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他说的并不全,因为他领悟了二十八块石碑,虽然有一部分传给了莲香、秋婵和白飞儿,但他自己认真琢磨研究过的功法,多达十五六种。
他不敢一下子说出来,生怕吓着了陆九渊,也怕对方仔细追问。
即便如此,陆九渊还是颇为惊讶,问道:“你真的掌握了天剑诀七十二式?不是只有五十式吗?”
桑子明道:“师傅,天剑秦斩掌握的天剑诀,是由弟子传给他的!总共七十二式天剑诀,所有的剑谱,都在这几片玉简里。”说着,他拿出四片玉简,托在手心里,献给师傅。
陆九渊略有迟疑,但还是伸手接了过去,道:“这也是令祖留给你的?如果是仙门的功法,为师不会要。但这是儒门的剑诀,传承意义很大,为师不能不接。”
桑子明道:“是啊,我那祖父,乃是仙医,他收藏了几百枚儒门玉简。我先前拿出一些,献给两位师伯了。”
陆九渊点点头:“嗯,这我知道,若非如此,我那位五哥,也没法进阶地仙,四哥也没法功力大进。为师还要感谢你呢。”
到目前为止,桑子明一直没敢说春秋老仙的事,也没提那些失去的石碑都在他手里,这才是他身上最大的奥秘。尽管他此前,将两片写满了仙文的玉简,拿出来献给师傅,但是陆九渊短期内没法掌握那么多仙文,也就无法参悟石碑。
三百年过去了,陆九渊和多位地仙一起,还在破解那块涉及到儒门六艺的石碑,据说他们才刚刚翻开第二页。
而那块石碑,从外到里,总共有九十九页内容,每一页都有三万仙文。
这是一个浩瀚的工程,对这些地仙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在所有的地仙中,掌握仙文最多的还是郑玄,他是老牌的地仙,出道比较早,又是经学大师,苦心钻研很多年,认得两万多个仙文。
陆九渊虽然得到两片玉简,但他只有五万岁,年纪轻,底子薄,当初掌握的仙文不到一万个,虽然努力学习了三百年,但由于没有悟道茶的缘故,现如今才掌握一万七千仙文,仍然赶不上郑玄。
而且,陆九渊也有私心,并没有把玉简拿出来,跟众位地一起分享,否则众人合力,说不定会将那块石碑破解大半。
对于陆九渊而言,他想先学会两枚玉简上的仙文,然后分享给五个哥哥,再教给象山书院的弟子。至于说完全扩散出去,传授给整个儒门所有的学子,他暂时还不想那么做,而且也做不到。
仙文毕竟是一种非常高深的学问,很多人穷其一生,也学不会一万仙文。修真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如果花太多的功夫学习仙文,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不能顺利的进阶,就可能中途陨落。而且,儒生即便学了仙文,固然少了天劫,但还会有魔劫,人劫,鬼劫,妖劫,如果不学习天剑诀,缺乏杀伐的手段,还是可能陨落。
所以说,仙文这种东西,不学不行,学太多,耽误进阶也不行。
就像郑玄那样,虽然成了地仙,学了很多的仙文,但他的功力卡在那儿很多年了,将来能不能修成灵仙,还不一定呢。
如果修不成灵仙,地仙最多能活一百万年,寿元耗尽,面临死亡。
即便修成了灵仙,没有高超的杀伐手段,到了灵界和仙界,也会遇到很大的麻烦,无法一帆风顺走下去,搞不好被人杀了,那还是一场空!
正因为这些缘故,陆九渊得到仙文传承的玉简,才不会四处宣扬。
儒门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陆九渊觉得,自己的修为还不够,无法真正的兼济天下。
桑子明猜中了师傅的心思,所以爽快的献出玉简,感谢师傅传他心学大法。这是互惠互利的事,反正这种玉简,他自己就能复制,只不过多花点儿功夫而已,就当是温习仙文了。
第446章 指玄篇
过了一会儿,陆九渊问起逐日仙步和赤阳神雷:“这是仙家的功法?”
桑子明解释道:“逐日仙步来自于夸父,赤阳神雷来自赤帝宫。这都是仙家的功夫,要想修炼成功,必须在筑基的时候,开辟出鸿蒙世界。师傅,这都是神功大法在,只可意味,不可言传。弟子没办法写给您。”
陆九渊双眼迷茫,深深的叹了口气:“唉,为师后悔啊!当初筑基的时候,我原本开辟了两个丹田,想着儒道双修的,可惜因为没有相关的传承,害怕两个丹田起冲突,耽误了自己的修行,所以迫不得已,放弃了仙家的鸿蒙世界,专修儒门的璇玑世界。现在来说,什么都晚了,只能沿着儒门之路,继续修炼下去。”
他说到这里,摸出两枚玉简,道:“为师在昆仑山,碰到了希夷先生,这是他送给为师的《指玄篇》,里面有一些仙家的内容,你拿去看看,或许有些好处。为师已经看过了,收获不大。这两卷书,乃是希夷先生的体悟,由他的徒弟吕洞宾记述的。都是仙家功法,不适合儒门修炼,我就传给你了。”
桑子明接过玉简,道:“多谢师傅。”
陆九渊又道:“你既然掌握了天剑诀七十二式,又有逐日仙步的逃命功夫,还有为师传你的心学大法,能够辨别人心善恶,只要自己小心一些,天下足可以去得!为师也就放心了,不怕你被人所害。”
“多谢师傅指点。弟子会小心行事。”
桑子明回到家中,拿出记载了《指玄篇》的玉简,神识一扫,发现开篇有几首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玄篇种种说阴阳,二字名为万法王。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里煮山江。青龙驾火游莲室,白虎兴波出洞房。此个功夫真是巧,得来平步上天堂!”
看到这里,桑子明禁不住一呆。
对于这样的一篇文章,可能有不同的解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桑子明想到的是:“我有青龙法象;莲香有九尾狐法象,脚下还有一朵莲花,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秋婵乃是水金双灵根,虽然修炼了北冥神功,但却有白虎法象。希夷先生留下这两卷《指玄篇》,说什么‘青龙驾火游莲室,白虎兴波出洞房’,怎么还提到洞房了?莫非这不是仙修功夫,而是洞玄子大乐赋?”
再看下一首:“返本还源已到乾,能升能降作飞仙。一阳发是兴工日,九转周为得道年……”
桑子明心想:“什么东西能升能降?还一阳发呢?”
再接下来:“天生一物变三才,交感阴阳结圣胎。龙虎顺行阴鬼出,龟蛇逆往火神来……”
桑子明暗道:“这话说得,更含混了!一物变三才,交感阴阳,有龙,有虎,有阴鬼,有龟蛇,有火神,歧义很深啊。”
再往后:“先天一炁号虚无,运转能教骨不枯。要识汞根寻蒂子,方求铅本问仙姑。人人会饮长生洒,个个能成不死夫。色即是空空即色,朗然飞过洞庭湖。”
桑子明心想:“真是奇怪!为什么要问仙姑?这么说,我家有三个仙姑呢!这卷书太玄奥了!好事完了,却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忘记前尘往事,朗然飞过洞庭湖!哼哼,无情无义……”
他干脆将玉简收起来,暂时不看了。
他只是一具分身,本体和三个仙姑都在王屋山修炼呢,现在看了也是白看。
此后,桑子明作为兵部尚书,运筹帷幄,领兵出战,与妖族对阵于东岳泰山。
人族有三百万修士,其中包括合道真君六十多位,步虚真君三四百位,元婴修士数千人,功力最低的士卒都是炼气后期。
妖族修士不计其数,鬼修同样不计其数,两者加起来,实力比人族强了好几倍。
但是人族排兵布阵很严谨,用一个移动的大阵,将所有人保护在里面,因此厮杀多年,并没有吃亏。
人族修士乃是联军,其中有一半的儒门修士,剩下一半则出自仙门各大宗派,包括青木门,烈焰门,万剑门,玄水门和厚土门,还有一些小宗门,都派出了人手。
桑子明一到前线,便召集众将开会,要求所有的合道老祖,和步虚真君务必到场,结果总共来了四百二十人。
这是修真世界,开会的地点不是大帐中,而是在一个小型洞天之内。洞天之中,不但有战备资源,还有不少元婴修士在里面休息。
在一个空旷的草地上,或立或坐,聚集了四百二十位修士,功力最弱的也是步虚真君。
这些人看着桑子明,心里都有些不爽,因为他太年轻了。
此时的桑子明才一千四百岁,而在场的步虚真君,平均年龄为四千岁;在场的合道老祖,年纪最轻的五六千岁,年纪大的,有五六万岁了!
这么一比,人家当然不爽了。
不过,桑子明毕竟有兵部尚书的官衔,手里握着一件仙器“上方宝剑”,而且他的功力并不弱,曾经在擂台上,挑战百场而不败,还打败过合道真君褒国公,所以一般的步虚真君都不敢惹事,只有十几位合道后期的老祖,斜眼看着他,不将他放在眼里。
桑子明看着眼前这群人,赫然发现,里面竟然有张炎。
多年过去,张炎也已经进阶合道了,但只是合道初阶。他在这里骤然看见桑子明,禁不住吃了一惊,心道:“咦?这家伙怎么来了?而且还做了兵部尚书,成了联军统帅,他怎么做到的?比我这转世的地仙还厉害!”
这些年中,张炎在烈焰门的地位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当他拿出莲香给他的留影石,交给地仙罗阳之后,引得罗阳大怒,亲自出手捉住合道八阶的钟北山,将其囚禁在地牢中五百年,逼着钟北山发下天道誓言,老老实实的认错,才将其放出来。从那以后,张炎的地位越发高涨,超越了钟北山,仅次于两位地仙。
张炎虽然只是合道初阶,但却是代表烈焰门,来参加大战的人员中,实力最强的一位。
第447章 奸细
桑子明冲张炎点了点头,然后对着众人,扬声开口,说道:“人妖之战,已经持续千年了。这么多年中,人族一直居于守势,也该振作精神,奋发图强了。很多百姓都在受苦,众多官员却躲在京师,享受歌舞升平的日子。本官作为新任的兵部尚书,看不惯这种现象,所以临来之时,征求了几位地仙的意见,决定改变现有的制度,征召所有步虚以上的修士,前来第一线轮战。”
下面很多双眼睛看着他,有人心想:“你算老几啊?一个兵部尚书,虽然有点权力,但是上面还有掌管兵权的大司马,还有三公九卿和多位地仙呢!你说的话,能算数吗?”
桑子明又道:“好教诸位知晓,本人既是兵部尚书,还有一个‘丹王’的绰号!我炼制的大道丹,已经占据了七成的市场;我炼制的地仙丹,已经占据了九成的份额。哼哼,别人我管不了,但我自己炼制的丹药,却能独立自主!我在此郑重宣布,从今以后,不再向外出售丹药!要想获得丹药,只有在前线厮杀,建立了赫赫功勋,才有机会购买!”
听见这话,下面的人无不动容。
别的东西也倒罢了,大道丹和地仙丹却牵涉到修真大道,跟每个人息息相关。
前些日子,因为桑子明时不时的拍卖这两种丹药,导致价格有下滑之势,所以他很快便停止拍卖,限制出货量。
而那些步虚修士以及合道老祖眼见着丹药的价格每况愈下,反而不急着着出手抢购了。可是他们却没有想到,桑子明竟然来了这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