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御仙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后方。只有天下太平的时候,才能掌握文官权柄,真正煊赫——这话也是殿下说的。”
    “什么毛病?”
    急急忙忙问这话的却不是薛威,而是赵念慈。
    她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战胜她的孙儒,或者说儒门士子的弱点。
    薛威和周明瑞看了赵念慈一眼,又漠然收回目光。
    上官倾城摇摇头,示意自己并不知道太多。
    这下不仅是赵念慈,连薛威、周明瑞都露出失望之色。
    上官倾城望着前方战场,神色平静。
    她并非不知道儒门弱点,只是不愿跟眼前的人说。
    这么关键的东西,要是闹得人尽皆知——尤其是让李晔的对手知道了,那对李晔的大业宏图可是很大麻烦。
    上官倾城清楚记得,李晔跟她说过儒门三个致命弱点,并且用一句话做过总结。
    其一,为了维护儒门地位,儒门士子惯于排斥一切外部势力;
    其二,为了彰显自身高尚,儒门士子惯于神化先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其三,为了争权夺利,儒门士子惯于内耗。
    所以儒门中儒将极为稀缺,而若是儒门一家独大,百家百工必然凋敝,尤其是兵家。
    李晔总结儒门士子时说,儒门士子一个个胸怀天下到比肩圣贤,又一个个自私自利到胜过魔鬼。
    上官倾城记得,李晔在跟她说完儒门弱点后,曾经戏言,如果有一天高骈真的在儒门扶持下独大于南方,跟他划江而治,那么他征服对方最省力的方法不是挥师百万立即去攻打,而是只需要坐等几十年,南方就能挥手而定。
    在那几十年中,儒门必然因为内耗和自我腐化而导致国家孱弱,别的不说,军力肯定差得一塌糊涂。
    赵念慈忽然看着上官倾城语气怪异道:“将军之前曾说,吴军听闻将军名号势必胆寒,可现在他们却一个个悍勇死战,似乎并不畏惧将军。”
    看她的样子,显然是觉得很解气、快意。
    上官倾城瞥了赵念慈一眼,目光冷漠,没有说话。
    周明瑞逮着拍马屁的机会,立马冷笑道:“能够被孙儒带出来设伏的,必然都是精挑细选的悍勇之辈,自然不怕死。而且看吴军阵势就知道,他肯定也集中了儒门士子,有这些人控制他们的思想,他们当然不知道后退。话又说回来,吴军现在之所以敢信心膨胀到主动求战,还不是赵将军那二十万将士的性命为喂的?”
    薛威也冷哼着傲然道:“赵将军哦,赵卒,怪不得你之前会败给吴军,你就没看到,吴军虽然悍勇,但已经快被平卢军杀得七零八落了?你一个败军之卒,竟然敢嘲讽大胜之将,敢问阁下可知何谓羞耻?”
    “你们”赵念慈给两人如疯狗护主般一顿乱咬,气得恨不得佛袖而去。
    孙儒来到吴军阵后,面沉如水的看向混乱战场。
    在平卢军的持续猛攻下,吴军伤亡惨重,山头丢了一座又以座,战线一退再退,尸横遍野。
    因为他们在这里只是为了设伏,并没想过也没有时间在险要地带修筑山寨,这下大军防线一崩溃,剩下的就是全面失败。
    眺望远处山丘,万余平卢军后面,还有数不尽的甲士跟了上来,一眼看不到尽头,不知道有多少。
    吴军人群中担任军官副职的儒门士子们,虽然还在呼喊奔走,鼓舞将士们的士气,但却敌不过一个个被砍翻在地,攻势再也维持不住。
    两军对垒,很多时候士气决定胜败。但在绝对力量的差距面前,士气并不那么顶用。
    奋不顾死的战斗自然攻势非凡,但人都快死完了,还谈什么攻势?
    “传令下去:撤退。”孙儒寒声下令。
    “将军,我们还没败!”他身后一名儒家将领立即面红耳赤的出声,“将军给我五千甲士,我去把失去的地方夺回来!”
    “不必夺了。”孙儒摇摇头,“我军修士哨探全部失去音讯,约莫是都被杀了,现在根本无法清楚上官倾城派了多少人出战。他们有二十多万大军,我只带了几万精锐前来伏击他们的前军,无力与他们决战。此战未能成功设伏,便是已经败了,趁着大军死伤还不是太多,赶紧撤走。”
    言及此处,孙儒叹息一声,不得不承认:“此战一败,接下来的仗就难打了。没想到,上官倾城宁愿舍弃重创我军的机会,也要选择这种堂堂正正的作战方式她果真不是赵念慈能比。”
    话说完,孙儒转身离去。
    日暮前回到砀山县,孙儒清点伤亡,发现将士死伤了五六千。在大军及时撤出的情况下,这个伤亡不大不小。丘陵林野区域不利于大规模作战、追击,这也是吴军能够成功撤出、伤亡不太大的重要原因。
    但是军官伤亡却远超正常情况三倍之多,尤其是那些担任副职的儒门士子,虽然战力强过普通士卒,但跟平卢军修士正面硬拼,死伤免不得尤其惨重。
    “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副将忧虑的询问。
    孙儒道:“依仗坚城,死战固守。”
    副将诧异道:“将军难道就没有别的计策、谋划?”
    孙儒摇摇头,“今日这一战告诉我们,计策对上官倾城起作用的可能性不大。说到底,这天下的计策谋略要成功,九成九都是建立在对手犯错的基础上。要引诱上官倾城犯错,这不太现实,要是强行施为,反倒是自己会露出破绽。”
    这话有些颓然,也是事实。
    孙儒很快话锋一转,正色坚定道:“我们有十七万大军,还可以依托泗水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上官倾城不过二十多万兵力,她军中虽然修士多,但也只是集中在平卢军,小规模遭遇和战阵突破固然势不可挡,但攻城是双方大军轮番上阵,平卢军中多出来的那些修士,分摊到大军中就没那么大优势了。她毕竟没有二十多名兵家战将,要攻克有我大量儒门士子把守的坚城,一年半载也不可能!”
    副将认真想了想,“将军说得是。”
    不过他很快又问道:“但是坚守一年半载之后呢?”
    “一年半载,足够发生太多事了,战场形势怎么会不变。”孙儒轻笑一声,眼中露出某种异样光芒,“上官倾城是贼军第一将,我把她挡在这里,还有谁能去阻止杨行密?”
    “杨将军”只是提到这个名字,副将便精神大振,变得底气十足起来,“以杨将军的本事,就算赵炳坤、刘大正亲自去宿州,那也只有吃败仗的份!只要他有大展拳脚的机会,一定会建功立业!”
    孙儒脸上笑容越来越坚定,“我们在这拖住越多贼军,杨行密施展拳脚的空间就越大。”
    旬日后,徐徐行军的上官倾城所部,终于在砀山县外完成驻扎。
    如之前赵念慈巡查砀山城防一样,翌日,上官倾城也策马围着城池转了几圈。
    “砀山墙高沟深,守城器械足备,城防的确坚固异常。”薛威望着城头感叹道,然后乜斜赵念慈道:“之前一战,兵家二十多名战将攻城,好像没有破坏城防太多。”
    赵念慈沉着脸不说话。
    之前她正经攻城实际没几日,对城防的破坏自然有限。
    不时有几骑从城北泗水河畔的方向归来,向上官倾城复命:“依照将军布置,狼牙军已经泗水河畔选定好了地点,扎好营垒,分段布防完毕。吴军水师在泗水行驶我们管不着,但他们想要就近登岸绝对没有可能。”
    上官倾城点点头。
    三万狼牙军都是精骑,用来攻城却是浪费了,把守泗水沿岸再合适不过。
    见上官倾城又开始盯着城头凝望,良久不言不语,赵念慈忍不住了,问道:“砀山城里有十多万吴军,城防又如此坚固,你要怎么破城?”
    “很简单。”上官倾城没有任何犹豫,“叫援军。”
    宋州。
    李晔看罢上官倾城的军报,将其递给李茂贞,笑着道:“上官倾城在信中说,要破砀山城,还需要二十万大军支援。”
    李茂贞迅速浏览了军报一遍,长眉挑了挑,意味深远道:“她本就有天平、忠武两镇兵马,加上部分平卢军,兵力足有二十四万,现在又要二十万援军若要派四十多万大军攻打一个小小的砀山,还需要她上官倾城做什么?”
    李晔道:“不管怎么说,磨山一战她是胜了,斩首近六千。”
    李茂贞放下军报,眼帘微抬,瞄着李晔道:“你在为她说话?”
    李晔只能佯装惶恐:“我这不是想着,如果岐王不给她援军,崔克礼那些人肯定又要闹腾嘛?”
    李茂贞淡淡哼了一声,“给她二十万援军不是不可,但她得打到徐州城下才行,如果她愿意立这个军令状,本王自然不会小气了。不过”
    打到徐州还好你没说打下徐州,这倒是不太难李晔顺着对方的话头问:“不过什么?”
    李茂贞拿起另一份军报,眸底有隐藏不住失望、愁闷,幽幽道:“宿州,贼军主将杨行密,竟然在刘知俊还没进入宿州之前,就夜袭了他的营寨,导致他损兵折将。据刘知俊军报上说,对方十分精锐”
    杨行密那不是吴王么,前世黄巢之乱后,高骈一蹶不振,也没有得到儒门扶持,淮南大乱后没多久就陨落了,迅速荡平江淮的就是杨行密,后来做了吴王李晔回忆着。

第八十一章 见朱温
    李晔接过话头:“看来刘将军也是索要援军?”
    “有何不可?上官倾城能要援军,他就不能要了?”李茂贞不乐意的说道。
    然后他自己忽然意识到有些不妥,看李晔的眼神就变得有些奇怪、玩味,“我发现你这厮扮演‘安王’扮演得久了,见识倒是进步不少,是不是真把自个儿当安王了?想做安王了?”
    李晔心里一声咯噔,连忙起身赔罪。
    李茂贞摆了摆宽大长袖,犀利逼人又阴柔深邃的眸子里,竟然掠过一些失望之色,意兴阑珊道:“瞧你这副德行,唯唯诺诺的,跟李晔那厮差了何止士执礼甚为恭敬,哪怕他叫门之后,眼前的木门并没有打开。
    夕阳下屋檐的斜影在泥土道上似缓实快的转换。
    天色很快黑下来。
    民宅里亮起了昏黄灯光。那光芒太弱,透过门缝只泄出一束微光,连张仲生的面容都没有照清。
    他一动不动的等着。
    不知过了多久,伴随着吱呀声,木门徐徐打开。出现在门内的,是一名纵然衣着朴素宽松,但也掩盖不住天生丽质与曼妙身段的风韵妇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张仲生躬身行礼:“见过夫人。”
    “夫君请先生进来。”妇人微笑着说道,声音并不如吴音软糯,也没有普通妇人的拘谨,反而有一种大方中正之气,极为难得。
    “谢夫人。”
    张仲生进了院门,跟随妇人走到大堂门口,在妇人的示意下,他整了整衣襟独自迈过门槛。
    堂中坐着一个人。
    朱温。

第八十二章 亲上前线
    秋高气爽时节,正适合结伴出游,书生文人向来喜欢登高赋诗、临水作词,高骈自打得到儒门扶持,为了彰显自己是个文武兼备的君主,也习惯了附庸风雅。
    奈何徐州城位处平地,周围没什么名山大川,好去处着实不多,不过这难不倒无病也要呻吟的文士们,这一日高骈就在城楼大摆宴席,弄了一场文会。
    出席的文士有几百人,阁楼里自然坐不下,故而城楼左右的城墙上也摆出两条宴席长龙。好在徐州自古就是雄大城池,城头马道足够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