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其实他一直对嬴政有所警惕,依照鬼谷所传的相术认为‘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今日提出乞骸骨也是料定嬴政一定要将自己软禁一番直至答应交出兵书《尉缭子》不将其外传并在登临火云之后亦为秦臣方可愿意同意,但是却没有想到嬴政竟是一句有关《尉缭子》的话与登临火云亦永为秦臣的要求都没说,就答应了自己的乞骸骨。
此刻的尉缭想起自己在国尉任上时嬴政对于自己的绝对信任及完全认同,心中不由得因此而产生了愧疚,于是真心诚意的再度拜倒在地:“天下已定再难有秦军之敌,国尉之职无论是臣十三位弟子亦或秦川各大家族将领皆可为之,还当由陛下作最后决断。然陛下与臣之厚爱,臣感激不尽,愿在登临火云之后亦为秦臣以证忠心,还请陛下恩准。”
嬴政听到尉缭满含忠心赤诚的话语,也是立即反应过来,对自己因念鬼谷子恩德而使得尉缭彻底效忠的结果感到哭笑不得,最后哈哈大笑的许诺道:“尉卿的赤胆忠心,朕又如何能辜负,卿既愿永为秦臣,秦自当永不负卿!”
尉缭感动不已,这时候又是突然想起当年与自己一同在鬼谷修炼文道的徐福,拜道:“陛下厚爱令我感激不尽,臣愿保举鬼谷同门师兄齐地琅琊郡人徐福,徐君房为太宰,为吾大秦铸就镇运神器,助大秦万世不灭、千代不易!”
嬴政在当年从鬼谷子口中得知鬼谷当代三十八位门人后便一直苦心孤诣的想要将这三十八人收归麾下,在登基秦王之后也的确得偿所愿的收下了除徐福之外的其他三十七位鬼谷弟子,这才使得秦国能够如此迅速的平定了天下成为了人族王朝。
但是这如今才由尉缭提起的徐福却是在朝野内外至今都未曾听闻,嬴政曾经派人寻找也未有消息,好奇心起的嬴政立即问道:“我听闻鬼谷向来神秘且少有弟子,这徐福何等人也?可入这鬼谷门下又为爱卿如此推崇。”
嬴政这话明显是在捧鬼谷一脉,尉缭听了也是觉得非常舒服,回答道:“徐福其人少则博学多才,通晓医道、天象及水文为齐国诸文士所推崇,而后又与臣共从师鬼谷子,臣师向来因材施教,于是令其研习道家学说,授修仙道练气之术。
当臣两人出师之时,其已有太乙境圆满修为,更参悟道法无数堪称神通广大。臣听其言己能,曰‘善会画符镇宫室,可立阵法通鬼神。能炼金丹满人道,可铸神器定国运。’,臣以为其可为大秦立功,愿为陛下寻之招纳。”
嬴政自己便是出身鬼谷,自然不会怀疑徐福能在鬼谷学到的东西,心中大喜,没有想到这一直因找不到而不在意的徐福才是鬼谷子留给自己最强的大才,立即叹道:“大善!”
………………………………
第四百一十一章嬴政出巡,招辟徐福
在证就始皇帝业位后的第二日,嬴政浏览了数月的齐地奏折之后,发现齐国因为秦国的玩弄权诈外交手段而灭亡,因此秦王朝在齐地的统治极为粗疏、薄弱,因而有所预感在秦军兵锋之下保住齐国底蕴的齐人极有可能成为动荡秦王朝的因素。
于是出于安定齐地并镇压叛逆份子并亲自现身招纳鬼谷门人徐福至麾下的考虑,嬴政决定违背三皇五帝定下天子五载一巡守的规定,提前出巡天下。
在之后的一个月秦王朝在法网的调控之下以极为恐怖的速度完成构筑了从咸阳辐射全国、四通八达的驰道将洪荒人间四大部洲全部勾连在了一起。
这驰道网不仅有着能使得秦军可以以军团形式传送至四大部洲任意一地的能力,更是可以凝成比拟大禹九鼎结界那般镇压四大部洲人族运势的庞大结界,只是嬴政证就始皇帝后的一个月时间,人族气运的基本盘再度增长达到洪荒气运的五层。
而成就人族始皇帝后的第二个月,嬴政也按照尉缭设计的以齐国琅琊郡为终点的路线开始出巡天下以求宣德扬威、安宇天下。
其后三月,嬴政先过彭城,斋戒祷祠,后浮江至湘山祠,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乃上会稽,祭大禹。在拜祭了三皇五帝之后终于来到齐地琅琊。
当嬴政在尉缭的引路之下于东海之滨找到徐福之时,徐福正在躬身采药。
然而即便徐福背对着以法网威能遮掩气息身迹的嬴政尉缭二人,却依旧在未等尉缭招呼之前便转过身来拜倒在地,大礼拜道:“草民琅琊徐福见过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嬴政和尉缭皆是震惊,尉缭更是脱口而出:“徐福你竟能察吾皇身迹?”
作为秦王朝的高层,自然深刻的清楚法网在人道法则继天道、地道之后并入了洪荒法则构架之后便一日强过一日的无上威能。
及至今日,秦王朝一郡之法网便有着足以匹敌准圣大能的威能,而始皇帝嬴政有作为法网执掌权承载体的和氏璧在手,行为举止之间更是皆有秦王朝四十一个郡法网威能加身,神通堪比圣人,敛息匿迹就连一般准圣圆满都不能察觉。
但今日徐福却能毫无障碍的察觉到他们两人的存在并一口道破嬴政的身份,如何不让嬴政及尉缭两人震惊。
嬴政倒是在法网将徐福覆盖的第一时间立即反应过来,通过徐福魂魄之中的神武天宇元微真人业位知晓了徐福察觉到自己身迹的办法,镇定下来应道:“免礼。”
徐福起身之后回答了尉缭的问题:“福于五十年前因蓬莱仙岛采药偶得大罗业位‘神武天宇元微真人业位’,有应人感天调气化相之职,陛下自咸阳出出巡过原东方六国至琅琊而应的天地异象及龙气往序皆由福成,因而能察觉陛下身迹。”
尉缭明了原因及徐福的修为之后,立即代嬴政开始招纳徐福:“因天下已定,我欲专心著书研学证就人道圣贤业位,便辞去了国尉之任。
然大秦统治人间有四大部洲为疆土,仍需英才贤能相助,于是离朝之前特意保举你为太宰。而陛下得知你之大能便求贤若渴,更是白龙鱼服特意亲自前来征辟你。还望徐兄念亿万人民之福祉及陛下之恳切,出山入秦为太宰助我大秦立下万世不灭、千代不易之基业。”
徐福却是沉默不言,如今大秦如日中天几若天庭之于天界、地府之于幽冥,但是其锋芒太盛已然开始借助法网欲要侵占天庭操天象水文及地府控六道轮回之职能,包括他在内众多擅于望气相术的能士皆已经看去大秦盛极而衰的隐态。
而尉缭同样作为鬼谷所出虽然有着鬼谷望气秘术之一的‘望气屠龙’,但却并不能看出秦王朝隐藏于无尽威势之下的盛极而衰之势,立即着急道:“,徐兄,你我乃是鬼谷老师同期教授的学生,可谓知根知底又情谊深厚,当知我必不会害你。如今大秦已是人间之主,吾皇更是证得人族始皇帝业位,你还能有何顾虑?”
徐福依旧没有回话,只是大罗境元神在暗中开始施展鬼谷玄微衍算秘术推演起大秦逆转盛极而衰之势的可能性。
而因为徐福的推演,秦王朝的法网也是立即应激开始按照徐福的推演方向施展威能欲要穷极命运长河的无限变化找出大秦逆转盛极而衰之势的办法。
感知到法网动作的嬴政明白了徐福的顾虑,终于开口道:“卿所虑者,朕已知晓。然天地之中、三界之内万物皆有其入灭之日,朕亦未曾有大秦非万世不灭、千代不易不可之念。而卿有贤能大才,又自鬼谷门下所出,当行益万民百姓之事,成利千秋万代之功,又何必拘泥于相术望气所得的盛极而衰之势?”
不得不说,在鬼谷子的教授下,此世嬴政虽然行事言语看似与前世嬴政一般无二,然其实质却更理智清醒,对于民众及人族也是更加看重。
两人皆有相面之能皆能看出嬴政面相所表,于是嬴政此言一出,尉缭及徐福皆是心中大惊大喜,看向嬴政的脸孔,极力想要知晓嬴政此言是否真心诚意。
因为不管是那种相术、那个相师观嬴政之相,皆是只能得出嬴政其人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专皇权,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的结论。
而刚才嬴政之语却是处处皆与面相所指相悖,明了天常之理,深知万物之势,又有信臣重民之心,简直是不二的明君贤君仁圣王者。
徐福于惊喜之中因为嬴政的劝导终于放下了自己的顾虑,不再担忧着被大秦拖累了己身的寻道之路,再度躬身拜道:“琅琊徐福愿为陛下之牛马,从陛下之心行益万民百姓之事,成利千秋万代之功,望陛下收留。”
嬴政疾趋来到徐福身前将其扶起,叹道:“有卿如此,大善!”
………………………………
第四百一十二章徐福之能,祖地石窟
徐福作为鬼谷子特地留给嬴政度过秦王朝盛极而衰之劫的助力,自然是能力品格上佳。
为了解决秦王朝盛极而衰之劫,徐福在成为大秦太宰后,便立即借助法网威能以损耗肉身生机的代价全力施展鬼谷玄微衍算秘术,然而依旧不能穷尽命运长河未来流向得到解决秦王朝盛极而衰之劫的办法。
于是他又立即调转方向开始帮助秦王朝的力量体系变得更加多元化,以求面对未来种种繁杂的劫难。而其首先选择的便是自颛顼绝天地通后便本应当由人王持有的人间地祇水神的神道力量。
想出办法之后,他没有顾忌丝毫的阻碍或是危险,直接前往金鳌岛碧游宫面见了作为人间神道实质掌控者的人族圣父李道虚,请求李道虚将人间地祇水神的神道力量归还于嬴政。
徐福虽然言语缓和又满是恭敬,但其要求却依旧惹怒了碧游宫所有的截教弟子,群情激奋之下,本就想要将人间神道在适当时间交于嬴政之手以求保住秦王朝的李道虚也不得不给其一番艰苦卓绝的考验。
徐福虽然有鬼谷子传授的截教上清仙法有修炼至大罗金仙之境,但是面对真正的截教大罗境弟子,战力还是差距太大,若不是最后李道虚以‘感其赤诚之心,谅其不敬之言,授其法旨自行己道’的借口放过了他,徐福几乎就要被斩杀在碧游宫之中。
在回到咸阳之后,徐福更是以混淆自身道路的巨大代价开始精修法家学说参悟法网基础,这才开创设计了地祇水神的神道合于法网以增强法网威能的术法。而此术也是自徐福之后便一直流转人间,使得人间神道永远的成为了人族王朝的执法者及守护者。
于是在嬴政证就始皇帝业位的第二年,在徐福的谋划下,嬴政开始了第二次出巡天执人族圣父法旨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其神祇,令其神道诏令合法网为秦王朝执法者及守护者。
祀日主于成山,祀月主于莱山,祀阳主于之罘,祀四时主于琅邪,祀天地主于泰山、梁父。。。。。如此九月之内,四大部洲各山各山皆由嬴政亲身前往祀之。
人间神道的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逑之属尽皆听从李道虚之法旨,拜服于嬴政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