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小远抬头望去,看到了大殿屋顶上镀金的滴水檐,忽然脑中闪出一个求生之念,立即站起,飞速窜进大殿。
五宗众人见他做出这个举动,都感到奇怪,但随即看到金罩修罗场停在殿外一动不动,心中便已了然:大三千灭谛拳法具有毁天灭地的恐怖威力,倘若向前直冲,则佛觉寺雄伟神圣的大殿,千年的基业,就要毁于一旦了。
这一着可谓剑走偏锋,所有人都没想到,但恐怕也是抵御这无可抵挡的霸道神功的唯一法门了。
金罩修罗场原地盘旋,发出呜呜的呼啸声音,似在怒吼,陆小远站在殿内,一动不动的望着。眼看陆小远和心止已成僵持之局,五宗群雄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一时间议论声、抗议声、怒骂声响成一片。
心止使出大三千灭谛拳法之后,另外二人的输赢已经无关紧要,心澈在旁观战,忍不住怒道:“小贼,你拿本寺的宝殿做挡箭牌,太也卑鄙无耻了!”
观战众人倒有一大半心想:“这小子为了保命而出此下策,倒也算不上卑鄙无耻。”不知怎地,看到陆小远以此法阻住修罗场的攻势,众人暗里对他还有些钦佩之意。
陆小远放声叫道:“心澄和尚,小爷可没出佛觉寺,算不得小爷输吧?没关系,大殿、后殿、龙树院、舍利院、般若堂、戒律院,还有你的生灭院,还有后寺的罗汉塔林,我挨个去走一遭。”
众僧面面相觑,心想如果心止一路推进,本寺就要化作一堆碎砖烂瓦了。
唐妤笑道:“陆大哥,你逛完这一趟,佛觉寺就没啦。能做这千年古刹的最后观光客,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
数千道目光的注视之下,修罗场缓缓收缩,卷起大片烟尘,这是心止在收转神功。
张恒站在心止后方,见陆小远冲自己连使眼色,知道他是要自己出剑进攻,此刻是心止最为虚弱的时候,二人前后夹攻,或许能取了心止的性命。
见陆小远的“断浪斩”已经劈出,张恒的凝霜雪僵在半空,心中有个声音在不断告诉自己:“我是正道弟子,我是正道弟子,为了蒙冤受屈之人跟五大门派对抗尚且说得过去,但怎能对正道前辈猛下杀手?”
他内心挣扎之际,断浪斩剑气已经劈进滚滚的烟尘中,便如泥牛入海,再无声息。
烟尘散去,心止站立当地,并未被剑气所伤,他怔怔的盯着陆小远,忽然大喝一声,身体前倾着急速冲入殿中,同时掌心真气凝聚出一只急速回旋的金球,准备击向陆小远。
张恒使一招截手九式中的“一线天”,寒冰剑气斩向心止的后背。
心止速度不减,身体向右一偏,剑气擦身而过,从一座铜鼎中央穿过,但听得“嗤”一声响,铜鼎并无异状,心止凝目细看,发现铜鼎上多了一条细缝,细缝处有一层薄薄的寒霜。
只因剑气太快,又薄如蝉翼,将铜鼎切成两半,铜鼎的上半部分却不落地,仿佛是完好无损。
凝霜雪中熔炼了冰龙寒晶,已经成为威力天下第一的神剑,张恒这一剑使出了全力,又将凝霜雪的冰灵之力发挥出十之七八,虽然铜鼎也是特殊材料铸成,强过百炼钢,也当不住剑气的一削。
心止将真气金球甩向陆小远,随即回身一掌,舍卫金盾将殿门挡住,防止张恒的剑气毁坏大殿中的物事。
第二百三十一章 决战(5)
殿中有十六根镇殿柱,又有桌椅板凳、香桌佛像,陆小远绕来绕去,心止身法虽然比他敏捷不少,却也捉他不住。
座椅板凳,尚可毁坏,身为佛教门人,佛像却万万不能毁,镇殿柱起支撑作用,更不能稍有震动。心止一生诛灭妖邪魔族、与佛觉寺作对的武道门派无数,手下从不容情,这还是第一次这么窝囊的跟人动手。
他心中怒发欲狂,手上却要谨慎小心,过不一会儿,总算是将陆小远逼入一角,见陆小远的腾挪之地没有多少,长出了一口气。
正要猛下杀手,背后一阵寒意袭来,自是张恒破除防御,追来助战。心止知道他神剑厉害,之前一直防着他近身相博,此刻要专心对付陆小远,也顾不得他是帝会派门人,杜云山爱徒,回身一掌,“破碎须弥坛!”,再不容情。
这门武技的摧毁力极强,张恒剑尖尚未碰着心止,一股有质无形的气劲当胸袭来,他气息一闭,在空中翻个跟头,栽到了地上。
陆小远叫道:“小白!”他这时也红了眼,一招“生死同命”,刺向心止的左侧。
心止感到一股凌厉的杀意,他看出这一剑若刺中,自己绝难活命,当下运掌抵挡,陆小远不待青铜剑和他掌力相交,一跃而起,头下脚上,刺向心止的顶门,心止举掌上托,挡了个空之后,立刻回手防御背后。
他只道陆小远落在自己背后,便要刺自己后心,岂知陆小远却没进攻,他落地之后身形一转,横削心止后腰。
这一招青华起名“为所欲为”,不重剑招,只重剑意,绕着敌人行动的轨迹之上,随机挑几处进攻,陆小远本人事先也不知进攻哪里,心止如何猜得到?
心止百忙中俯身闪避,岂知青光一闪,横削转为斜撩,剑尖直指心止的咽喉。
心止出掌欲挡,不料他立身不稳,再加上心中微乱,经脉运转有些偏差,一掌拍出,气劲正中陆小远小腹,陆小远闷哼一声,长剑仍指在了心止的咽喉上。
心止站立当地,与陆小远对视,如石雕般一动不动。渐渐地,他的脸色转为灰白,虽然竭力克制,脸上的肌肉还是抽动了一下。
五宗众人这时都已进殿,见心止被陆小远制服,震惊不已。若非亲眼所见,众人决不能相信。
一来是张恒出剑进攻,吸引了心止的注意,替陆小远赢得了先机,二来青华的同归剑法确实精妙绝伦,陆小远一占先机,接连抢攻,心止在数招间竟无法反击,以致于遭逢败绩。
陆小远中了心止的一掌,脸色惨白,嘴角沁出鲜血,他五脏六腑直欲碎裂,剧痛攻心,全凭着一股不屈的精神挺着。
他勉强笑了一下,道:“和尚,你不是说。。。。说。。。。这是偏门外道的剑法么?还是打赢了你正宗。”抬起手臂,挥向心止,尚未碰着心止,他再也支持不住,力气散尽,摔倒在地。
心止忽觉脸上微微一凉,被陆小远的五指扫了一下。刹那之间,他万念俱灰:陆小远倘若神完气足,这定是一记耳光打在自己脸上,虽然他力量耗尽,这一下无声无息,毕竟还是打中了自己,别说观战高手目光老到,瞧得出来,便是无人看见,自己内心这一关,如何过得去?
他怔怔瞧着趴在地上的陆小远,这时自己轻轻一掌,便能送他归西,但这一掌若是拍出,乘人之危偷袭暗算,自己也就没脸称雄了,因此虽然很想杀陆小远,却始终抬不起手来。
整个大殿之中安静的一根针落地都听得见。过了半晌,心止缓缓抬步,往后殿走去。
他在众人面前时,总是庄重威严之中夹着一丝冷意,令人不敢对其稍有不敬,这时脊背佝偻,头颅低垂,仿佛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哪有半分执法长老、天位高手的气度?
心澈望着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的二人,叫道:“这正是要他们性命的好机会,不能纵虎归山!”
话音刚落,两道人影一晃而至,站在了五宗众人的对面,一个青袍散发,乃是青华真人,一个苍髯高大,却是杜云山。
跟着唐妤也站到二人旁边,怒道:“老贼秃,你找死么?动他们一个试试!”
杜云山森然道:“胜负已分,刚才陆小远不是手下留情,没杀心止么?出尔反尔,还算什么英雄豪杰!”
心澈怒道:“那是陆小远行奸使诈。他先是固守防御,消耗老衲真气,后来缩进大殿躲避心止师兄的大三千拳法,否则早就死上一千次了!”
青华淡淡道:“他们脑子够用,会审时度势,才能行使计谋,你没那个智力,就不要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了。”
心澈喝道:“五宗高手云集,凭你们两个再加上燕王军眼下在佛觉寺的人马,想阻拦我们,那是螳臂挡车!”
杜云山怒气勃发,喝道:“废话少说!哪个不服,来跟老夫比划比划!”他须髯戟张,双目圆睁,如天神般站立当地,凛然生威,众人一时间都不敢上前。
心观大师道:“阿弥陀佛,事先说好,若张恒和陆小远得胜,便暂且放他们一马。五宗高人尽数在此,不会食言。青华道长,杜先生,请将二位的高徒带走吧。”
青华和杜云山背起各自的弟子,往殿外走去。
心观大师道:“青华道长,五日之后,正道武人只要瞧见令徒,便不会手下留情。杜先生,到时张少侠若仍为了陆小远跟正道为敌,那么正道中人也将他视作邪魔妖人了。”顿了一顿,又道:“二位高徒受伤不轻,杏阳城中的本草通孙先生医术高明,二位不妨请他出诊。”
青华一言不发,杜云山淡淡道:“多谢提醒。”
唐棣向心观大师深鞠一躬,道:“大师,弟子此次为了救陆兄弟而来,期间不免多有冒犯,大师海涵。弟子日后若有机会,必当重登峻极山向各位大师赔礼道歉,希望不要为此恶化燕王军和各位的关系。”
第二百三十二章 杏阳城中(1)
青华和杜云山背负二人出了佛觉寺,燕王军将士将二人接过,用轿子抬下山去,来到杏阳城,寻了一家客栈。
青华和杜云山在城中打听着找到了本草通孙大夫,将他请到客栈诊治。此人神医之名,倒不虚传,开出两条药方,青华和杜云山粗通医理,接过来看了,药性与症状十分对应,便照方抓药。
喂药之后,二人又替各自的弟子运送真气,加速伤势的治愈。心观大师限定的是五日,五日之期一过,若陆小远仍在这峻极山脚下,那可就是自寻死路了。
青华将太玄浩气送入陆小远体内,忽然发觉他人虽昏迷,内息仍流转不断,一股温和醇厚的真气在他经脉间游走,所过之处,腑脏的伤势立时便好了几分。
青华便用太玄浩气限制那股真气的游走范围,只让其在伤处流动即可,心道:“素华师妹所说果然是真的,唉,凝思师侄为了小远,付出代价可太大了。”
过了一顿饭功夫,二人输送真气完毕。唐妤也在房中,见青华起身,道:“道长,我听陆大哥提起你好多次,他说你待他情深义重,还总是任着他的性子来,也不用规矩约束他,真是世上最好的师父。”
青华笑道:“原来在他心里,任他胡作非为就是好师父了。”望着唐妤,道:“他虽然没跟我提起过你,但你昨天和今天对他的好,我都瞧见了,你也是个至情至性的好姑娘。”
唐妤见他很是随和,不像峻极山上见到的五宗高手一般严肃刻板,对他大生亲近之意,几句话之后,便将他视作亦师亦友。
杜云山道:“老夫先回去了,告辞。”他走出房间,下了楼梯,忽听得青华叫道:“杜先生。”
杜云山回头,见青华追下来,问道:“怎么?”
青华来到杜云山面前,低头沉吟,似在斟酌词句,过了一会儿,才道:“咱们有十五六年不见了,您身子清健如昔,晚辈欣慰不已。”他这时神色拘谨,毫无以往的洒脱。
杜云山叹了口气,道:“不必如此,往事已矣,何必挂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