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闻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响起。
“仙长,我有道基,可以做您的徒弟吗?”
……
抬头看去,众人身后站着一名七八岁的小女孩,穿着一身酱紫色的薄袄,正用期盼的目光看向十三郎。此时见到众人的眼神齐齐凝聚在自己身上,小女孩有些胆怯,低头揉弄着自己的衣角,不再吱声。
“小依你又要拜师啊!”
“是啊是啊,小狼哥哥已经说了,你是修不了道的。”
“就是,不光小狼哥哥这么说,连阿公都这么说。”
周围的孩子纷纷叫嚷,女孩脸上的羞怯更浓,却执拗地站在原处,甚至还抬起了头。她的眼里蒙上了一层水汽,仍不肯就此放弃,只是看着十三郎,等待他的回答,或者是又一次打击。
十三郎心中微动,脑海中忽然闪过一道身影,恍惚中,竟然与眼前的女孩有了几分重叠。
夜色虽凉,但总不至于需要穿棉袄的程度。况且孩子本身好动,嬉笑打闹更加不会觉得冷,这个女孩如此打扮,显然体质有虚,甚至有病根。十三郎看着这个弱弱小小的女孩,没有急于回答她的话,而是放开神念,将她的身体仔细查探了一遍。
随后,他轻轻摇了摇头。
女孩不是第一次被人检查道基了,显然意识到了十三郎的举动,此时见他摇头,充满希翼的眼睛迅速黯淡下来,小手在衣角上捏得更紧。
十三郎的目力远非常人,他看到女孩的小手捏得发白,柔嫩的皮肤竟被指甲割开了一道口子,心里莫名一抽。
他问道:“为什么要修道?”
女孩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给阿妈看病。”
略顿了顿,她接着说道:“给阿公治伤。”
带头的男孩忽然说道:“你阿妈治不好了。”
谈不上什么恶意,只是带着一丝孩子气的嘲笑。这些孩子最大也不过十余岁,对于治不好的病究竟意味着什么,还不能理解得清晰透彻,语气难免有些虚浮。
女孩大怒,却想不出该如何反击,只能用愤怒的眼神看着对方,小手握得更紧。那一瞬间,她的羞怯柔弱无影无踪,竟透出一股犀利的感觉。
男孩对着女孩的眼睛,目光微有退缩,支吾着说道:“又不是我说的,阿公都这么说。”
说罢,男孩急于从女孩的视线中摆脱,竟忘记了向仙长拜师的事情,带着其它孩子呼啸而去。阵阵欢声笑语随之响起,回荡在夜色之中。
女孩没有跟他们走,怔怔的望着远处同伴的身影,又似乎什么也没看,有些茫然。
“你叫什么名字?”
“哦……呃?”
女孩回过头,意识到十三郎是在问自己,有些羞怯地低下头,轻声道。
“我叫紫依。”
第69章夜已深(二)
听了小姑娘的回答,十三郎多少有些失神。很难形容心里的感觉,有些酸涩,有些荒诞,最终化为一抹苦笑。
世人千千万万,重名重姓者无可计数,十三郎苦笑不是因为小姑娘的名字,而是因为她接下来说的话。
“这个名字不好,他们说……他们说叫这个名字的人不能亲近,不然就会不吉。”
十三郎心里再次抽了一下,此时他回想起来,先前那些孩子嬉闹时,紫依虽然也跟着身后,却没有融入到众人之中;多数时候,她只是跟在大伙身后看着他们,眼里带着羡慕,又或是别的什么。
“他们说的不对。”
十三郎伸出手,将紫依的小手从衣角上拿开,在她手指上的那一点殷红上轻轻送入一道气息,问道:“还疼不疼?”
紫依的眼睛渐渐发亮,声音颤抖着说道:“仙长……您果然会用仙法治病!”
“不用叫仙长,叫我八指……八指哥也行。”
十三郎抬起一只手,再紫依的小脸上擦了擦,将她因为不再用力而溢出的泪珠拭去,柔声说道:“紫依这个名字很好,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也叫紫依。”
紫依没有留意他的话,明亮的眼睛盯着自己手指上渐渐结疤的伤口,忽然抬起头。
随后,她跪倒在地上,说道:“求求您了仙长,救救阿妈吧。”
没等十三郎答话,她又不忘补充道:“也救救阿公吧。”
……
饶是十三郎“见多识广”,也被小姑娘的举动闹得手忙脚乱,赶紧将她从地上拉起来,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忽闻一道苍老的声音传来。
“依依丫头,不得胡闹。”
话语带有训责意,话音却充满怜爱甚至慈悲心,骤闻这个声音,六根不尽嗔念远超常人的十三郎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此人应该是个和尚。”
一位老人从远处走来。
看到这位老人,十三郎马上意识到,他就是阿公,也就是老公公。
能被叮当称为老公公,阿公无疑很老,老迈的身体苍老的面容,还杵着一根仿佛如他一样老迈的拐杖。十三郎看出来,那是他的法器。大概是因为年龄太老的缘故,老公公更喜欢时刻将自己的战友与伙伴拿在手里充当行路的帮手,虽然他未必需要。
阿公的外貌很普通,如大多数老人一样,眼神浑浊而不失深邃,透出一股阅尽沧桑的智慧感。他的脸色有些苍白,不时还咳嗽几声,看起来伤势并未痊愈。
看到阿公到来,从地上站起来的小紫依跑了过去,牵过老人空着的那只手,身体靠在阿公的腿上,却没有说什么。
面对叮当以老公公相称的人,十三郎自不能失礼,抢先拱手,说道:“萧八指见过阿公。”
阿公朝十三郎点点头,怜爱的目光看着身边的小紫依,说道:“她是我的侄孙女,也是我唯一余下的血脉。”
老公公没有拿十三郎当做仙姑哥哥看待,也没有以老朽或是老夫自称,所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为他解释紫依的身份,这样的行为让十三郎大生好感,心中防备之心稍解,他微笑着说道。
“紫依很好。”
“是啊,可惜不能修道。”
阿公揉揉紫依的脑袋,感喟地说道:“也好,我的直系血脉如今仅剩她一人,安稳些做个普通人,也好。”
两个也好包含了太多内容,前者多了些无奈,后一句则有些解脱。十三郎听了,试探着问道:“阿公家中,个个皆能修道?”
阿公点头,脸上露出自嘲而又得意的神情,说道:“让小友见笑了,我修了一辈子道,修为还如此低劣,偏偏这份血脉有些奇异。自七代先祖下来,竟然个个都有道基,老天对我实在不薄。”
伤怀之意从眼中一闪而逝,他说道:“可惜,个个横死。”
十三郎微震,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阿公说道:“小友可愿随我走走?”
十三郎略有疑惑,抬头看看篝火方向,说道:“叮当身体不适,我已让她睡下,该向族长知会一声才是。”
阿公笑着说:“无妨,来时我已经和他说过,不妨事。”
十三郎心中微凛,明白他是专为自己而来,拱手道:“敢不从命。”
阿公再次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一手牵着小紫依朝昏暗中走去。十三郎只是略想了想就举步跟上,极为自然的牵过紫依的另一只小手,与老少二人并肩而行。
……
阿公的修为不算高,加上受了伤,气息有些不稳。十三郎虽不便直接查探,然而从他身上时而压抑不住的魔力波动判断,顶多不过筑基中。即便是考虑到他可能因为受伤导致修为下降,其原来的修为撑死也不过假丹境。
与这样一位受伤的魔修同行,十三郎生不出什么警惧的念头,只是他不明白,此老为何不顾伤势中断了闭关,特意找上自己。
借用小紫依接近的想法很快被他排除,思前想后,源头依然着落在叮当身上。恰好他也有些想法需要证实,便答应了老人的邀请,与他一路前行。
阿公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信步在穆家寨中游荡般的走着,遇到那些承载着历史痕迹的古物时便解释几句;看上去仿佛一位极为称职的导游,又好像一位对族人故乡充满依恋并怀有某种骄傲的普通老人,丝毫看不出其用意何在。过程中,小紫依一直乖巧地走在两人中间,不时用明亮而让人心碎的目光瞥向十三郎,犹自没有忘记先前的请求。
她无法体会、也不愿体会老人话语中是否包含深意,对小紫依来说,阿妈和阿公的病情伤势才是最让她牵挂的事情,堪比天条。
十三郎一直没怎么说话,偶尔点点头或是附和几声,多半也是出于礼貌。老人除了介绍穆家寨的历史,还涉及到周围的一些风土人情,对他日后的生活多少也有帮助。因此他一直静静地听着,并默默地记在心里。
在他想来,老人多半以此为开场白,让谈话进行得顺畅时才涉及正题。即便不是如此,静夜忧思中听老人讲述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本身也可算作调剂,倒没有什么不耐的想法。
奇怪的是,老人并没有如十三郎所想的那样做,也没有任何试探的话语说出,就这样带着小紫依和他于寨子中“流浪”般行走;直到将整个寨子几乎转了个遍,竟还没有变换话题的意思。十三郎虽然熬得住,小紫依却渐渐有些困乏,步伐变得沉重起来。
几人走到一座散发着沧桑气息的塔楼前,老人察觉到紫依的疲累,便要将她抱起。
“我来吧。”
十三郎轻轻说了声,很自然地弯腰将紫依抱在怀里。小姑娘倒没有什么排斥,细小的胳膊环绕在他的脖颈,脑袋靠在十三郎肩头,渐渐进入梦乡。十三郎看了看紫依,挥手为她施展一层魔力护罩,将寒气隔绝在外面。
阿公道了声谢,伸手抚着那根粗大的撑柱,唏嘘不已。
“这座塔楼存在已有千年,几乎与穆家寨的历史一样长了。”
撑柱有着一眼可见的古老与厚重,上面密布着陆离斑驳的褐色伤痕,还有一些几乎贯穿的刺孔。显而易见,它曾经见证过无数次厮杀,沾染过无数敌人、魔兽、又或是山民的血。
阿公说道:“当年先祖帅族人来此地,伐木建居,开山为府,击败无数来犯之敌,最终才有了如今的穆家寨。每每回想起来,老朽都不禁心生感慨,更有无穷愧疚。”
这是阿公第一次以长者自居,似乎只有在以整个穆家寨的历史做后盾的时候,他才有这个底气与坦然。
十三郎点点头,说了声:“山里生活,大不易。”
阿公略有诧异,说道:“小友似对山民很熟悉?”
十三郎笑了笑,说道:“幼年时,我在山里住过几年。”
阿公点头,略带夸赞地说道:“老朽似你这般年纪时,尚在父母师长的呵护下成长;小友心有大勇,令人敬佩。”
听了这句话,十三郎沉默了片刻,说道:“父母去得早,我六岁时就一个人过。”
涉及到父母,他只是不愿编造不必要的谎言搪塞对方,并没有什么炫耀的意思。阿公大为惊异,看向他的目光更加柔和,说道:“老朽唐突了,小友可有兄弟姐妹?”
十三郎笑了笑,说道:“有过一个弟弟。”
“有过?”
阿公下意识地反问,随即想起这两个字必定包含的无尽辛酸苦悲,心中涌起羞愧,连声告罪。
十三郎空着的左手轻摆,说道:“不妨事,我明白事理的时候,弟弟就已经离去,没有太多印象。”
阿公神情大凛,不由得沉默下来。此时的他突然发现,与眼前这位看似平和的少年相比,自己刻意营造的悲重气氛有些可笑。穆家寨的生活再如何艰辛,先祖再如何悲壮,又如何能与眼前这位八指少年相比。
恍惚中他仿佛看到,一名六龄幼童,独自一人在莽莽群山中挣扎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