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林中鸟惊飞。 极苦高声道:“叶剑仙果然是那江湖百年剑道第一。” 叶长亭再出一剑,剑光照耀数里,天地失色。 极苦脸上只剩下严肃。 (本章完)。。。 。
第298章 一招而已
陵安早就便是风起云涌,庙堂重臣们这些时日都过得心惊胆战,虽说南境战事一起,整个大楚庙堂便把重心都放在如何和那南唐交战的上去,就连宰辅大人的新政都暂缓,只怕要等战事落下帷幕之后才能有之前的那种度。可新政二字始终是搁在众多朝臣头上的石头,随时可能会落下来。 宰辅大人下一道新政便是革除蒙荫制! 这个消息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但只不过寥寥数日便传进了陵安各大朝臣府邸,众多陵安重臣当天便黑了脸,除去一小部分才入陵安官场不久的朝臣之外,大多数在这片官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官场老人心底只是冷笑,不管这个消息是不是真的,高深要是敢妄自革除蒙荫制,他们便敢让高深在陵安朝堂寸步难行。 大楚建国百余年,朝中关系错综复杂,各大世家门阀势力交错,而且并不局限于陵安一处,大楚各地都有各自的势力范围,高深能以一介书院教习便坐到宰辅这个位置,实在也是出人意料,要知道在他之前的历任宰辅哪个不是出身各大世家,早些年在大楚建国那会儿,除去大楚军方的那几位大将军是泥腿子出身,剩下包括兵部的这些朝堂重臣那个不是出身士族,若是那会儿有人说要以一介布衣当上这大楚的宰辅大人,只怕是要被人笑掉大牙,只不过时过境迁,有那批神龙年间的名臣开头之后,这才让大楚朝堂格局焕然一新,等到高深以布衣之身当上这宰辅大人之后,就仿佛在朝堂中开辟了一副新光景,高深之后,朝堂之中涌进不少布衣朝臣,便已经让这些世家出身的朝臣隐隐觉得有些不妥,可宰辅大人是天子前的红人,从不结党营私,行事坦荡,朝臣们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来诘难这位宰辅大人,因此这十余年,宰辅大人在朝中的地位越稳固,若是他不提出要实行新政,只怕是在到死之前,这个位置都无人能够撼动分毫。 可是要想革除蒙荫制,朝堂众臣便不答应。 天子眼前的红人又怎样,历史上哪位变法大臣有过善终了? 不过既然宰辅大人的这道政令未出,朝堂重臣便安下心再度冷眼旁观宰辅动作。 …… …… 今日清晨,户部尚书苑庄请了一天事假,没有去参加那不咸不淡的朝会,反倒是让管家备了马车,前往陵安城外去迎接一位重要客人,这是整个士族官员的客人。 苑庄的马车在城内缓行,并未太过张扬,这位号称是全大楚最有钱的苑庄大人出身庆州苑家,苑家本就是大楚数一数二的大富商,当年大楚义军起义推翻大汉暴政时便是这苑家家主倾尽全家财物鼎力相助,才有了这大楚立国一说,因此蒙荫之下,苑家所得官职最多,足足百余个官帽子。除去一大半虚职之外,还有数十个都是大楚的实职官位。 且这百余年来,大楚六部,几乎都有苑家脚印,而现在,便是他苑庄成为这个户部尚书,掌握着大楚财政。 而此刻,苑庄心里仍旧打鼓,不知道这位入了陵安城之后能不能压制住宰辅大人的势头,毕竟前面几道新政出之后,民间反映颇为强烈,军方对保马法更是颇为称赞,而最为直观的便是,这些日子在他苑庄手里流走的银子变少了,虽然还是新政初期,并不明显,但苑庄可以预见,等这新政推行时日越久之后,国库一年真能省下不少银子,而那蒙荫制便是当其冲最直观的体现。 马车缓缓出城之后苑庄便让马车停下,自己走出车厢之后,视线便投向远处。 那老人明令不能把他入陵安之事透露出去,最好是让他也不用前来,只是苑庄实在放心不下,只好轻车简从一人前来。 等了不过盏茶时间,便有一架粗陋马车缓缓而来,除去驾车的马夫以外,马车周围便只有一个中年文士骑马随行,那文士腰间配刀。 苑庄精神一震,疾步来到马车之前,先对那文士行了一礼,文士点头致意。这才轻声向那车厢里呼喊道:“老祖宗?” 马车缓缓停下,那匹劣马不满的打了个响鼻。 片刻之后,那马车中总算传来回音:“小庄,我不是让你别来么。” 苑庄低头低声答道:“小庄放心不下老祖宗。” 那车厢里的老人苍然一笑,笑声沧桑,“有晋南衣在,陵安难不成还是龙潭虎穴?” 苑庄抬头看了一眼晋南衣,眼中惊骇,这个人在他小时候便是如此模样,可他成了花甲老人之后这人居然还是这模样,这如何让苑庄不心惊。 苑庄无奈回答道:“晋叔自当是这天下有数的高手,可陵安里死人可从来不是死在明面上。” 那老人伸出枯瘦的双手掀开帘子,露出须尽白的脑袋,满脸皱纹挤在一起便像一张老树皮,老人笑道:“小庄,你及冠之后便到这陵安出仕,偶尔回到庆州也没和老祖宗见过一面,如此算来,你我两人已有四十年未见过面了,当年那个在我怀中撒尿的小兔崽子,现在已经是大楚这户部尚书了,不错,没有丢苑家的脸。” 苑庄一怔,苦笑道:“都多少年了,老祖宗怎么还记得当年那顽劣之事。” 那辈分高的可怕的老人微微一叹,“人老了之后,就是很容易想起之前那些年生的事,不过现在不想,老祖宗也没多少时间去想了。” 苑庄嘴唇动了动,却看见那老人摇摇头。 老人转头看了看那中年文士,笑道:“南衣,记得当年你在陵安还是有些名头,那榜上的汤槐安是不是和你交过手,输了几招来着?” 晋南衣淡然回答,“一招而已。” 老人嘿嘿笑了笑,“一招啊,那汤槐安没有留下阴影从此不敢练刀?” 晋南衣不说话,他说的一招,便是一招就让那汤槐安再提不起刀。 老人在放下帘子之前好好打量了下这陵安城门,嘴里喃喃道:“这可和当年不一样啊。” (本章完)。。。 。
第299章 上下
大楚朝堂,变幻不定,却不是不可捉摸,这些天朝堂之上虽说并没有什么大事生,但若是有心者顺着藤蔓一点一点抽丝剥茧剥下去便会惊讶的现,这看似风平岸静的朝堂实则暗流涌动。 有个年龄和身份都极高的老人低调入京,却架不住那些朝堂重臣的耳目众多,顺着苑庄请事假一事,很快便摸清楚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那位号称侍奉过大楚前后四位皇帝的苑家老祖宗居然入京了,这让得到消息的朝堂重臣都猛然一惊,要知道,这位老大人可是当年那神龙年间的名臣之一,虽然和那些足以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其他神龙名臣不同,这位老大人当年实在太过年轻,并未作出过什么足以让大楚都铭记的大事来,可这位老大人历经四代,大楚六部外加三省,除去兵部尚书和宰辅这两个位置屁股没有挪上去过,其他大楚的中枢位置都被这这老大人给坐了个遍,可能这样说起来,很多初入官场的新人会没什么想法,那要说的更直白一点便是,当年这位老大人在门下省当尚书令的时候,和宰辅大人斗了半生的孙老爷子还是一个小小的礼部主簿,而宰辅大人更是还被这老大人亲自训斥过。 其实说来,宰辅大人仕途并非平步青云,仍旧和大楚历史上大多数宰辅一样,是一步一步在陵安官场摸爬滚打之后才做到了如今的宰辅之位,实则期间所受的委屈心酸也不被世间大多数所知,除去广为被流传的宰辅大人供职在吏部的时候因为放错一卷卷宗便被当时的吏部尚书讥笑断言这辈子也坐不上吏部尚书位置的这一件趣闻之外,其他事迹,便真的随着宰辅大人成了宰辅大人之后便主动的被动的销声匿迹了。 可这位老大人还没死,虽然和他同期进入朝堂的老大人们都已经接连去世,这位老大人却仍旧活到了现在,而且还入京了。 朝臣们都还记得,这位老大人当年出陵安的时候就是先帝驾崩之时,皇帝陛下当年还是皇子的时候,便已经显露出来要大干一番的势头,因此初登大宝的第一道圣旨便是以老宰辅年迈为由,恩赐还乡,这位老大人早看透朝中局势,加之已经是高龄,也不需皇帝陛下下旨便请辞还乡了,而原意是要好好安抚这位老大人的皇帝陛下大喜过望,虽说准了老大人的请求,还是特许这位老大人在有生之年若再想上朝,便可自由进出皇城。 这份殊荣,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 朝臣听说这位老大人入京之后,便先感到了一股风雨欲来的气息,高深的革除蒙荫制的新政尚未提出,可任谁都知道,这道政令一旦颁布,遭受冲击最严重的毫无疑问便是庆州苑家。 蒙荫制,苑家受益最甚。 可宰辅大人如日中天,当真是一个不问朝政几十年的老头子可以压制的? 有的朝臣相信,也有的朝臣不相信。 可无论怎么说,老大人余威仍在,就连皇帝陛下都不敢直接拂了这老大人的面子。 不过出乎朝臣意料的是,这位老大人自从当日清晨入京之后,接连数日苑府都未有消息传出,户部尚书苑庄一如之前那般,上朝下朝,无甚可说,可待在府邸中的时间,便被之前要久得久了。 老大人在积势。 这是朝臣们的一致想法。 朝臣们不知道老大人要积势积多久,可既然老大人一日没有走出府邸去那座议事殿,朝臣便可观望一日。 这一观望,便是半旬时光。 这些时日南境的战报仍旧是源源不断的传进陵安,最初的那封战报上写了柳荫军镇在内的四座军镇被不知道从哪儿冒出的南唐十万大军同时进攻,一州将军袁难为国捐躯,便让很多不谙军事的文臣们着了急,加上那最开始的十万南唐大军,岂不是整整南唐二十万大军不是都在攻打南境? 可南境除去八万靖南边军,也只有从附近抽调的八万州军,总计十六万的兵力而已啊。 收到战报那日兵部尚书王同现面对着一群如同热锅上蚂蚁的大臣,心里冷笑,不过仍旧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想着大楚何曾被攻破国门过? 而且那封战报上说的很清楚,柳荫军镇丢失,可溪东和另外两座军镇可都还没丢,更重要的便是大楚的靖南关也还没丢,整个大楚南境的门户没丢,南唐大军要想长驱直入便是妄想。 第二份军报紧接着而来,这次是靖南侯亲笔,陈诉内容很简单,只说了柳荫四座军镇被南唐大军围困,靖南关外也有十万南唐大军,关内八万靖南边军救援不及,只得出关与那十万南唐大军一战。 这封军报上只有寥寥数十字,在王同现当着朝堂群臣读出来之后,有的朝臣干脆跌坐在大殿之上,脸色煞白,口中喃喃自语,如何能够如此打仗? 这类大臣饱读诗书,在书中也读过大漠黄沙,金戈铁马,但从未见过,他们只知道八万对十万,这是少了整整两万人啊! 更有甚者爬起来之后便提议调镇北边军南下一起应对那二十万南唐大军。 皇帝陛下脸色平淡如水,他没在那军报之上看到请求增兵的请求,于是他便没有任何决定,皇帝陛下决定要等结果,那整座朝堂便也只能等。 索性第三封军报总算来了。 王同现拿着军报的手微微颤抖,他本身便是出身于靖南边军,对于此刻这封战报的结果如何,他远远比皇帝陛下