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所有的船只都已经被烧掉,几万步兵走出顺昌这座,还拖男带女的。一旦被金兵的马队赶上,不是找死是什么?
更何况,刘锜被压抑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机会,还不趁此机会好好表现,以彰显自己的才华!
绍兴十年的六月初七日,完颜兀术的大军与龙虎大王、韩常等前锋部队汇合,金军的联营就设在颍水北岸。
根据《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一中的记载:“四太子至亦与龙虎诸帅连接下寨,人马蔽野,骆驼牛马纷杂其间,毡车奚车亦以百数。至於攻城战具来自陈州,粮食器甲来自蔡河,散遣轻骑巡绰城下。”
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装备精良、等等,再多的形容词也不足以赞美现在的这支金国的精锐部队。
与十多年前围攻汴梁城时相比,毫无疑问,这支金兵的装备比以前精良多了,服饰和旗帜也漂亮了不少,军容更是变整齐了,颇有仪仗队的风范。
而这一起,都是金国大力学习汉人儒家文化的结果。
刘锜和完颜兀术两位都是名将,都知道大战之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于是乎,两军尚未接触,但战前的交手已经开始了。
完颜兀术的战前工作相对简单而粗暴,他就在自己的中军大帐之中,对龙虎大王和韩常等几位败军之将怒骂狂嚎:有没有搞错,就这样一个破城,就这么点兵力,竟然挨了连番败仗,还要劳驾我的亲自出马,云云。
之后,当然就是女真版本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辉煌战史介绍,集回顾展望期待和鄙视于一身,让部下们既羞愧又震奋。
这种会议。在中国的历史上,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士都肯定会慷慨激昂、踊跃发言、纷纷献计、群策群力,最后胜利地落下帷幕。
但实际上,那些金国的大将们真的会心服口服吗?
回顾历史,包括黄天荡之战、富平之战、川陕之战、等等,他完颜兀术不是每一次都积极参加了,可每一次都丢人现眼了。很厉害吗?
尤其是面对着这个刘锜,当年富平之战金兀术率领金军一半的兵力,被刘锜以西军五分之一的兵力完败,还是韩常以一只眼睛的血淋淋的代价才救出来他。
这事四太子殿下或许是忘了,但是韩常却记得非常清楚的,特别是刮风落雨下雪变天气的时候。眼眶里的那种疼痛,可是锥心入骨。
与完颜兀术不同,刘锜的备战工作显得非常的具体、细致、而且充实,根本没有什么说教和空洞的理论。
刘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曹成去金营向完颜兀术投降。
这个曹成可不是无名之辈,当年宗泽百万义军抗金就有他的一份。在开封府散伙他流落江南,成为湖南四寇之首;之后被岳飞追捕,投了韩世忠;再后来。几经辗转,就到了刘琦的帐下。
无论如何,从武功、机智和对金人的仇恨看,曹成都是一个可靠的人选。
曹成刚接到命令,马上又得到斥候的回报,说金兵的主帅完颜兀术亲自来到顺昌城附近巡视。
真是困了有人送枕头,曹成马上领着几个个骑兵向完颜兀术冲去,双方即将接触之际。曹成突然从马上摔了下来,惹得骑术精湛的金兵们一阵狂笑。
这样的事情,当然是要完颜兀术亲自来审问。
曹成对完颜兀术说:“刘锜是个官二代,嫖赌饮荡吹样样精通,朝廷里的关系也硬,这次是派去东京当接收大员享福的。可谁知道突然发神经在顺昌打仗。他疯,没人陪他死。这几天里军队都快散光了。曹成跑得慢了,觉得还是直接投降的前景更好一些,他愿意做金军的向导加参谋。”
富平之战是大军团作战,虽然刘锜把完颜兀术打惨了。但当时没有通报姓名,而且最终还是南宋输了,南宋也不愿多提此事。所以刘锜这个名字,无论是对于金国,乃至韩常、又或者是完颜兀术,都甚为陌生。
听曹成说罢,完颜兀术豪情勃发,哈哈大笑了起来这才是他所熟悉的宋朝的军队,这才是他所见惯不怪的南宋的官员,这才是他一直以来所认定的汉人形象嘛!
于是他传令全军,不必再修整了,准备尽快攻城;还有,那些鹅车、炮具等攻城器械都不用带了,拖沓麻烦,根本用不着。
至于曹成他们,完颜兀术每人打赏了五贯铜线,还让曹成他们带一封招降信给刘锜,让刘琦早点投降,共享荣华富贵。
见曹成回来,刘琦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马上派了一个叫耿训的矮个子军官去给完颜兀术下挑战书。
完颜兀术看了看刘琦措辞强硬的挑战书,又看了看堂下那个又矮又瘦的宋朝军官,仿佛看到了宋朝官二代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心中又好笑又好气,便对耿训说:“刘锜何敢与我战,以吾力破尔城,直用靴尖踢倒耳。”
岂料那耿训虽然人长得猥琐,却十分的傲气。
他大声地对完颜兀术说道:“我们太尉非但要和你开战,而且料定你不然不敢渡过颍河,我们太尉将连夜在河上为你们架设五座浮桥,你如果有种,明天过河来决一死战。”
耿训的这一番话,把宋朝衙内官二代的那种威风全都抖了出来。
完颜兀术气得哇哇大叫:“好,既然你们不知死活,我们明天中午就杀入顺昌府的府衙内会餐!”
紧接着,完颜兀术又下令:“传令全军,攻入顺昌城,凡抢到女子玉帛可自留,成年的男子全杀掉。”
说完之后,完颜兀术折箭为誓,鼓励金兵的士气。
PS:谢谢zhuxyhh01大大、vela2003大大、被爱的小徐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四十九章:顺昌之战(三)
听了耿训回来的报告,刘锜大喜,立刻做出了他第三个安排:刘锜派人取出预先准备好的大量毒药,连夜在颍河的上游以及城外的草丛中撒放,并传出军令:“虽渴死,毋饮河中水,如有违令者,当族灭其家。
另外,刘锜又命令火头军煮了足量的解暑汤药,还蒸熟了大量的黄豆。
当时已经是六月中旬,盛夏之时,煮解暑汤药是必须的;但大量地蒸煮黄豆又是为了什么?
所有人都是莫名其妙,唯有等黄豆熟了之后,灌入几千支竹筒里面,分发到士兵的手中,解释用法,众人才恍然大悟。
南宋绍兴十年六月十一日,著名的顺昌大战开始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太阳早早就挂在了半空,视野非常良好。完颜兀术对此非常满意,因为他清晰地看见了顺昌城头上的城防配备。
完颜兀术差点笑了出声。
这算哪门子的城池啊?不但没有那些常规的守城器械,连城墙都是矮得可怜,甚至有很多地方是用了从民房里卸下来的窗框、门板之类的东西,拼凑在一起,勉强起到了护具的作用。
不过这也很难去怪责刘锜,只有七天的功夫,他能做些什么呢?,就算附近有深山,到老林里去砍大木头,也没时间运回来加工成战械。
这时候刘锜做了最后一项战前的准备工作:他把一套完好的盔甲放置在南城墙上,还让士兵不时去摸一摸它的温度。
金兵很早就动身出发了。
来到颍河边一看,汉人居然真的搭建了五座浮桥,虽然桥面有些窄小,而且负重也不太足,不过南人的身材本来就有些瘦小,这些浮桥还是勉强可以使用。
于是乎,十三万的金国精锐士兵就顺着这五座敌人免费帮忙搭建的轻便浮桥,小心翼翼地渡过颍河。准备攻城。
要知道,天下哪里会有真正的免费午餐。
完颜兀术贪小便宜的结果,就是让金兵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市。
当十三万金兵靠这五座浮桥全部渡过颍河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巳时,也就是上午的十点左右。
又花费了半个时辰来整顿阵容,在午时前一刻。金兵终于开始发动进攻了。
十三万的金兵的同时攻城,这种场面,何其壮观!即便是钱塘江的潮水最猛的时候,也不过如此而已。
两万人坚守孤城,有什么办法能够抵挡住金兵一浪接一浪的进攻?
没有人看好这场守城之战,除了刘锜他自己。
不过事情的发展有些出人意表。顺昌城内的宋军居然顶住了金兵前几轮冲锋,把时间熬到未时,也就是金兵吃午饭的时候。
无奈,金兵只好鸣金收兵,士兵吃饭喝水,战马吃草也喝水。
有人曾经对这一个时辰之内的战斗做出评价:金兵最初的进攻受阻,是因为缺乏大型的攻城器械。而这些器械之所以缺乏,一来是完颜兀术受了曹成的蛊惑,二是因为刘锜送给金兵的五座浮桥缺乏承重,运输不过来。
怪不得古人老是说:便宜莫贪呀!
当然,金兵的受阻和顺昌城的顽强抗击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之前刘锜发动了那么多的妇女家眷参与磨刀喂马,原来是要发动全民战争。
可就是在这种万分危险的情况下,刘锜偏偏还要隐藏了实力,他把最精锐的五千名士兵始终留在第二线。说什么都不派上去。
这算不算是西北军的传统打法,这个问题应该不用回答。
因为人们还依稀记得,就是这一招,几年前吴玠在和尚原用了,把完颜兀术给坑惨了;之后吴磷在仙人关前又用了一次,把完颜兀术给弄得欲仙欲死;如今轮到刘锜竟然又要来一把?
金兵们集体吃午饭的过程,就是集体服毒的过程。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金兵和他们所骑的战马都出现了大面积的毒发的状况。城墙上众将看得真切,一个个摩拳檫掌,问刘锜何时出战。
刘锜并不着急,只是问亲兵:“盔甲热了没?”
亲兵很快跑回来回复道:“还不算太热。”
刘锜摇了摇头。制止了众将的请战,继续在城头观战。
众将琢磨了一会儿,方才明白刘锜的用意。
在宋朝,根据《武经总要》上的记载,步人甲由一千八百二十五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二十九公斤,而金国骑兵盔甲还要更重些。
试想一下,在农历六月的盛夏时节,身穿三十公斤重的,而且还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盔甲,在太阳下晒上个半天时间,人会变得怎么样?
不要说打仗,连普通的行走都变得异常的困难。
又过了一炷香的功夫,亲兵向刘锜回报:“墙上盔甲已热不堪着手矣!”
在同一个天空之下,同样的一个太阳,我墙上的盔甲已经热得不得了,你们金兵身上的盔甲应该不会凉快多少吧!
于是乎,刘锜下令,让大将柳倪带领五千精锐将士,从南门而出,朝着完颜兀术的方向杀去。
那一天完颜兀术和每一位在场的女真大兵哥一样,在六月暑天的毒太阳下面热得发昏,在烫人的铠甲里洗桑拿。
当顺昌城的城门突然打开,五千宋军步兵冲向他时,完颜兀术一点危机感觉都没有,因为他身前是金国最精锐的部队………两侧是拐子马,中间是铁浮屠。
拐子马和铁浮屠,这两种代表着金国最高武力水平的兵种,自从女真人起兵以来,辽宋战场上一直保持全胜战绩。
当然,这还需要排除某些特殊的地形,比如在那可恶的大散关前。
因此,完颜兀术满满的安全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据《宋史?刘锜列传》里的记载,双方刚一交战。柳倪便命令士兵们割弃掉早已准备好的竹筒,连同里面的熟黄豆一起洒落在地面。金兵的马匹饥饿难当,闻到豆香,低头便嚼,且“又多为竹筒所滚,脚下不得地”。
于是宋军挥动大刀重斧,每折一马足。金兵人马皆仆;每砍一人,数人齐跌。
也就是说,黄豆搞掂了拐子马,竹筒摆平了铁浮屠。
刘锜的奇思妙想,让人击节轻叹!
虽然损失惨重,但金兵毕竟人多。阵型未曾完全散乱,一直战至申时,金兵的体力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