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天以来威克姆先生的邀请示好,全被莉迪亚含糊带过了。更让她难受的是,她在这里沮丧忐忑,而一切的罪魁祸首,讨厌鬼玛丽却还是那副优哉游哉的模样。
就像是今天。
班纳特太太一大早就颐指气使地吩咐几个班纳特姐妹干这干哪,每个人都领了相当琐碎的任务。莉迪亚正和凯瑟琳嘀嘀咕咕抱怨呢,玛丽就已经撸起袖子麻利地干完了自己分内的工作,然后拎着纸笔书本,抢先在客厅找了个光线好的地方,开始斟酌她的连载。
等到剩下的班纳特姐妹忙完时,玛丽已经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了。
伊丽莎白见她停笔,好奇地问道:“在构思新故事吗,玛丽?”
玛丽:“嗯。”
简:“玛丽说,这次要写个马戏团的故事呢。”
伊丽莎白颇为惊讶地开口:“马戏团的凶杀案?”
玛丽:“……”
怎么第一个反应都是这个,悬疑推理也不仅仅是凶杀案好不好!天天死人也太血腥暴力了吧。
“是盗窃案。”玛丽解释。
“盗窃案?”
伊丽莎白眨眨眼睛:“和马戏团有关?你快给我讲讲思路!”
有什么好听的!莉迪亚气鼓鼓地想。
不就是侦探小说吗,莉迪亚觉得那无聊死了——当然她觉得任何书本都特别无聊。前阵子简把一本崭新的杂志寄回家,说玛丽的连载就刊登在上面,班纳特先生反复看了好几遍不说,这回来后还左一个玛丽的故事,右一个玛丽的故事。
到底又什么稀罕的呀?
莉迪亚又嫉妒,又有些不甘。见简和伊丽莎白,甚至是凯瑟琳都起了好奇心,坐在了玛丽身边,她冷哼一声,二话不说直接迈开步子,跟着硬邦邦地坐了下来。
“你干什么啊!”凯瑟琳被莉迪亚狠狠撞了一下。
“怎么,”莉迪亚瞪了回去,“我不能坐在客厅里吗?”
这就是要跟着大家一起听玛丽讲构思的意思了。
莉迪亚听玛丽讲构思?
不得不说,玛丽想到过小妹会生气、会郁闷,但她想不到莉迪亚还会跑过来听她的故事——要是她感兴趣,至少先把正在连载的《连环杀手棋局》看了吧!
不过就像莉迪亚自己说的那样,她想坐在客厅里,谁也拦不住。
所以玛丽只是略微惊讶地瞥了她一眼,便收回目光看向了简和伊丽莎白。
“和上次一样,”她说,“我只有一个大概的构思,最终成稿,或许同现在的想法全然不同。”
“那便说说灵感吧,”简宽慰道,“好文章总是需要修改的。”
“灵感来自于一位美国的富商,他是开马戏团的,叫做p。t。巴纳姆。”
“啊。”
伊丽莎白闻言,露出了了然的神情。
“是那位为女王演出的巴纳姆!”她说。
“什么?”凯瑟琳茫然地问道。
猜也知道伊丽莎白会知道巴纳姆的存在。
几年以前,她们的父亲班纳特先生带回来的杂志报刊中,有刊登过关于p。t。巴纳姆的文章。也是在那篇文章上玛丽才知道,现在巴纳姆还活着呢。
他的名声在几十年前便传遍了欧美大陆,1844年的时候甚至带着他的马戏团来到伦敦,在白金汉宫为女王演出,这在当年可谓轰动一时。
伊丽莎白平日同样喜爱读书,自然是读过这段故事了。
“这位巴纳姆,他的马戏团一度轰动了全球,原因无他,他的展览格外与众不同。”玛丽对凯瑟琳解释。
“有什么不同?”凯瑟琳追问。
“会杂耍的侏儒、从独立战争活到现在的黑人女仆、身体长在一起的双胞胎,以及长胡子的女人等等。”
“长胡子的女人?!”
凯瑟琳无比惊恐地复述道:“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长胡子的女人?”
具体有没有、是不是真的,玛丽也不知道,毕竟她也没有亲眼见过巴纳姆的马戏团展出。
对于这位传奇人物的了解,还得多亏休·杰克曼的音乐电影《马戏之王》,看过电影之后,她才去大概了解了一番真实的p。t。巴纳姆究竟是什么样的。
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励志且温柔,强化了浪漫、淡化了现实,就像一个梦境般美好。但现实中的p。t。巴纳姆,则是备受非议和斥责。
无数人说他蔑视人权,说他用谎言骗观众购买门票,玛丽并不清楚具体的情况如何,但按照现代公共关系的理论来讲,巴纳姆有个比马戏之王更为响亮的称呼。
——公关之王。
玛丽没学过公共关系,身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普通人,按照她一个外行的观感,玛丽倒是觉得他还可以称之为十九世纪的营销之王和包装之王。
十九世纪的人们指责巴纳姆用谎言包装自己的展览,从而使得人们忽略了售卖的物品本身。然而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不过百余年的时间,当下人们仍然口诛笔伐的“不道德”,会成为无比普遍的事情。
资本主义发展到二战之后,社会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消费主义引导下社会中的任何事物,乃至于人,都是能够被娱乐消费的对象。人们的精神生活进入了近乎于狂欢的状态中——特别是在互联网步入每家每户之后。
任何事物都是商品,任何商品都可以加以包装。这样的现象愈发普遍之后,逐渐地我们消费的不再是商品,而是一种虚假的“景观”。
大家沉浸在充满着广告宣传、营销引导的景观社会中,处处是作秀,处处是表演,处处是虚假的“公关”,至于它本来面目是什么,本质究竟是什么,已经不是最为重要的了。
玛丽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商业手段,所以她这几日翻阅当时批判巴纳姆的评论和新闻时,强烈的反差感让她颇为感慨。
相比之下,怪不得有些现实主义作家宁可怀念过去的贵族阶级作风,也不愿同新兴的资产阶级同流合污了。
玛丽这种自诩清醒的现代人,道德底线反而不如十九世纪的人们呢。
这让玛丽对接下来的案件有了一个稍微与众不同的思路。
“我也想写这么一个马戏团,”她说,“和巴纳姆的马戏团一样,成员不是侏儒、就是残疾,他们靠着自身缺陷赚取金钱,来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
“那这和盗窃案有什么关系?”伊丽莎白追问。
玛丽陷入了片刻的思索。
她仔细斟酌语句,同时也在迅速地清理自己的思路。
“因为,”她说,“马戏团的老板在抵达巴黎的第一天就宣布,他来此的目的不在于演出。”
“那他的目的是什么?”
“他要带着他的马戏团成员,”玛丽拉长音调,“去偷巴黎最宝贵的那幅画——蒙娜丽莎。”
作者有话要说: 姜花没读过关于公共关系学科的知识,只是之前看完《马戏之王》时查了一下人物资料和后世评价之类的,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所以我还是选择了我学过的切入点来展开构思了。姜花个人比较认同德波关于景观社会的理论,但我也知道很多学者也对他的理论持相反意见,文史哲方面嘛,总归是没有确切对错的,如果姜花有所疏漏或者偏颇,欢迎拿书本打我脸,我不一定会修改文章内容,但是书我一定会去看的w
感谢似寒,感谢 大门朝南x5、helenx6、粥粥两碗粥x5、篱箐x5、曦梦x20、吴岊撡x70、笙歌ヾお浮生未歇?う、有一只豆喵x20、拔丝辣条x7、大莹家x21、小梅子、小狐狸x5、今心为念、绿染、淳化x5、莲雨茶香x5、似寒、諵、张幺歌x5、风子、爱唯先生x20、nightingale 的营养液,爱你们么么!
48、红娘好难当50
50
“马戏团的老板在抵达巴黎的第一天就隆重宣布; 他来此的目的不在于演出。他要带着他的马戏团成员,”玛丽拉长音调,“去偷巴黎最宝贵的那幅画——蒙娜丽莎。”
玛丽的话音落地; 其余的几位班纳特姐妹统统流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他的目标可真大讶!”凯瑟琳忍不住惊呼。
毕竟是达芬奇的世界名画,从古至今; 蒙娜丽莎在各个悬疑小说影视中被各种盗贼或者盗贼团伙偷走的次数大概比地铁上路人丢钱包的次数都多。
而实际上,在1911年的夏天; 蒙娜丽莎还真的在卢浮宫被人偷走过。然而盗贼并非用了什么高明的措施,不过是躲在卢浮宫内部,等待闭馆后拿走画作,撬锁离开而已。
现在距离1911年; 其实也不是那么遥远。
伊丽莎白最先反应了过来。
“直接公布了自己的偷窃目标,”她难以置信地说,“这不是自找警察上门吗?”
“对呀; ”玛丽笑眯眯道; “老板将这条消息直接公布给报社和杂志; 第二天无数报纸都将这句话印在了头版。警察得知后,自然是第一时间把老板和马戏团的成员统统拘押了起来。”
“那他该怎么偷画呢?”简好奇地问。
“不止是你好奇,”玛丽回答; “所有人都很好奇。毕竟偷东西是一件不能让旁人知道的犯罪行为; 老板如此公诸于众; 岂不是失去了先机。然而马戏团老板只是放出了消息,他和他的马戏团什么都没做。”
伊丽莎白微微蹙眉:“如此一来,警察抓的就是无罪之人。”
玛丽:“是的。老板的律师找上门; 警告警方,他们不能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关押整个马戏团,他们的演出已经订好了,若是因此取消巡演,马戏团的损失,以及买了票的观众权利就要警局负责了。”
“所以,”伊丽莎白接道,“警察无奈之下,又不得不放过了马戏团老板。”
玛丽点头:“但消息已经放了出去,全巴黎的人都知道马戏团的老板此行的目的是偷画,无数谩骂、征询朝着马戏团袭去,一时间想要采访老板的人络绎不绝,无数民众因此想要购买演出票,一睹放话要偷蒙娜丽莎画像的马戏团是什么样的。”
“然后呢?”伊丽莎白问。
“在这样火爆的情况下,巡演不得不在巴黎加场,即使如此也一票难求。在无数媒体的追问下,老板才最终吐露了进一步的消息。”
“什么消息?”凯瑟琳好奇追问。
“《蒙娜丽莎》在巡演最后一场演出,会作为压轴展品公开展出。”
“那警察总需要做点什么吧,”简无比担忧地说,“这可是世界名画呀。”
伊丽莎白闻言笑出声。
不等玛丽回应,她便开口:“我猜,接下来就轮到菲利普·路德先生出场了。”
玛丽扬起一个灿烂的笑脸。
果然伊丽莎白是最了解她的人,即便时代差异的鸿沟导致她仍然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想法,但伊丽莎白深谙玛丽的脾气,亦和玛丽一样尊重知识和书本,能猜到妹妹的小说走向,完全不奇怪。
“警察左右无法,”玛丽说,“就请来了我们大名鼎鼎的路德侦探,希望他能阻止名画被偷。”
“接下来接下来呢?!”
凯瑟琳瞪大眼睛。
她也读了玛丽的已然刊登的小说《连环杀手棋局》,但和其他教育良好的乡绅小姐一样,凯瑟琳也觉得凶杀案有点害怕。可她一边害怕,一边还有点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