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去了?”贾敏装作惊讶的样子,“可怜的人,连自己孩子的最后一面都见不着了。”丝毫不提是自己抱着孩子不放。
“太太不要太伤心了,”尹嬷嬷上前劝道,“老奴已经叫人去通知老爷,老爷也在赶回来的路上了。哥儿刚出生不久只怕不能在外面就呆,赶紧让人抱紧暖房吧。”
贾敏连忙叫来奶娘把孩子抱进去。
“慧姨娘死了?”林语轩奇道。他不过是去师傅府上拜访而已,怎么就错过了这么多事情呢?
“是啊,听说是大出血,孩子刚一落地她便没了气息了。”佳宜递上一杯热茶,“太太跟老爷说了,想把哥儿养在自己身边,老爷已经同意了。”
“那也是理儿,毕竟太太是正室,弟弟养在她身边也是应该的。”林语轩觉得慧姨娘的死根本就是贾敏一手导演的好戏,为的就是慧姨娘肚子里的孩子,如今她也算是心愿得了了,“我这个弟弟生得如何?”
“奴婢没有看过,只是听说孩子长得不错,圆头圆脑的很是可爱。只是因为迟迟生不下来使得身子有些弱,需要好好养养。”佳宜见林语轩一点都不着急的样子,便问道:“哥儿不着急么?要是这个孩子寄在太太名下的话,也算是正经八个的嫡子了。”
“嫡子就嫡子,那又如何?”林语轩捧着茶杯浅浅一笑,“先不说这个孩子能不能长大,你觉得爹爹会真的把这个孩子寄在太太名下么?”
“哥儿的意思是?”
“慧姨娘血崩而亡,你我都猜得出这背后肯定有太太的手笔,更何况爹爹?去母留子这一手段,太太也不是第一次玩儿了。”林语轩的生身母亲就是这样去了的,虽然那时候林语轩尚未穿越到这个世界,但他对这种手段还是厌恶得紧,“看着吧,等弟弟满月那一天,宗祠里写着的,肯定还是姨娘的出身。”
“哥儿看事总是那么通透,倒是我当局者迷了。”佳宜也算是看着林语轩长大的,看到林语轩这般明了的态度,既是欣慰又是感叹,“转眼间奴婢嫁人了,哥儿也长大了。等哥儿出了师考了科举,娶了媳妇就更好了。”
林语轩瞥了佳宜一眼:“你就满嘴胡说吧。”
“哥儿是害羞了吧。”佳宜笑了笑,“辉哥儿又寻了些小玩意,叫奴婢给哥儿带来了,就搁在架子上,哥儿得空看看吧。”
林辉喜欢的小玩意是几岁孩子才会玩的,他心理年龄这么大的一个人才不要玩了。林语轩点点头:“你把我今天从街上买的玉佩给林辉带去吧,算是我答谢他给我送了那么多小玩意。”
等佳宜走出去,林语轩才打开了小盒子。里面搁着几块好看的花雨石,两个竹蜻蜓,还有自己淘来的几个面人。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但好歹是林辉的一点心意,林语轩虽然不屑地瞥了瞥嘴,还是小心地把它收在红漆木架的最上端了——当然,他个子还不够高,需要踩着椅子才能放上去。
二月十三是新生儿的满月礼,正如林语轩所说的一般,林如海虽然同意贾敏抚养新生的孩子,却并没有松口说要将孩子寄在贾敏的名下。贾敏虽然有些失望,但终归觉得只要孩子养熟了就万事都好,也不再纠结于此事了。
林语轩看到自己这个庶出的弟弟,心里突然想起这个孩子在书中只活了三年,叹了一口气便不再说话了。这个孩子看起来白白胖胖的,谁会料到他以后竟是这样的命运呢?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黛玉伤心语轩安慰
岁月静好,又是一年春色。
林语轩十岁的生辰刚过,林如海便答允了他自由出入书房的要求。书房中除了有这些年林如海收集的古籍之外,更有从京中送来的各种邸报,林语轩偶尔也会好奇翻看一下,有时候即便被林如海撞见了,也不曾受到责骂,林语轩心中便肯定,这是林如海对他的又一种锻炼。
今日送来的邸报是关于前段日子金陵干旱导致粮食颗粒无收,只能请求朝廷开仓赈灾的消息,林语轩默默地读了下来,见邸报上数次提到甄家,便想起这是《红楼梦》中与贾家相对应的一个官邸之家了。
“看过以后有何感想?”林如海问道。这是父子俩最近固有的相处模式,一问一答间,林语轩对时事的敏感程度也得到了提高。
“儿子觉得这甄家开仓济民的做法好是好,只是太过了。”林语轩缓缓道出心中的想法,“在金陵这个受灾如此严重的地方,甄家居然能够一出手便是数万石粮食,那得花费多少银钱?即便甄大人是管理金陵的制造,凭他的俸禄只怕也支付不起吧。”
“你说对了一半。”林如海满意地点点头,“甄老太君是当今圣上的乳母,甄应嘉是从前圣上的近身侍卫,甄家盘踞金陵已有二十余年,自然荣宠非凡。此番赈灾,说好听的便是为圣上分忧,只是难免叫人心生疑虑。”
“只是儿子觉得,圣上目光如炬,如何会不知道这事儿呢?”林语轩想起了历史上康熙对曹家的做法,再代入这里的皇帝身上,突然觉得毫无违和感,“只是甄家老太君跟甄大人都是自幼陪伴过圣上,圣上自然对他们诸多宽容。”
“你看得通透,只是还有一点你没说出来。如今后宫之中还有一位甄贵妃,她所出的十四皇子得圣上宠爱,甄家人自然是有恃无恐。”林如海循循教导,他能这么年轻就做到兰台寺大夫与杭州巡盐御史,是因为他什么事都看得清明,“我接下来的话你听在耳里记在心上便可,不可随便与外人说。这十四皇子明面上是受宠,却始终不得什么实际的差事,比不得皇后所出的四皇子。”
林语轩默念了一变林如海的话,便道:“爹爹的意思是,十四皇子不过是四皇子的……”
“自己心里清楚就好,不要说出来。”林如海道,“我林家自开国以来便一直忠心于皇上,你要记着,做一个纯臣比做一个妄想从龙之功的人的下场,要好多了。”
“儿子明白。”
林语轩默默消化着自己今日听到的消息,连自己怎么走出书房都不知道。直到在回蕴祥阁的廊道上,见到了一个人坐在亭子里的林黛玉。他与林黛玉总共大概就见过十次面,他住在蕴祥阁,林黛玉随着贾敏住在主院,彼此都不熟悉。只是林黛玉身边居然没有人伺候着,倒是下人的疏忽了。
“妹妹怎的一个人在这里?”林语轩走下廊道,踏着石子路走进凉亭中。
林黛玉抬头看了他一眼,脸上闪过迷茫,嘴里道:“你是我哥哥?”
林语轩有些尴尬,他向来不知道怎么跟小朋友相处,便笑着说:“我住在蕴祥阁,妹妹不知道也是应该的。”
蕴祥阁?林黛玉想起来了,这就是母亲嘴里经常说起的爹爹的长子,便点点头:“我知道了,你是爹爹的长子。”
林语轩笑了笑,这话一听就知道是贾敏说的。他看了看四周,又问道:“妹妹身边怎么没有人伺候着?”
“我喜欢清静,便不叫她们在我身边。”林黛玉虽然只有四岁,但说话的条理已经很分明了,“更何况,自从有了辙弟弟以后,母亲就不喜欢我了。我身边有没有人伺候着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林语轩嘴角一抽,这是得不到母爱的孩子在花园里伤春悲秋的戏码么?不过确实,自从贾敏养了取名为林语辙的小儿子后,对林黛玉虽然还像从前那样宠爱,但难免已经分了一半的心在幼子身上。小孩子对感觉又是最敏感的,一来二去,林黛玉不高兴也是常理。
“太太并没有不喜欢妹妹,是妹妹多心了。”林语轩笑着说,“弟弟毕竟还小,太太自然得花多一点的心思在他身上。你是弟弟的姐姐,也得多多包容才是。”
林黛玉皱着小脸,她不懂。
林语轩也不再多说了,毕竟那是嫡母的事情,他也不好多嘴。要是让贾敏听到的话,也不知会生出什么心思来。他看了看林黛玉,许是因为他的到来改了红楼梦的剧情,林黛玉三岁病重时有瘌头和尚上门要求化了她去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她身子虽然不强壮,但也只是偶尔的小病小灾而已。
“我还得回去完成爹爹布置的功课,妹妹还是早点回去吧,省得太太知道后要担心了。”林语轩摸了摸林黛玉的包包头,果然摸人头这手感还是不错的,“明日我叫人给你送些新鲜的小玩意来,只给你不给弟弟。”说罢,林语轩便离开。
林语轩说到做到,第二天就叫林辉出去买了些女孩子爱玩的小玩意回来,又添了两个精致的面人,收拾好以后便叫自己身边的凝露送过去。
“太太对哥儿向来冷淡,真不明白为什么哥儿还眼巴巴地给姑娘送东西。”林辉在凝露走后便絮絮叨叨起来。从小就被自己奶奶教养着万事都要想着林语轩,伴着林语轩长大后他也渐渐明白贾敏为何不大喜欢林语轩,心里对着这个表面仁慈的太太也有些微言。
“她除了是太太的女儿以外,终归还是爹爹的女儿,难道我能不管吗?”林语轩仔细想过了,若以后他真的当家作主,免不了要跟林黛玉打交道,与其在太太的挑拨下两人不合,倒不如趁着林黛玉还小先把她笼络去了。左右太太现在满门心思都放在林语辙身上,也给他可趁之机。
“好吧,哥儿这么做总有你的道理。”林辉耸耸肩,“哥儿还是快点做功课吧,明天秦先生就要过府给哥儿讲课了。”
“早就做好了。”林语轩摸出一本游学杂记翻着,书里描写的内容十分吸引人。
林辉见林语轩看着了迷的样子,无趣地撇撇嘴,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语辙病重贾敏着急
有过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林语轩如今每隔半个月便差人给林黛玉送东西。有时是适合女孩子玩的小玩意,有时是基本解闷的杂记,有时是两枚小巧的玉佩……等尹嬷嬷缓过神来的时候,林黛玉嘴里提起“大哥哥”的次数已经比从前提高了不知多少倍。
尹嬷嬷有点发愁了,太太最近整颗心都放在辙哥儿身上,难免忽略了姑娘。只是要是姑娘跟蕴祥阁交好,这叫太太如何是好呢?事不宜迟,尹嬷嬷赶紧去主院把林语轩经常给林黛玉送东西的事情告诉贾敏。
“这事儿我也是知道的,也不是什么大事,嬷嬷不必着急。”林语轩每次叫人送东西给林黛玉的时候都会经过贾敏的同意,贾敏又怎么会不知道此事。只是她觉得黛玉毕竟还小,跟林语轩有交往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再者她要照顾林语辙,自然分不出多少心思在林黛玉身上,有人逗她开心也是好的。
“老奴只是怕,蕴祥阁的把姑娘笼络去了。”尹嬷嬷在后宅浸淫已久,看问题自然比贾敏要深入些,便把心中的疑虑说出来。
“黛玉是我亲生的,我会不了解她的性子么?”贾敏倒是不害怕,“嬷嬷多虑了。”
尹嬷嬷叹了一口气,她的主子这样想她也没办法,左右真希望是她想太多了。便又转移话题:“辙哥儿也有一岁了,也该是时候学走路了。”
“不急,小孩子身子骨软,先叫乳母抱着吧。”贾敏对这个不是自己所出的孩子是百分一百的溺爱,吃的喝的都是最好的,衣裳的料子也是最柔软的,每次的进出都叫乳母抱着。
“太太对哥儿也是太过宠爱了。”尹嬷嬷嘟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