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美人也曾养育过小公主……”
…………
青年听完王内侍一通细数,略一沉吟,就做出了决定:“朕想,还是把二娘送去东边院子吧……”
东院是萧妃住所。
王内侍闻言一愣,他想过圣人可能会把二娘交给刘美人或者郑美人养,就是没想过他会把二娘交给萧妃……
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二娘生母韦婕妤与萧妃一向不和,她孩子交给情敌养,真没问题吗?
二是,萧妃刚刚生下四郎不久,如今已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了,如果再收养一个女儿,哪有那么多精力呢?
但李治显然对这两点根本不担心。
“就这么定了。二娘日后就记萧妃名下吧……”李治一挥手就事情给定了,让王内侍立刻去东宫,把二娘一应物品都搬到萧妃院子去……
“谨遵命……”
李小九陛下比较喜欢小公主这件事,几乎是宫中公开秘密,如今宫中惟二两个小公主都成了萧妃女儿,要命是她还有一个儿子!
王内侍几乎可以想象出,这道旨意一下,萧妃气焰将升到多高一个程度!
皇后日子是越发难过了……
王内侍暗叹着离开了两仪殿。
李治又开始细看已经翻了一半则子,这是一份礼部呈上来则子,内容是要求政府部门改名称,所有带‘治’字都要改,用以避讳帝名讳。
这是一个信号。
是老臣们表示要向帝臣服试探信号。
非常好!
作者有话要说:小九儿要加油哦,赶紧站稳脚跟去救你家吃货吧=。=
第167章
第十二章蛰伏5
对于避君讳这件事;李治非常重视;还准备专门下诏讨论了一下先帝时是怎么个做法……
先帝名讳是两个字,而‘世民’二字都是十分常见字;实不好避讳,所以当初做法是避双不避单。
而李治是单名;他名讳是必然要避讳。
这事既然提到了先帝,老臣们都有些激动,纷纷回忆起李二陛下当年英姿来;趁势暗示了一堆要帝学习先帝虚心纳谏之类废话。
李治想要打断话题都不能,只能给辅臣们使眼色……
可惜长孙舅舅似乎正走神,没能受到小外甥眼波……
而刚回京拜相英国公李世勣到底是武将出身,十分敏锐地接收到了圣人求助信息,立刻跳出来表示为了纪念英明先帝,同时为了报答帝知遇之恩,他决定将自己名字改为李绩。
此话一出,众人一阵哗然,再也没心思提进谏事了……
英国公这一手示好,等同是表明了军方对帝态度,让朝中大部分还观望局势老臣都纷纷倒向帝。
李治十分高兴。
作为回报,李治低调万寿节之后,加封了舅舅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同时,又把李绩封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朝中除长孙相公以外权势重第二人……
而原东宫一干臣属也借着这次东风进了中枢,原太子少师于志宁晋为侍中,太子少詹事、兼尚书左丞张行成为兼侍中、检校刑部尚书,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摄户部尚书高季辅为兼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太子左庶子、高阳县男许敬宗兼礼部尚书……
自从李二陛下留给李治这套工作班子进了中枢后,李治顿感办起事来掣肘感少了许多。
但是好景不长,很就有人开始向李治上弹劾则子。
做官做到中枢,有几个手上不粘点违法乱纪事?!
就算是德高望重于志宁老爷子,家里也是乌七八糟,出了不少龌龊事……
这是大世家大家族通病,就算是自身洁白无瑕,有时也会被亲族所拖累。
但于老爷子毕竟只属于清流,针对他人不多,把他弄下来也没多大用处。
而张行成、高季辅之流,跟随李治时间都比较短,说实话这些人其实是倾向于中立,他们身后牵扯也太多,那些人也不好太得罪这些中立官员。所以,这些人所受到冲击也跟与老爷子差不多。
至于李小九陛下倚重长孙无忌和李绩,都是不好惹人物,找他们麻烦跟找死差不多。
但还是有不怕死人敢捋虎须,居然上书状告两人有谋反之心,来试探李治。
李小九陛下可不是吃素,收到弹劾奏本连看也不看一眼,就立刻把胆敢试水家伙给咔嚓了,以示对舅舅和重要辅臣信任之心。
一击不成,那些人又把弹劾方向对向了长孙无忌手下小先锋褚遂良和东宫旧臣许敬宗。
两人把柄不少,真全部落实话,那不死也要重伤了。
李治费了很大力气,才把一堆弹劾则子压下去,后只拣了两桩较小罪责,将褚遂良和许敬宗二人贬出京做刺史去了……
李治虽然不待见褚遂良,可不得不承认老褚是个执政经验丰富,很有治国能力臣子,少了他一个,他舅舅帮他干活时候确实吃力了不少……
而且这货敢于放炮,有他朝中,打口水战总能站道德制高点秒杀别人!
而许敬宗虽然不如褚遂良有能力,卖弄口舌上也有一套,属于温柔一刀。而且他礼部也是很有作用,至少某些问题上还可以帮他这个圣人出头,说些圣人不可宣之于口话……
两人被贬给李治和长孙无忌带来了一些麻烦,但大麻烦接踵而来……
贞观二十三年八月,就吵闹了好几个月大臣们拟好了李二陛下谥号、庙号,也选好了灵柩入葬昭陵日子,晋州地区却发生了大地震,死伤人数上万,房屋倒塌是不计其数……
地震消息传到长安后,朝野俱惊。
李二陛下当政时候,全国各地也不乏天灾**,可这么大地震却是全所未有。
李治毕竟执政不久,对于这种突发事件应对经验不足,乍逢天灾也有些慌了手脚,还好长孙无忌和李绩还压得住阵脚,立刻召集各部商议救灾事宜。得询当天就派了特别使者前往晋州察看灾情,同时派遣军队押送物资准备赈济。此外,李治亲自下旨免除晋州地区两年税赋苛捐,并开了私库给每一户受灾百姓三匹绢以示抚慰……
但是,地震后第三天,晋州再次发生强烈余震,这次死亡人数不比初报上来少,连朝廷派去特使队伍也有不少人受伤……
李治长安每收到一份晋州来急报,就焦躁一分,不过十几天时间竟生生瘦了一圈。
长孙无忌比李治也好不了多少,他几乎是没日没夜盯着政事堂人,加班加点处理救灾事……
李绩也不轻松,他从李二陛下当政起就一直外带兵戍边,直到李治当上了太子才回长安,那时也只是挂个兵部尚书名,根本没进中枢。
如今他骤然拜相,行事作风又与长安上层权贵格格不入,做起事来难免力不从心,事半功倍……
但不管怎么说,经过众人努力,地震事总算妥善处理掉了,长孙相公甚至提前买通钦天监人,对于这次地震做了合理解释,免得又被有心人借口生事……
八月末,李二陛下灵柩终于被送进昭陵地宫,与已经里面等候了十几年长孙皇后合葬了。
李治又扶棺恸哭了一回,勉强支撑了两天,终于病倒了……
他从小体质就弱,自从李二陛下重病以来就没过上一天放松日子,每天不是悲痛、愤怒就是焦虑、紧张……
这近一百多天时间里,他愣是把出生以来没吃过苦都吃了一遍!
圣人这一倒下,朝上某些人心思又开始活络了……
当长孙相公收到好几封围殴藩王请封则子时,他就知道,引蛇出洞时机到了……
……………………………………………………………………………………………………………………………感业寺分割线………………………………………………………………………………………………………………………………………………
自从杖毙事件后,感业寺里小尼姑们都变得异常乖顺。
没有人再浪费粮食,也没有人再哭泣了——即使要哭,也会趁着夜深人静没人听见时候,再偷偷地哭。因为这里,没有人会因为你柔弱就对你起怜惜之心……
对吴诩来说,不用天天听妹子哭泣也许是件好事。
而那天杖毙三个妹子之后,金美人私底下不知跟主持师太说了什么,结果从第二天起众人伙食有了很大改善,从定量分配变成了自助餐……
小吴同学终于可以把饭舀得冒尖为止了!
饿肚子日子一去不复返咯~~~~~~~
另外还有一件事也值得一说。
就是她们这帮被迫出家为先帝守节小尼姑们终于有法号了……
这虽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事,可总比每次叫妹子们宫里时封号,徒惹人伤心好些。
如果除开某些不良因素,吴诩觉得感业寺生活还算过得去,真比当初她去过冷宫强多了……
当然这些不良因素似乎只针对她一个人而已,其他妹子倒没有这方面困扰!
难道是她这张脸惹得祸?
真是要了卿命了!
……………………………………………………………………………………………………………………………………………………骚扰分割线…………………………………………………………………………………………………………………………………………
“水镜、水镜……啊呀!你等等我啊……”
一大早就可以看到壮硕静心师太双手各拎着一个巨大木桶,健步如飞地追着一个小尼姑跑。
两人所经之处,鸡犬不宁,人*兽退散……
那个被唤作‘水镜’小尼姑,不用说正是小吴同学。
她手上也拎着一个小木桶,跑得飞。
但是,很小短腿吴小诩就被静心师太给追上了……
“水镜啊,今天又是你负责挑水吧?我来帮你好不好,嘿嘿……”静心师太一脸谄笑,拦住了小吴同学。
尼玛又来了=___=|||
吴诩抚额,无奈道:“不用劳烦您了……”
她只是不会挑水而已,又不是拎不动水!
而接受眼前这位帮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她这种不哭不闹吃得了粗茶淡饭干得了重活累活耐操品质,吴小诩甚得寺中师太们青睐,有事没事总叫她跑腿。
而那位静心师太,但有时间就紧盯着她,那热切粘稠视线,每每看得吴诩起一身鸡皮疙瘩……
不过,这位师太也没对她做什么奇怪事,甚至每次都能帮上不少忙……
“哎哎哎……我来我来……”一看吴诩开始费力地摇水井边上木轱辘,静心就急忙丢下水桶跑去帮吴诩拉井绳。
有了一个强有力劳动力帮忙,吴诩很就完成这天‘把水缸装满水’任务。
也许是看师太帮忙份上,小吴同学这天也没有向人甩脸子。
休息间隙,静心就开始唠唠叨叨请教吴诩宫里面事。
吴诩想不到着她也这么八卦,倒是有些好笑,看来只要是女人,就没有不八卦!
只是她后宫待日子实少得可怜,基本上没有什么鲜八卦可聊,只是把当年她掖庭宫日常起居之事简略地向静心说了一些……
静心显然不太满意,皱眉道:“宫中生活居然这样寡淡?我怎么听说……”
“停停停……”吴诩连忙打断静心话,没有好气地道:“我说只是我个人生活……”
“至于其他小娘子……那倒是相当精彩……你想听什么跌宕起伏剧情,不如找水月聊聊吧……”水月是金美人法号,这名儿起,吴诩都不知道该怎么吐槽=。=
听到这话,静心居然露出一抹称得上是淫邪笑容,死死盯着吴诩道:“不对啊……有一件事你肯定知道,但你没说……”
吴诩莫名其妙:“什么事?”
“侍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