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种难以言喻的滋味,自她的心底蔓延开来。
时间不知道过了多久,江菱总共换了三四次手,才觉得阳光似乎不那么猛烈了。忽然间,有人轻轻攥住她的手,放在唇边吻啄了一下,拇指摩挲着她的手心,有点痒痒的。
她自康熙怀里抬起头来,望着他,笑问道:“皇上是歇息够了么?”
“是玄烨。”康熙一本正经地纠正道。他攥着她的手,一根根地亲吻着她的手指头,含糊地道:“是歇息够了,但一醒来,却瞧见朕的皇后未曾歇息,应该是累了。”说着侧身坐起来,将她轻轻按在榻上,指尖轻拂过她的面颊:“歇一会儿罢,朕到前面去瞧瞧。”
江菱被他按在一床薄被里,轻轻地挣扎几下,便不动了。
康熙又俯身吻了吻她的额头,才起身到外面去批阅奏章。江菱阖上眼睛,忽又觉得阳光有些刺眼,便起身理了理发髻和衣襟。康熙虽然让她歇息,却没让她躺在这儿歇息,她还是坐会儿罢。
不多时,外面传来了梁大总管的声音,似是有人要面圣。
康熙微微沉吟了一会儿,便道:“让他们进来罢。”
外面的梁大总管唉了一声,躬身退出去,将人叫了进来。江菱起身走到屏风后,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两年前被送往西洋的几个官员,前日刚刚抵达京城,预备在明天的大朝会上奏事。不过在此之前,他们得先见见皇帝,将明日要奏的事情,先跟皇帝说一声。
那几个官员提到了一点在英国的事情,还提到了几个邻国。不过因为他们在欧洲的时日尚短,又有点语言不通,所知不详。不过在他们奏事的时候,康熙对西洋诸国的了解,尤其是所谓大不列颠国的了解,却让使臣们咋舌不已,再不敢糊弄康熙。
江菱在屏风后面笑了笑。
这几年,她一直在见缝插针地,给康熙灌输西洋的知识。到今天,总算是见到了成果。
与朝臣们商议了一会儿之后,便有一位官员提议,在福建等地,开一所学堂,专门修习航海之术。那位官员言之凿凿地说道,虽然这次到西洋诸国,见到的好东西不少,但是最让他们震惊的,却是欧洲诸国的大航海时代。欣羡之余,便想要学着他们造船航海,免得日后在西洋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江菱琢磨了一会儿,这位官员应该听开明的,但愿康熙……
片刻之后,江菱便在屏风后面,听见了康熙传召领侍卫内大臣的声音。此外还有理藩院,以及各个道府在京城派驻的官员。江菱猜想,到这里,自己实在是不应该再听下去了,但不知道康熙什么时候会停下来。
果然,不一会儿,外面的谈话声停止了。
康熙取过一张白纸,在上面寥寥地写了几笔。
那张纸被官员们传阅了一圈,又回到了康熙的手里。康熙淡淡地说道:“去罢,照着那上面的意思做。”然后将那张纸团成一团,丢到了一旁的火盆里。火盆里的炭火本已经快要熄灭了,接触到这一张纸,便窜起了一股小火苗,将它烧了个干净。
那上面写着:准。江南、福建两道,择二开之。
官员们应下,又躬身退了出去。
康熙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目光有些微沉,又在刚刚的空白纸页上写道:着令兵部,给云贵总督增兵,再密令云贵、广州总督详查东印度公司,切不可嬉笑玩闹,等闲以视之。
写完之后,便又将这一页纸锁在匣子里,等明日再行定夺。
这一连串的动作,都没有发出半点声音,江菱自然是听不到的。她回到刚刚的椅子上,坐了一会儿,便又朝外面望了一眼。太阳已经歪斜到树梢的另一边,应该是午后未时二三刻左右。
外面重新响起了康熙的声音:“你下去罢,待会儿朕唤你,再进来。”
梁大总管应了声,亦退了出去,屏风外面重新变得安静起来。
一时间江菱有些不知所措,如果留在这里,似乎有些不妥;可如果走出到屏风外面,康熙似乎不想旁人打扰……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走出到屏风外,在距离康熙十步远的地方,停住了。
康熙察觉到江菱的动静,便抬起头来,莞尔一笑,道:“可歇息够了?”
江菱轻轻嗯了一声,道:“是、是歇息够了。”
“到朕这里来。”康熙指了指案前的一个大箱子,道,“他们将沉积两年的折子,都给朕押在这儿了。里头有许多话,朕亦不甚明晰。你既然通晓西洋诸事,不妨给朕解释解释罢。”
江菱轻轻唔了一声,又慢慢地挪到康熙身边,仍旧保持了三步左右的距离。往常在这个距离,是看不到奏章上的小字的。不管怎样,她还是应该谨慎一些。
那些所谓沉积了两年的奏章,是官员们前往西洋诸国的时候,每旬便会写一封奏章,但因为自己远在西洋,不能及时送抵京城,便耽搁了下来。至于奏章里的那些事,不外乎是官员们在海外的一些见闻,以及给康熙提的一些建议。
后面的那些,江菱自然是不该看的。
前面的那些,倒是让她好好地解释了。
康熙每取过一封奏章,便会在前后略扫一眼,跳出自己不明白的,问江菱或者自个儿琢磨。大多数的时候,江菱都能用“曾经见到过”给搪塞过去。再到后来,康熙索性将那些奏章全都掠过一遍,但凡有陈述西洋诸事,而自己又不甚清楚的,便挑拣出来问了问江菱。
江菱曾问道,这样的举动,当真合适么?
康熙笑道,自然是合适的。他不会单单听江菱一个人的话,过后还得再去问问那些官员们。但江菱的话,通常可以作为测谎之用,尤其是在大不列颠国及其邻国的事情上。
于是江菱便不再多虑,将自己所知道的,都跟康熙略提了提。有些超出时代所限制的东西,江菱也含糊地以“曾经听过、虽然荒诞、但应该可信、请皇上明查”以代之。
两个人在里面呆了整整一个下午,将跟前的大箱子大略筛选了一遍。
等到晚间,康熙便起身道:“随朕去给皇玛嬷请安罢。这里头有些事情,得告诉皇玛嬷一声。”
江菱称是。
当下两人便一同前往太皇太后的寝宫,将刚刚的那些事儿,跟太皇太后略提了提。太皇太后对于西洋诸事,倒是没有什么研究,只让康熙自个儿决断即可。
事情便到此为止了。
而当天夜里,江菱理所当然地,又被他狠狠地折腾了一回,整个身子骨儿都快要散架了。
第二天是大朝会,江菱彻底地躺倒在床上起不来了。康熙一早便离开了,她直到卯时二刻左右,才艰难地从床上爬起来,照往日的常例梳洗用膳,又处理了一些琐碎的宫事。
上午的时候,嬷嬷们进来给她禀报,说林姑娘那边来了消息,再过两日便要生产了。
江菱又给她写了一封信,上面唯有寥寥的三个字:盼安好。
古代女子生产都是鬼门关,林黛玉的身子虽然被她调理过,但临到生产的时候,仍旧会有风险。这些风险,江菱亦是实实在在经历过的。给林黛玉写这封信,亦是江菱的一个期盼。
等到午间,嬷嬷们回来禀报,说信已经送出去了。刚刚康熙身边的小太监到翊坤宫来,说,皇上今日政事繁多,夜里会回得晚些,让江菱不用等他了。江菱想到昨天的那一箱子奏折,在心里暗暗地替他祈祷了三秒钟。
嬷嬷又道:“听说是打北边儿回来了几个重臣,皇上正忙着见他们呢。”
江菱一琢磨,似乎有点不对,便问道:“不是打东边儿回来的么?”前往西洋诸国的官员,应该是从东面或者南面坐船离开的,自然也是从东面或者南面回来的,这北面二字,可有些不对劲啊。
嬷嬷道:“这奴婢就不晓得了,不过是偶然听到了两句。”
于是江菱便不再追究了。她照惯例处理完宫里的事儿,又让人将小阿哥抱到跟前,哄了一会儿。小阿哥奶声奶气地喊了声额娘,又习惯性地往她怀里一扑,扑腾扑腾,乖乖地窝着不动了。
江菱低下头看他,小阿哥正有一下没一下的,用小手指戳着江菱的袖口。
似乎是察觉到了母亲的注视,小阿哥又抬起头,软软地唤了一声额娘。
江菱拿他没辙,便抱着他站在自己的膝盖上,与他的眼睛平视。
小阿哥一双眼睛湿漉漉的,眨巴眨巴两下,又扑腾到江菱怀里,揪着她的袖子玩儿。玩了片刻,便在她怀里倦倦地打了个哈欠,睡着了。奶娘将小阿哥抱到了偏殿里,才又回来跟江菱禀报道:“小阿哥这两日有些嗜睡。奴婢已问过太医了,太医说没事儿。”
江菱微微点头,道:“劳你费心。”
江菱趁着这个空隙,又回到末世里看了看。
不过这一回,江菱的运气不太好,进出末世好几次,都没有降落到有图书馆、或者是藏书室的地方。她知道这事儿不能着急,得看运气,也不能教外面的宫女们看出端倪来。试了几次无果之后,江菱便让人准备了热水,沐浴更衣,早早地躺在床上,歇息。
江菱的睡眠有些浅,又不大需要多少睡眠,只睡了片刻就醒过来了。
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屋里屋外都没有点灯,唯有一片淡淡的月色,将室内照得一片朦胧。
康熙背着手,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月色,不知在想些什么。
江菱掀开帐子,刚要起身,康熙便已经听到了动静回头,见到她醒来,便道:“可是朕吵醒你了么?”但一想到刚才自己悄无声息地,在这里站了小半个时辰,又问道,“可是要起夜?”
江菱摇了摇头,仅着中衣起身,走到康熙身边,亦轻声问道:“皇上怎么还没有歇息?”
康熙缓缓地吐出一口气来,道:“睡不着。”见江菱走到自己跟前,便将她带到怀里,手臂环抱着她的腰,与她一同在窗前看着月色。江菱靠在他的肩膀上,将他的手合拢在手心里,安静地站着。
两个人静默了一会儿,康熙才低声道:“他们从尼布楚回来了。”
江菱一惊。
她知道在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前,康熙会派两三拨人前往考察,还会跟沙俄那边的使臣反复扯皮,直到最终敲定下来为止。但是在两年前,她曾经隐晦地提醒过康熙,不当以尼布楚那边的山川河流为界,怎么现在……他们还在扯皮?
康熙低下头来看着她,露出一抹不知是无奈还是苦恼的笑。
“朕曾经与俄国的元老院议定,扶持他们的索菲亚公主,元老院一家独大,限制沙皇,最好让他们永远都是两位沙皇并立,又或是派人刺杀其中一位,免得捅出什么漏子来。”他叹息道,“现在事儿成了一般,两位沙皇都是病怏怏的,索菲亚公主摄政,几位大公都在密谋□□,那地儿乱得一团糟。在爱辉、尼布楚一带,更是无暇顾及。”
江菱靠在他怀里,静静地听着。
“朕派人过去勘探了几次,又连续不断地派了好几波儿人,但每一回的结果都不同。有人说,应当以瑷珲、黑河为界,又有人说,应当以石勒喀河一带为界,还有人说,应当再往北,以尼布楚全境以北二百里为界。几次僵持不下。朕问过索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