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听到这条诏令内容的人,却无一不服。
主要是郑畋的威望太高了。
郑畋,字文台,荥阳人,咸通五年入朝为官,累至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在当今天子得登大宝之后,出任兵部侍郎。
乾符四年,升任门下侍郎、集贤殿大学士,也就是常说的宰相。
乾符五年,黄巢开山七百里进入福建之后,郑畋对时任东南剿贼行营招讨使的高骈大加斥责,认为他消极避战,堪称误国!
结果,这就触怒了另外一位宰相,卢携,事实上,高骈之所以能够成为东南剿贼行营招讨使,就是他的支持,现在郑畋对高骈不满,岂不就是在指责卢携没有识人之明?
两人大吵了一架,卢携拂袖而走。
这件事情,传到天子的耳朵里,天子也很是头疼,别的不说,大唐宰相乃是有限的几个人,他们之间爆发如此激烈的冲突,实非国家之福,又有田令孜在一旁进言,结果郑畋被贬为太子宾客,后来,又出任凤翔节度使。
郑畋被赶出了大唐中枢,却也从来都没有记恨天子。
天子出逃长安,途径凤翔的时候,郑畋曾单人独骑前往见驾,还请天子驻留凤翔以待以后,结果还是田令孜,生怕郑畋不记恨天子,却因自己曾经的进言而记恨于他,一力劝说天子西进,天子果然先到兴元,随后又去了成都。
不过,天子在离开凤翔的时候,曾经命令郑畋收复长安,还给了他一道便宜行使的旨意。
郑畋虽然留不住天子,却对天子的命令执行得很是彻底。
他辞别天子回到凤翔之后,马上着急凤翔节度使府的一众僚佐,商量出兵长安的事,没想到众人都说,黄贼势大,还是等勤王兵马云集之后再做打算的好,郑畋大怒,气得直接晕倒。
他这一晕,吓坏了众将。
还没等众将有什么行动呢,黄巢的招降使者恰好赶到凤翔,凤翔节度参军彭敬柔代表郑畋投降,消息一出,无论军民,无不大泣。
结果,第二天,郑畋苏醒,听说了这件事情,一方面愤怒彭敬柔竟敢叛唐投黄,另一方面,也感觉到大唐深得民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闯入黄巢使者的接风宴,对给一众将佐下了最后通牒,到底是忠心保唐,还是叛逆投黄?最终,郑畋利用自己的个人威望,震慑了黄巢使者,同时也逼得一众将佐斩杀黄巢使者,刺血为盟,誓保大唐。
随后,郑畋以凤翔为基地,招揽士卒、勤加训练,同时又派人前往关中诸州,密约起兵勤王。
当时关中诸州的兵马,听到长安失守,都惊骇不已,以为天子已然罹难,结果郑畋所在,不但透露出天子尚在的消息,还要统合人马,起兵收复长安。
正所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
有了曾经的宰相忠心护唐,关中大唐军民士气大振。
同时,也把郑畋的威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今天子再下诏令,让郑畋在关中组织长安收复战,自然没有人反对,这叫众望所归!
郑畋也不客气,以泾原节度使程宗楚为副都统,前朔方节度使唐弘夫为行军司马,准备统领兵将,不日收复长安。
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关中军民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而身在长安的叛军,却变得人心惶惶。
更有人直接放言,还是赶紧离开长安为好。
理由倒也算充分。
首先,长安城几乎被右龙武军搬空了,民众更是被迁移了七七八八,再加上前两天杨凤楼送走了大唐陷落在长安城中的最后一批官员,现在的长安城,除了大齐方面的人和大唐投降的官员,根本没有多少人。
其次,杨凤楼就在长安,带着他的人马隐藏在暗处,一双双雪亮的眼睛,就盯着大齐王朝的一举一动,如果一条饿狼一般,只要有机会,就冲上来咬走一块肉,今天一个黄家兄弟,明天俩,等他把黄家兄弟杀光了,谁还敢闭着眼睡觉,不怕再也睁不开了么?
这样的长安城,对于大齐来说,完全就是个鸡肋,一点用处都没有,如果非要说有的话,恐怕只有长安城中的太极殿上那一把龙椅,能够满足大齐天子黄巢的个人欲…望,但是,他满足了,别人可不想和他一起提心吊胆。
甚至有传言说,长安城就是杨凤楼所选择的战场,他要在这里将大齐覆灭!
这个说法,越来越得到众人的认可。
别的不说,杨凤楼在长安城中,硬是藏了三千人马,到了现在,还一个人都没有找到,说他没有准备,谁信?
而最关键的是,杨凤楼除了礼送大唐官员出城那一次,曾经动用了这些人马,别的时候,都是他在独自行动。
难道他不知道三千人马的破坏力么?
但是他为什么迟迟不出手?
答案谁都知道,杨凤楼在等机会,等着大唐勤王兵马的到来,只要大唐兵马一到,就是他里应外合颠覆长安之时!
仅仅一个杨凤楼,就吓得所有人心惊胆战,要是到了那时候,数不尽的唐军里应外合,兵危将险之下,谁能保证自己不死?
与其这样,还不如早早离开长安才是。
而且越早越好。
郑畋已经在凤翔整顿好了人马,等他一到,如果杨凤楼发动的话,想走,恐怕也走不了了!
这个论调,在长安城中流传越来越广,最终,甚至流传到了黄巢的耳朵里。
黄巢初闻,勃然大怒。
结果事后冷静下来,也不得不承认,很有道理。
所以,他将大齐军中的重要将领,全部召集到宫城之中,准备好好商量一番……
第464章 尚让论长安
出乎黄巢预料,参加朝会的众将,俱都沉默以待,就连黄氏兄弟中领兵才能最强的黄从业,也鼻问口、口问心,一眼不发。
黄巢顿时大怒。
“那郑畋不过一书生,麾下凤翔军不过几千而已,厉兵秣马?不日将进攻长安?不过是一个笑话!
我大齐上将几十员,兵卒十万余,竟然被一书生吓到这种程度!?
你们身上的血性哪里去了,难不成这长安真是英雄冢不成!?我大齐建国这才三个月而已,荣华富贵就已然消磨掉了你们的雄心壮志不成!?
你们太让我失望了……”
黄巢在朝会上勃然大怒,厉声训斥大齐将领,结果这些将领依旧一言不发,逼得急了,就一起躬身请罪,气得黄巢都快控制不住独属于江湖二品小宗师的“势”。
这个时候,黄巢第一次发现,建国登基也有不好的地方,起码不能像行走江湖一样快意恩仇,要是他还是那个人人称颂的江湖大侠,就算拼着“大侠”的名头不要,也要掌毙了这帮贪生怕死的东西!
“尚让,你说,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黄巢苦闷之余,只能把矛头指向了尚让。
尚让心中暗暗叫苦,黄巢虽然一力标榜自己心胸开阔,对麾下所有人一视同仁,不过从这件事情上来看,他绝对是有偏有向,这种触怒所有人的事情,不应当去找自家兄弟发飙么?再不济也得私下了解了解情况再说吧?何必在朝会上弄个水落石出?
尚让被黄巢点名,心中不满,不过面对威严日盛的大齐天子,即便不得不低头,也要用沉默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黄巢见状,故作一声长叹。
“尚家兄弟,我与你大哥尚君长交情莫逆,即便后来因为王仙芝分道扬镳,却也从来没有正面对抗,当初他丧命狗脊岭的时候,黄某被悲痛欲绝……
你是尚君长留在世上的唯一亲人,我一直拿你当做亲兄弟看待,怎么?难道我坐上了这把龙椅,咱们之间的兄弟情义,反倒是淡薄了么?亲兄弟之间都没有诚心以待,我要这皇位又如何?”
尚让听了,忍不住腹诽,当初都在王仙芝麾下的时候,谁不知道黄家兄弟和尚家兄弟不和,怎么一到了黄巢的嘴里,就能成立交情莫逆?还悲痛欲绝,恐怕大哥尚君长身死的时候,黄巢指不定多高兴呢?
至于什么“亲兄弟”之说,更是无稽之谈,要不是王仙芝兵败被斩,尚让又一心为自家大哥报仇,他才不会再和黄家兄弟打交道呢,事实上,尚让带着王仙芝残部投靠黄巢,在这两年多的时间中,饱受猜忌,嫡系部队也被拆得七零八落,要不是黄巢麾下实在没有一名优秀将领统领全局,他尚让能不能活到中和元年,还在两可之间。
最恶心的,却是黄巢还在不断强调对尚让多好,就像刚才的这番话,不明真相的人听了,还会以为黄巢有情有义呢。
尚让虽然腹诽不已,不过黄巢既然都这样说了,他也不能开口了。
一咬牙,躬身开口。
“微臣认为,理应放弃长安,不与郑畋争一时短长。”
尚让一语出口,黄巢脸上就是一沉。
“郑畋不过一书生,竟然吓坏了我大齐的大司马?整整十万兵马,被一书生吓得放弃长安?千军万马避白袍,也不是这么个避法!”
尚让不为所动,仿佛听不懂黄巢言语之中的揶揄,既然开口,就要把话说清楚,再一次行礼说道:
“郑畋不足为论,凤翔军不过几千,自然不是我大齐人马的对手,不过,大唐军州四百,郡县千五,郑畋的凤翔军,不过是其中一支罢了,就算打败了凤翔军,我大齐的十万人马,又能对抗多少大唐兵将?
以前我大齐军卒,在陛下的率领下转战天下,虽然辛苦,却也牢牢掌握的战争的主动权,和唐军对战,打与不打,该怎么打,都是我们说了算,即便大唐坐拥天下,我大齐军又有何惧?
而现在,我大齐建都长安,等于放弃了这种战场上的主动,打败了凤翔军,还有泾原军,打败了泾原军,还有义成军……无休无止,没有尽头!
这就等于困守长安一城!
如今说来,长安城那是我大齐的死地,困守于此,乃是兵家大忌!”
说完之后,尚让偷眼看了看黄巢,只见他面沉似水,便鼓了股勇气,继续说道:
“另外,长安城的情况,也不好……
长安民众,因为某人的原因,早早被迁移出去,城中无人,城外也无人。
如今长安,普通百姓,不过原来的十之一二,如此人数,供应我大齐十万兵马的后勤,实在是不堪重负,如今的情势还不明显,主要是因为我大齐抄没大量城中富户,用他们的钱粮供应我大齐所需,不过,这只是坐吃山空而已,一旦用完,我大齐就像无根浮萍,钱粮没有,粮秣没有,还如何能够争胜于天下?”
“所以说,如今的长安城,对我大齐来说,不过是一处毫无根基的死地而已,留恋不得,应当早早撤离才对!”
尚让说完,黄从业也站了出来。
“大司马所言极是,如今大唐兵马还在筹备之中,而我大齐又在长安攫取了足够的财富,如果现在离开,正是良机!
要不然的话,等大唐兵马云集,而我大齐钱粮消耗一空的时候,再想走,恐怕就来不及了!
此事,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说完之后,黄从业和尚让一起,拜伏在地。
其他将领纷纷景从,也同样拜伏,异口同声地说道:
“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