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御仙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千平卢军将士,只分出很少一部分,看管投降的贼军俘虏,绝大部分甲士,都在刘大正的带领下,洪流般冲出城门,冲上山道,朝潼关奔去!
    攻下方城,马不停蹄,立即攻下潼关,这是李晔制定好的方略!
    禁谷与潼关本身,互为掎角之势,可以相互援引,相互依托,一方有战事,另一方能迅速增援。但这也同样意味着,从禁谷出发,就能绕过潼关最险要雄伟的那面城墙,从侧面攻进潼关!
    平卢军新军经过关东数月战争的历练,已经是真正的精锐,本就训练有素,甲胄精良,修士占比极高的他们,如今又士气饱满,已经不是黄巢乱军可以相比。
    禁谷方面的黄巢军队,又被平卢军旧军连续攻了十日,箭镞和防守器物消耗严重,眼下虽然把守着险要之地,但在有李晔出手,率领大少司命两个绝顶高手,为大军扫平障碍,打开缺口的情况下,哪里能挡得住敌得过?
    李晔看着一眼潼关一眼,嘴角微动,勾勒出一抹阴谋得逞的笑意。
    两个终南山真人境又如何?
    官军这边也有两个觉晓寺金刚境。
    同是真人境的高手,彼此都可以感受到对方存在,终南山道门掌门和大长老,这个时候怎敢来到万军之中斩杀李晔?
    至于把守关隘,且不说两名觉晓寺金刚境没有出现,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就算他们有余力,也不会为黄巢卖命。
    宋娇已经再三确认,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道人,在朱温叛齐降唐之后,就纷纷脱离黄巢阵营,投靠了朱温。也就是说,现在的终南山道门,已经不帮黄巢,他们改为扶持朱温。
    两名终南山真人境坐镇潼关,只不过略微尝试一下,看看能否守住潼关,免得落人口实,被天下人嗤笑,说他们在黄巢还在的时候,就改换门庭投靠朱温。
    故此,要他们此时冒着危险出手,绝无可能。
    李晔之前没有冒然攻打潼关,是因为他跟终南山道门有仇,忌惮两名真人境对他出手,现在他等来了李克用,等来了李克用带来的两名金刚境,虽然终南山道人对李晔出手,李克用压根儿就不会救他,但是终南山道人哪里知道?
    现在李晔和李克用合兵,而且同受王铎领导,他们怎知这其中的争斗细节?
    李晔利用了李克用,还不满足,还要让李克用得不到半分攻占潼关的功劳。
    李克用眼见平卢军已经悉数入城,陡然意识到了什么,面色大变,转身飞掠而走,迅速回到军营,刚进辕门就大声喝令:“传令安存孝,集结三万精骑,再令韩嗣昭,集结两万步军!快!”
    来到中军大帐,李克用沉声喝令:“擂鼓,聚将!”
    中军大帐外旗鼓同动,没过多久,李克用的部将们,就先后赶了过来。他们陆续进入大帐,看到李克用正在帅案后来回踱步,面色阴沉,颇为焦躁,煞气犹如实质,缕缕散发出来。
    众将都是一愣,李克用这番模样倒是少见。
    他们不由得将目光投降帐中端坐的慧明,却发现和尚面无表情,根本什么都看不出来,众人觉得帐中气氛凝重,让人喘不过气来,却不敢多问,只得静候李克用吩咐。
    很快,诸将到齐,最后来的是安存孝和韩嗣昭。

第三十一章 恭贺安王(第五更)
    “禀报军帅,三万精骑已经集结完毕!”安存孝抱拳道。
    “禀报军帅,两万步军已经集结完毕!”韩嗣昭抱拳道。
    李克用终于停下脚步,他目光充满杀气,转身环顾众人,一字字道:“今日潼关很可能要被李晔攻破,现在本帅军令,全军备战,随时准备出发!安存孝,你现在就去潼关助战!”
    无论如何,攻破潼关的功劳,不能让李晔一个人全占了。
    众人心头疑惑,平卢军攻打潼关,根本就没什么进展,怎么今日却说潼关要被攻破了?诸将不明所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见李克用神色不虞,都不敢多问,凛然抱拳应诺。
    机灵些的将领,则已经感到心惊,他们不由得想到,现在雁门军一点准备都没有,前些时日的战斗和李克用的安排,已经让他们认定李晔攻不破潼关,所以现在士卒都在高枕无忧的睡大觉,养精蓄锐。这个时候突然有如此军令,岂不是说,战局的发展已经出乎意料,且不受控制?
    李克用让惊疑不定的诸将,都各自下去准备出征。
    诸将退下之后,李克用埋头沉思,他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没想通。
    他感觉自己好像被李晔算计了,但是又一时想不明白,到底哪里被算计了。本来以为王铎信了佛,被慧明控制,有他支持,李晔不给他使绊子,他就能建功立业,但是现在看来,好像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李克用还要思考接下来的战局和布置,无论如何,不能让李晔独占攻破潼关的功劳,他的兵马一定要凑上去。
    而攻破潼关之后就是华州,他的骑兵很精锐,一定要赶在李晔前面,把华州抢下来。那里是黄巢把守潼关、防御关东…军队的大本营,里面有数不清的粮秣军械。而且位置十分重要,谁占了华州,进攻长安就占了先机。
    就在李克用思考这些的时候,安存孝忽然回来禀报:“军帅,我们靠近不了潼关!”
    李克用一愣,抬头沉声问:“怎么回事?”
    “平卢军占满了道路,我们的人根本上不去。”安存孝回答。
    李克用怔了好半响,眼神数变,脸色阵青阵白,最后忍不住一声咆哮:“李晔!”
    李晔眼神逐渐恢复平静,在刘大正率部,从侧面攻进潼关之后,赵破虏的压力立即被大为减轻,所部甲士迅速攀上城头,与守关将士开始短兵相接。
    坐镇潼关大营的两名真人境,李晔虽然没有看到,但已经感觉到对方气机的远离,很显然,终南山掌门和大长老,见事不可为,已经走了。
    禁谷被攻破,对潼关守军的士气,是个沉重的打击,此刻面对刘大正和赵破虏的两面夹击、里应外合,没有坚持多久,关头就宣告失守。
    平卢两路大军冲进关内守军大营,开始左右奔杀。战事持续没有多久,黄巢军节节败退,留下满地尸体后,终于士气崩溃,四下溃逃。
    李晔降临潼关关头,看到关内平卢军追杀黄巢贼军的景象,心头大定。关内的黄巢守军其实还有不少,多达数万,他们都是准备轮番上阵守城的。
    但是此刻,营地中一片混乱,绝大部分将士望风而逃,溃不成军,在被平卢军一边倒的追杀。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还有零星悍勇的部曲,对大局也没什么作用。
    李晔回过头,看向关外,密密麻麻全是平卢军的将士,铁甲如海,长矛如林,军阵齐整,望不到尽头。
    他既然知道今日会破关,自然事先就有安排。此刻,关外的军阵隆隆而动,铁甲海洋向两侧分开,在中间让开一条通道,银甲将军率领的三千狼牙都和五千精骑,就从通道中踏尘飞奔而出,迅速临近潼关隘口。
    上官倾城抬头看了李晔一眼,李晔对她轻轻颔首。
    精骑冲入潼关,马不停蹄,杀穿大营。挡在他们面前的黄巢乱军,不是被杀,就是被撞飞,不少人都被踩成肉泥,引得对方丢盔弃甲,哭爹喊娘的到处奔逃。
    上官倾城率领八千精骑一路疾驰。
    潼关附近的溃卒很多,都在往华州逃窜,但他们哪里快得多精骑奔驰,很快就被上官倾城丢在脑后,行不过三四十里,华州城在望。
    此刻的华州城,还是一片平静祥和,潼关虽然在激战,但只要大军没有破关,这就是安全的。
    城外有大片大片的良田,一望无垠,不少农夫还在田地里耕作,有些地方炊烟袅袅。如果不是农田庄稼长势不好,荒芜的地方也很多,这就是太平盛世的景象。
    农夫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起身抬头观望。当他们看到官道上骤然出现的精骑洪流,无不吓得大叫,丢掉手中的锄头家伙什,撒开脚丫子就到处飞奔,距离城池近的的,就往城中跑。
    然而他们不可能跑得过精骑,好在没有人不清醒跑到官道上来,所以狼牙都未曾杀人。华州城门大开,城头的守军稀稀疏疏,有的人还在打瞌睡,他们骤然看到城外出现的精骑,无不大惊失色。
    队正、都头立即扯开嗓子大喊敌袭,吼叫着要关闭城门,等乱糟糟的城头,想要恢复秩序的时候,精骑已经到了城下。
    就在这时,从城门附近的民房、街巷中,突然冲出来数十名修士,青衣带刀,无不身形矫健,精锐异常。
    他们兀一出现,就直接扑向城门守军,刀光如流星闪过,来不及反应的守军们,一个接一个倒下去。
    很多人至死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脸上还残留着惊恐茫然的神色。
    城门附近的守军发动反扑,与数十名修士先后交手,但是不等他们聚集起来,精骑就已经冲进城门。
    上官倾城直接带人向城中冲去,直奔刺史府,队伍中分出一小部分,在道旁缓速、勒马。马上的精甲骑兵滚落马鞍,一手圆盾一手横刀,就和青衣刀客汇合一处,向城头杀去。
    李晔坐在潼关城头,好整以暇。
    现在大局已定,他好不容易放松下来,自然是需要歇一口气。虽然他身体上不是特别累,但是他毕竟是三军统率,承担的压力很大,身体上不累心头还是有些疲惫。
    大少司命犹如李晔的影子,不离他左右,两人分开站在两旁,不动的时候就如两个雕像。
    但没有会把她们当作雕像,且不说这是两个气质迥异的倾国美人,仅是他们身上散发出的修为之力,就足以让人感到浓烈的畏惧,根本不敢抬头去看。
    李克用最终还是找到了李晔,不过他只带了几名高手,因为大队人马根本无法冲破平卢军的军阵。
    眼下,十万平卢军在陆续入关,道路上几乎没有供闲人落脚的地方,在平卢军后面,则是紧紧跟随的忠武军。
    李晔因为念着杨复光昨夜的关心,所以今天提早通知了他,让他早作准备。就这样,本以为能够将破关之功牢牢握在手里的雁门军,反而是落在了最后。
    他们一个个气愤不已,很多将校都在跳脚骂娘,但是根本没有用处,且不说平卢军不会买他们的账,就连忠武军都懒得理会他们,尤其是蔡州兵格外嚣张,还跟往前挤想要插队的雁门军起过零星冲突,双方甚至爆发了小规模的斗殴,伤了好些人。
    蔡州兵在邓州之役后,就乖乖服从李晔的命令,跟着他到处征战,因为连战连捷的原因,他们得到的好处也不少。但是在平卢军和忠武军面前,蔡州兵毫无地位,根本抬不起头,就是后妈生的,处处要谨小慎微。形势迫人,原本桀骜不驯的蔡州兵,都一个个成了乖孩子。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凶悍就没有了,此时碰到雁门军,蔡州兵顿时发现了地位比自己还低的存在,一个个哪能不蹬鼻子上脸,在对方身上找自信?
    雁门军不惹他们就罢了,偏偏此刻还要往前挤,不占理,这下就惹恼了蔡州兵,一言不合就大骂,大骂不过瘾就动手,只差没有动刀而已。
    在蔡州兵看来,无论是沙陀兵还是鞑靼兵,都是异族、胡人,虽然唐人不歧视异族、胡人,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有身份优越感,此刻看到一群胡人敢跟他们叫板,当然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