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御仙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克用在代州召集兵马二十万,率部南下的时候,李晔已经兵临潼关。
    击败朱温后,平卢军、忠武军、蔡州兵在李晔的率领下,多日征战,连战连捷,已将潼关以东的黄巢乱军全部扫平,现在就只剩下攻破潼关,就能杀入关中,直逼长安,跟黄巢主力决战。
    是日,秋高气爽,李晔、杨复光、周岌等人,带领众将策马出营,就近眺望潼关。
    李晔指着潼关对众人道:“杜工部有诗云: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便是此等雄关。”
    杨复光以手遮额,闻言笑道:“大帅能征善战,还能这等博闻广记,咱家真是敬佩不已。”
    大抵奉承拍马是阉人的通病,说完这句话,杨复光接着道:“北有渭、洛二川,南据终南山,西近华岳,东连禁谷,群山连峰之所,谷深崖绝之地。南面还有十二连城为依托,中间的道路却只能容下一车一马,潼关据此险要,的确易守难攻。大帅所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确是恰如其分。”
    周岌防着防备严密、甲士林立的雄关,面色十分凝重,他叹息一声:“当日黄贼能攻克潼关,乃是因为守关将士军心不稳,粮草不济,箭镞缺乏,援军又久久不至,这才给了他们可趁之机。如今雄关稳固,贼军防守甚严,我等要攻占关隘,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晔不置可否,他抬头凝望之际,忽的眉头微动,两股极为强横的气息,从城头隐隐散发出来。虽然对方没有刻意施压,但李晔仍旧清晰的感知到了,那是真人境高手才有的实力。
    这潼关之上,竟然藏着两个真人境的高手!
    李晔不知道的是,终南山道门,已经由掌门亲自出面,与大长老带着道门众多弟子,坐镇此地。无涯子和无极子相继死在李晔手上后,他们对李晔已经极为忌惮,潼关是关中的门户,潼关不失,关中无虞,他们来到这里,防的就是李晔集结高手强行冲关。
    李晔微微皱眉,除了两名真人境的高手外,他还感知到了数名练气高段。
    有了这些高手在,潼关可谓是固若金汤,以他目前的实力,必须时刻防备两名真人境,联手杀出关外对他实施突袭,就更不必说像在邓州一样,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去撕裂对方的防线了。
    不仅李晔不能,就连他麾下的高手,也不能轻易出动,否则就是给两个真人境送菜。
    “还真是绝了,把高手都派到潼关来,关中不要了?”李晔苦笑摇头,终南山道门对他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
    不过李晔并不着急,反正李克用也快来了,他就不信,作为日后雄霸三晋的晋王,对方身后会没有堪比真人境的高手,那个慧明和尚显然就不错,虽然他不是真人境,但是听说觉晓寺可有不少不世出的高手。
    击败黄巢,这份大功,李晔没打算独自吞下,也吞不下,关中黄巢部曲数十万,良将无数,精锐遍地,里面若是再有几个兵家大将,李晔即便找来楚南怀,甚至把张九陵也叫来,都于事无补,毕竟敌军太多了,超过了修士可以决定胜负的上限。
    一场战斗,强者可以决定胜负,一场战争,能够决定胜负的,还是只有军队。
    眼下,李晔能够依靠的盟友,其实就只有李克用而已,至于关中四面其它的藩镇军——要是他们真的有用,就不会被朱温打得哭爹喊娘找不到北。
    李晔平心静气,就等李克用出现。
    而在此时,朱温已经攻占了同州。
    李晔在扫平潼关以东的黄巢乱军时,大齐的军队在关中也没闲着,黄巢的计划很简单,既然中原地盘太大控制不住,那就先不管,守住潼关就行,等他把关中四面的敌军解决,腾出手来,再跟李晔决一胜负,进而平定天下。
    朱温从邓州回到长安,先是击败凤翔、邠宁、夏绥各镇的兵马,随后黄巢见关中形势基本稳定下来,便有了开疆扩土的打算,遂让朱温出任同州防御使。
    同州并不在大齐军队控制内,所以朱温要率军去把它打下来。
    黄巢对武将的任命大多如此,刺史、防御使、节度使任命了很多,但都是虚的,真要上任,就得先把地盘从唐军手里夺过来。
    朱温攻占同州后,算是拥有了自己的地盘,心情非常好。当初他领兵出潼关,去攻打邓州,本来把邓州打下来后,他就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奈何被李晔把事情搅黄,让朱温好不恼火。
    这回攻下同州,算是成功达成据有一地的目标,有了自家地盘,日后就能厉兵秣马,观形势而动,进退都有了依仗。
    麾下的将校士卒们,分到田宅,就算扎了根,对朱温的忠诚和依附关系,就变得更加稳固,就算黄巢覆灭,朱温要是处理得当,也未必会跟着黄巢一起死。
    作为领兵主将,朱温也不缺女人,就算他自己不抢,麾下的将校们抢了,也会把好的先选出来,给他奉上。
    大军所到之处,不说寸草不生,但兵灾之所叫兵灾,还是有缘由的,且不说百姓被劫掠一空,那些年轻女子与妇人,都难逃厄运。
    攻克同州的翌日,朱温正在堂中休息,忽然间外面吵吵闹闹,涌进来一大帮甲士,间或还有大笑声与低低的哭声,不时将校门涌进门,原来是带了数名掳掠的绝色美女,要献给朱温。
    朱温一直对未从军时,偶然在街上看到的宋州刺史之女,念念不忘,这些年虽然经手了不少女子,但都是用过就舍弃了,从来没有正经收入房中的打算。
    大军刚有大胜,心情不错,朱温打量那几名女子一眼。
    忽的他目光一凛,盯着其中一名女子目不转睛。对方头发散乱,衣衫粗陋,很是狼狈,跌坐在地,低头抽泣,瘦弱的香肩微微抖动,楚楚可怜,然而倾国之色却是掩盖不住,此刻暗自垂泪,彷徨无助,别有一番风情。
    朱温很快站起身,来到那名女子面前,双手因为激动而颤抖,脸上五官也是一阵抽动。他一把将女子扶起,仔细一看,果不其然,这不就是当初,自己在街上看见的那名刺史之女?被他看作是,跟阴丽华同样存在的绝色美人?

第二十六章 乱世(4)【第九更】
    朱温盯着女子,连忙问道:“你可是前宋州刺史之女?”
    女子抬起头来,勉强看了朱温一眼,低声应是。
    朱温大喜,连忙扶着对方落座,然后挥手让众人退下。将领们不明所以,但见朱温这副模样,也不好多问什么,咋咋呼呼的就走了。临了也没忘记,把余下那几个女子带走。
    女子战战兢兢,不敢落座,犹如受惊的小麋鹿,看了朱温两眼,梨花带雨的脸上满是畏惧,朱温见她这番模样,连忙解释道:“姑娘不必害怕,你我乃是同乡,此番你骤遭兵祸,想必受惊不小,但到了我这里,完全不必再担心,有我老朱在,没人能够伤害你!”
    说着,朱温立即吩咐门外的亲兵,让他们去准备干净衣裳,准备饭食汤水。
    女子受宠若惊,连忙道谢,朱温态度愈发随和,声音也变得温柔起来,他问道:“不知姑娘可还有什么家人?如果也在同州,只管告诉老朱知道,保证让你们团聚!”
    女子姓张,唤作张惠,她完全不认识朱温这个同乡,也不知道对方为何认识自己,但她总归是刺史之女,认识她的人总比她认识的人多,况且朱温也没有骗她的必要,怯生生的答道:“家父已经过世,与母亲也走散了,奴家跟着乡民流落至此,未曾想会遇到将军。”
    朱温闻言倒是一怔,随即便叫来亲兵,问清张氏母亲的容貌特征,便下令众人去寻找。
    张惠见朱温如此举止,对他顿时没了怀疑,也敢抬头正眼瞧他,面前的将军,英武不凡,气质阳刚,虽有草莽之气,但也不失为大丈夫,看一眼就让人觉得敬畏。
    朱温在张惠身旁坐下,搓了搓手嘿嘿傻笑两声,惦念多年的女子,如今就在自己面前,而且还是这般相遇的情景,朱温心绪激动,只觉得人生快意,莫过于此。
    面对娇滴滴的美人,朱温只顾盯着对方看,一时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直到张氏羞怯的低下头。
    朱温作为军伍中人,直来直往惯了,当下便直接道:“实不相瞒,乾符元年,在宋州见到姑娘,我便惊为天人,还尾随了姑娘车驾一路。那时我便已倾心于姑娘,后来从军入伍,身不由己,无暇去见姑娘,直至做了军中将校,得知姑娘已经不在宋州,就一直在打探姑娘的消息,可是毫无用处。我曾立下誓言,此生非姑娘不娶,这些年南征北战,到现在还是孑然一身,无妻无妾。今日能够再遇到姑娘,实乃天意,不枉费老朱苦等多年!”
    朱温这样一番直白的话,张惠哪里承受的住,当即脸红到了脖子根,埋头不敢言语。
    朱温见她这番模样,愈发觉得惹人爱怜,称心如意,实在是良配。不过他好歹没继续说什么,叫来丫鬟婢女,把张氏带到别院安置。
    没过两日,竟然真被朱温找到了张氏的母亲,母女相见,一番抱头痛哭之余,都对朱温千恩万谢。
    朱温也不客气,当着张氏母亲的面,就说了自个儿对张氏的心意。母女俩已经是无根浮萍,哪里会拒绝朱温。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朱温选了个良辰吉日,就把张氏风风光光娶进了门。
    新婚燕尔,朱温每日与娇妻耳鬓厮磨,日子过得好不逍遥。
    朱温混在市井,尚未从军发迹时,志向便是“为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如今朱温贵为同州刺史,比执金吾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娶了张惠,人生理想全部实现,可谓得意到了极点。
    然而没过多久,黄巢便传下命令,让朱温进攻河中节度使王重荣。
    朱温百般不愿,却奈何不得军令如山,而且黄巢还派了人来监军,他只得备齐粮草,带上兵马,痛别娇妻,出征河中。
    “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本已投靠大齐,却因为陛下屡次派他出征作战,不胜其烦,这才降而复叛。这回王重荣联合附近藩镇,嚷嚷着要匡扶唐室,实际上也是听说,李晔与李克用已经即将合兵一处。”路上,心腹幕僚谢瞳,找到机会便跟朱温说起此战原委。
    朱温脸色低沉,不言不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朱温降了?”
    “降了!”
    大帐内,李晔听完宋娇的回报,不禁哑然失笑,他早就知道朱温会投降,只是没想到事情发生的这么快。
    李晔让宋娇自行入座,转身面对她,饶有兴致道:“朱温是怎么降的?”
    宋娇哂笑一声:“无论何时,世上从来都不缺良臣名将,只看君主能不能用而已。今日朱温的遭遇,以前不知道多少人经历过,包括你父亲都是如此。”
    先发表了一句感慨,宋娇这才徐徐说起原委:“朱温出征河中,本就不情不愿,加上监军严实,对军务指手画脚,让朱温无法合理排兵布阵。路上碰到王重荣的军队,两相交战,朱温大败,狼狈退回。王重荣趁势而进,屯兵渭水,与朱温隔河相望。朱温损兵折将,又见王重荣兵强马壮,自知已经不是对手,只得向黄巢求援。一连上疏十余次,黄巢不仅没有派遣援军,反而斥责朱温拥兵自重,征战不利,不肯用命。朱温大怒。”
    宋娇说罢,看着李晔,等他接话。
    李晔笑道:“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