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僧人道:“眼下大战开始,耶律阿保机注意力都在战场,对草原小部族的掌控力就弱了很多,我们这才有大好良机发展更多信徒。”
中年道人道:“耶律阿保机瞧不上小部族的力量。他们穷弱不堪,莫说一个部族连一副完整的铁甲都可能凑不出来,很多箭镞都是骨质箭头。耶律阿保机点兵的时候,都不屑带上他们。
“但对无空释门和全真观而言,这些穷弱的人,恰巧是最容易成为我们的信徒的对象。”
僧人道:“他们力量虽然弱小,但只要聚集起来,依然有用武之地。像眼前这样的队伍,无空释门和全真观已经组织了不知道多少。虽然没有跟契丹大军抗衡的能力,但配合皇朝边军还是有可能的。”
道人道:“在草原上,部族是牧人的唯一归宿。耶律阿保机虽然是王,但除了他的嫡系军队和契丹本部,广袤草原上的牧人,尤其是小部族和零散牧人,对他并没有多少忠诚可言。在宗教的力量下,他们很容易就能为我所用。”
说到这,僧人终于露出了笑意,“就像现在。”
二狗子已经是一脸迷茫,像个无知的孩童,完全是听了一回天书。
他虽然机灵,但见识太过有限,身处的层次更是无法接触到释门与道门,也就无法理解这些话,和它们背后的巨大意义。
张载却是听得如痴如醉。
渐渐地,他浑身热血又开始沸腾。
不过面前这一僧一道,说话的方式像是唱双簧,完全没给他说话的机会,让他有些难受,感觉说不出的怪异。
释门跟道门从来都是对手,谁看谁都不顺眼,太平时节在江湖上争斗,天下大乱时就卷入大争洪流,不拼得你死我活不会罢手。
但是现在,僧道相处得却格外融洽。
融洽到两个底层修士,都能一起行动一起作战不说,言语之间都配合衔接得天衣无缝,让张载这个儒门俊彦都插不进去话。
在众人叙话的当口,有一名年轻道人跑过来,跟中年道人说了一番话。中年道人听过之后,笑着对二狗子道:“我们的同伴,在你们过来的地方,救了一些边军将士。”
被救的边军将士,就是牛蛋等人。
四十多返身杀敌后,就撒开脚丫子奔逃,吸引契丹精骑追击的将士,在被无空释门和全真观救下时,已经只剩下四个人。
牛蛋受伤不轻,但好歹还能骑马奔驰。
等到劫后余生的牛蛋等人归来,和同袍们兴奋的拥抱,众人一起再度感谢过僧人和道人后,就踏上了归途。
送回军情要紧。
在奔驰的队伍中回头时,看到在几名僧人、道人的带领下,“满载而归”消失在草坡后的契丹部族骑兵,张载心绪激荡。
不,那些人,不是契丹部族骑兵。
他们更应该叫草原部族骑兵。
草原现在虽然在契丹的统治下,但他们并不是契丹八部的牧人。
震撼,是张载现在最大的情绪。
释门跟道门,已经在这个日渐复兴的皇朝中,找到了自身的位置。并且开始在这个位置上,按照安王的意志建功立业,赢得属于他们自己的辉煌与荣耀。
譬如说今日,他们救下了自己这队游骑,也就让那份会影响北口、檀州战局,甚至是整个幽州战局的军报,得以能及时传回边关。
现如今的大唐,是奋发的大唐。
张载感受到了时不我待,感受到了建功立业已经是燃眉之急。
留给扬州儒门的时间不多了。
想到这趟出行自己不堪的表现,张载羞愤欲死。
回到北口关城后,牛蛋自去找都指挥使禀报军情,而张载自己,则跟张器深谈了一整夜。没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但是翌日清晨,军卒们就意外的发现,那些娇贵的士子们,竟然起的比他们还早,演练起沙场技艺来,比他们还要卖力。
最重要的是,这些儒生看他们的眼神、跟他们相处的态度,没了以往那种自恃清高的俯瞰之意,而是平等论交。
平等中,还带着尊重与敬佩。
特别是向他们请教行伍之事的时候,比寻常新兵还要认真、虔诚。
第二十五章 御使天下
与在边关各自浴血奋战、性命时时处于危险中的将士相比,身在长安的李晔眼下更像是个文臣。昔日领军冲杀、奋躯在前的经历,好似已经成了一去不会复返的往事,只存在于记忆中。
对此,李晔个人并没有多少感慨,他深知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从沙场上走出来,最终站在高位上的君王,总有一天会彻底离开沙场,完成从将帅到帝王的转变。战争受他控制,但他已经无需再亲临前线。
这些年来,南征北战的李晔,已经培养出了足够厚实的班底,各种应有的布局也都做下,若凡事还需要他亲力亲为,皇朝重现盛世就成了一句笑话。
宋娇来递送情报的时候,看到李晔坐在荷花池边的亭子里,被伺候着饮酒赏花好不悠闲,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迈步走过去夺过李晔手中的酒壶,给自己斟了一杯又一杯,直到把酒壶都喝空了,这才用示威的目光盯着李晔,一副我看你有没有良心的模样,想要让李晔觉得羞愧。
李晔没有觉得羞愧,反而被逗得哑然失笑,“宋姨最近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好事。”
宋娇哼了一声没好气道:“摊上你这个愈发懒惰的家伙,我能有什么好事?”
“不会吧?”李晔睁大了无辜的眼睛,“那为何宋姨近来愈发显得年轻了?”
宋娇低头小啐了一口,“就知道胡说书,叹了口气对李晔道:“上官倾城不肯回来,只是也不再提领军出战,只要求镇守边城。”
李晔揉了揉眉心,对上官倾城的态度也是倍感无奈。他已经下了几次命令,让上官倾城回长安养伤,这妮子却平生第一次不听调遣,每回他的命令下达,都会有求战书信回来。
“她要呆在边城,就呆在边城吧。”李晔知道对方的伤势不是旦夕就能康复的,虽然担心她的安危,但也不想强求什么。
而这还不是关键,狼牙军精骑折损超过九成,她手里没了嫡系战士,兵家名将的战阵威力大大减小,如何补足、训练将士,才是李晔需要为她解决的核心问题。
现如今,长安禁军各部都有战事需要负责,而补充新兵又非短时间能起到效果的,李晔认为此战已经没上官倾城多少事,她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这才是让她回来的根本原因。
宋娇禀报完各处军情后,并没有立即离开,于是李晔独自赏荷的情景,很快就变成了两人看花。
饮酒赏花,虽然是风流雅事,但李晔和宋娇谈论的话题,却是跟风花雪月半点儿也不沾。
“北口守将探知关外有契丹大军活动,游骑军情传回的路途中,曾经被契丹精骑追杀,幸亏无空释门和全真观搭救——他们既然能带草原牧人出战,从这一点上说,力量已经是不容小觑。”
宋娇目光灼灼的看着李晔,“从道门到全真观,从释门到无空释门,从儒门青州儒门,现在又是扬州儒门从击败李克用,收服赵破虏,到击败高骈,岐王拱手送关中,再到克复河西,收降王建
“从沉云山下来后,你一路南征北战,收服的人比杀得人都多,收服的力量也比灭掉的力量强。正因如此,短短数年之内,你就让大唐坐稳了中兴之实,让皇朝有了再建盛世的趋势,
“你走的这条道路,跟寻常君王不同,这难道就是你的成功之道?”
李晔摊摊手,“什么成功之道,这是帝道。”
宋娇凝神问道:“何谓帝道?”
李晔笑了笑,“能御使天下者,方为帝王。”
宋娇怔怔道:“你不仅御使了天下能御使的力量,连仙域的仙人,异域的妖族,都在为你效力,那这岂不是?”
李晔点点头,“你说的不错,这大概更应该叫作帝御仙魔。也惟其如此,我才能图谋盛唐功业。”
妫州与平州打得火热,蓟州也没闲着,但耶律阿保机却不在这些地方,他的王帐立在檀州之北的草原深处,位在中心,辖制四方。
“这般说来,大军准备良久,布置多时的计划,因为百十个寻常唐军游骑,而毁于一旦了?”王帐里,耶律阿保机面色低沉。
禀报军情的司近部大将耶律敌鲁古,满头汗水,低着头不敢多言。
作为耶律阿保机心腹,又是以智慧著称的存在,耶律敌鲁古当然知道,为了准备这场突袭檀州的战斗,对方花费了多少心血。
耶律阿保机盯着耶律敌鲁古:“大军一直不攻檀州,固然是因为北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在平州、妫州攻势猛烈的情况下,唐军就会调动兵马前往这两地增援,只要檀州空出来,我们就能从唐军防线中央突破,直取幽州!
“而现在,大军的行动却因为你没能解决百十名游骑,而平白暴露在唐军眼前,你这个司近部大将,现在已经不中用到这个地步了?”
察觉到耶律阿保机的怒意,耶律敌鲁古只能跪倒在地,甘愿受罚。
契丹之前不攻檀州,唐军自然不会认为契丹一直不会攻打。
但兵家之道,本就是虚虚实实。只要契丹大军行踪隐藏得好,唐军确认北口关城之外,没有契丹大军,那么在东西平州、妫州两处战场,都压力倍增的情况下,将后续兵力优先投入这两个地方,是理所应当的。
北口边城地势险要,寻常不易攻破,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边军依仗地势固守,李茂贞不给派遣过多守卒,是完全说得通的。
而根据契丹之前的探报,唐军北上的大军,拢共只有五十万禁军,就算加上卢龙军依然不多,而契丹兵马数倍于此。
唐军几线作战,兵马调配和与之匹配的粮秣、军械等后勤运输,自然压力庞大、捉襟见肘。以大唐现在的能力,也根本无法在眼前这种形势下,供给北境百万大军。
“你这颗人头,暂且寄在你肩膀上。一百军棍,自己去领!”耶律阿保机最终冷冷说出这句话。
耶律敌鲁古如蒙大赦,连忙谢恩。
其实他也觉得冤枉,为何五百精骑,配合眼线斥候游骑,会截杀不了百余唐军。最诡异的是,这五百精骑,最后一个都没回来,这就让耶律敌鲁古难以在第一时间,弄清楚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耶律敌鲁古领完军棍,捂着屁股一瘸一拐的回来,下拜道:“大王,现在我们奇袭北口的计划已经暴露,接下来是不是该离开此地,寻找新的可以突破的战场?”
耶律阿保机饮了口酒,目光深邃,悠悠道:“为何要离开?将计就计便是。”
第二十六章 杀神
李茂贞看着手里的军报眉头紧蹙。
天气转暖,哪怕是北居幽州,正午的阳光也已经显得烤人,这意味着夏日就要到了。同时,这也意味着契丹大军对平、妫等州的攻势,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
李晔坐镇长安不出,北境战事全权交给岐王处置,这让李茂贞压力不小。这近两个月来,可谓是夙兴夜寐,不曾有过片刻闲暇。
好在北境战事虽然激烈,但战局并无诡异之处。唐军眼下还处于战争第一阶段,按照李晔的安排,此阶段唐军主要采取守势,依仗山川关隘、强弓劲弩消耗契丹军力。
等到契丹大军损失到了一定程度,并且将士疲敝之后,战争就会进入第二阶段,唐军才有发起反攻、向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