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不知道人家的修炼方式,不了解对方的瓶颈,怎么能帮人排忧解难呢?
桑子明阅读了这一卷的内容,所以对仙界的事知道了不少。
另外,他还看到春秋老仙留下的三万字传记,里面提纲挈领,提到了很多东西,让他站在仙帝的角度,极大的开拓了视野。
换言之,现在的他,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的桑子明,只是懵懵懂懂的少年,如今的他胸有沟壑,目光敏锐,知道很多普通人不知道的事,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象,和细微的天道法则。
说到这一点,他就要感谢师傅陆九渊。
陆九渊传他的心学大法,明心见性,心即是理,言出法随,画地为牢,宇宙便是我心,我心便是宇宙,万物皆备于我,内容太丰富了,可以说博大精深,他只是刚刚入门而已。
桑子明心里明白:“心学大法,这是连春秋老仙都没有掌握的法门。有着极大的潜力,能让我有别于其余的‘上林仙种’!”
按照秦十八的说法,“上林仙种”总共有三千人,能不能脱颖而出,还需要一番努力。
桑子明觉得:“不管怎么说,我都要感谢陆师傅!我应该帮他突破瓶颈,走上修仙大道。”
如今的陆九渊,已经到了地仙第九重,再上一步就是灵仙了。像他这样天资卓绝的大儒,即便没有别人的帮忙,也能进阶为灵仙、天仙。
桑子明只是想帮他加速这个过程。
因此之故,他沉吟许久,拿出几枚玉简来,递给师傅陆九渊。
陆九渊接过玉简,微微一笑,问道:“子明,这里面有什么?”
桑子明答道:“师傅,我以前曾经说过,昔年春秋老仙留一些石碑,其中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仙家修真的法门,但我没敢说,其中有两三块石碑,跟儒门有关。”
陆九渊神情一震,道:“是吗?那你仔细讲一讲。”
陆九龄也凑了过来,睁大眼睛望着桑子明。
桑子明深吸一口气,道:“那三块跟儒门有关的石碑,其中一块,您已经读过了,至今还摆在圣碑殿中。第二块,是属于仙音的内容,春秋老仙融合了儒门乐音、仙家乐音,再加上佛音,刻在石碑中,这部分内容估计您也学不了。我给您这几片玉简,里面牵涉到第三块石碑,其中有关于‘三坟五典’的内容。”
陆九渊精神大振,双目放光,禁不住抓紧了玉简:“你是说,这里有传说中的三坟五典?三皇五帝传下来的法门?”
桑子明点点头,缓缓说道:“三皇五帝既是仙家大帝,也是儒门老祖,三坟五典记录了他们的言行和历史,有他们对于天道法则的解析和领悟。师傅您仔细研读,一定会很有收获。”
在《三坟五典》中,除了有一些五帝宫的功法之外,还有一些跟儒门有关的内容,如果仔细琢磨,能让儒门六艺获得升华和提高。
陆九渊自然明白其中的价值,心里“砰砰”的跳起来,嘴唇都有些颤抖,说道:“子明,为师要对你说声谢谢。”
桑子明笑道:“师傅,这是弟子应该做的。”
陆九龄也跟着开心不已:“子明,春秋老仙留下多少石碑?迄今为止,你看到几块了?”
桑子明微微一笑:“总共三十三块石碑,内容太深奥了。弟子大部分都看过,但只得到一点皮毛。前些日子,我拿出来的‘逐日仙步’,便是其中的一部分。春秋老仙乃是仙修入道,所以他留下的功法主要都是仙家法门,其中包括五帝宫心法,还有落日箭诀,炼丹,炼器,制符,炼阵,等等。”
陆九渊叹了口气:“可惜了!我当年筑基的时候,曾经开辟了两个世界,准备儒道双修的,可是后来畏惧难关,没有坚持下来。”
陆九龄笑着对桑子明道:“怪不得你能炼制地仙丹,而且成丹率那么高呢!原来得到了春秋老仙的传承啊!”
桑子明“呵呵”笑道:“弟子不单会炼丹,还会炼器、制符,对于阵法也懂得一些。师伯您不知道,我为了修炼这些东西,耗费了多么大的心血。”
他动用了两大分身,悉心琢磨数千年,才终于掌握了修真四艺,如果单靠本体,累死也完不成。
陆九龄忍不住啧啧称赞:“了不得!丹器符阵,这都是修仙大道啊!可惜儒门不讲究这一套。”
桑子明知道,儒门的特长,在于对仙文的掌握。
一般的仙修,掌握的仙文数量极少,打个比方,他们就像码头上扛包的壮汉,身材遒劲有力,一个个都是能打能杀的好手,可是他们胸无笔墨,腹中没有锦绣,对于天道法则的理解简单而又单纯,所以他们初期很厉害,后面会面临各种难关,想往上提升境界,其实并不容易。
而儒门掌握了大量的仙文,仙文十万八千个,对应着十万八千天条大法,每一个仙文都能提纲挈领,抽出复杂的天道法则。
因此之故,儒门修士初期看着很脆弱,然而修炼的过程中几乎没有瓶颈!他们就像世俗中的书生,刚开始手无缚鸡之力,但是渐渐的展露头角,成了朝廷官员,可以位列仙班,治理着大量的仙人,受到无数人的尊敬。
所以说,儒门和仙门,这是两种不同的修炼方式。
儒门有它的独到之处,要不然也不会成为修真界的一方大势力。
当然,儒门也有明显的弱点,厮杀能力较弱,没有自保的能力,必须抱团取暖。有些修士即便成了天仙,还可能被人捉走,囚禁起来,被逼着帮人解释仙文,到死都无法获得自由。
早年的儒修,地位没那么高,有时候境遇很凄惨。
但是自从春秋老仙崛起于仙界之后,带动儒门的祖师仓颉成为仙帝,还帮着儒门杀了不少对手,导致儒门势力大振,跟仙门、佛门、魔门并驾齐驱。所以近年来,儒生的地位提高了很多,才有黄昏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事情。
数千年前,桑子明为了帮师傅,曾拿出两枚记载了大量仙文的玉简送给他,所以现如今的陆九渊,已经掌握了两万五千仙文,也算是儒门修士中的高人了。
这样的人才,在黄昏界还显不出珍贵,但如果到了别的“文气孱弱”地方,就会受到各大门派的争抢。
整个宇宙,每一个星辰,都是一方小世界。
宇宙发展不均衡,有的地方连儒生都没有,对于仙文的理解,还处于蒙昧阶段。
在那种没有仙文的世界,修士很难掌握完整的天道法则,很多神通都显得莫名其妙,所以那些大能修士更像是巫师。因为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没有系统的传承,即使师傅会了,却未必能教出徒弟。
所以在这种“蒙昧”的地方,儒修才变得极其珍贵。
第483章 蓬莱仙岛
十天之后,桑子明终于看到了蓬莱仙山。
在蔚蓝的大海上,云雾弥漫之间,只能看到一部分白色的山体,山腰以上的部分却看不见。
来到近前,桑子明才发现,所谓的蓬莱仙山,其实是一片很大的岛屿,方圆三千里,岛上星罗棋布,分布着不少的仙宫,居住着一些地仙和灵仙。
陆九渊曾经在数千年前来过这里,知道大致的情况。他领着众人,登上仙岛,来到靠近海边的一处仙宫。
仙宫门口,正有一位中年地仙,手持羽扇,手搭凉棚眺望远方。
陆九渊上前见礼:“范先生,我这次带来几个人,乃是我的兄弟和门下弟子。”
那位姓“范”的地仙转头望向众人,微微一笑,说道:“欢迎诸位,来蓬莱仙山。我叫‘范虞’,乃是吕祖门下第十三代弟子,奉家师和两位师叔之命,在这里监察来往的仙人。”
桑子明领着众女上前笑道:“见过范先生。我等初来乍到,不明白这里的规矩,还请先生告知。”
范虞面皮白净,颌下留着黑须,目光从众人脸上掠过,淡淡的说道:“诸位也该知道,十洲三岛,海外五神山,现如今只剩下蓬莱仙岛,还保留一些仙气,是因为吕祖当年,未雨绸缪,定下了规矩,才有这种造化。
这样一座仙山,如果没有人管,恐怕很快就不行了。
家师顾明,还有两位师叔,以灵仙的身份,镇守蓬莱仙山,遵从吕祖当年制定的规矩。因此,我跟你们说一下,希望诸位不要冒犯,否则会面临惩罚,勿谓言之不预。”
桑子明正色道:“先生请讲,我等洗耳恭听。”
范虞道:“规矩主要有那么几条,第一条,本地禁绝杀伐!蓬莱岛不同于昆仑山,不管你们出自哪个门派,是仙修,儒修还是妖修,鬼修,只要来到这里,都不准相互厮杀。本地出产不少的仙草,还有一些珍稀仙材,都是别处无法得到的。只能本着自愿进行交易。
其次,不准碰岛上的灵脉,这是仙山存在的基石。要不然再过几万年,连蓬莱仙山也没了。有了灵脉,才有仙草源源不绝的产出。当然,如果你们运气好,碰到了零散的聚灵珠,倒是可以带走。
然后,不能抢别人的仙宫。如你们想在岛上住下来,可以来我这儿登记。这里有一空置的相公,可以租给你们居住。
还有最后一条,不能说是规矩,只能说是警告吧。
你们抬头看,岛屿的中间,才是蓬莱仙山,仙山的上半部,被历代祖师用一道又一道仙阵封印了。
那些祖师的本意,是为了保护仙山,给黄昏界留下一块圣地。
不过,后来人不理解祖师们的好心,非要前去闯阵,到里面寻找宝贝,结果被困在里头,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我跟你们说句实话,但凡来蓬莱仙山的人,不管是地仙还是灵仙,大约有六七成的人,都死在那片大阵笼罩的区域里了!
那些死去之人留下的洞天,日久天长慢慢崩解,其中的灵脉融入仙山之中,才让蓬莱仙山一直保持仙气!”
桑子明问道:“请问范先生,那儿究竟有没有宝贝?”
范虞望他一眼,脸上似笑非笑,说道:“当然有啊!蓬莱仙山之上,封印了几条仙灵脉,山腰之上,还有不少的仙田呢,盛产二阶甚至三阶仙草。不过,每一块仙田,都被专门的大阵封印着。想闯进去,就要付出代价。”
莲香忽然问道:“范先生,你既然是吕祖门下的弟子,应该有登山的令牌吧?”
范虞神情一滞,摇了摇头,道:“我手里没有令牌。家师门下三十六位弟子,我排在二十名之后。”
他的言下之意,别的弟子是可能有令牌的。
随即,他意识到言语中的漏洞,于是又补充道:“封印仙山的祖师不是只有一位,吕祖也不是第一位来蓬莱岛的人。山上有些地方历史悠久,甚至能追溯到远古洪荒时期。后来的人中,没有人能真正的登上山顶。家师也只能去少数几个地方,从外围采集一些仙草炼制仙丹,不敢往里深入。
我劝诸位,如果想活命,还是不要去凑那个热闹了。就留在外面静修几百年,若是缺乏仙丹,还可以去‘丹阁’购买。”
秋婵问道:“丹阁在哪儿?”
范虞道:“丹阁是家师炼丹的地方,每年只在八月中秋,开门卖一次丹药。地点位于仙山东侧的山脚下,那里有一座‘丹阁殿’。”
“喔,原来是这样,多谢范先生告知。”
陆九渊道:“范先生,我们来这么多人,需要一个落脚的地方。所以想先租一个宫殿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