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十三章 合理与不合理
凑过身子的许姑娘扑闪着大眼睛,一副你果然厉害、十分厉害的样子。
李晔在饭桌前坐下,笑着回应道:“此话从何说起?”
许姑娘陪着坐在一旁,胳膊叠放在桌面,前倾着身子,强忍着拍桌子叫好的冲动兴致勃勃道:“今天面对那么多节度使,你竟然能够稳坐主位,而且训斥他们的时候威严赫赫,简直就跟真的安王一样,实在是太精彩了!你快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脸不红心不跳的?你一点都不害怕都不心虚吗?他们可都是节度使啊!”
我就是安王,我心虚害怕什么李晔道:“圣姬教了我那么久,总不能白教了吧?对了,我一直有个疑问。”
“你说。”许姑娘一副你这么厉害你问什么我都会说的模样。
李晔凑过去压低声音道:“这回我们深入安王地盘,要面对那么多高手,可谓时时都有生死之虞,圣姬为何不亲自来?”
许姑娘立即摇头:“不知道。”
对方态度如此简单直接,让李晔有些意外,“你就没有想过?”
“我想那么多干什么?我只需要伺候好你就行了。”许姑娘表示自己无需费神考量那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问题。
李晔被说服了,他觉得许姑娘的心态实在是明智。
用完晚饭,李晔并没有立即休息,他还要接见许多人。好在这些人他不必分别接见。
没多久,李晔来到大厅,李振、崔克礼、刘大正、上官倾城已经齐聚一堂等候多时。
除了他们之外,幻音坊第二统率照例在场,大少司命则针锋相对的站在李晔身后,对第二统率始终没有放松戒备。
众人没有多作寒暄,因为没有必要。
李晔示意他们落座,“根据青衣衙门的探报,高骈即将攻打徐州,王建也马上就要进入许州地界,今日孤王已经命令两镇节度使奋力抵抗,不过他们注定是挡不住的。”
“等到徐州和许州被攻占,依照昆仑之盟,高骈会向衮州进军,而王建则是进占东都。到了那时,这两支军队大抵会高歌猛进、疏于防备,岐王的兵马也应该就位了,这就是我们反击的时候。”
说到这,李晔看向李振:“李将军,岐王的兵马会分作两部,一部出潼关,一部出河中府。前者为虚,主要是吸引高骈和王建的目光,迷惑他们,所以行动会很驰援;后者为实,在进入昭义后将急转南下,渡河进入汴州。”
“河东、昭义兵马要配合对方的行动,跟他们一起到汴州来。你这会回去,岐王的使者应该也要到了。孤王跟岐王在长安已经有过约定,这路军队由赵炳坤率领,他是你们这路大军的统帅,所以对岐王的关中军,你要多尊重些,凡事不得跟赵将军起争执。”
李振不无错愕,直起上身问道:“殿下要卑职听从赵将军号令?”
他这句反问,立即吸引了第二统率的目光。
李晔沉声道:“赵将军是兵家奇才,更有大将境界,两军若有配合行动,自当以赵将军为主。不过你也可以放心,河东、昭义两军的具体事务,赵将军不会过问。”
李振迟疑片刻,抱拳道:“是,卑职遵命。”
第二统率这才收回目光,并且判定李振的反应很合理。
李晔又看向上官倾城:“你率领平卢、天平、静海三镇兵马,在衮州待命。”
上官倾城抱拳:“末将领命。”
第二统率审视的目光又落在上官倾城脸上,心头想到:“圣姬的训练果真是仔细,连‘安王’对李振和上官倾城的称呼都有差别——上官倾城作为李晔最倚重的心腹,‘安王’称呼她的时候连姓氏职位都省了正合适。”
李晔看了一眼天色,继续道:“十月中旬,各镇兵马会完成集结,依照安排到达指定位置,届时就是我等跟高骈、王建分胜负的时候”
这场军议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约莫一个时辰之后,众人就各自散去。
崔克礼是最后一个走的。
临走之前他在堂中拜下,几乎是声泪俱下对李晔道:“前番昆仑相别,卑职眼睁睁看着殿下升入仙域却无能为力,痛心不已,本以为此生再也不能相见,卑职也做好了战死青州城头的准备,没想到殿下还能顺利归来,卑职”
看着崔克礼近乎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第二统率嘴角掠过一抹哂笑。
她暗暗道:“崔克礼是李晔的舅舅,对李晔也是忠心耿耿,之前更是随李晔一起到了昆仑李晔的旧部中,对李晔归来触动最大的,一定是崔克礼。不过一个几十岁的人了,当众哭成这样,也就只有儒生才做得出来”
想到这里,第二统率嘴角掠过一抹冷笑。
她幸灾乐祸的想道:“这崔克礼也是一代人杰,只可惜,此时他却不知道自己哭错了人。他又怎能想到,眼前这个所谓的‘安王’,其实跟他半点儿关系都没有?真是可笑”
李晔一脸感慨,走出主座,到堂中好生宽慰了崔克礼一番,才让对方止住哭泣。
时间紧迫,崔克礼等人作为李晔旧部中的核心人物,都有重要任务在身,情绪稳定之后也就没有多停留,很快告辞退下。
看到李晔目送崔克礼的背影,第二统率心道:“好在眼下形势紧迫,崔克礼、上官倾城这些跟李晔亲密的人,此时都有要紧事去做,没法跟李晔多寒暄。要不然以他们对李晔的了解程度,长久日日相处下来,说不定这假安王什么时候就要露馅”
念及于此,第二统率瞥了李晔一眼,心里对对方这些时日的表现分外满意。
“天助岐王”第二统率脑海里闹出这样一句话,并且决定用这句话作为今日例行报告的开头——报告自然是送回长安给李茂贞看的。
第二统率愈发庆幸自己的英明,当日路过驿站,只是匆匆一瞥,她就发现了假安王这个无价之宝。若是没有她的发现,李茂贞的大业哪里能有今日的好景象?
“这假安王的计划越成功,我的功劳也就越大。”
第二统率眼中渐渐充满得意,“这还不够,我要想取代圣姬,还需要做些功课圣姬不在这里,假安王的一切都是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得想办法给圣姬找点不痛快。譬如说,指摘她训练假安王的时候,某些地方出了错误,差些让假安王露馅,幸亏我发现及时、应对得当,才化险为夷?”
想着想着,第二统率嘴角有了笑意,脑海中一时闹出许多计划。
“第一步,保证此行所有人,都绝对效忠于我,我说什么,她们就会佐证什么愚忠圣姬的人必须想办法让她们消失许茹芸是重点,她跟假安王关系最近,一定要把她掌握在手里!”
清晨,长安城,岐王府。
李茂贞策马出府的时候,外面已经有数百骑卫队等待。
为首者抱拳道:“殿下,赵炳坤将军率领北路大军昨日已经抵达泽州,跟安王麾下的河东、昭义两军合兵,准备渡河南下,刘知俊将军率领的南路大军刚刚抵达华州。”
李茂贞点点头,“你们带着本王仪仗赶去华州,跟刘知俊汇合,告诉他,大军十五日后才能赶到潼关,并且就地待命!”
“卑职领命!”
卫队离开后,一名幻音坊统率从侧旁赶来,递上了由第二统率从汴州传回的最新情报。
李茂贞接过线报展开看了一眼,嘴角渐渐扬起一抹揶揄的弧度:“第二统率说,圣姬对上官倾城的了解出现偏差,导致‘安王’跟对方谈话的时候,差些露了马脚,幸亏她及时察觉到上官倾城的眼神异常,以本王有信使赶来将‘安王’请走,这才避免了事态恶化。”
李茂贞的神色充满玩味,让那名幻音坊统率不明所以。
李茂贞没有多言,手中冒出一股灵火,将线报焚烧干净。随后,他袖口一抖,拿出一柄折扇啪的一声打开,“我们走!”
第六十四章 城破
十月上旬,徐州。
徐州武宁藩镇西邻宣武军,东临海州以望大海,北连滚海防御使,南部突入淮河以南故能节制江右十四州,下辖徐、宿、濠、泗四州十数县之地,泗水从西北流经徐州城向东南汇入淮河,是中原重镇中的重镇。
如此军事要地,在之前的中原大争中,却一直备受冷落,没有遭遇什么大的战事。这并非单单是李晔和朱温胜负分得太快,而是他两人相争的重点不在此地。
徐州之所以重要,重要在南北之争。当淮北淮南势力互相角逐时,淮泗一线才是主战场,徐州方会显得举足轻重。
武宁节度使任茂年过五十,出自官宦世家,祖上没出过什么显赫人物,但到了他这一代,能够坐拥武宁四州,成为一方诸侯,也算是光宗耀祖。
日上三竿,夯土城墙沐浴金色阳光,将士兵甲熠熠生辉,广袖长袍的任茂站在城楼前,一脸忧色,不时长吁短叹。
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可见城外铁甲如海,漫无边际。浑似大海之水涨到了此地,浓威深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任茂用儒士特有的忧国忧民书卷气叹息道:“先前朱温祸乱中原,官武将,见节度使父子如此忠肝义胆,皆深深为之触动,遂齐声道:“愿与武宁共存亡!”
许州。
忠武节度使周明瑞站在城头,望着城外绵延不绝的蜀军大营,面色虽然肃杀,眼中却没什么担忧畏惧之色。
副将在他身旁道:“昨日城外一战,我军损兵折将不下千人,事后王建送来一封劝降书,说如果军帅愿意归降,他可保军帅仍然做忠武节度使。”
周明瑞冷哼一声,目露不屑之色:“保我做节度使,这话要是早几日说,本帅说不定也就应了。但事到如今,我还稀罕他的东西?”
副将默然片刻,劝道:“军帅,末将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副将接着道:“之前朱帅带领我等攻打许州时,因为有道兵相助,几乎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后来军帅出任忠武军节度使,奉命迎战安王部曲,虽然到了战场,但并未真的与平卢军交战。真正说起来,两场大战,忠武军并未遭受多少损失,如今实力保存得十分完全”
周明瑞摆了摆手,略显不耐:“你到底想说什么?”
副将犹豫半响,还是硬着头皮道:“军帅,乱世浮沉,根基为本,只有兵马俱全,军帅才能进退由心。眼下蜀军势大,我等若是死战,未必能够敌得过,不如”
周明瑞打断了他,用哂笑的方式:“你说的不错,乱世之中,唯兵强马壮者能求存。蜀军强我军弱,力敌只会折损自身,你去安排吧,准备今夜撤退。”
副将怔了怔,意外道:“撤?撤向何处?”
周明瑞道:“当然是北撤,去汇合岐王的队伍,等来日岐王跟王建打得两败俱伤,我等再坐收渔翁之利。”
副将张了张嘴,很快欣然领命。他本来想劝说周明瑞投降蜀军,但仔细一想,周明瑞的意见虽然风险较大,但似乎能谋取更多利益,也就没有反对的道理。
周明瑞嘴角浮起一抹冷笑。
李晔的命令,他跟谁都没说,真正做到了严格保密。等到北撤到汴州附近,平卢军的将领再度进入军中担任要职,也就不怕下面那些将领有其它心思。
副将退下后,周明瑞依然站在城头,望着城外蜀军大营,眼神冷漠。
冷漠就像城外蜀军不是来攻打自己的,而许州也不是他的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