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御仙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时辰后,高丽大军全面溃败,将士们丢盔弃甲,四散而逃。
    到了这时,大修士仍未发现方圆百里之内,有高丽军民蜂拥而至的迹象。大军后方的大修士,一个时辰回报李晔一次,也没发现任何高丽奇兵。
    战至午后,形势就变成了唐军漫山遍野追杀高丽将士。
    日暮前,唐军大胜收兵,赵破虏更是亲手俘虏了后高丽王弓裔。
    望着返回大营的一股股将士,李晔摸了摸下巴,还是没想明白,弓裔率军主动来战,到底是什么意思。眼见赵破虏将弓裔带回,李晔决定当面去问问。
    见过弓裔之后,李晔终于明白了对方为何会主动出击。
    帝御仙魔

第一百零一章 灭国(下)
    后高句丽王弓裔,被押解着,在唐军大营见到李晔的时候,从喉咙里发出一声响亮嘶吼,张开血盆大口就要冲出去!
    看他披头散发、浑身是血、面色狰狞的样子,应该是很想将李晔扑倒在地,狠狠撕咬一番。
    只可惜他刚刚动作,一步还未迈出,便被身后的赵破虏用刀柄重重砸在背心,闷响声中,五体投地趴在了地上。
    饶是如此,他仍旧张牙舞爪的不停挣扎着,双目一片赤红的盯着李晔,想要去咬对方的腿。
    在王都松岳做出了率军出战,跟李晔一决雌雄的决定后,弓裔就一直期待着跟李晔交手,用自己的百战精兵,堂堂正正将其击败,铸造自己帝王大业路上的又一新台阶。
    旬日以来,各地战报不断传回,弓裔每听一次主官守将弃城而逃、望风投降的军情,心头的戾气就会上升一分,心中的战官向他们宣布了大唐对这片土地不容置疑的合法统治权,并要求他们配合进行抚民事宜,并按照大唐律法重新确立松岳城秩序。
    一批
    态度良好、对大唐恭敬有加的乡绅得到了提拔,被任命为中低级官吏,作为辅官帮助大唐文官办差,松岳城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生机。
    当然,也有些人到处聒噪,喊着精忠报国,要跟大唐誓不两立,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无论他们是什么身份,有多少声望,都被大唐修士抓住,集中在一起送到菜市场砍了头。
    战后镇压反抗势力,李晔毫不手软,拥有绝对实力做后盾,他也毫无顾忌。
    与此同时,后高句丽的各个州县传檄而定,虽然也有几个不长眼的,打着国家大义的旗号,想要浑水摸鱼,在被大唐修士雷霆灭杀之后,这片土地就再没了敢于在明面上反对大唐的人。
    李晔现在需要的是稳定,至于长久统治这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此地百姓发自内心,认同大唐对他们的统治权。
    对李晔而言,这也不难,无非就是分两步走。
    其一,迁徙,将半岛的百姓大规模迁往大唐腹地,削弱他们在此地抱团取暖的能力,再迁徙一批大唐百姓过来,同化他们;
    其二,思想改造,这种事儒门最为擅长,只需要经过两代人的教育,这里的百姓就会基本忘记高丽王朝。
    当然,为了迅速达到这种目的,大唐还可以说,高丽百姓最初就是从中原迁徙过来的,儒门的那些饱学之士,能从古籍中找到很多证明这个说法的证据。
    唐军主力没有在松岳城停留太久,稍作休整之后,他们就把兵锋指向了下一个目标:后百济。
    完山州,王宫。
    后百济王甄萱,与麾下能臣武将齐聚一堂,商讨应对唐军的办法。殿中愁云惨淡,两个时辰过去,仍旧无人提出得胜把握大的策略。
    十万唐军攻占后高句丽的战争,压倒性太强,整体国力相比后高句丽没有太多优势的后百济,就算是拥有英明的君主与大批能臣,也注定了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中,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大王,请恕臣不敬之罪,唐朝甲兵鼎盛,正面根本无法匹敌,后百济就算是坚壁清野,也没有多少胜算。我们的国土面积不大,在十万唐军面前,连转圜的余地都很少。依臣看,只能接下唐朝皇帝的诏书”
    长久的沉默后,宰相拜伏在大殿中央,泪流满面的进言,悲怆得不能自己。
    李晔给甄萱发了一道劝降诏书,现在就摆在甄萱的案头。
    甄萱脸上肌肉抽动半响,见满殿大臣,竟然没有人反对宰相的话,就知道这是众人心中的共同想法,不由得悲愤不已。
    依照李晔诏书中所言,投降,他还能保有荣华富贵,不投降,就只能落得跟弓裔一样的下场。
    甄萱牙关紧咬,只觉得自己好似坠入了刀山火海之中,浑身难受,痛苦难当。
    新罗内乱之初,豪强们割据地方,自称城主、将军,不遵新罗王朝号令,但从来没有人敢站出来,在明面上声讨新罗,撕破脸皮。这其中的差别,就相当于藩镇割据与造反。
    是甄萱第一个举起了造反的大旗。
    现如今,半岛三国鼎立,后百济欣欣向荣,国力大盛。
    甄萱的功业地位,不是弓裔可比,他比后者强了太多。
    但这点程度的强,在唐朝这个庞然大物面前,没有半点作用,也突显不出什么不同。
    甄萱心如刀绞。
    良久的沉默后,甄萱再睁开双眼时,两行血泪淌出眼眶,面对拜伏在地的宰相、惴惴不安的臣子,他挥了挥衣袖,声音颤抖着道:“降吧。”
    帝御仙魔

第一百零二章 属于朕(上)
    李晔接到甄萱奉上的降表,看了一遍之后觉得很满意,这厮还算是识情知趣。半岛三国之中,后百济位处西南,背对大海,若是甄萱执意抵抗,退一万步说,就算唐军在陆上不能迅速灭之,岭南水师也能登陆作战。
    对李晔而言,甄萱投降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为他节省了一大笔军费。如若不然,大军过去一旦开战,包括灵石。
    在这份檄文中,金峣痛斥大唐以大欺小、李晔暴虐无道,表示要倾举国之力,跟李晔血战到底,哪怕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绝对不会投降!
    若是只看新罗檄文中的强硬措辞,李晔会以为这是一个强盛国度,而不是一个连国中内乱都无法平定,导致国家三分的末世王朝。
    “新罗王金峣,宪康王金晸之子,真圣女王金曼之侄,于三年前接受真圣女王禅位。”
    赵破虏调出青衣衙门搜集的情报,跟李晔介绍这个金峣其人与新罗形势,“宪康王崩后,其弟定康王金晃继位,一年后薨,传位于其妹金曼。女王继位不久,新罗国中大乱,甄萱反叛,梁吉作乱,弓裔举兵。
    “虽说甄萱、弓裔称王,是在金峣即位之后,但新罗分裂其实发生在真圣女王时期。金峣即位后这几年,勤于政事,励精图治,惩办了不少奸臣贪官,也任用了一些贤臣,近两年与高丽、百济几番交战,也颇有胜果,国风为之一振。”
    说到这,赵破虏将文书双手奉给李晔,详细记载请李晔自己查看。
    李晔之前对金峣就有基本了解,知道对方的大概情况,眼下阅览情报半响,不由得露出笑意,“观此人经历,倒是跟玄宗颇有相似之处,当然,某些地方跟朕也有些像。”
    赵破虏躬身道:“只是略有相通之处而已,区区小国的亡国之君,焉能与陛下、玄宗相提并论?”
    唐军还没攻占新罗,赵破虏却已经说金峣是亡国之君,可见他并没有把对方放在眼里,也笃定认为大军出战一定会胜。
    李晔没有搭话,回到帅案后坐下,对着手中文书自顾自沉吟起来。
    天下英雄,他从来不曾小觑。虽说之前高看弓裔,导致自己平白费了许多思量,但并未造成什么恶果。观金峣此人生平经历,李晔不能不想起自己。
    赵破虏不知道的是,自己前世便是亡国之君,这一生一切从头再来,诸事都不一样,多年努力,更是让大唐迈上新的台阶。李晔或许会小觑旁人,但绝对不会小看跟自己相似的人。
    大军出征新罗,兵马只有十万,随着攻占高丽领地,分兵驻守平壤、松岳等重镇,战力有所减少,如今左有新罗右有百济——虽说百济已经投降,但毕竟军力完整,说完全没有威胁,并不贴合实际——形势并不是完全没有危险。
    大军兵马不多,这是限制。
    不过既然皇朝敢只出动十万兵马,就征战半岛,就说明兵力够用,只要不犯大错,也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对李晔而言,他还得尽量不出任何决策失误,哪怕一场小的战败,他都不想经历。
    如今摆在李晔面前的选择有两个。
    其一,既然后百济已经投降,那就集中兵力,直取新罗王都金城;
    其二,为策万全,先遣大军进入后百济,将后百济军队遣散,收缴其军备,等到后百济稳定,大军没有侧翼忧患,再集中力量攻打新罗。
    选择第一个方案,如果后百济降而复叛,大军就会腹背受敌,一旦战事不能迅速解决,后高句丽也会跟着乱起来,到时候大军就会陷入汪洋大海。
    选择第二个方案,就会给新罗集中兵马,严密布防的机会,而若是后百济在大军去接防的时候,设下险境,十面埋伏,再配合新罗进攻,局势同样不妙。
    当然,这一切忧患的先决条件,都是后百济会反。
    而后百济会不会反,李晔无法百分百确认。
    虽然从事实上说这不太会发生,但如果金峣跟甄萱达成共识,那么一切就都有可能。金峣是奋发英主,甄萱是一代枭雄,而相对于他们来说,大唐是外来入侵者。
    倾巢之下没有完卵,在强敌入侵之际,国内先前相互敌对的势力,暂时团结一致,不是多么不能想象的事。
    照此说来,形势对李晔很不利。
    但当他想通所有事情后,并未有半分忧虑。
    他不需要忧虑。
    无论金峣、甄萱接下来会有怎样的举动,李晔都不在意。
    他自然有必胜的应对之法。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新罗王金峣在在王宫花园里遛鸟。他虽然即位不过三年,但在他父亲之后,新罗却已有过两任国王,而今他已是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是一个男人春秋鼎盛之时,成熟稳重又年富力强,很是适合建立大功业。
    这个时候,他不会像年轻人那么冲动,想要努力奋发了,就夜以继日不停做事,三更过了仍不休息,还常常被自己感动得涕泗横流;也不会像老年人那么没精神,只想着守好大半辈子的功绩,不出差错就好。
    这三年来,金峣做了很多事,有些还是关乎国家前途的大事。但他每日仍有一个时辰会用来休息、调节心神,或者在花园里遛鸟,或者外出逛逛市井,有时候兴致来了,还会跟大修士切磋切磋。
    他作息很规律,一更眠,五更起——打坐调息也在“眠”的范畴,饭食定量且定时,越是忙碌的时候,越是不会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
    他有远大抱负,所以看得长远,一切有损长久之道的事,他都不会去做。哪怕会因此耽误一些事,只要不是那么紧要,就比不上他多活几年,多主持几年国家政局重要。
    他坚信,有自己在,新罗一定会复兴。所以他倍加爱惜自己,绝对不容许自己未老先衰,只顾眼前不想以后。
    之前甄萱领军大举进攻,他都没有破坏自己生活节奏,用他的话说,只要王都还没被攻破,他就不会自乱阵脚。
    但今日情况明显有些不同,他刚刚走进花园,还没溜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