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先生请赐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娘正气在头上,哪里顾得这许多?
  她一把拉起环月,带上三个丫头,头也不回地回房了。
  见着七娘的背影渐行渐远,朱夫人长长叹了口气。
  周嬷嬷扶上她,愁道:
  “大夫人这是何必呢?”
  朱夫人只朝她摆摆手,弱声道:
  “快!你快跟去看看,几个小丫头不稳重,你多盯着些。”
  周嬷嬷一怔,匆匆行过一礼,便忙追着七娘而去。
  她这才松了半口气。
  到底是血脉相连的母女,朱夫人再生气,又哪能真不管七娘呢?
  待周嬷嬷去后,朱夫人遣了众人,只独自坐在案头。
  她长长舒出一口气,对于自己的安排,似乎也很是安心。
  谢府这头闹得不可开交,可黄州那处,虽平静和气,却自有一番凄清之态。
  初入黄州时,王家的船途经赤壁。
  那时恰是春日,逢着涨水。江水连连卷起,不住地拍打着赤壁。三国旧地,一片萧索苍凉,正是大江东去浪淘尽。
  从前,苏东坡亦是被贬黄州,情景感怀之处,倒与王家无异。他曾作下词赋几章,若搁在过去,绍玉只道拈酸矫情。现今读来,才觉出其间意味。
  自那以后,绍玉除了种花作文,闲来无事,也总爱独乘一舟,往赤壁游览。
  这日,他雇了方小舟,背却父母家人,自往赤壁去。
  小舟随波晃荡,与从前在汴京常乘的游船不同。
  游船平稳,饮酒作乐自是极好的去处,可难免淡了游湖意趣。从前绍玉总想,偏要摇曳不平的才好,奇绝妙处,断非游船可比。
  只是,来黄州的时日长了,难免遇着风大的时候。波涛翻涌,小舟将行不稳,人在舟中歪歪倒倒,可谓惊险至极。
  到这等境地,绍玉方才明白,有游船时,小舟是意趣;如今乘不上游船,座下这方小舟,便成了无可奈何。
  他且上舟去,只见身披半旧薄绸长衫,衣摆曳地,绳绦松松系在腰间。
  绍玉自来玉容清朗,发髻亦规整梳了,虽无紫金冠儿,却依旧见出十分雅贵。他盘坐在船头,背靠船舱,一腿屈起,手臂只闲散地搭在膝上。
  现已入夏了,水涨船高,江水荡然汹汹。漂泊无依之感,倒比往日更甚。
  舟中除了老艄公,还有一煨酒小童,是艄公的孙子。他约莫十来岁的年纪,肤色黝黑,身着粗麻短衣,袖子与裤腿皆卷起半截。绍玉看他时,他亦对着绍玉咧嘴一笑。
  初来黄州时,绍玉直直地看不惯。若在汴京,王家的粗使下人都比这文雅些!
  可时日一长,雇舟的回数多了,他与这小童也渐渐熟络起来。遇上心绪好的时候,绍玉也能玩笑打趣几句。只道黄州偏远,人情质朴,也就不再计较文不文雅之事了。
  绍玉倚在船头,看了眼小童煨酒,又望向奔流的江水,嘴里喃喃念道: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这正是苏东坡《前赤壁赋》的句子。
  小童闻着,递了盏浊酒上来,笑道:
  “小郎君是读书人,说些话来,我总是听不懂。”
  绍玉接过浊酒,自饮起来。从前吃酒,多是要筛一回的,眼下也顾不得这许多了。
  小童见他不说话,心下好奇,追着问:
  “小郎君适才说的,是何意呢?也说来叫我长长见识!”
  绍玉笑了笑。这个小童,机灵热情,什么都好,就是话多,问起事来没个完。
  他望着江面,方道:
  “该过去的过不去,该忘却的忘不了。”
  小童一时有些懊恼,只挠着头,蹙眉道:
  “怎么小郎君一解,反倒更不懂了?”
  绍玉见他模样,哈哈大笑起来,连带着摇橹的艄公,亦跟着发笑。
  那艄公又向绍玉道:
  “小郎君适才念的,可是东坡居士的《前赤壁赋》?”
  绍玉一愣,不由得多打量那艄公几眼。
  他不敢怠慢,只抱拳道:
  “老先生是读书人?”
  艄公笑起来,苍白的胡须亦跟着颤,只道:
  “哪是什么读书人?从前东坡先生游览赤壁,亦是我摇的橹啊!那篇《前赤壁赋》,正是在此舟上作的。”
  艄公放慢摇橹的速度,一时回想起那夜。
  他指向小童,接着道:
  “那一年,我也就是他这个年纪!东坡先生与友人饮酒赋诗,许是吃醉了酒,不觉将这篇《前赤壁赋》念了许多回。我那时顺耳听来,也就记下了。不想一记,就是这么多年。”
  他叹一口气,接着道:
  “如今,他人也不在了。我连年在这赤壁来回,往来渡客,念的皆是他的诗文,不得不为之感慨啊!”
  艄公说罢,满是皱纹的脸上,倒见不出悲喜。大抵年岁大了,做的又是渡人的生意,迎来送往,什么样的人也都见过,什么样的事也都经历过。
  听他言语,绍玉心中一番感慨,油然而生。他遂起身,朝那艄公作了一揖。
  艄公一时不知所措,一手扶着橹,一手要去扶绍玉。
  绍玉恭敬道:
  “老先生原是渡过东坡先生的,晚辈眼拙,失敬失敬。”
  若是从前,绍玉岂会为这样的事心绪难平?那是陈酿那书呆子能干出来的!
  可偏偏,二人皆是被贬至此。所谓同病相怜,大抵是这般境况。
  绍玉常来雇舟,艄公还从未见过他这个模样!艄公遂连连摆手,只道不敢当。
  “小郎君言重了!”艄公道,“不过是个谋生的活计,从前渡他,如今渡你,又有何不同?”
  是啊,又有何不同?在艄公眼中,俱是过客罢了!
  似这等千古风流人物,如今周郎何在?东坡何在?
  前人如是,又何况乎自己?
  思及此处,绍玉一时释然,前些日子的愁苦,也只付之一笑。
  他又缓缓坐下,靠上船舱。手边一把杜鹃,是他自家中带来,以做佐酒装点。诚如他信中所言,艳红似血,盈盈可爱。
  他转头看向那把杜鹃,徒然叹了口气。纵使释然,有些东西,却依旧不能轻易放下的。
  忽而,他只觉面上扑了两滴水,不提防间,已扑了满脸。
  绍玉蓦地抬头,原是落雨了。
  煨酒的小童倒也伶俐,忙自船舱抓了两件蓑衣,一件给了艄公,一件给了绍玉,一面又护着绍玉往船舱去。
  遇着这样的天气,也不得不败兴而归了。一时又有风起,小舟晃得比往日厉害,绍玉只觉头晕。
  艄公忙着摇橹靠岸,一面道:
  “小郎君,可坐稳了!孙子,照看好小郎君啊!”
  小童见惯了江上风浪,倒是一副处变不惊的模样。
  见绍玉面色紧张,他方打岔道:
  “小郎君,听闻你是从汴京来的?汴京是帝都,听闻可热闹了,你与我说一说可好?”

  ☆、第二百七十章 望江东5

  骤然听闻“汴京”二字,绍玉只蓦地勾起心事来。
  那小童年幼无知,童言无忌,哪里知晓其中原委?不过想见识见识,回头与玩伴吹嘘,也好说自己是见过世面的!
  绍玉自来是不避忌着提汴京的,况且今夜悟得些道理,更是怀念多过愁苦。
  纵使王府落魄自汴京而起,可在他眼里,汴京依旧是那个亲朋遍地,故友成群的汴京。那里有他十几年的悲喜,十几年的故事,又如何能以怨相对?
  外面的雨势渐小,绍玉也缓过心神来。
  他遂向小童笑道:
  “说起汴京,最得趣的,便是上元节了。”
  那小童向前倾身,生怕听漏了一字半句。若非他不识字,只怕要拿笔墨记述了。
  他向绍玉道:
  “上元节么,我们这里也过的。张灯结彩,很是热闹,也不知汴京是个什么境况?”
  绍玉思忆起历年的上元节,嘴角扬起浅笑,似乎周遭一切,尽可以融在他的浅笑之中。
  他方道:
  “汴京的上元节,通宵达旦,三日不绝。陛下带着宫嫔,亲临宣德门赐酒。各色灯盏盈盈眼前,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皆是司空见惯的。更有硕大的机关灯,灯中行人游走,瀑布生烟,如梦似幻,只道置身仙境一般。”
  那小童听得目瞪口呆,直直不敢相信。
  绍玉接着道:
  “那一日,城中小娘子倾城出动,头戴蛾儿雪柳,身着月光衣,婉转清丽,也不避人。更有大家氏族,兴致颇高,还在街上筑台观灯。百姓围观成群,只堵得街道水泄不通。”
  “筑台观灯?那得多费银钱啊!”小童张大了嘴,“小郎君真见过?”
  他便是那台上人,又何曾没见过?
  绍玉神情忽而有些黯淡,只点头道:
  “见过。雕栏画栋,很是气派。”
  那小童神情放光,便似自己见了一般。
  他又缠着绍玉问:
  “那节后呢?”
  “节后……”绍玉默了半晌,遂道,“墙倒众人推,俱是拆了!”
  那小童一张小口,越长越大,直能塞下两个松花蛋!
  他惊得发颤,道:
  “是怎样的人家,竟想出这般的消遣法子?”
  绍玉缓了缓神色,道:
  “一户姓谢,另一户,姓王。”
  小童点点头,忽一个激灵,似乎想起了什么。
  他直直看着绍玉,惊道:
  “我记得,小郎君也姓王,敢是他家亲戚么?”
  绍玉心下一抖,一时晃神,只敷衍道:
  “凑巧罢了!”
  小童方才的兴致已提到头顶,绍玉此言却似一盆冷水,直浇败了小童的猎奇之心。
  小童一时讪讪,只撅着嘴,对他的回答很是不满意。
  绍玉见他这个模样,无奈之中,又有些想发笑。大抵小儿心思单纯,又爱热闹,见着这繁华胜景便心向往之,又如何知晓其间的利害?
  绍玉方到:
  “好了,天高路远的,又想什么来?”
  那小童双手托腮,一脸期盼,望着船舱外的天,喃喃道:
  “也不知何时,我能去汴京看一回灯。”
  绍玉笑了笑:
  “也没甚么好看的。”
  见雨势渐小,只偶有几丝细雨飘零。绍玉探出头去,朦胧月色,微微细雨,便是此时了。
  他忽而心有所感,转头向小童道:
  “倒不如这一轮明月来得天然。”
  不多时,小舟已安然靠岸。
  艄公渡了一辈子的人,再惊险的时候,也都渡过来了,何况忽这点风雨?也只有不常乘舟的绍玉,蓦地被吓着。
  细雨还在飘,艄公将蓑衣借予绍玉,只让明日还来便是。绍玉道过谢,遂往家中而去。
  一路上,他悠闲行路,倒并不急着避雨。就着满怀的月光,学了个“一蓑烟雨任平生”。
  黄州的夜,清幽而安宁。而汴京,却总是一番焦躁不安。
  谢诜披了件薄衫子,挑灯作文。金兵之事,刻不容缓,明日早朝便需将退敌之策呈上。
  夏夜的寒意是不易察觉的,谢诜咳了两声,这才兀自紧了紧衣衫。
  朱夫人打帘而入,手中捧着一盅赤豆糊莲子羹,热气腾腾的,正合适宵夜吃。
  谢诜不大吃甜,朱夫人遂特意嘱咐了厨房,糖水糖浆皆不必用。因不放心,她又自己去盯着。
  而此时的谢诜,一心只在折子上,却顾及不到饥饿。所谓废寝忘食,许是如此。
  直到朱夫人渐行渐近,他闻着赤豆的浓香并莲子的清香,才觉饥肠辘辘。
  谢诜抬头看了看朱夫人,对她微微一笑,也不必请,他自吃起来。还有什么,比夜里一碗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