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雍正又安排身边的侍卫往健锐营跑了一趟,带回来三个精通火枪的人。勤思斋里的师傅虽然能教一些基本的东西,但是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还是得由有经验且真正懂行的人来教导才行。
接着雍正又给永璧下了道旨意。他在军营里待得时间已经好几年了,这几年来练兵的心得也积累了不少了。这不,永璧被雍正勒令,半个月之内把这几年的心得体会全都整理出来,重要的是得有自己的想法。收到同样旨意的还有明瑞、阿桂等等所有朝中数得着的武官们。每个人都要写心得、每个人都要写对未来武器的期待。若是不认真写,那可是要被皇帝罚银子的。
武官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皇帝这是又怎么了?闲的没事写什么心得期待啊?
但是当大家发现永璧已经开始关门工作之后,也都回去认真完成任务了。
不过永璧的工作比其他人还要再多一点,他还得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来。至于训练对象,就是官学里的那群学生。雍正说了,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把他们都训练成狼一样的高手。雍正给的时间不多,永璧现在很忙乱。
下完了这几道旨意,雍正开始征集全国各地的各种能工巧匠和能人异士。这项工作给的时间相对较长一些,三个月。征集上来的能工巧匠们待遇丰厚,还能享受皇帝提供的各种服务。不认字的教认字,实在学不会认字的就给配个书吏。同时每个月还有工钱拿。至于具体要做什么,皇帝没明说,只说是为大清效劳。不过即便是这样,召集能工巧匠的工作还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场面一度十分火热。
在征召能工巧匠的这段日子里,勤思斋和无逸斋里的学生们也没有闲着。
先是每天课程安排有了变化。满语、蒙语、英语全都要学。文章每天继续学,但是不在是从前的背完了事,要有自己的见解。
原本是传统骑射课的时间,现在分成了传统骑射课和新式骑射课。
同时在传统骑射课里,还加入了近身搏斗。
新式骑射课里,雍正从健锐营调来的三个家伙要求十分严厉。火枪、大炮所有的热兵器的构造都要烂熟于心。熟悉了这些之后,每个学生都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火枪分解,然后组装,接着把手里的十发子弹全部打出去。
一开始是只要求子弹全部打出去,但是渐渐的变成了要求打中二十米之外的靶子上,再到后来就变成了十分之八都要打在红心。而所给的时间也在慢慢的缩短。从一盏茶到一炷香再到半柱香,就是十三也被小小的折磨了一下。
这任务真不是那么好完成的。十三都有些小郁闷,更别说别人了。
而这些只是每天的任务。到了旬末的时候,每一门课程都要考试。别的都还好说,最麻烦的是做文章。不光有雍正亲自监考,随机命题,还必须得写出自己的东西。
什么叫自己的东西?什么叫自己的想法?
虽然皇帝说了想些什么就写什么,但是这些学生们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胆子?
不过好在有十三混在官学里帮衬着雍正,有了他带头,学生们的文章倒是越来越像那么一回事的。八股的味道越来越淡了,渐渐的学生们也都敢说那么一丁点自己的想法了。虽然还不成熟,但是好歹让雍正看到了希望。他现在最怕的就是学生们都学死了。他要的是人才,不是一味只会跟着皇帝学话、只会做奴才的人。
这只是无逸斋和勤思斋里学生们的事情。雍正的事情可不止这些。
六部的事情得盯着,现在他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
百官里头不能有给他添乱的,雍正仔细审视了一下,京中状况目前还不错。只是江南那边有点小麻烦。江南是个滋生蛀米虫的好地方。
雍正想了一下,把三阿哥、四阿哥和刘墉派到了江南去,三阿哥为钦差大臣,四阿哥和刘墉为钦差副使。该肃清的时候,雍正是不会留情的。三阿哥和四阿哥两人,以前若说还太嫩了,但是如今进入朝堂真正领差办事也有四年了。再加上刘墉这个怪才,雍正相信,这一趟差事他们三人能做的很好。江南一带的事情交给这三人,雍正还是很放心的。
安排完了三阿哥、四阿哥和刘墉去江南查案子的事情,雍正有挑挑拣拣把于成龙给拎出来,让他带着几个人去巡视长江和黄河两岸的情况。
没过几天雍正又把钦天监的人召到了勤政殿。
“何时有雨、何时起风,钦天监可能推测出来?”钦天监的人才带到,雍正直接问道。农是国之根本,而天时对于农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钦天监的几个人有些哆哆嗦嗦的,往常皇帝一般都是问问星象,最关心的永远都是天上的紫微星怎么样了,顶多也就是地震了或是几个月几个月的不下雪才会问问天气情况。怎么今儿个一进来就问这个?
雍正见钦天监的人有些迟疑,脸立马就黑了:“你们是做什么差事的?”
“回皇上,观天象、卜凶吉、编纂历书、辨识禁忌、掌管计时。”钦天监监正赶紧回答。
“行了,回去好好研究点真东西吧,以后每天晚上都要把第二天全国各地的天气预测出来,然后呈给朕。朕会派人在各地记录真实情形,每月汇总。若是出入太大,钦天监的差事,你们也不用做了。”
“是,奴才遵命。”钦天监监正一听雍正这么说,赶紧连滚带爬的待着一众人等回去了。皇帝给布置的这种任务实在是太恐怖了。再说了那个“出入太大”,到底什么才叫出入太大。钦天监的一干人觉得自己的好日子都到头了。
往常只要看看星象,然后在皇帝传唤的时候去说说紫微星的情况就好了,顶多也就编纂历法是个有点含金量的活计。但是如今,每天都要观测天象并且推测第二天的全国各地的天气,这也太为难了吧。不过好在他们手里还有一本书《历象考成后编》。这本书成书于乾隆七年,对他们完成皇帝安排的新差事,应该会有所帮助。
给钦天监安排完了任务,雍正终于又想起了太医院。这么一大帮子在这个时代里还算得上是医术精深的太医们,淡淡关在皇家的笼子里只给皇帝、皇后个贵主们把平安脉太可惜、太浪费了。
雍正现在可是个希望把每个臣子身上的每一份光和热都统统榨干的主。编书是一定要的,但是这事不能急着来。雍正只是把编书的任务安排下去了,至于到底要编什么书,到底要怎么编他却没有规定。相信太医院的那一帮子太医会有自己的想法的。谁不想留芳百世呢。
然后就是做研究了。现在雍正最喜欢的两个字:研究。
太医院必须要有点研究,不能局限于目前的这一点点的东西。不能永远守着那些古方过日子。但是到底要研究什么,雍正也没说,这是太医们的问题,不是他的问题。到底要怎么研究雍正也没说,这也是太医们的问题,不是他的问题。
雍正所明确下达给太医们的指示就是这么一句话:半年之内要让朕知道你们在研究什么,不拘形式,但凡是和药、病、养生、健康有关的都可以。
雍正现在很清楚一点,人要是没了命那就什么都没了。要想活得久,身体好那是最基本的,要不然什么都是空谈。所以,太医院的太医们必须要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认真工作。用婉宁的话说:未知的东西太多了,现在大清最缺少的就是研究的态度。
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也是一个风气问题。雍正已经决定了,从他能看得见的地方开始,一点点的改变大清的研究风气。要不然别的国家都进步了,就他的国家还在原地踏步,那实在是太吃亏了。现在是乾隆二十八年,照婉宁的说法,他还有时间。这一次他要在有生之年让大清实现真正的太平盛世。
在雍正一点点安排自己的计划的时候,在他处理这政务的时候,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他安排下去的在全国各地寻觅能工巧匠和能人异士工作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从各地寻找到的各种能工巧匠和能人异士们带着自己的本领,带着自己的作品进京了。
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一共一百二十名。这其中涵盖了跟多方面,比如擅长做瓷器的,擅长做玉器的,擅长做金器银器的。又比如很会造园的,还有十分擅长做各种精巧机关的。
雍正又派人考察了一遍,大部分都还是识得几个字的,但是都认字很少。雍正想了一下,给这些人统一安排住处,然后都安排进了工部领个差事。
然后雍正又把其中会制造精巧机关的五个工匠抽出来,带着他们的各种精巧作品,由配给他们的书吏陪着去勤思斋上课去了。不是让他们学怎么制造机关,而是要求他们学会怎么解开各种精巧机关。
这一下勤思斋里的学生们都开始哭天抢地了,让他们学习各种语言没问题,让他们上新式骑射课也没有任何的问题的,但是让他们学这个,可真把他们给难住了。
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勤思斋里的学生们都很看不上新来的这几个匠人师傅,但是很快他们就把轻视的心思收了起来。那些精巧的机关,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解开的。后来在了解到制造的过程也是十分复杂,各种机关的应用范围其实很广。相对于其他的课程来说,虽然这一门课很偏很怪,却不失为一个休息的好时机,同时也是个发散思维的好时机。
再者因为每到旬末的时候,每一门课都要进行考试,虽然有的学生仍旧有些轻视的心思,却不敢不好好学习。
而这些负责给勤思斋学生们上课的技术人员,不光要上课,同时也要学习。雍正给这一百二十名匠人安排了四个师傅,教导他们学习汉字的书写的运用。虽说年纪大了学起来有点慢,但是几个月下来这些人也都学的有模有样,渐渐的脱离了文盲阶层。
但是雍正的工作远没有停止。
☆、第112章 强国进行时二
别忘了一点;雍正从各地找来的那一百二十人里,不光有能工巧匠还有一小部分是能人异士。
其实但凡是有点含金量的能人异士他都是有点怪脾气的,这一次被各地官员想尽各种办法连哄带骗弄过来着实不容易。
这些人中;就有一位是十分擅长观测天象同时对于水文地理也有一些研究的人才。杭州钱塘人氏;名叫沈溪,今年二十九岁。是个几次科举不第的秀才;本在家中守着老母和妻子过日子;这一次正是被杭州知府连哄带骗弄到京城来的。现在也和别人一样在工部领着闲差。
本来雍正是想给沈溪安排个好些的差事的;但是后来听弘昼说这个沈溪其实早就无意官场,最近几年本是在家里埋头研究《梦溪笔谈》和其他一些杂学的。雍正想了一下就暂时让沈溪和其他人一样在工部挂着名。这一次杭州知府为了把他弄进京可真是耗费了大力气。起初连哄带骗加上威胁都不管用;到最后还是杭州知府求到了正好在杭州的三阿哥、四阿哥和刘墉那里。三阿哥、四阿哥和刘墉三个人往沈家跑了两趟才把这个人从沈家的书房里给挖了出来。
到了京城以后;雍正倒也没逼着沈溪做什么。而是先让他和别人都一块待着。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