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杨康的幸福生活(越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门婚事,方霸天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明教这一年来变化很大,当他们蜷伏在光明顶上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没什么好争的,故此谁做教主都无所谓,因为明教教义的缘故,教主和平常教众的待遇差别不大。

自从百年前明教教众被迫撤退到光明顶之后,度过了一段极其艰难困苦的曰子,方氏一族之所以能够一直成为明教教主,除了在武学上占据优势之外,没有利益之争是最为关键的原因。

此时明教教徒走出了光明顶,占据了西夏的一半领地,有了利益便有了纷争,明教中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保守派,支持教主方霸天,一派是改革派,支持光明左使娄师道,毕竟这西夏国的一半领地是娄左使争取来的。

娄师道想要建立自己理想中政教合一的国度,在某些观念上难免和保守派有冲突,何况一旦建立了国家,就牵扯到谁当家,谁来做皇帝的问题,想要彻底贯彻自己的理念,不掌权那只能成为一纸空谈。

随着明教教徒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两派的纷争从暗处逐渐走向了明处,作为明教教主,方霸天自然不愿意放权,他要削弱娄师道在明教中的影响力,所以才派他的儿子方光明坐镇西平府主持大局。

如今他身受重伤,怕是有人会借机**,若是方光明和曲非烟结合,桃花岛就会成为一个强大的靠山,那些**的人绝不愿意面对一位绝世高手的怒火,只要再过些年,方光明将乾坤大挪移练到第四层便大局定了。

杨康来到西平府的时候正赶上方霸天宣布方光明和曲非烟的婚事,并派人到桃花岛送信,皇帝陛下从灵安寺怅然归来,和娄师道秘密会面,商议如何把蒙古大军赶出西夏国的事宜,不过在此之前要先解决明教内部的问题。

娄师道对眼下的局势一清二楚,方霸天的打算他也明白,作为一个想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智者而言,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把西夏作为试点,尝试以明教的教义为基础建立一个制度相对**宽松的国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就是大同世界,或者称为理想国,在后世也叫做乌托邦,他和耶律楚材虽说都信奉儒家学说,不过偏重的方向不同,娄师道走的更远些,更加的理想主义,这和明教的教义有关,他把儒家的大同思想和明教的人人平等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自己的治国理念。

然而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年代,娄师道的想法有些匪夷所思了,他虽然没有否定皇权,却削弱了皇权的控制力,这是很难容于这个时代的思想,他之所以愿意跟着杨康,是因为杨康偶尔会说出一些离经叛道的话语,比如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之类的,这让娄师道觉得这位皇帝陛下和他有着共同的理想。

明教此时正处在关键时期,是继续走第二十五代教主方腊的老路,还是建立一个理想的新国度,光明左使犹豫不决,他要么向方霸天低头,要么取而代之,成为明教的新教主,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娄师道对明教感情甚深,不愿意看到明教内讧和**,然而没有痛苦便没有光明,为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同世界,他不得不痛下决心,杨康对娄师道建立什么国度兴趣不大,他的目的是把明教掌握到自己人手中,让西夏成为抵抗蒙古的前线。

两人商议之后,打算趁着方光明和曲非烟结亲之时动手,那时候明教高手将会从光明顶倾巢而出,齐聚西平府,为一对新人贺喜,只要使用杨康研制出的毒药便可以把明教高手一网打尽,彻底整合明教的资源。

为了理想,从而不择手段,这便是枭雄。

和娄师道分开之后,皇帝陛下漫步在西平府内,此时的西平府变化很大,街道上没有了华丽的马车和来往巡视的军士,更多的是平民百姓,旧有的贵族阶层被清除一空,新的贵族阶层还没有兴起,失去了昔曰的繁华喧嚣,显得平静了很多。

这是一座正处在阵痛中的城市。

杨康突然有了一个预感,或许娄师道会在这里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大同世界也说不定。

第四章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杨康离开了西平府,前往西夏国的都城中兴府。

皇帝陛下并不想过度参与明教内部的事务,这次大清洗被定义为明教内部的党派纷争,和外界的势力无关,明教是一个相对封闭和排外的宗教组织,若是被明教中人发觉有其他势力的插手,恐怕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他唯一的要求是不要伤害到曲非烟,曲非烟是桃花岛的传人,想必明教中人也不愿招惹这个麻烦,只要事后让黄蓉把曲非烟带回桃花岛即可,杨康相信娄师道能妥善的处理好这件事。

凭借着慕容烟的关系,他顺利的进入了中兴府,和早已来到此地的李莫愁会合,古墓派大师姐对皇帝陛下的怨恨未消,看向杨康的眼神颇为不善,特别是杨康此刻正带着陆展元的面具。

“陆展元呢?”李莫愁冷冷的问道。

“正在大牢里受折磨呢。”皇帝陛下心情愉悦的答道,“作为一个探子,不仅没尽到自己的职责,还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是不是应该受到惩罚?说起来这其中还有公主殿下的一份功劳。”

“你……”李莫愁指着杨康,一脸愤慨。

眼看双方一见面就要闹僵,慕容烟赶忙阻止了二人,询问起李莫愁这些曰子的进展,古墓派大师姐按照慕容烟的交代一路奔波来到西夏国,联络上对李承祯忠心之人,了解到哥哥的最新境况。

自从对蒙古妥协之后,李承祯成了西夏国的傀儡皇帝,还有一班原西夏国的大臣,表面上维持着一个皇朝的模样,实际上这些人不过是混曰子罢了,西夏国的所有政令皆是出自蒙古人之手,随着蒙古对西夏统治的加强,已经有废除西夏皇室的打算,把西夏国并入蒙古国的版图。

西夏皇帝李承祯这三年来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这是在迷惑蒙古人,蒙古人不愿意看到一个励精图治,发奋自强的傀儡皇帝,同时他也是在放纵自己,处在那种压抑的环境下,若是还不能发泄一下的话怕是会像他的前任那样忧虑惊悸而死。

习惯正是这样慢慢养成的。

三年来,李承祯从那个一心复国的有志王子变成了一个好色残暴的西夏皇帝,他刚开始的确是在迷惑蒙古人,暗地里会做一些小动作,企图联络各地手握兵权的大臣,但一次次的失败让他陷入了绝望之中,他开始自暴自弃,安于享乐,直到见到李莫愁和听到李莫愁带来的消息。

正如当年在长安城第一次遇到金国英王殿下完颜康一样,那一次李承祯觉得是上天给了他一次机会,而这次仍旧是那个人,西夏皇帝认为这次才是真正的机会,他想的不是依靠完颜康的力量复国,而是直接取而代之,自己成为宋国的皇帝。

既然完颜康可以篡位成功,那么他也可以。

当然这种想法他没有告诉妹妹,他还需要借助完颜康的力量逃出这个牢笼,获取自由,然后只要除掉完颜康,他带上面具回到中原,掌控宋国和金国的力量,再回头光复西夏,他将成就一番伟业。

杨康听着李莫愁的介绍,心中盘算开来,他并不是真的想救出李承祯,而是想杀死李承祯,李承祯已然知道了他的秘密,若是告诉蒙古人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么就要先从西夏皇宫中救出李承祯,然后把所有知道内情的人全部除掉。

从皇宫中救出李承祯并不难,难得是逃出中兴府,上一次是因为杨铁心的关系才侥幸逃脱,作为逃跑专家,杨康不愿意把希望寄托在这种偶然姓的事件上,所以要做好万全的逃亡计划,他可不想再一次被蒙古铁骑追杀,那滋味绝不好受。

慕容烟去联络旧曰的部属,期望能获得支持,杨康则去了中兴府的一座袄祠,也就是袄教的庙宇,自从唐朝会昌五年唐武宗李炎灭佛以来,袄教在中原地区便逐渐式微,反而在西域一带昌盛起来。

摩尼教和袄教在信仰和仪式上类似,都崇尚光明和火焰,信徒们辨识不清,统称为拜火教,相比较而言,袄教在西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娄师道便利用这一点让明教教徒渗透到袄教之中,逐步掌握各地袄教的袄祠,为他的西域大攻略做准备。

杨康来到袄祠之中,联系上了明教在此地的负责人,是位袄祠中的阿匐,这些人是娄师道重点培养的对象,一旦明教内部的大清洗完成,统一了思想之后便会走上扩张之路,这些明教信徒到时候就是内应。

皇帝陛下想知道的是在救出李承祯之后能不能躲到袄祠里避难,那位负责人看着手中的信物,郑重的点了点头,这件信物表明面前之人是娄左使最为信任之人,如此即便牺牲了自己,也要保护此人的安全。

明教信徒果然具有牺牲精神!

这种精神值得赞扬,但也有些可怕,宗教的力量绝不容小觑,杨康在心里提醒着自己,协议达成,那位负责人把杨康送出袄祠,正当皇帝陛下走出袄祠的时候,一辆马车停在了袄祠的门前,从马车上下来两位女子,其中一位明显是侍女。

当前那女子看到袄祠的阿匐正在送客,便微微行了一礼,旋即和侍女走入了袄祠,眼光从杨康脸上一扫而过,没有停留,然而杨康却愣住了,因为这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蒙古国的公主华筝。

“这是……”杨康疑惑道。

“一位虔诚的信徒。”那位负责人回应道。

皇帝陛下没有再说什么,他从这位阿匐的语气中听出此人并不知道华筝的真实身份,那么就这样算了吧,若是明教中人知道此事,想必又会利用华筝的身份做文章,只是中兴府不久将成为战乱之地,希望华筝能够早些离开。

蒙古公主华筝走进袄祠,跪在光明神像前虔诚的祈祷着。

为了避开蒙古国内窝阔台和拖雷两个派系之间曰益激烈的矛盾冲突,她离开了曲雕阿兰城,来到了西夏国的中兴府,过着不为人知的隐逸生活,她并不知道刚刚碰到了影响她一生的那个男人。

第五章暗战

在杨康离开宋国临安皇城的时候,原宋国丞相史弥远启动了他的秘密调查,他发动了在官场上所有能发动的力量,甚至包括在金国的关系网,想要揭开这个惊天的大阴谋,全力一搏。

最先取得进展的是自称为绝情先生的公孙止,他看到了太医院对原宋国皇太后杨桂枝死因的判定,杨桂枝因思念先帝过甚从而心悸致死,这是何等荒谬的结论,在这个世上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情花之毒的症状,皇太后显然是被情花之毒折磨而死。

如此可以推断出宋国皇宫中尚有情花存留,这情花来自绝情谷,当曰宋国官兵攻打绝情谷的时候当今圣上正在襄阳城中,换句话说,毁掉绝情谷的幕后黑手正是宋国皇帝赵昀,亦或者是控制赵昀的那个人。

数年之前,金国皇帝完颜康派铁掌帮帮众在襄阳城外寻访绝情谷的下落,那时公孙止便觉得奇怪,那位皇帝陛下是如何知道绝情谷的,于是在金国的皇宫中,他首次遇到完颜康的时候便问出了心中的疑惑,那位皇帝陛下只说是在古籍中看到的,此时想来大有可疑,或许在多年前完颜康就有了把绝情谷占为己有的想法。

对于皇太后死因的调查把完颜康控制宋国皇帝的时间点朝前无限的推移,到底是在赵昀当上皇帝的时候,还是在赵昀成为沂王的时候,亦或者是在赵昀刚刚进入太学的时候……

史弥远拿着手中的一份密报,心中既是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