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很多事情和外面的传言是不一样的。
这场亲事,她其实也有些莫名其妙。
萧九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让三舅站在了他这边,看的出来三舅对萧九很是喜欢,然而外祖父却和三舅大吵了一架。当时三舅的脸色有些难看,但是还是安慰她:“你放心,有三舅在,绝对不会让你和你母亲从前一样受委屈。”
夏阮傻了眼,看着李长风道:“委屈?”
“是的。”李长风很坚定自己的话语,然后又叹了一口气,“你已经和萧九私定终身你为何不告诉三舅?三舅就如此不能让你信任。三舅从来没有因为萧九是庶子就看不起他,英雄莫问出处,三舅反而觉得他比任何人都好。只是,这些事情我从未对你讲过,毕竟你的终身大事,我希望你自己选择。”
夏阮听了这话,简直哭笑不得。
她何时和萧九私定终身了?显然萧九也不会说出这些话……
那么肯定是她的三舅误会了什么。
而且这样的话语在三舅的嘴里,似乎是一件很稀疏平常的事情。夏阮第一次觉得,她完全看不透自己的三舅。
当时李长风见她不说话,又安慰道,“他待你真的很好,这样的条件他都答应我。阮丫头你的眼光比你母亲的眼光好很多。”
夏阮当时语塞。
想要跟李长风解释,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因为李长风当真了……
她不知道萧九到底和李长风说了什么,更是不知道萧九答应了李长风什么事情。但是看的出来李长风是同意了这门亲事,还是在以为她同意的前提下。
夏阮这下。百口莫辩。
若是换做是其他的男子,她肯定会生气反击,但是面对萧九,她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她知道,她的心里是有这个人的。
这门亲事,其实——
夏阮心里顿时有些甜蜜,或许真的可以试试。
想到这些,夏阮敛了心神看着杜若愁眉不展的容颜:“怎么了,不舒服吗?”
杜若回过神来。摇了摇头:“小姐,奴婢担心您。”
“有什么好担心的。”夏阮说这挑开了马车的窗帘,看了一眼外面。琢磨还有不到半盏茶功夫就要到宫门了。“安妃娘娘既然能喊我进宫,那么知道这个事情的人也不会少。”
杜若不敢告诉夏阮,其实她已经让六子给老忠送话去了。
她是真的担心夏阮,毕竟清河公主和夏阮的事情已经闹了出来,就算此时的夏阮已经要和萧九定亲,但是清河公主毕竟是高高在上的公主。可夏阮……
而且清河公主还随时可以进宫。
杜若惊讶的,还有夏阮的亲事。
这场亲事来的莫名其妙,杜若在夏阮身边伺候了一年多,丝毫没有听说夏阮想要嫁给萧九的消息。而且看的出来,夏阮前些日子一直在婉拒萧九。就连萧九连中三元的时候,她不过只是象征性的送了一些礼物。之后便没有再有动静。
可是如今两人要定亲了,杜若觉得这个变化似乎也太大了一些。
这些问题杜若没有开口询问。
毕竟夏阮和萧九能走到一起,杜若觉得他们是十分的般配的。
想了想,杜若才开口转了话题:“小姐,您当真不怕吗?那个人她……她可是安妃娘娘啊。”
对于杜若来说,她从前见过最厉害的人,也莫过于县丞温大人了。可自从进了京都之后,她不止见到了成国公,还见到了一品大员,如今还要见皇上身边最受宠的安妃娘娘。这对杜若来说,实际有些在梦里的感觉。
“怕?当然怕。”夏阮怎么可能不怕呢,那个人到底有什么样的目的?安妃当年从未这样做过,而且前段日子萧九跟她提起安妃这胎不稳,所以她多少也会乱想,安妃娘娘这次找她进宫到底有何目的?
杜若见夏阮淡漠的神情,便没有多言。
到了宫门之后,夏阮和杜若下了马车,远远便走来一位穿着蓝色衣裳的小宫女,对着夏阮行了行礼:“奴婢是宸月宫的依兰,特意奉安妃娘娘之命来接您的。三小姐,请您跟奴婢来。”
夏阮浅浅一笑,点了点头。
前世她也是进宫过的,当时为贵妃祝寿。
那个时候的她是用唐景轩夫人的名义进宫,而如今……
走了约摸半柱香的工夫,她便走到了宸月宫的门口,当年的宸月宫住的是另一位贵人,而安妃住的则是水贵人住的晨曦宫。
这一切和前世,多少有些改变。
只见宸月宫站了一个上了年纪的嬷嬷,她赶紧迎了上来:“三小姐,老奴是这里的朱嬷嬷,安妃娘娘等你很久了。”
“辛苦朱嬷嬷了。”夏阮笑了笑,然后对着杜若点了点头。
杜若很快从袖口里拿出一百两的银票递给夏阮,夏阮接过手之后,又放在了朱嬷嬷的手里,“今儿谢谢朱嬷嬷了。”
朱嬷嬷有些惊讶的看着夏阮,转瞬即逝:“三小姐这太客气了,这是老奴应该做的。老奴不能要。”
朱嬷嬷其实很早便听说夏阮的事情,只是觉得外面对她的描述有些夸大其词。无论是从做棉花生意上也好,还是将丹阳县的铺子和茶园收下也罢,这完全都是一个巧合。因为她也没想到,安妃娘娘这些年一直没动静,可如今居然还怀上了。本来前些日子皇上对安妃娘娘已经冷淡了,可是现在安妃娘娘有了身孕,皇上做安妃娘娘便多了一些眷顾和宠爱。
只是若是水贵人没有进宫的话。安妃娘娘倒是可以独树一帜,只是……
水贵人是西域送来的美人,皇后娘娘还有江家,这宫内唯一没有依靠的,便是安妃娘娘。
想到这些朱嬷嬷多少也有些担心安妃娘娘,便推辞了夏阮的好意。
“朱嬷嬷才是客气了。”夏阮这次没有给朱嬷嬷留下余地道,“只是想请朱嬷嬷喝茶而已,朱嬷嬷不愿意收下,可是瞧不起夏阮?”
朱嬷嬷微微一怔。这话又从何说起?
她在心里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才将银票收下:“三小姐说笑了,老奴怎么会这样想呢?那么老奴今儿就先谢谢三小姐的赏赐了。”
朱嬷嬷明白。这银子不得不接。而且接了她还会烫手。
她现在才发现,或许这个夏阮真的不简单。
安妃娘娘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和皇上说通这件事情,朱嬷嬷刚开始不明白安妃娘娘如何想的,觉得萧九再厉害,那么也不代表夏阮厉害。生意上,夏阮不过是运气好而已……看着眼前的少女纯善的容颜。朱嬷嬷多少也明白了一些。
此时的安妃娘娘正依在榻上,这几日她的肚子越来越不舒服,夜里她经常被疼醒。安妃其实心里明白,这孩子或许是真的保不住了,只是可悲的是她还不知道。到底是她不身子不适不能要这个孩子,还是有人给她下了毒药。安妃闭着眼。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她不能倒下。
就算没了孩子,她也不能倒下。
等夏阮进来了之后,安妃才缓缓地睁开眼。
只见眼前的少女挂着和善的笑容,装束看似平常却一点也不平凡,夏阮耳上的耳坠,便是上好的东珠制成的耳环。
“民女见过安妃娘娘,安妃娘娘万福。”
夏阮脸上挂着淡淡的笑,一边规矩的给安妃行礼。
安妃多少有些惊讶,因为宫里的礼仪不比外面,宫中的礼仪讲究比外面多很多。可是如今夏阮行礼的动作,让她找不出半分不妥。
安妃心里生出一丝疑惑,她真的是在商贾户长大的孩子吗?
这京都能请到宫中老嬷嬷的,都是达官贵人,可夏家……
“起来吧。”安妃抬了抬手,“朱嬷嬷,赐座。”
朱嬷嬷赶紧搬来凳子,夏阮对着朱嬷嬷笑了笑才坐下。
等朱嬷嬷退下之后,偌大的殿内只剩下夏阮和安妃……
很显然这是安妃故意这样做的。
安妃和夏阮寒暄了一阵后,脸色又苍白了一分。
这点,很快被夏阮留意到。
安妃捧着茶盏,慢悠悠的啜了一口茶才轻声道:“本宫今日召你前来,其实是有事想问你。”
“安妃娘娘尽管问。”夏阮低着头,看着自己的鞋面,“民女一定如实相告。”
安妃找她果然是有事情的,只是安妃到底要和她说些什么?夏阮却是一点也不清楚。
如今的安妃是皇上的心尖上的人,又有什么事情是需要她来做的呢?而且她不过只是一个会做生意的普通人,若是在经营生意上,她还可以给安妃指点一二,但是其他……
她还真的是什么都不会。
安妃眼里露出一丝茫然的神色:“这些年你一直在东阳县,必定是知道丹阳县的事情。本宫想知道,本宫家里的人过的好吗?你说,是不是一定会过的很好?”
夏阮愣了愣,这话也太一语双关了吧。
安妃娘娘,居然是这个心思。
正文 168:腹痛
她一早便知道,安妃不是一个好应付的人。
只是,安妃如今说这些,似乎也开门见山了。
夏阮多少有些愣住,毕竟这人心是难看透的东西。
安妃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
“民女很少去丹阳县。”夏阮低着头,所以看不清楚安妃如今的样子,“若是……”
安妃打断了夏阮的话:“三小姐何必和本宫说这些没用的呢?本宫想知道的,从不是这些。”
她在,安家就会一直安顺。
她不在,安家或许就会给她陪葬。
夏阮其实一直都在装傻,她不敢去多想安妃刚才话中的意思,只是此时的她一点也没想到,安妃居然会将事情说的如此的直接。她见习惯了尔虞我诈,却没有见过如此直接的方式。
“本宫想问你一句,你可知水贵人是谁?”安妃一边缓缓地抚摸小腹,一边轻声道,“她虽然是从尼西国来的女子,但是她却是尼西皇室里的公主,这个事情没有几个人知道。最可怕的或许不是水贵人,而是其他人。”
夏阮听了之后,眉头微微一蹙。
其实之前她想过很多水贵人的事情,但是唯一能让她想到的,便是这个水贵人肯定和朱砂有来往。朱砂在尼西国来讲,绝对是富可敌国,这些年来南亭虽然也在做生意,可是在获取暴利上,却是没有朱砂做的更果断。朱砂在赚钱上比南亭厉害很多,所以朱砂若是想送个人来宫里。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可是如今安妃娘娘居然说水贵人是尼西国皇室的公主,那么朱砂又怎么认识这个公主的呢?
她的所有的想法,瞬间被全部推翻。
尼西国是西域的国家,和秦国这边的民风上有很多不同。她记得当时看见阳光下的少女穿着薄薄的纱裙,手上和脚上几乎都会戴着铃铛,尤其是小腿和脚还露在外面。她当时诧异极了,若是这些人在秦国的话,一定会被扣上一个伤风败俗的名声。可是在尼西国。这些人却不以为然,似乎是最普通的装扮一样。
而且,尼西国的皇子和平民,走的其实也很近。
只是公主,她就不知道了。
这个水元目的身份从未被公开,她自然是一点消息都不知道的。
朱砂和这个公主,到底认不认识呢?
夏阮知道,安妃说的都是真的,因为安妃没有必要来欺骗她这些事情。
安妃见夏阮不开口。只是叹了一口气继续道,“李长风这些年为江家做的事情,本宫其实一直都看到了。可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前几日本宫去御书房。瞧着皇上发了脾气,当时本宫以为是洛城的常年干旱的事情让皇上心烦,可是……那一日皇上和皇后吵架了,其实是为李家。”
这话一出,夏阮不禁抬起头来。
洛城常年干旱的事情从上一年便开始闹的人心惶惶,当时朝廷拔了银子赈灾。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