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综]母仪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他们不被冲昏了头,爹那边只怕也就是有惊无险!既然爹那边没有问题,咱们这些女眷自然更没必要为难了!所以,娘你只管收拾东西,等到国瑞那边派人过来接咱们就是了!”
  听到舒云说得有理有据,张氏深深地看了舒云一眼,心中却是暗叹起来,朱元璋如今已经是羽翼丰满,自个这个养女底气也足起来了。可惜的是,自个的女儿太小了点,否则早知朱元璋有这般出息,就该将柔儿嫁过去的。


第10章 马皇后
  一个月后,舒云已经住进了滁州,郭子兴更是在半个月之前就到了。朱元璋对郭子兴表现得极为尊敬,郭子兴一来,朱元璋就将手底下的军队交给了郭子兴,看上去一副毫无私心,忠心不二的模样。
  郭子兴之前被自以为是兄弟的人狠狠背叛了一把,如今正是敏感的时候,而朱元璋的态度让他可以说是胸怀大畅,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
  朱元璋对郭子兴其实压根信不过,别看他现在这副对朱元璋极为感怀信任的样子,实际上,等他站稳了脚跟,只怕又要生事。
  不过,还是那句话,滁州不是濠州,郭子兴在这里压根没多少班底,他带过来的那些人,也未必真的对郭子兴有多少忠心。郭子兴年纪大了,这两年几经挫折,也不像是从前一般有多少雄心壮志,或者说,如今他根本就是小富即安的想法。到了滁州安定下来之后,就想要称王。毕竟,当初跟他一块儿起事的,好几个都称王了,他一直守着个元帅的名头,难免心里头觉得有些不甘。如今,滁州名义上的头领就是他一个,他自然就想要称王了。
  问题是,滁州这个地方,交通也不方便,物产也不能算是非常丰富,人口数量也不算多,这点地方就称王,压根撑不起来啊!朱元璋自然不好说郭子兴德不配位,因此只是说滁州的地理位置不适合称王,郭子兴虽说心中不甘,却也不是没脑子,最终只得暂时作罢。
  朱元璋又不是那种得了一块地盘,就能安安心心在这里混日子,等着局势明朗的人,争夺天下这种事情,那是一刻都不能懈怠的,如今徐寿辉那边都开始称帝了,朱元璋手底下不过是一个滁州,难免觉得有些不足,因此,不管是出于开拓进取的心理,还是想要对郭子兴搞出来的那些事眼不见为净,朱元璋干脆利索地带着人又出去打仗了,这次的目标是和州。
  舒云自然还得留在滁州,她如今的日子可称心多了,以前的时候,郭子兴手底下,比朱元璋地位高的还有不少,如今,朱元璋在郭子兴这边,算是头一个了!明面上,便是郭天叙和郭天爵也有些不如。当然,暗地里头到底如何,那就见仁见智了!
  身份不一样了,舒云自然行事也自由得多。滁州这边其实地理位置不错,这儿四面皆山,易守难攻,相应的,受到的祸害也不算特别多,其实还算是比较太平的。
  朱元璋因为自个识字不多,手底下的人大多数也都是些大老粗,除了李善长之外,其他人也就是认识几个字,不算是睁眼瞎而已,舒云到了之后,就不动声色地接管了朱元璋军中的账务。
  老实说,头一次看到军需官的账本的时候,舒云差点头都炸了,见惯了后世各种整齐的财务报表,就算是支付宝里头的账单,也比军需官搞出来的账本明晰多了。
  舒云干脆地用比较简单的四柱结算法将账本都清了一番,朱元璋虽说不懂这个,但是什么账本比较明了他还是知道的,当下就吩咐军需官以后就用这个法子记账,然后走之前,干脆将他手底下的财物问题都交给了舒云。
  等到朱元璋一走,舒云就开始组织那些家眷搞起了生产。滁州这边其实气候很好,但是这年头,土地产量是真的不高,滁州又不是什么平原地带,周围山比较多,相比较起来,耕地就有些不足了!原本勉强可以支持当地人生活,但是如今这里需要供养超过五万的人马,原本的粮食产出就有些不足了。
  事实上,许多地方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土地贫瘠,产出不高,像是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就是这样。
  舒云也不懂什么粮食杂交技术,如今也没有引进什么番薯土豆之类的高产量作物,其实这些就算是引进了,这些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驯化的。不过,舒云很快发现,虽说山上不适合种粮食,但是别的东西可没什么问题,什么山药葛根之类的,这些淀粉含量也还不错,也是可以取代一部分主食的。
  以前的时候,这些并没有人专门种植,多半是野生的,大家没东西吃了,上山挖掘一些回去煮着吃,舒云却觉得,完全可以开垦一部分土地出来,专门种植山药葛根,这些不怎么需要太多的打理,产量也不低,吃不完的,可以做成粉,还能够用来酿酒,藤蔓也能用来养猪养羊。
  这样的模式还可以在许多山区推广开来,这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饥荒了。
  舒云是个行动力比较强的人,她立马给朱元璋那边写了一封信,将情况说了,朱元璋听了之后,顿时觉得很有道理,滁州山地那么多,开垦出来的真的很少,比起种植粮食需要精耕细作,种这些葛根山药什么的,可就简单多了。朱元璋也是种过地,挖过野菜山药的人,这些东西只要不一次挖绝了根,那么可以说是年年都会生长,简直是一劳永逸了。
  因此,朱元璋虽说没有亲自回来,却还是派了身边的人回来帮着主持这件事。
  舒云也不是什么会干农活的人,将事情交给朱元璋派出来的人,又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之后,便丢开手去做别的事情了。
  农业上头的东西,舒云懂得很少,如今算算时间,大航海时代也差不多要开始了,她又不懂什么粮食杂交技术,专业的事情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所以她只需要把握方向就可以,等到回头朱元璋占领了港口,就可以派人出海,寻找高产的粮食作物了。再不济,南亚那边一年三熟,派人去那边专门种植粮食,岂不是更加简单?据说宋朝有不少遗民当年就是乘船去了南亚呢,正好可以跟他们联系上,最好将南亚那边占领下来。
  舒云毕竟来自一个工商业高度发达的时代,种地虽然很重要,但是想要发家致富,还得靠工商业。舒云干脆先带着那些军士的家眷,搞起了手工业,并且直接悬赏,谁要是能够提高纺线织布的效率,定有重赏,顿时,整个滁州的工匠还有许多妇人都激动起来了。


第11章 马皇后
  只要有利可图,劳动人民的智慧可以说是无穷的。舒云也没想到,很快就有人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方案,舒云直接吩咐推广下去,然后,滁州城内就开始轰轰烈烈地搞起了军需生产。这年头,布料这玩意永远是不嫌多的。尤其,元朝币制也非常混乱,金银什么的,大多数其实是被上层垄断的,民间的钱币非常劣质,说是铜钱,里面不知道掺了多少铅锡之类的,一摔就碎,因此,布帛这会儿还是硬通货。不管是拿出去找别人购买,还是作为赏赐,都是好东西。
  说白了,不管是打仗,还是治国,靠的都是钱,当然,这个钱不是朱元璋后来搞出来的那种擦屁股都嫌硬的宝钞,没有基准保证金的纸币,那就是耍流氓。
  虽说如今驱逐鞑虏是大义所在,但是天下义军这么多,对于下面的人来说,跟着谁都是驱逐鞑子,那么,自然是跟着谁好处大,就跟着谁了!
  舒云对于打仗,那是一窍不通的,读过《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的人多得是,能活学活用的能有几个,生搬硬套的才是多数。
  站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到了这个世界,舒云的立场已经决定了她必须要站在朱元璋这一方,所以,确保朱元璋的胜利,甚至是提前胜利,也是舒云应该做的事情。这等争夺天下的事情,失败者可没什么好下场。
  舒云将生产搞得如火如荼,虽说才不过几个月时间,滁州的财政状况就大有改善,弄得郭子兴都开始有点怀疑人生了。这个养女嫁人之后真是越来越能干了!只是想想也有道理,一般人家,女儿养在家里,最多就是帮着管管家里的家务。郭家以前人口简单,张氏不是什么抓权不放的人,郭子兴的儿子陆续成婚之后,张氏就将管家的事情陆续交给了继子的媳妇,自个就是管着自个院子还有前院的一些事情,总不能早早就看儿媳妇的脸色。
  因此,舒云在张氏那儿的时候,也就是管过厨房和针线房,真没体现得出她的能耐了!郭子兴瞧着舒云这般能干,心里头有些不得劲,正好朱元璋那边打下了和州,郭子兴就借口小夫妻两个成婚这几年,聚少离多,就让舒云去和州那边了。
  朱元璋也早就知道滁州的事情,正等着舒云过去呢!以前的时候,大家都穷,所以也就习惯了!虽说打仗抄府库,抄富户还有一些没有来得及跑路的色目商人,弄到的金银财宝什么的是真不少。蒙古人因为地域非常广,因此跟外头其实商业上的往来还是很多的。另外就是,蒙古人不缺金银啊,草原上一直到几百年之后,还有大量的露天金矿在开采呢!
  问题是,光有金银财宝有什么用,不能吃也不能喝的,现在的关键是物资,空有一屋子的金银,可买不回多少粮食和布料。
  而舒云折腾了一场,粮食照样种,还能够在荒地山地上种上一些葛根山药之类的,这些产量也高,叶子割了还能喂两口猪,哪怕还没到收获的时候,但是已经能够想象得出,秋冬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情况了!
  和州这边,朱元璋不是没想过要模仿滁州那边行事,但是虽说他派了人去滁州查看,但是回来之后,似乎总觉得有些不对味。因此,舒云过来之后,朱元璋立马就将和州这边的经济也交给了舒云。
  舒云一点推辞的意思都没有,大大方方地接了下来,在滁州那边,她还得考虑郭子兴他们一家子的想法,许多事情压根不能放开手去做,而和州这边情况就不一样了,和州某种程度上来说,比滁州优势还大一点,起码交通更加方便,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事情就更好办了。
  只不过舒云到和州的时候,已经是快要入秋了,许多事情是来不及做了,舒云先找了人研究了一下和州的情况,又问过了朱元璋下一步的目标,然后就开始制定起了计划。
  和州是个好地方,这里有铁矿,有煤矿,距离金陵也不远,又靠近长江,可以说,交通是比较便利的,要不是如今南方这边已经乱成一团,四面起火,元廷兵力捉襟见肘,只能疲于奔命,朱元璋打下和州是真不容易。
  元廷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元廷这些年也正在每况愈下,朝中也是党争极为激烈,朝堂上有许多人已经产生了放弃江南的念头,觉得可以将江南留给那些所谓的反贼,让他们自相残杀。因此,元廷还在那里招安一些义军,册封他们一个官职,还提供一些粮草什么的,让他们跟其他义军对抗。别以为就汉人喜欢阴谋诡计,其实这种事情,大家都玩得比较顺溜。
  朱元璋攻下和州之后,目标也开始大起来了,如今有不少人也开始盯上了朱元璋,当然,因为朱元璋名义上还是郭子兴的部下,所以主要仇恨还是在郭子兴那边,所以他还能安稳发展一阵子。
  舒云搞明白了和州这边的情况之后,然后就决定将和州当做一个后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