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过了薛家厅堂的归置,陈煜轻咳一声放下茶杯:“本来陛下是不允你家这事的,陛下的意思如今国库丰盈,百姓安居乐业,一个小小的地震不算什么,不乐意买卖朝庭爵位。”
“多谢陈少爷周旋了,您的大恩我们薛家没齿不忘。”薛太太一听便有些明白,赶紧起来道谢。
薛蟠还有些糊涂,不过听薛太太这么一说也明白过来,这里边陈煜应是出了不少力的,也有带着十二分的感念道谢。
陈煜摆摆手:“我哪里出了什么力,只说你家姑娘和我家表妹要好,陛下瞧在表妹的份上,又瞧着你家多灾多难之时还想着百姓,实在是称得上一片苦心了,便赏了爵位,只是,陛下还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薛蟠嘴快的问。
陈煜笑笑:“陛下想让你们搬去京城,和贾家走的近一些,顺带打听一下贾家和那些老牌子世家都有什么动向,你们要真心为陛下做事,陛下也是不会亏待你们的。”
薛太太听的心中翻起巨浪,有万般的不愿,可当着陈煜的面也不敢讲出来。
怎么说,贾家那位王夫人是她的姐姐,她如何能够去陷害自家姐妹。
薛蟠瞪着一双眼睛不知道说什么,半晌才道:“这,这,这怎么能……”
陈煜笑眯眯的敲敲桌子:“陛下的话我已带到,要如何论处是你们的事,我还有事,先告辞了。”
说话间他站起来拱了拱手,掀袍角便走,薛蟠赶紧去送,哪料到他脚下飞快,薛蟠一路小跑都跟不上。
陈煜和薛蟠出去,薛太太一屁股跌坐在椅中,屏风后宝钗转出来扶住薛太太:“妈?”
薛太太紧攥着宝钗的手:“宝钗啊,妈要怎么办?”
宝钗咬牙:“我们只有答应了,并尽力去办。”
“你说什么?”薛太太咬牙瞪着宝钗:“那可是你姨母家,贾家那位老太太又最是个慈祥和善的,当年你出生的时候老太太还捎了礼过来,你怎么能……”
“妈。”宝钗咬着下唇坐在薛太太身边,思量一下道:“你难道没听出来么,那位陈家少爷转达的是陛下的意思,妈不太读报纸并不知道,如今朝庭分为新旧两派,新派人物都是陛下和首相提拔上来的人,有许多寒门子弟,他们要一腔热血的改革朝政,而旧派则是老牌子世家,他们因循守旧,总想着祖上的荣光,要阻拦朝庭改制,如此,这两派已经是水火不容,而陛下和首相大人可都是向着新派的,旧派,总有一天会撞的头破血流,这一战无可避免,姨妈家,他们家……”
“如何?”薛太太是个内宅妇人,并不曾费心这些家国之事,只她有一样好,就是对宝钗充分的信任,很信服宝钗的话。
“姨妈家本就是世家豪门,他们家处事太过嚣张,犯了许多国法难容之事,陛下早就有意要动他们了,便是咱们不出头,贾家落魄也是早晚的事,若咱们不答应,到时候是两家一块灭亡,而咱们要是答应了,虽然说有些对不住姨妈,可以后咱们家起来了,也能接济姨妈一二,这是最好的法子了。”宝钗握着薛太太的手给她力量:“妈,咱们不说谁又知道这事,就算是有愧于姨妈,可以后咱们想法子补偿,总比两家一块落魄,咱们一起要饭的好吧。”
说这话的时候,宝钗心头一片的火烫。
贾家,她心内冷笑,前世贾家的下场仿佛又出现在脑海当中,贾家抄家以后,贾家人对她的辱骂苛责,她那好婆婆对她的苛待殴打,宝钗都记得死死的,一下都不敢或忘。
贾家人指责她一个商家女妄图嫁入贾家,攀权附贵,又岂之她薛氏宝钗的心愿,她从来便没有奢望过贾家那个凤凰蛋子,若不是那时候哥哥获罪,眼瞧着就要杀头,而宝玉那玉也丢了,整个人痴痴杀杀的,贾家逼着她去冲喜,她又怎么会嫁给那么窝囊又不负责任的男人。
真以为她占了贾家多少便宜?
若不是她薛宝钗撑着,就贾家那些软骨头的人,早在贾家抄家灭族这后便活不下去了,尤其是她那对好公婆,一个迂腐一个贪心不足,要不是她费尽心力的四处省钱,后来又带着几个留下来的丫头做针线,做小买卖,恐怕,那两位早饿死了。
可便是如此,她也没落到一点的好处,最后,她的儿子还是被他们给害死了。
提起贾家,宝钗便是一腔怨言,如今,即能用贾家来换取自家的荣光,宝钗又如何不取。
第三十八章 宝黛相见
薛太太是王家教养出来的女儿,王家那来自骨子里的自私自利她也没少什么。
表面上,薛太太是听从宝钗的劝导才接手探听贾家消息的任务的,实际上,与自家的荣光比起来,一个姐姐真不算什么,更何况,薛太太闺中便与王夫人不和,姐妹俩的关系并不如表面上那般融洽呢。
在薛蟠回来时,母女两个已经把大事商量定了,在薛蟠哀声叹气中,薛太太把他拉到身旁,一迭声的叹道:“我的儿,与你的爵位比起来,旁的人什么都不是,你莫再愁闷这件事了,咱们应下就是了。”
“只是?”薛蟠还是很重情义的,总觉得用坑害姨母来换取自家的荣华有些不地道。
“我儿,你当陛下真拿贾家没法子了,便是我们不去做,那皇家手中的秘探也不是摆着好看的,只是陛下看陈小公子替我们求情的分上才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若我们不抓住,以后惹恼了陛下并陈家,我们恐再无翻身的余地了。”
薛太太仔细的给薛蟠分说明白。
薛蟠虽然还有些别扭,可他刚得了爵位,还没有来得及享受爵位带来的荣光,没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自然不乐意撒手,再想想,反正贾家那位只是自家母亲的姐姐,自己又没有见过她,管那么多作甚,有那劳什子功夫在这里愁闷,倒不如索性放开手去做。
薛家三人将事情商量定了,便开始做起了进京的准备。
在宝钗看来,进京宜早不宜迟,即是陛下开恩给了爵位,薛家便该好好的做出个样子给陛下看,证明自家没有辜负陛下的恩典。
因在热孝中,宝钗也不方便会友,均写了书信递到同窗家中,讲明了自家要进京,向各位同窗道别。
并且写了信往扬州邮寄出去给黛玉,说明自家进京,进京之后会写明地址给黛玉,教黛玉莫再往这里投信,免得收不着还要退回去。
同时,宝钗还和薛太太开始遣散家中一些下人,又开始叫人买了金陵的特产,准备进京时走亲用。
拉拉杂杂的准备了好些日子,终于百日热孝期过了,薛家就要进京。
这一日,宝钗才和薛太太商议要走哪条路线进京,是走水路还是陆路,便听到家中下人说邮局的人送来信件和一些从扬州寄来的物什。
薛太太赶紧让人抬进来,却原来是黛玉和林如海寄来的信,还有林家送来的一些扬州特产。
拆了信瞧,竟是贾家老太太打发人接黛玉进京,林如海念着黛玉没有兄弟姐妹扶持,再加上她兄弟母亲去世后,她整日悲痛,身子却发的瘦弱,便想叫她出去散散心,便同意了,哪知道老太太打发来的均系仆佣,没有一个主子来,倒是叫林如海有些作难。
他原还有些生气,后来一想贾家那两位舅兄都是有官职在身的,不便离京,家中小辈也只有一个贾琏还精干些,只怕家中琐事也少不了他帮忙周旋,恐怕也是离不开,下剩的那些小辈都还没有长成,哪里能千里迢迢来接人,便也看开了,只把黛玉交给仆佣到底是不放心的。
正巧听人说薛家不日就要进京,想及和薛家平时里也有书信来往,黛玉和薛家姑娘一来二去竟成了笔友,便打起了让黛玉和薛家众人一起进京的主意,因此上,便来了这两封信。
林如海信中字里行间尽是托付,而黛玉文字间有一种雀跃和欣喜,那是一种对慕名多日的朋友相见的欢喜,纯真而又热烈,教宝钗读了信心下好不羡慕,不管怎么说,前世的黛玉便是纯粹的,那种一直活在自己理想中的女子,百折而不悔,今世黛玉还是这般的透净,宝钗是极羡慕黛玉这种恣意的生活状态,只她是做不来的。
咬了咬唇,宝钗想及黛玉进贾府后的情形,私心底下也有一丝心疼。
后把信折好收起来,心内冷笑,不管怎么说,便是为了护住黛玉这番纯粹,她也会尽力保她周全的。
因着林如海的托付,薛家的行程延迟了两日,这两日,便是采买了一些黛玉用的物品。
虽然薛太太和宝钗都明白林如海定会给黛玉准备随身之物,只是林如海到底是男人,如今林家没有女主子,难免细节上疏忽一些,便尽心尽力了准备了一些黛玉或可用得着的物什。
宝钗对于黛玉是了解的,她一样样看过采买的东西绝对会合乎黛玉的心意。
想及黛玉前世时在她和宝玉成婚时惨死,宝钗说不出来的酸痛愧疚之情,虽然嫁给宝玉并不是她情愿的,可到底是因着她黛玉才去了的,这一世,宝钗是打定主意要补偿黛玉的。
这般等薛家动身的时候已是秋日,一家子拖家带口坐上运河的船只,因着这次搬家有可能不再回金陵,薛家把家什都搬去了不少,这船也雇了约有七八条,一路上遮风挡日的倒也显的浩荡。
不知不觉间到了扬州,才进码头便见到许多人站在码头相迎,薛家的管家先下船去问了,得知是林家人,便回了薛蟠,薛太太带着宝钗也上了岸。
岸边林如海带着瘦瘦小小的黛玉上前,黛玉还是先世那般娇娇怯怯的模样,只是若仔细看她的眼神,却发现通透明净,还带着几分坚毅和果决,便知她也不是那等心性弱小之人。
宝钗忽见故人,竟是呆了,直勾勾盯着黛玉瞧。
“这便是林家姑娘吧。”薛太太拽拽宝钗,上前一步扶起欲要行礼的黛玉:“当真是长的标致。”
黛玉起身,看到宝钗时也愣了片刻,方小声道:“这位姐姐我似是哪里见过。”
宝钗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才对,只薛太太笑道:“这便好,你们姐妹怕是前世的缘份,竟是这般合意投缘,以后啊,你们只在一处顽,宝钗有个能说得上话的,我也放心了。”
林如海抚着胡须笑着点头,又拉过黛玉嘱咐了几句,这才让管家把给黛玉收拾的随身物品搬上船,并有林家送去贾家的许多东西,自然,那些物件并没有放到薛家船上,林家自然是雇了船只跟随的。
第二卷
第一章 称呼
“薛姐姐,我下这里。”
黛玉把白子放好,俏皮的看着宝钗,想看她怎么破自己布下的局。
宝钗笑笑,透过窗子远远看到繁忙热闹的码头,哪里还有什么心思下棋,把黑子随意放置:“这次我输了。”
黛玉应是看出宝钗心思没在这上面,便让丫头把棋子收起来,她也朝窗外望去,看了好一会儿才恹恹道:“这便到京城了,只不知外祖家是个什么样子。”
黛玉神情有些忐忑,宝钗知其原由,林如海也是新派人物,对女儿的教养自然和旧派之家不同,黛玉自小便当男儿教养长到如今,闺阁那些规矩倒真是不熟悉,她许是心中害怕到了贾家被管束的紧了吧。
宝钗笑着安抚她:“你也不必担忧,林姑父交了信给我哥哥,让他代由交给老太太,只说你住在贾家,一切使用都是自己家的,另说让你于京都上学,林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