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陈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一盘棋中,张浚守住川陕之地,张俊刘光世护卫武昌,韩世忠镇守淮东;如此一来,长江的上中下游三地相互呼应,进可攻退可守,可以确保高宗建炎皇朝的安稳和长治久安。
在《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中有以下的记载:初,上问浚以方今大计,浚请身任陕蜀之事,置司秦川,而别委大臣与韩世忠镇淮东,令吕颐浩扈驾来武昌,张俊刘光世从行,庶与秦川首尾相应,帝然之。监登闻检院汪若海亦曰:“天下若常山蛇势,秦蜀为首,东南为尾,中原为脊;将图恢复,必在川陕。”……帝是其言相比起张浚这些新扎师兄,世界的焦点仍然还在高宗皇帝的身上。
此时的赵构刚满二十三岁,是天朝众多大学毕业生刚刚踏入社会的年纪。
在过去的三个月时间,赵构经历了溃败追杀丧失性能力政变被逼退位等一大堆人生惨事,实在是衰到了极点。
痛定思痛,让小皇帝认识到了一些自身的问题,变得懂事多了,比如说他又再一次下了罪己诏。
这回重写,小皇帝的态度前所未有的认真,说了些实在话:“……昧经邦之远图,昧戡乱之大略,无绥人之德,失驭臣之柄……当深自修省,悔过责躬,逆耳忠言,钦而必受。”
他说自己不懂怎样经理国家,不懂镇压叛乱的办法,没人品没人佩服,臣子们都不听他的了,以后什么都改!
做出了一番非常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后,高宗做出了一个决定:把临时首都从杭州搬到江宁,并改名建康。
迁都是必须的,因为在杭州城中,还确定不了有多少苗刘二人的同党,而皇帝追求的是百分之一百的安全。
谁知道这搬家竟然搬出了祸事。
舟车劳顿,纵然是百般呵护,高宗的独生子赵旉还是生病了。
全皇宫里的人小心翼翼地侍候,提防出错。
真是越怕鬼就越见鬼。恐怖的墨菲定律这时又一次证明了它的准确性。
一个宫娥一脚踢翻了一座鼎。惨了,铜鼎撞在砖地上,成年人都会吓一跳,何况是病中的小孩子。
只有三岁的赵旉当场吓得抽搐,赵构大怒,命人把那个宫娥拉出去立即砍了。结果屋外边人头落地,屋里边他儿子也咽了气。
赵构死儿子,等同于寡妇死儿子,这下子彻底没搞头了!他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好几次在宰执们面前嚎啕痛哭。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中记载道:太子病未瘳,有鼎置于地,宫人误蹴之有声,太子即惊搐不止,上命斩宫人。少顷,太子薨,年三岁。诏辍五日朝,殡金陵之佛寺。
ps:谢谢zhuxyhh01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二百五十二章:乞哀书

高宗小皇帝坐在建康的临时行宫中,思前想后,百感交集。
为了登上这个皇位,小皇帝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包括被人追杀被人绑架被人胁迫被人逼着发假誓等等,追后连自己唯一的一个儿子都弄没了。
关于自己儿子的死亡,别人不知道,高宗心里却是明白得很。
当初苗傅和刘正彦逃离杭州之前,曾与高宗一起发誓,相互不加害于对方,否则断子绝孙。
高宗皇帝何等人也,苗刘两人后脚离开,高宗马上命令韩世忠在后面追杀,斩首示众,狠狠除了一口恶气……
问题是,高宗皇帝没有想到自己的誓言应验得如此之快,让人措手无策。
这样的生活何时才是个尽头?还不如投降给金人算了,免得以后的生活老是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
于是乎,我们的高宗小皇帝提笔疾书,给金兵的元帅完颜粘罕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亲笔信。
这封信就是大名鼎鼎的高宗皇帝《乞哀书》。
但是,这封《乞哀书》的内容,在宋史中居然没有记载。
几经周折,这封信的内容终于在宋朝李心传所撰写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六中被发现。全文如下:致书左副元帅宗维略曰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此所以鳃鳃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已故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何必劳师远涉而后为快哉谨按十一月丁卯诏书云在建康遣杜时亮其为书指曲尽哀祈恐即此书也国史拾遗与元帅书八月日谨致书国相元帅阁下某昨遣洪皓输恳切之诚惧道涂梗塞或不时布闻则又令崔纵进书御者既遣使者于庭君臣相聚泣而言曰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大国之征小邦譬孟贲之搏僬侥耳以中原全大之时犹不能抗况方军兵挠败盗贼侵交财贿日朘土疆日蹙若偏师一来则束手听命而巳守奚为哉自汴城而迁南京自南京而迁扬州自扬州而迁江宁建炎二年之间无虑三徙今越在荆蛮之域矣所行益穷所投日狭天网恢恢将安之耶是某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一身彷徨局天蹐地而无所容厝此所以朝夕鳃鳃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巳也恭惟元帅阁下以宗英之重行吊伐之师谋略如神威权不世其用兵之妙与黄帝争驱逐北平契丹南取中国极天所覆混为一区此岂载籍所有哉故缺十二字愿削去旧号自此一缺二字者盖知天命有归而欲仰以成缺二字一尊之人也如此则缺十三字金珠玉帛者大金之外府也学士大夫者大金之陪隶也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无有二上矣亦何必劳师远涉然后为快哉昔秦并天下可谓强矣而不废卫角之祀汉高祖成帝业可谓大矣而不灭尉陀之国周武帝兼南北朝可谓广矣而许留萧察以为附庸故曰竭山而畋者非善畋者也竭泽而渔者非善渔者也伏望元帅阁下恢宏远之图念孤危之国回师偃甲赐以余年缺十六字倘异时奉事之诚不足以当保持之意则移师问罪缺六字何难之有某亦将何辞呜呼中天而立至威也相时而动至明也存人之血祀至信也全人之肝胆至仁也兼是四者在阁下德为何如在某之感为何如不宁惟是而已大军一回则数百万之生灵永保室家数万里之山河永成井邑亦大国之利也孰与夫皇皇称兵而自残其一统之内哉今缺六字社稷存亡在阁下一言某之受赐有若登天之难而阁下之垂恩不啻转圜之易伏惟留神而特加矜察焉谨这封信行文流畅,引经据典,哀祈曲尽。堪称是投降信中的典范。
此信一面世。就成了以后无数亡国之君的案首必备文本。几百年后,南明的朱由榔就以这封信为蓝本,复制粘贴了一份给大清的多尔衮。
这份信写得如此妙手天成,让人不忍心做出任何的删减改动,包括分段和添加标点符号。现在大致翻译如下:尊敬的元帅大人:
您好!您今年五十多岁了,为了统一大业,万里迢迢,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来到江南,一定很辛苦吧?
看到您这么辛苦,这么操劳,为了您的身体,为了您的光辉形象,有几句话,小赵我觉得有必要跟您说说。
现在贵国征伐我们小邦,就好比神话故事里的大力士孟贲搏杀小人国里的僬侥,那简直是易如反掌啊。
您想想啊。当日我们拥有全部中原地盘时,尚且无法和贵国抗衡;现在我们军队的建制全被打散了。国内根本找不出一支成形的部队,又兼盗贼蜂起,财源日趋枯竭,土地越来越少,贵国就算只发一支小部队来,我们也无力对抗,只能伏首听命而已。
自古以来,国家灭亡的表现不外乎两种:国主的逃亡或投降。
在贵国的严威之下,我们把国都从汴梁搬到南京,又从南京搬到扬州,再从扬州搬到江宁,短短两年之间,已经搬了三次了。现在,我们身处荆蛮之地,连安身之所也没有了。
防守无人,想逃无地,只能彷徨于天地之间。
元帅大人北平契丹南取中国,横扫**,一统天下。谋略如神,威权不世。可以这样说,您老人家用兵之妙堪与黄帝比肩。
现在的大金国,已是天命所归。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如果你们对我的逃亡表现还不够满意,我愿意投降,削去国号,听从你们的安排。
从今以后,天下没有大宋,只有大金。
中原江南,就是大金国的附属国;江南所有的金珠玉帛,就是大金国存放在外的库府;江南所有的学士大夫,都是大金国流放的奴隶;江南所有的土地,都是大金国的菜园。
所以说,您老人家就不必劳师动众了。
秦国兼并天下,可以说够厉害了,可是放了卫国一条生路,不赶尽杀绝;汉高祖成就帝业,可以说够强大了,可是没有剿灭尉陀之国;周武帝终结南北朝,可以说够生猛了,可是留下了萧詧作为附庸。
为什么这些明君会这样做呢?原因就在于,竭山而猎的并不是一个好猎手,竭泽而渔的并不是一个好渔夫。
求求您老人家,把目光放远一点儿,偃甲回师,放我一条生路吧。
天下没有谁专门破坏自己财产的。只要您的大军一回,中原的数万里山河就可以免遭涂炭,中原的数百万生灵就可以生存,您的财产也保全了。
小邦的存亡,全在您老人家一句话。我们要接受大金的恩赐,比登天还难;您老人家的垂恩,却只是举手投足之间。
您老人家品德高尚慈悲为怀,伏唯留神,释免我小赵。
小赵顿首再拜!
此致
敬礼
康王赵构上
这样的一封乞哀书,难怪会在宋史本纪上全然不见。
ps:谢谢zhuxyhh01大大道是天撒的谎言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二百五十三章:撤退

扬州杭州两地在年初所发生的种种风波和事故,直到初夏的时分,才慢慢传到了东京汴梁城。
开封府留守司的杜充大人往四下一看,这才发现:自己所驻守的这块地区,俨然成了一座大宋朝留在长江以北的岛屿,孤零零的一座,好不凄凉。
换而言之,开封府成了建炎政府在长江中游北岸地区的一座桥头堡,将要面对着金兵的全面冲击。
高宗皇帝为了让杜充能够安心地留守在开封府,即便是在逃亡的路上,还不忘记给杜充升职加薪,让杜充以东京留守之职,兼任宣抚处置副使,节制淮南京东京西路。
这种安排,相当于把开封府以南,直到长江边上的一大片超级广阔的土地,都全部托付给了杜充。
这一片土地的重要性幅员的辽阔性,在某种程度上比川陕加在一起都大,也就是说,张浚刚刚创造的最大节制权力指数很快被杜充所打破了。
接到新的任命,杜充坐在开封城里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战前演讲,他说,“方今艰难,帅臣不得坐运帷幄,当以冒矢石为事。”
也就是说,他将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当战事一旦发生,他会亲临第一线,于矢石交攻之间,与金军白刃相见!
这是多么的铁血豪勇和责任感!
所以,当这段话传过长江,到达杭州城,整个建炎集团为之欢呼。
只不过。当杜充说完这番豪情万丈的说后之后。过不了了几天。就玩了一招“金蝉脱壳”,命副留守郭仲荀留了下来,自己率东京留守司的主力,轰轰烈烈地向南方大踏步撤退。
因为黄河决堤的缘故,开封府附近的经济遭到很严重的打击。但是,这也带来了另外一个结果………开封府募兵变得容易了。
当兵有饭吃,有粮饷领取,怎么也比挨饿要强。
结果是。杜充手下由不到几千人猛增到三万人,这些可都是杜充的本钱。
作为如今杜充的绝对嫡系,岳飞也在南撤之列。
岳飞当然不同意撤兵,当他接到命令的时候,马上找到杜充,大声地说道:“中原之地尺寸不可弃,何况社稷宗庙都在京师,陵寝在河南,关系重大,并非其他地方可以比拟。你杜大人手握重兵。尚且不能尽心守护,又怎么能寄希望于他人呢?今天你一拔腿。这个地方就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