额,陈景书毫不意外以后他们会带来更多的收益,当然,他们自己的日子也会过的更好。
  编筐老头只能说一些自己眼里头看到的东西,陈景书则更加清楚这些是怎么来的,等他终于问清楚之后,才叫了一声松烟:“行了,去吧外头等着的几个管事的叫过来吧。”
  陈景书当然不是独自带着松烟来的,只不过他把管事的丢在了后头,如今他问完了事情,并且对他们这些年的工作也满意,那也确实可以把人叫过来了。
  之前不叫,也是担心他们中有村民们熟悉的面孔,万一吓到人就不好了。
  陈景书晚上回去的时候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不仅仅是为钱,而是,他如今才真正的感觉到,他确实是可以改变别人的生活的。
  至于说他做的是对是错,这从来都不重要。
  做事嘛,不怕做的小,也不怕做错了走弯路,只怕不敢开始做而已。
  谁天生就能做的面面俱到,事事正确呢?
  哪怕是让历史上的那些老前辈们重活一世,他们也不敢说自己再做一次,就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的正确,做的面面俱到。
  没有任何人能够这样说的。
  因此陈景书对目前这小小的进步已经很高兴了。
  然后晚点他又见到了比他更加高兴的松烟:“大爷,菖蒲姐姐要成亲啦!”
  “啊!”陈景书顿时惊讶道:“菖蒲?”
  菖蒲原是伺候陈景书的,但她比一般的丫鬟有志气,不想爬爷们的床做什么姨娘,却也不想随便配个小厮勉勉强强过一辈子,后来陈景书便安排他去了济养院做事,当时还想着,以菖蒲的志气,她年纪又不小了,这年头恐怕难有好亲事,却没想到如今却听到了好消息。
  松烟道:“就是咱们济养院的那个蒋英。”
  陈景书恍然:“是他呀。”
  蒋英如今负责陈景书的济养院,除了腿脚略有些不便利之外,也挑不出毛病来,模样周正,心肠也好,又读过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